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深圳的故事」徵文一等獎|穀雨《外婆》

2020-12-09 讀創

【編者按】11月26日下午,「我·深圳的故事」徵文活動在深圳市老乾活動中心·長青書房頒獎,楊曉霞小說《深圳婚宴》、穀雨散文《外婆》、呂布布詩歌《八卦嶺》獲一等獎,讀創·深圳商報APP特刊登一等獎獲獎作品,以饗讀者。

外婆

穀雨/文

▲穀雨

深圳是所奇妙的城市,它照亮了智慧與夢想,創造了機遇與財富,還構建了人際關係與情感。深圳給了我許多沒有血緣關係卻比有血緣關係還親的親人,其中有我最敬愛的人——外婆。

1

2004年10月底,我父親來電告訴我,他已再婚,讓我周末來一趟深圳見見我的新媽媽。我頓時茫然了,不知道該如何接受這個事實。98年我讀小學六年級,父母就離婚了,我一直像媽媽一樣照顧著年幼的弟弟,也曾有寄人籬下的經歷。我心裡一直盼著家裡有個女主人,同時也擔心著「後媽」會不會如傳言般那麼可怕。

一個月前,我爸才懷揣著東奔西湊來的學費,坐長途大巴從粵北老家送我到廣州念書。為了節省25塊,我們只能坐低速車,原6個小時的車程,我們整整坐了12個小時。那時,爸爸從未談及他的私人感情,我更加不敢相信那時有女人願意選擇我爸,有哪個家庭願意接受我那窮得叮噹響,還帶著我和弟弟兩個「拖油瓶」的家?

我帶著複雜的心情來了深圳,剛剛接受完軍訓一個月的我曬得跟「非洲人」似的,也曬掉了一層皮。 我爸和我後媽在羅湖汽車站接我,我爸向她解釋我在學校剛剛軍訓完畢。她很年輕,樣子看起來只有三十出頭,長得有點像電影明星鍾楚紅。她看起來很和藹可親,我禮貌性地叫了她一聲「阿姨」。她柔聲地對我們父女倆說:「阿玲一定很累了,得儘快回家好好休息。」我爸緊緊地牽著我後媽的手,大步地走在我的前面,空著的另外兩隻手幫我拿行李。落日照在我們三人的身上,在地上拉出了長長的影子,彷佛在給我們這個剛剛新組建的家庭進行拍照留念。那一刻,我忘了路程的疲倦,我知道我已經疲倦了很多很多年,舟車勞頓所帶來的疲倦根本不算什麼;我忘了周圍行色匆匆的路人,我知道他們終究會到達休息的港灣;我忘了天快黑了,我知道天黑了,還有星星和月亮。我看著地上的影子,那如意象派的簡筆畫,讓我不由得在頭腦中構想著我們的新生活。

在車上,我才知道我後媽是深圳坂田本地人。從羅湖到坂田,那時「清平高速」還在施工,得經過深圳的「二線關」。布吉檢查站的工作人員認真地檢查我們的證件,我沒有辦邊防證,便拿出了學生證和火車票輔助檢查。過了布吉檢查站,我們一路顛簸來到了坂田楊美村,那時停車站點叫叫「金龍羽」而非「楊美地鐵站」。布龍公路還在建設中,車燈下能看到大片揚起的塵土。我們的新家在金竹小區,金竹小區只有幾個巷子幾十戶人家,後面都是荒山,現在周邊的建築群和道路尚未規劃,如「華為荔枝苑」、「深圳科學高中」和「環城北路」等。

我在家裡第一次見到了外婆,她年若60多歲,穿著一套淡藍色帶小花的綿綢衣服,乾淨清爽。她剪著齊耳的短髮,頭髮烏黑濃密,一個長的梳夾把前額的頭髮整齊地梳到頭頂。她慈眉善目,臉圓耳厚,看起來特別善良、仁慈。她微笑著招呼我進屋,用深圳客家話叫了我一聲「阿妹」(客家人長輩對晚輩的愛稱)。我當時像普通人稱呼老人家一樣稱她為「啊婆」。晚飯時,我見到了我後媽的眾多親人。九十年代末,我後媽離異後回了娘家。她父親已去世,她跟外婆住在一起。除了她的二哥生活在香港,其餘的親戚全在深圳,他們住得不遠,能經常見面、聚餐。她家族的人打扮得十分時尚、潮流,言行舉止上有點「貴族」氣息,讓我感覺很拘束,我發現我爸也有點拘謹。只有外婆的樸素,讓我們毫無距離感。

2

第二天,外婆起得很早並在廚房裡忙碌起來。我小心翼翼地跟著她後面,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她總是親切地讓我去客廳休息,多熟悉家裡的環境和親人。這裡的大人們都愛打麻將,小孩喜歡打電腦遊戲。我覺得在廚房更有我的樂趣,便央求著外婆讓我幫她。她很欣然地接受了我在廚房裡幫忙,並指導我如何幹活。閒暇中,她悄悄地跟我說,這裡就是我們的家了,我應該正確地叫她「外婆」,叫我後媽為「媽媽」。我毫不猶豫,馬上改口叫她「外婆」,她開心地笑著說「真懂事!」。回到客廳,我大大方方地叫了我後媽為「媽媽」。在老人家不經意的提點下,一切都很自然地發展著,氣氛很和諧。

外婆的三兒子住在樓上,是個不苟言笑的人,我敏感地察覺到第一次他見我的時候有鄙夷的眼神。後面竟得到了印證:第二天,我和外婆二兒子的繼女剛好坐一塊,吃飯時他指著我們,對他上6年級的女兒說:「你看好了,這是來自大城市的姐姐,那是來自農村的姐姐。」坐席上的人都愕然了,我那自尊心特別強的爸爸瞬間凝結了笑容。我強忍著不適,很客氣地向他女兒點了點頭示意著招呼。外婆在坐席上大聲說「大家記住了,我們一大家子都是農村出身的,我還帶你們耕過田的。」說完,外婆把一隻大雞腿夾到我碗裡……

我回學校的時候,外婆拿一袋東西塞給我,她還從脖子上摘下來的觀音吊墜掛在我身上,她是個信佛的老人家。她慈祥地說道「阿妹,記得回家的路,好好保重身體!」

在火車上,我把袋子打開,發現有水果和零食,有外婆煮的一大包鵪鶉蛋,還有一個裝著300元現金的紅包。「有家——真好!」說完,我的眼淚便不由自主地掉了下來。

3

從那以後,節假日我就從廣州回深圳的家。外婆很勤勞,每天早上都起得很早,會捨近求遠,走1公裡左右去揚馬市場買菜。大家也曾勸過她不用那麼辛苦,也不必這樣省錢。她總是說去揚馬市場能鍛鍊身體,還能看到很多鄰裡鄉親。我常陪她去市場,她像個知心老婆婆,很多本地的老人家找她聊天,也很多外地的小販們熱情地幫她挑食材。如果她哪天沒來,那些人也記得清清楚楚。外婆從來是一個忠實的聆聽者,尤其當別的老婆婆在不停地嘮叨著家裡長家裡短,她只偶爾應著說「是」,偶爾說「年輕人有年輕人的世界,我們少操心些吧!」買完菜後,她把菜放進了自帶的兩個大環保袋,她從不讓我幫忙提,她用她隨身攜帶的棍子作扁擔,兩頭掛著兩個環保袋,用肩膀擔了起來。

路上,經過楊美村老圍,那有一大片具有濃鬱客家建築風格的老房子。房子大多數是建國之前建的,有些單層的泥磚瓦房已破爛不堪,有些兩層的青磚瓦房還住著一些租客或者本地的老人家。每次經過村子前面的那口乾旱的大池塘,她都會讓我停下來休息,儘管我們都不需要。她有時對著那片老房子深思,有時對著周圍開發後的高樓大廈發呆,有時向我講述楊美村的故事。改革開放前,村子被群山包圍著,村子前面是大片水田,一直延伸到的「雞公山」,山附近是旱田。村子後面的山上全種了荔枝樹。村子前面的大池塘是全村競標養魚的,村子後面有個鵝頭型的小山,曾有風水先生說他們村風水很好,是「天鵝飲水」的格局。現在村裡的基本上被開發了,但老一輩的村民都知道,村子的老房子、池塘和鵝頭山是不能動的。「以後就難說了……」,外婆說這句話時,神情充滿了惆悵,她拍了拍池塘旁邊的老龍眼樹,傳遞著她對村子未來的一絲擔憂。

外婆說,村裡每戶人家的田地也不是特別多,60年代初鬧過大饑荒,有大批村民遷居香港。60年代末,她的二兒子和三兒子曾結伴冒著槍雨彈林遊泳偷渡去香港。她的三兒子被身邊被槍打死的人嚇回去了,只有她二兒子堅持遊過去,撿回一條命,投靠了早期遷居到香港的一位叔叔並定居下來。改革開放後,村裡的發展越來越好,每年每個戶籍人員有一筆可觀的分紅款。那些戶口在別處的,包括在香港的人想再遷回村子,已遷不回來了。她常常感嘆,要是二兒子能回深圳定居,一家團聚,該多好啊!她跟她二兒子感情最深,98年香港回歸以前,香港管理很嚴,他們母子難得見一回。回歸後,情況好多了,特別是2011年深圳地鐵5號線貫通後,二兒子回深圳更便捷,回的次數就更勤了。外婆說到這裡,又露出了笑容。

經歷了社會變革和經濟發展,外婆活得很通透,我佩服外婆雖然不認字,卻有大智慧。

4

我讀大學那幾年,坂田周圍仍在建設,臨時荒廢的土地較多。外婆會帶我去周邊荒廢的土地上開墾出來種粉葛或者紅薯。客家涼帽、鋤頭和簸箕這些工具成了我們的「好幫手」。她常說他們這輩人對土地有執著的熱愛,看到荒廢的土地堆滿垃圾或長滿野草就會覺得心痛。她不但帶著我到樓頂種出綠油油的蔬菜,還教會了我做深圳的客家菜和粗葉粄。

深圳臨海,能產優質的生蠔,深圳人都很喜歡吃蠔。早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深圳蠔便馳名海內外。沙井蠔文化博物館裡陳列著一塊寫著寶安縣1978年—1982年蠔豉收購價格黑板。客家人喜歡釀法做菜,以保留原汁原味,有釀苦瓜、釀豆腐……釀蠔四就成了年夜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外婆說以前家中生活困難,一年到頭很難吃到蠔。舅舅們放學後,帶個小簍和蠔啄和幾個同學常常相約在海邊堤石「打蠔仔」解饞。雖然只有拇指般大小的蠔仔,拿回來煮蠔仔粥、做肉餡的配料,也讓全家回味無窮。

外婆準備的「釀蠔四」主要食材有:豬肉、幹蠔、瑤柱、蝦米、豬油網、馬蹄、鮮蔥和薑絲、豬肝等。她帶著我洗乾淨食材,削好馬蹄、蔥、薑絲。按她的示範,我把每根蔥去掉尾巴的葉子。她則在一旁把舊報紙鋪在地板上,上面放一塊又大又圓的老式砧板,把豬肉切成一小塊。她雙手拿著兩把打肉刀,有節奏地拍打著肉,像演奏著美食盛宴的開場曲。剁肉開始碎時,一邊剁,一邊均勻加入瑤柱、蝦米、馬蹄、薑絲。當肉已和其它食材粘稠在一起,她把肉餡裝進盆子備用,再切開一張兩個巴掌大小的豬油網。她把肉搓成的長長的一團,把肉團放進豬油網中,加入一根蔥、一個蠔、一大片豬肝,這樣就做好一個如成年女人拳頭大小的「釀蠔四」了,做好以後全放進鍋裡蒸熟,就成了一道美味佳餚。每次我和外婆做「釀蠔四」要用一天功夫。第二年再製作時,因我覺得大得膩人,便自作主張把它的體積減半。大家品嘗時,都覺得小的更好吃。外婆欣然決定,以後把「釀蠔四」全釀成小的。外婆生活的年代大多是難得吃上肉的年代,那時習慣並且時興把「釀蠔四」做得很大,客人來拜年吃飯,看著也體面,吃得也更香。外婆能為了大家的口味而改變她的習慣做法,我覺得十分難能可貴。

5

07年,我畢業後到老家的銀行櫃檯實習。剛上班不久,我突然頭痛和發燒,身體陸續出現了豆大的疹子和水泡。我去醫院被診斷感染了孢疹病毒,俗稱「出水痘」。水痘的傳染性極強,我不能繼續上班了。我顫顫驚驚地打電話給我爸,表示不想回深圳,怕被人嫌棄,打算在出租房裡自理。我爸轉達外婆的話,一定讓我回深圳,她會照顧我,不然會有生命危險。

我回到深圳,開始了隔離的生活。我整天發著低燒,皮膚癢得好像數以萬計得螞蟻在爬行,還特別想抓癢。因我要戒口,外婆需另為我做飯菜。那段時間我吃的最多的是外婆給我特製的冰糖燉豬心,外婆說這道菜最能安神定驚、養心補血。她親自給我上爐甘衝洗劑和換藥。她向人打聽民間草藥,煲草藥給我洗澡和服用。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3周後我身體的水痘已全部結痂,醫生說我不具有傳染性了,我終於自由了。

大病初癒的我依舊一副病態,外婆還像以前那樣,會跟人介紹我是她的外孫女。不巧的是,我爸的老闆來家裡做客,沒想到我爸會跟老闆介紹我表妹是他的女兒,我是他的侄女。我大發雷霆,鬧著要離家出走。外婆一邊批評我爸,一邊開導我,並創造了我們父女倆溝通並和好如初的機會。現在的我,已完全不把我和我爸的矛盾放在心裡。與其說我成長了,不如說是外婆炙熱的愛融化了我心中的寒冰。

6

我病癒後,更依戀外婆,更喜歡聽她講故事了。改革開放前,外婆家還種著田,外公在村裡殺豬,鄉親們需肉票才能吃上肉。外公和外婆有時自掏肉票送給一些困難的鄉親。外婆常叮囑外公賣豬肉時不能學別的無良商家把水注入豬肉,不能用「短斤缺兩」的伎倆。一次,一名租客騎自行車交給外婆100元,我問她怎麼租金那麼便宜?她說租客的經濟不好,家裡有病人,已說好免他的租,是租客自己堅持要交,那就隨他意,交多少錢無所謂了。

10年,老圍成了危房,本地的老人家和租客全都不能繼續住了。我弟弟服完兵役快回家了,外婆堅持讓出房間,一個人搬到2樓生活。12年後,外婆的身體每況日下,摔了5次,還患上了老年痴呆症。19年8月,九十一歲的她離開了她留戀的世界,遺憾地閉了雙眼。她沒來得及看我們這幾個在她身邊長大的孩子全部成家。外婆離世後,我非常自責,自己身為家裡的長女,沒有完成老人家的心願,我傷心得大病一場。外婆的葬禮很隆重,前來告別的賓客很多,其中有她的老租客。

外婆患病前,能通過腳步聲,隔著關閉的門和厚厚的牆,分辨出家裡的每個人。現在我回家,會故意放慢腳步,盼望著外婆還能用洪亮的聲音迎接我。走過了寂靜無聲的二樓再往上走,我覺得腳步很沉很沉……

外婆有一部紅色的陳舊的念佛機,那是她的心愛之物,雖然已經不能播放了,我還是如珍寶一樣把它帶在身邊。只要看著它,我就感覺外婆還在我的身邊。

相關焦點

  • 深圳十佳健身步道徵文反響熱烈
    深圳晚報訊 (記者 黃文) 11月11日,由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深圳晚報承辦的「我與深圳十佳健身步道的故事」有獎徵文啟動。徵文活動啟動一周以來,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目前已收到百餘篇優秀作品。
  • 石油和化工企業品牌故事徵文比賽「我最喜愛的品牌故事」網絡投票...
    第六屆石油和化工企業品牌故事徵文比賽「我最喜愛的品牌故事」大眾網絡投票開始了,歡迎你來點讚!  為弘揚偉大抗疫精神,講好石油和化工企業品牌故事,傳播正能量,結合「中國品牌日」活動和《關於開展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業「質量興業」活動的通知》(中石化聯質發(2020)43號)工作安排,石化聯合會於2020年4月28日發布了《關於舉辦第六屆石油和化工企業品牌故事徵文比賽的通知》(中石化聯質發(2020)50號),正式啟動第六屆石油和化工企業品牌故事徵文比賽活動
  • 「華僑華人與深圳特區」徵文評比揭曉,陳啟文的《深圳的目光》等3...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9月10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良龍)9月9日,由廣東省僑聯主辦、華夏雜誌社承辦的2020「華夏杯」「華僑華人與深圳特區」徵文評比結果公布,陳啟文的《深圳的目光》、陳瑛的《歸僑光明路》、鍾友梅的《華僑與深圳之情結》等3篇作品榮獲一等獎,廖輝軍的《光明和他的華僑老闆
  • 隆回縣教育局開展「我的脫貧攻堅故事」徵文、攝影比賽
    科教新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肖大松 彭利)隆回縣教育局為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教育系統脫貧攻堅工作的成績和經驗,傳播脫貧攻堅一線湧現的典型事件和人物,講好脫貧攻堅故事,近日,該局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了「我的脫貧攻堅故事」徵文、攝影比賽,共收到徵文作品76篇,攝影作品44篇。
  • 「我與足球的故事」梅州市中小學生徵文與手抄報比賽
    主辦單位:共青團梅州市委員會 梅州市體育局 梅州市教育局 梅州日報社 冠名單位:客家村鎮銀行 承辦單位:梅州日報全媒體經營中心 梅州日報《教育周刊》 協辦單位:各縣(市、區)團委 市直團工委 一、徵文比賽 (一)徵文主題: 以「我與足球的故事
  • 「我有晉泉 你有故事」--重金徵文 中華老字號邀你講故事--山西...
    「我有晉泉 你有故事」 重金徵文 中華老字號邀你講故事   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我有晉泉 你有故事」有獎徵文活動將於4月1日拉開序幕,讀者可妙筆抒寫記憶中的晉泉高粱白,還有機會拿到5000元大獎和2000元晉泉系列酒。   通過此次活動,山西經濟日報將站在一個全新角度,以文化底蘊為依託、以傳承發揚為目標,再塑中華老字號品牌,以此來展示晉泉品牌深厚的文化底蘊。
  • 第六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在"外婆的澎湖灣"成功舉行
    兩岸徵文大陸媒體團合影活動主辦方、臺灣中時集團旺報社長黃清龍先生致辭四川在線消息(四川日報記者 文銘權臺灣報導)"晚風輕撫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逐斜陽,只有一片海藍藍……"曾幾何時,一首由臺灣著名歌手潘安邦演唱的臺灣校園歌曲《外婆的澎湖灣
  • 福田「綠書籤」徵文大賽落幕 40人獲一等獎
    福田區掃黃打非辦副主任(文化執法大隊大隊長)羅春方為獲一等獎的同學頒獎。 深圳新聞網11月15日訊(記者 黃思凌 通訊員 楊茜)11月15日,「2018福田綠書籤『讀優秀圖書,寫讀後感』徵文大賽」頒獎儀式在福田區外國語學校舉行,現場頒發了徵文大賽一、二、三等獎以及優秀指導獎、優秀組織者獎、優秀組織單位獎等獎項,並有獲獎作品朗讀和綠書籤主題文藝節目等精彩表演。
  • 「我與蘭州地鐵的故事」主題徵文 「蘭州軌跡」VLOG短視頻大賽等你來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攜手蘭州軌道交通傾力推出蘭州地鐵1號線周年慶系列活動 「我與蘭州地鐵的故事」主題徵文「蘭州軌跡」VLOG短視頻大賽1周年慶我們等你來!這一年中,無數鮮為人知的故事在這裡發生,無數令人感動的瞬間被定格在這裡……為慶祝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試運營1周年,傳播蘭州地鐵正能量,樹立蘭州地鐵服務品牌,蘭州市軌道交通公司攜手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面向軌道公司全體員工、參建單位以及社會各界開展「我與蘭州地鐵的故事」主題徵文和「蘭州軌跡」VLOG短視頻大賽徵集活動。
  • 「我與新中國共成長·圖說我與杭州歷史建築的故事」 主題徵文大賽...
    今年7月,杭州市歷史建築保護管理中心聯合杭州日報開展「我與新中國共成長·圖說我與杭州歷史建築的故事」主題徵文大賽,經過2個月徵稿,最終收到杭州歷史建築故事徵文近百篇。  寫這些故事的作者中,既有歷史建築的建設者和參與者,也有市民朋友關於家國情的回憶,更有知名作家、學者對屬於這個時代歷史建築的「深度解讀」。
  • 第二屆「今古傳奇杯」中國故事徵文大賽 約稿函
    徵文中、後期,我們將啟動「中國故事」寫作訓練營,以及線下「典型故事」分享會,全力扶持、推廣徵文中湧現的優質作品、優秀作家,擇優鼓勵,並從電子書、紙質傳媒、有聲演播等多個維度全方位開發。本次徵文題材、領域不限,凡法律範圍之內的表達方式都可以作為故事講述的方法,書寫社會各階層各職業中或平凡勵志,或鮮為人知的故事,特別歡迎表現主旋律、正能量的中國故事。徵文面向:大中華區所有中文寫作者。
  • 「講個洱海故事給您聽」有獎徵文啟事
    「洱海清,大理興」,為加強洱海保護宣傳工作,呼喚每一個人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人人參與到洱海保護中來,人人樹立起「美麗洱海、幸福大理」的理念,中共大理州委宣傳部和本報共同舉辦「講個洱海故事給您聽」有獎徵文活動。
  • 第二屆「我的中國故事」阿拉伯語徵文大賽落幕
    人民網開羅11月22日電(記者 周輖)第二屆「我的中國故事」阿拉伯語徵文大賽日前在埃及首都開羅落幕,比賽由開羅中國文化中心、《今日中國》雜誌和埃及《廣播與電視》雜誌聯合舉辦,歷時半年時間,共收到372篇有效投稿。
  • 「臺灣記憶」圖片故事徵文頒獎暨圖書首發式舉行
    「臺灣記憶」徵文活動一等獎獲得者吳小珊發表獲獎感言(中國臺灣網 石慧攝)   中國臺灣網8月26日北京消息   由民革中央聯絡部、《團結報》、中國臺灣網、新浪網聯合主辦,北京寶旺集團有限公司贊助的「臺灣記憶——寶旺杯海峽兩岸交流圖片故事」徵文活動頒獎儀式暨《臺灣記憶——圖說寶島》圖書首發式今天在北京隆重舉行。
  • 建院70年丨煙臺海港醫院有獎徵文活動《我和海港醫院的故事》啟動
    請說出您與煙臺海港醫院的故事,讓那年感動的那些事兒和人,通過圖文影像的表現形式,再次呈現到我們的面前吧。   徵文活動詳情   一、徵稿對象:關心、支持煙臺海港醫院建設與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和廣大患者朋友,醫院全體在職及離退休職工。   二、徵稿內容:以「我經歷、我體驗、我感動」為線索,記錄感動與收穫等。
  • 妙筆抒寫您記憶中的晉泉高粱白 「我有晉泉 你有故事」有獎徵文啟動
    為講好晉泉故事,進一步擴大晉泉酒的知名度,讓晉泉老品牌深入人心。從4月1日起,由山西經濟日報社與太原酒廠有限責任公司聯合舉辦的「我有晉泉 你有故事」有獎徵文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懂酒、懂生活、有故事的您,在妙筆抒寫您記憶中的晉泉高粱白的同時,還有5000元人民幣和2000元晉泉系列酒等著您。本次徵文活動為期6個月,將一直持續到9月30日。所有公民均可參與,職業、年齡均不受限制。
  • 中石油海外後勤人員徵文大賽 "我耀陽光"開賽
    關於舉辦第三屆「我耀陽光」徵文比賽的通知各直屬單位、機關各部門:我公司「我耀陽光」徵文活動已成功舉辦兩屆,期間湧現出大量的優秀作品,此項活動已成為我公司對外展示陽光風採,對內塑造企業文化,建設員工精神家園的重要品牌和陣地。
  • 賓陽縣法院3篇徵文獲獎
    近日,自治區高級法院通報全區法院「法官看法院、法官看法官」大學習大討論活動主題徵文評選結果,賓陽縣法院3篇徵文獲獎,其中1篇徵文榮獲一等獎,2篇徵文榮獲優秀獎。榮獲一等獎的徵文是董金撰寫的《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記錄我的七年法院生涯》;榮獲優秀獎的徵文是莫鬱梅撰寫的《連續四年獲得優秀政協委員,這個「90後」法官助理好樣的》以及王忠賢撰寫的《28春秋!歲月不居 初心如磐》。
  • 創刊二十周年,「我與《延慶報》的故事」徵文啟事
    值此《延慶報》創刊二十周年之際,我們誠摯邀請關注《延慶報》成長的朋友,《延慶報》的讀者朋友……拿起筆來,讓我們一起回憶過往,寫下你生命歷程中那段珍貴記憶——「我與《延慶報》的故事」。徵文內容緊緊圍繞《延慶報》創刊二十周年這一主題,展現你眼中的《延慶報》,可以是對某篇新聞報導的感悟,也可以是與《延慶報》一起經歷的所見、所聞、所憶、所感、所悟。
  • 中國曹妃甸「天旭溫泉杯」鹽母故事徵文大賽啟事
    曹妃甸製鹽業為挖掘地方鄉土文化瑰寶,展示地域人文魅力,弘揚傳承歷史文化,曹妃甸天旭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特牽手相關文化單位,聯合舉辦中國·曹妃甸「天旭杯」鹽母的故事徵文大賽,面向全國徵集作品。:以曹妃甸鹽母文化為背景,搜集、整理、創作關於大神鹽母的傳說故事,要突出大神鹽母普世濟民、大慈大愛的精神,體現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