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 上海玻璃博物館

2020-08-31 仰天笑哈哈

上海玻璃博物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西安兵馬俑被CNN並稱為中國最不容錯過的三大博物館。

門票兌換處的擺飾

前身是上海玻璃儀器廠的玻璃窯爐車間。

現在被天才設計師改造為網紅打卡地。

那些紅磚瓦牆,鐵框窗戶都保留著滿滿的原始工業氣息。

博物館格局


展館外一面玻璃幕牆,歷經風雨洗禮,斑駁滄桑,適合拍照做背景。


博物館玻璃幕牆


內在空間構造更是引人入勝,或奇特迷幻,或清新雅致。


這裡像逛宜家一樣,既有精心排序、指引依次參觀的路徑,也有便捷的通道直達目的地。



從天而降的字幕;如《紀念碑谷》一般的走廊樓梯;無處不在的鏡子反射著你一舉一動,一切都充滿了夢幻色彩。



玻璃展品都極致精美,在閃耀或昏暗的燈光下,盡顯玻璃的剔透晶瑩。



作品的介紹都十分詳細,把作者創作環境及靈感來源都解釋清清楚楚,很好地幫助了我這樣小白遊客去意會感受。


文字介紹是直接粘印在展櫃的玻璃罩上,像3D電影的字幕一般漂浮空中,很有藝術感。




上面的圖片講了玻璃是什麼,下面就講講玻璃的發展歷程及應用。


凸透鏡,通過光學鏡看到不同的成像——


遠方鷹擊長空。通過調節鏡子的左右遠近,可以看到倒立、等大、縮小的實像和放大的虛像。



還有三稜鏡形成彩虹,平面鏡反射的潛望鏡,這些都是初中物理知識。


博物館把遊客當小學生來教實在太棒了,原諒我的鑑賞能力。



有些地方博物館美術館故作高深,跟老百姓玩深沉,成心讓你看不懂,就很掃興。


現在的玻璃是廉價品,但下面這些戰國漢代的玻璃壁,在當時應該是稀世珍寶吧。


玻璃壁


埋葬兩千年後重現人間,這些玻璃老祖宗想不到江山代有玻璃出,一代新玻勝舊玻。


現在四周保護它們的隨便一片玻璃,質地肯定更為純良,卻沒有能比玻璃老前輩更珍貴的了。


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西漢之前年輕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耳洞都不敢打還想著臭美,就帶瑱「tiàn」,將該耳飾繫於髮簪之首,垂於耳際。


耳璫和瑱


在 《河北博物館》 一文中也曾介紹過:


古代君王相信玉器可以使肉身不腐,貴族死後,身體各處都要包裹玉器:



玉衣(皇帝用金縷玉衣;諸侯、公主用銀縷玉衣;大貴人用銅縷玉衣),
玉含(盛行在口中放蟬,蟬在古人心中地位甚高,視為高潔,通靈象徵,代表肉身雖死,外殼脫離塵世,靈魂蛻變得以永生),
玉握(盛行手握玉豬,力量與財富象徵),
玉塞(堵住九竅防腐)等。



漢人重厚葬,隨葬用了大量的玉器。而缺少玉器的地方,會用玻璃代替玉。



其實古埃及的玻璃技術起源最早,由古羅馬帝國影響到世界各地,包括通過絲綢之路傳播至中國,後在波西米亞和威尼斯達到璀璨繁華的偉大高峰。





二樓是一副巨大的城市繪畫牆,很適合小朋友來探險尋寶。


伴隨天馬行空的問題,通過鑲嵌在牆裡的暗格,展示各種各樣、無所不能的玻璃,



比如最堅固玻璃,耐熱玻璃,自潔玻璃,太陽能玻璃,LED玻璃,泡沫玻璃等等各顯神通,極具探索互動樂趣。



三樓展示了藝術家的奇思妙想,璀璨的玻璃藝術品在這個殿堂華麗綻放,琳琅滿目,令人迷醉。


我在此海岸拾貝,採擷幾枚記錄下…


天使在等待——折


藝術家耗時兩年三個月,為自己女兒的誕生所創作——《天使在等待》。



在展覽時,兩個熊孩子穿過圍欄抓住用力搖晃拉扯,隨行的媽媽都不制止,導致天使的翅膀永遠的折翼了。

折(原名《天使在等待》)

由於是一體燒制,無法修復。

作者決定以破損的作品現貌面向觀眾。

並改名為《折》

破碎玻璃頭骨


一排玻璃彩繪頭骨,立在兩面平行的鏡子之間,映射出無窮盡的個性骷髏,令人驚嘆。


破碎玻璃頭骨


夫子


這個是夫子,好長的臉 :P


內涵是:文人知「禮樂」,尚「仁義」、「忠恕」、「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尋求平衡的儒家智慧。


沒有眉目肢體,只一尊單純結構,用原始形態揭露本質,更顯純粹!



流感病毒


晶瑩透明的病毒,意在提醒大家反思。


科學媒體發布的病毒圖像總是恐怖的彩色,但那是光學顯微鏡下的模擬,並非病毒本身顏色,人工著色是否帶入了情緒?


沒有顏色我們就無法看清這個世界。



有了色彩,我們就賦予事物以感情,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更加無法看清這個世界。


橢圓形流感病毒


這個展品是不是很像現在正肆虐的新冠病毒。


恐龍


作者認為恐龍是強大而溫順的動物,與水生魚類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下面的恐龍。


若非簡介裡詳細的解釋了作者生活在四面環水的地方,作者嘗試將恐龍與威尼斯海水魚動感融合。


我是斷然無法理解這隻恐龍的為何生的這般妖嬈銷魂模樣。



我的照片角度不好,未能展現恐龍流暢的造型,也未能表現出主體的鱗片層次,實物更值得把玩欣賞。



二 次 呼 吸

這個很有詩意。



每一個玻璃泡泡都處於偶然、隨性的狀態,提醒我們生命中不期而遇的驚喜。


支撐玻璃的鋼架,也是怪異的形態,它們呈現幾何形,但不對稱;它們穩固,似乎搖搖欲墜;它們立體,但看上好像平面幾何線條。



玻璃仿佛自在蠕動,綽約多姿,按照自己意願凍結。


與支撐鋼架貼合,賦予了鋼架不具備的匠心和靈氣。玻璃與鋼架互相依賴,呈現此般獨一無二的面貌。


櫻 \花/ 杯


櫻花,在片刻耀眼奪目的美麗中達到人生的頂峰,隨後不帶一絲遺憾地凋零,自然之美總是轉瞬即逝。


櫻花文化風情深刻影響著日本,不像國人趨之若鶩去櫻花樹下扎堆合影。日本對櫻花喜愛真是無處不在,連花瓣下落都能計算得出秒速五釐米。


照片為了與白色環境區分,我故意把櫻花杯顏色飽和度加深了,實物要淡雅一些。


來自日本的櫻花杯


中間還留下了櫻花形狀印記——是加入冰水後,杯子外面凝結的水汽會在桌面印上朵朵櫻花。



平時令人討厭反感的水漬,也能通過巧妙設計給使用者帶來愉悅,被日本設計暖到了。


綻放


在玻璃上編制線繩,彩繩給人溫暖,緊繃的網狀結構給人張力,與冰冷的玻璃搭配更顯明豔純淨。


綻放,圖片源自SHMOG官網



臨時展館定期會展覽不同主題的作品,每期海報做的也很精美,一面牆留念住過往的精彩一瞬。


背景是部分往期臨展海報

除了主館外,還有玻璃迷宮、兒童玻璃博物館、破碎玻璃設計展等幾個獨立展館,由於時候已晚,下次再認真去逛更新此文吧。



一個很好看的網紅風格LED霓虹牆,被我拍成這個鬼樣子。


所以博物館,尤其是五彩繽紛的玻璃博物館,一定要來現場。


照片無法立體展現藝術品散發的魅力,也缺少了光影互動的快感,比如下面就是可以玩半天的玻璃流沙。



可以識別人的互動光影牆,小朋友在蹦蹦跳跳盡情揮舞畫卷


從熔爐車間到藝術空間,上海玻璃博物館的建築在發展中經歷了工業化到現代化的轉型。


上海還有1933老場坊、外灘西岸、油罐藝術中心等等都是從工廠到藝術館。


在大量保留原有空間結構與細節的基礎上,賦予藝術觀賞性創造性,使得淘汰建築設備得以升華。


相關焦點

  •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2首古詩詞裡,深深的遺憾
    只是當時已惘然」的悔恨;也許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的錯過,也許是「人生若只如初見」的無奈,也許是「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的惋惜。在乎我冷不冷的人也不在了。索性關上窗子不再去看它。獨自站在夕陽下,不由得想起曾經的過往:我喝醉了躺在那裡,你囑咐別人聲音小一點,不要吵醒我;我們一起玩「賭書」遊戲,開懷的時候把手裡端的茶都笑灑了。
  • 再讀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方知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世上美好的東西大多都是不堅牢的,就像是美麗的雲彩容易消散,就像是璀璨的琉璃容易破碎,也正是這份脆弱才更增添了它的美麗,更容易讓人去珍惜吧。《我們仨》這本書主要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寫得比較夢幻,若是對他們什麼都不了解的話,可能看起來會有種看不懂的感覺。主要講的是一家三口最後相依為命、彼此依靠的經歷,整個過程的描述非常的平淡,但是透過這些平淡的文字,帶給我們的就是深刻的悲傷。第二部分,作者主要記錄了他們夫婦兩個去英國的經歷。
  •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直播,講述一部世界琉璃藝術史
    「5.18國際博物館日」到來之際,剛剛獲認定為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的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特別呈獻一場融合了國際與東方藝術多元之美的《WhyGlass?用LIULI探索生命與情感》國際玻璃藝術展。
  • 非遺傳承,風華絕代——介休琉璃
    「大都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的這句詩,說明了琉璃保存不易,但在山西省介休市,仍有大量保存完好的琉璃建築和琉璃飾件,在這裡講述著傳統琉璃燒造工藝的故事。
  • 「518國際博物館日」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推出國際玻璃藝術展
    「518國際博物館日」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推出國際玻璃藝術展 2020年05月15日 17:2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供圖)   中國臺灣網5月15日訊 「518國際博物館日」即將到來,今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
  • 英國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人民網訊 由當代玻璃藝術先鋒科林·裡德領銜,九位藝術家聯袂合作的《玻璃時代的一縷光——橫跨三代.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展覽將於9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持續至明年3月。展覽匯聚英國窯鑄玻璃藝術之父基思·卡明斯、科林·裡德和以科林·裡德為導師的七位藝術家共36件作品,其中有基思·卡明斯為了此次展覽特別創作的最新作品,更有中國現代琉璃藝術開拓者與奠基人楊惠姍與科林·裡德特別聯手創作的中西合璧作品亮相,這也是楊惠姍首次與外國藝術家的共同創作。
  • 「彩雲易散琉璃脆」,但是一路上,所有的美好都不會忘記。
    美景美食兩不誤,很好的安排哦。落日餘暉下,暮色蒼茫,遙遠的海面漸漸跟天空連接在一起,真有一番「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的意境。「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我想用這句詩來形容那些易逝的美景再也適合不過了。
  • 琉璃藝術博物館上海-上海小眾博物館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公眾號門票預約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公眾號門票預約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門票預約步驟
  • 玻璃像紙一樣柔軟,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照進「玻璃時代的一縷光」
    一件琉璃藝術作品能表現出紙張一樣的柔軟和摺疊感,這是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即將開幕的《玻璃時代的一縷光——橫跨三代.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上一件開篇作品,這是英國窯鑄玻璃藝術之父基思·卡明斯特意為本次展覽創作的。
  • 9位藝術家,36件玻璃藝術品!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啟絢爛視覺盛宴!
    9位藝術家,36件玻璃藝術品!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啟絢爛視覺盛宴!近日小編得到消息,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迎來了2020年重磅新展:展覽以「窯鑄玻璃藝術」為主題,為你開啟一場視覺盛宴!
  • 法國玻璃百年家族第四代新星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法國玻璃百年家族第四代新星亮相上海舉辦大陸首次個展  中新網上海12月11日電 (記者 李佳佳)朱麗葉·勒彼裡耶,來自法國玻璃藝術百年世家的唯一女性創作者,11日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舉辦「烈火冰心·永恆的玻璃探索:朱麗葉·勒彼裡耶法國玻璃現代詩人亞洲個展」,這也是朱麗葉·勒彼裡耶在大陸的首次個展。
  •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將於9月5日展出英國窯鑄玻璃藝術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據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最新消息,9月5日,九位藝術家聯袂合作的《玻璃時代的一縷光——橫跨三代·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將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據了解,展覽匯聚英國窯鑄玻璃藝術之父基思·卡明斯、科林.裡德和以科林·裡德為導師的七位藝術家共36件作品,其中有基思·卡明斯為了此次展覽特別於今年創作的最新作品,更有中國現代琉璃藝術開拓者與奠基人楊惠姍與科林·裡德特別聯手創作的中西合璧作品亮相,這也是楊惠姍首次與外國藝術家的共同創作。
  • 安靜與熱鬧兼具 帶你逛逛最絢麗奪目的上海-琉璃,鋼結構,上海,玻璃...
    原標題:帶你逛逛blingbling的上海  魔都的魅力變化無窮,既有安靜優雅,也有炫麗奪目。這次帶你看看最blingbling的地方。  上海玻璃博物館  其前身是上海輕工玻璃公司的玻璃窯爐車間,目前則是一家極具現代概念的博物館。在佔地超過3500平方的博物館內,闡述了數千年前古代玻璃的製作工藝到現今玻璃在宇宙航行器上的故事。無論是建築本身還是展品,這裡都是閃閃亮晶晶的。
  •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啟今夏首場夜直播
    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啟今夏首場夜直播 2020-05-17 10:20: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川 責任編輯:田博川     琉璃工房顧問林志昌為網友導覽
  • 上海琉璃博物館展大師級作品
    原標題:上海琉璃博物館展大師級作品   圖茲·詹斯基作品《Varcare》     即日起至11月9日,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舉辦的《Why Glass?玻璃,何以藝術?》展覽上,美國當代最炙手可熱的藝術家之一圖茲·詹斯基帶來了兩件極其絢麗燦爛的作品《Ambito》與《Var-care》,她的作品被美國總統和時尚大師熱愛並收藏。而作品曾被英國女王、比爾·蓋茨、希拉蕊·柯林頓等收藏的藝術家保羅·史坦卡,也將展示個人佳作,他把一根根如髮絲纖細的彩色玻璃管融化並製作成花朵、種子、樹葉、蜜蜂,再鑲嵌於透明琉璃中,其作品被形容為「玻璃中的詩」。
  • 英國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9月5日,由當代玻璃藝術先鋒科林·裡德領銜,9位藝術家聯袂合作的《玻璃時代的一縷光——橫跨三代·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本次展覽匯聚英國窯鑄玻璃藝術之父基思·卡明斯、科林·裡德和以科林·裡德為導師的7位藝術家共36件作品,其中有基思·卡明斯為了此次展覽特別於今年創作的最新作品,更有中國現代琉璃藝術開拓者與奠基人楊惠姍與科林·裡德特別聯手創作的中西合璧作品驚喜亮相,這也是楊惠姍首次與外國藝術家的共同創作。
  • 橫跨三代 九位藝術家 英國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
    你好臺灣網9月4日消息(記者 維楊)由當代玻璃藝術先鋒科林.裡德領銜,九位藝術家聯袂合作的《玻璃時代的一縷光——橫跨三代.英倫窯鑄玻璃藝術聯合展》亮相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軌跡 2018 Trajectory 2018_菲亞茲·埃爾森Fiaz Elson這場跨越三個世代傳承的玻璃藝術聯合展,由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創始人、曾被《紐約時報》譽為「亞洲玻璃運動之父」的張毅,攜同英國玻璃雙年展主席安德魯.布魯爾頓及科林.裡德聯手策展,除了探索英國窯鑄玻璃藝術的歷史脈絡,一次遍覽六十年的英國玻璃藝術精華
  • 這件玻璃價格竟如此高?琉璃工房入駐西安漢神購物廣場
    琉璃工房於大陸及港澳臺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和美國等地設立八十餘家藝廊,不僅作品多次受邀至日、美、英、意、德、法等國展出,更有超過20件作品,獲世界級重要博物館的永久典藏。此外,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至少有上百位國家元首,接受過作為贈禮的琉璃工房作品。
  • 琉璃與玻璃的區別
    B類臺灣琉璃,由西方玻璃藝術演化而成.起源為古埃及「費昂斯」工藝。《中國古琉璃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 「費昂斯」中二氧化矽的比例92%-99%,與中國周朝時的琉璃差異明顯。但由於二者形態近似,有人稱其為西洋琉璃。
  • 「琉璃」與「玻璃」漫談
    3)     指玻璃。   4)     詩文中常以喻晶瑩碧透之物。  5)     指玻璃燈。  2、玻璃(glass)   1)  古為玉名,亦稱水玉,或以為即水晶。今指一種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一般玻璃是用含石英的砂子、石灰石、純鹼等混合後,在高溫下熔化、成形、冷卻製成。   2)  比喻平靜澄澈的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