轟轟烈烈進行了兩個月的故宮600年大展,即將要在本月11月15日收官。雖然現在已經從故宮剛恢復開放時限流3000人,上升至了限流30000人,但是故宮仍然一票難求,至少需要提前一周預約;我想其中,多少也和這600年大展有關。
600年大展有個非常具有「故宮範兒」的名字,名為「丹宸永固」。「丹」指的就是紅色,代表了故宮紅色的宮牆;「宸」指的是屋簷、房屋,代表帝王的居所。所以,「丹宸」就指故宮,而「丹宸永固」就是祝故宮及其代表的歷史、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因此《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出內容的主角不是別的,就是故宮本身,比以往任何一個展都要特別。
這次大展,用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展現了紫禁城600年的風雨歷程。由「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
其中「宮城一體」聚焦明代對於故宮的規劃與修建,展出了大量明中都宮城出土的琉璃瓦(安徽鳳陽縣博物館藏)。
「有容乃大」聚焦於清代對故宮的更新與使用,梳理了這段時期皇宮的生活風貌。
「生生不息」則聚焦於當代對於故宮建成博物院後的修繕、維護與發展。
三個主題看似無關實則連貫,我們得以看到故宮從明代建成以來、到現在成為中國最受歡迎的博物院的一路歷程。
只要能順利預約到故宮的參觀名額,就能登上午門的雁翅樓,免費參觀大展的三個展廳。那麼,600年大展裡,究竟有什麼稀世珍寶,會讓這個大展被稱「錯過再等100年」?
《徐顯卿宦跡圖冊》
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宏偉的宮殿群建成已整600年。誰還記得它最初的模樣?此次展覽從《徐顯卿宦跡圖冊》中選取了其中兩頁,大家可以看到距今400多年前,即明代中晚期午門及太和殿廣場的真實情景,可以說是一部 來自「明朝的紀錄片」,為考證紫禁城建築形制的變遷提供了佐證。可以說,整本畫冊作為歷史研究的生動資料,彌足珍貴。
仔細看,明代的故宮與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其實有著明顯的區別,這也代表著,故宮的樣子在明初建立以後,一直在改變、更新著。
銘文金磚
金磚又稱御窯金磚,是皇家的專利;雖然不是真金子做的,但也十分珍貴。之所以叫金磚,主要是因為敲擊它的時候,會有金石的響聲。據明代制磚工匠在典籍中介紹,金磚製造過程十分複雜:入窯後要以糠草燻1月,片柴燒1月,棵柴燒1月,松枝柴燒40天,凡130日而出窯,最後,出窯後還要在特製的桐油中浸泡百日,這樣才能製作完成一批金磚。
有人曾統計過,當年建造故宮的時候大概用了8000多萬塊磚,使用場所為紫禁城外朝內廷的主要宮殿、壇廟、苑囿、陵寢、太學、攝政王府等重要皇家建築,一般宮殿還不夠格使用。僅地磚這一項折合成人民幣就有12億元之多,金磚雖不是由黃金打造,但價值遠比黃金珍貴得多。
太和殿琉璃獸脊
故宮每棟建築的屋脊上,都有幾隻走獸。走獸越多,建築的地位越高。走獸有九種,「行龍、飛鳳、行什(獅)、天馬、海馬、飛魚、押魚、狻猊、獬豸」。清代對走獸的使用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唯等級最高的太和殿用10件,依次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屬於孤例。
這次大展,這些以前只能站在屋簷下仰視的走獸,也從屋脊上被「搬到」了展廳裡。這套小獸還是康熙年間重建太和殿的原件。我們終於可以近距離地觀摩這些走獸,這些走獸的溝壑線條清晰地展現在面前,也顯得生動活潑了許多。
描金漆紗窗心
有容乃大展廳裡有不少重磅級展品,而這片輕巧漆紗很有可能被人一瞥而過。但是,殊不知,這是這個展廳最珍貴的文物之一,這才是重磅中的重磅展品!
1773年,南方匠人們同心協力織造好十餘片漆紗,千裡迢迢送入故宮,成為符望閣裡「紗窗」。這次展出的漆紗就是其中一片,這是它在二百多年來首度與公眾見面,因為太過珍貴脆弱,以後應該也不會再對外展出了。
這片漆紗厚度和一張普通A4紙類似,但它是由紗芯層、紙樣層、貼金層、打底層、暈染層和勾線層六層組成。每一層的匠人不僅要手藝精巧,而且彼此要配合得天衣無縫。更珍貴之處在於:以今天的科學技術手段,仍然未能實現對其工藝的徹底理解,更難以原樣複製。
金甌永固杯
清乾隆年間,每年元旦子時乾隆帝都會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行開筆儀式,儀式上必然要擺放一隻重要的杯子,它造型華美,名叫金鑲珠寶金甌永固杯。這次大展,它被安放在了午門展廳中央位置,捕獲無數觀眾們的快門。
「金甌」比喻疆土完固無缺,清朝皇帝將「金甌永固」杯視為珍貴的祖傳法物,藉此希望政權長久、江山永固。金甌永固杯是乾隆的「許願杯」。元旦的零點,乾隆皇帝會在養心殿東暖閣明窗處放金甌永固杯,倒入屠蘇酒飲下。皇帝親自點燃玉燭臺上的蠟燭,把萬年青筆在八吉祥爐上燻一下,書寫吉語,封存於黃匣中
這隻杯子,光是黃金就用了20兩,還有珍珠11顆、紅寶石9塊、藍寶石12塊、碧璽4塊,外加點翠工藝。口沿飾以帶狀回紋,一面鏨刻篆書「金甌永固」,另一面鏨刻「乾隆年制」。
養心殿符板及五供
此次大展中,故宮養心殿符板和五供首次亮相。銅質符板上刻鎮宅靈符來守護宮室,前置香爐、蠟臺、靈芝五供。2015年,養心殿百年來首次大修時,這塊符板和五供被發現,當時被放置在養心殿明間梁架內藻井的正上方。
事實上,整座紫禁城只有三座安放符板的建築,分別是太和殿、乾清宮、養心殿。據《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記載:雍正九年八月十二日,雍正帝降旨在養心殿安黃銅符板一塊,太和殿和乾清官分別安木符板各一塊。這些符板的供奉,可能與雍正帝當時的健康狀況以及尋找佛、道異人治療的歷史背景有關。在故宮的一些紀錄片中,它們也被後人奉為故宮當時的守護者。
貂皮金鳳嵌珠皇后冬朝冠
帽子本身是卷簷式,帽簷是棕色薰貂皮,十分昂貴。冠的絨布上鑲嵌著金鳳,金鳳上鑲嵌冬珠,羽毛根根分明。頂部還鑲嵌著一顆大東珠,整頂朝冠使用貓睛石12塊、東珠88顆、珍珠516顆,以及青金石、珊瑚等珍貴材料,結合精美的金累絲鑲嵌技藝製成。
清代皇太后和皇后冬季所戴的朝冠形制與皇帝的冬朝冠基本一致,但裝飾所用的珠寶更多。夏朝冠的形制和裝飾與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絲鳳變成金鑲樺皮鳳。
如果還有想趕末班車去看展的小夥伴,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用。建議在上午開館時就進入展廳看展,無需排隊就能入場,展廳裡也是人最少的時候。而下午臨近閉館時,雁翅樓下會大排長隊,是一天裡人最多的時候。
如果無緣去現場看展的小夥伴,又對600年大展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故宮官網的展覽頻道上找到「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點擊一旁的「全景」按鈕,進入後便能實現如身臨其境般的VR看展。
已經去故宮看過展的小夥伴,也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觀展時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