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時節遊覽崑嵛山

2020-10-09 自駕遊團隊

崑嵛山是我們膠東半島最高的山

素有仙山之祖的美譽

今天我們自駕遊團隊

七個人兩輛車驅車前往崑嵛山

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就到了目的地

我們首先遊覽石門裡風景區

平生第一次享受醫護人員

免費遊覽景區的待遇

心裡美美噠

乘坐觀光車上山一路好冷

等來到了森林氧吧我也凍感冒了

進山的路被鐵柵欄封住了

五福神龜

在森林氧吧裡盡情呼吸新鮮空氣

然後參觀了崑嵛山文化館

沿著山路往回走步行下山

路邊果園裡的蘋果太誘人

山坡上野花遍地盛開

一邊賞景一邊尋找下一個景點

聽著潺潺的流水聲

我們來到了水簾洞

錦鯉在清澈的山泉水裡暢遊

沿著山路繼續前行,下一站霧峰花海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藍繡球花海

遠處的半山腰是粉黛亂子草花海

山野中荻花飛揚層林盡染

走進粉黛亂子草花海

就像步入一個粉色夢幻般的

童話世界

景區大喇叭一遍又一遍地播放

請遊客們不要進入花海拍照

但是仍然有不少遊客

依然我行我素站在花海裡拍照

著實讓人無語

粉黛亂子草在陽光下

粉色花穗連成一片隨風搖曳

遊人穿梭在粉色的花海之中流連忘返

賞完花海後

我們就在花海附近野餐

稍作休息然後繼續前行

崑嵛山森林文化博物館

三聖山

在這裡可以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看到東方三聖——佛祖、老子、孔子

石門

石門裡景區,位於崑嵛山主峰泰礴頂山陰腹地,開放石門至紅松林峽谷景觀,主要有三聖山、霧峰花海、森林氧吧、森林文化博物館等景點。

相關焦點

  • 崑嵛山,一個自然保護區的成長
    一種精神的傳承    崑嵛山人說得較多的一個詞是崑嵛精神。    崑嵛精神是崑嵛山自然保護區的寶貴財富,是戰爭年代紅色根據地留下的不朽精神,更是平和年代不斷沉澱豐富的生態保護精神。這種精神支撐著崑嵛山人,堅持保護信念,矢志不渝。
  • 造化鍾神秀 崑嵛境天成--崑嵛山覽勝(組圖)
    開欄的話  從今天起,《人文威海》開始推出「探尋崑嵛歷史,傳承膠東文化」專欄,集中挖掘、整理、宣傳關於崑嵛山的人物、景觀、遺蹟、宗教、地名等的崑嵛文化。  歷經六億餘年滄桑風雨的崑嵛山堪稱膠東半島的「母親山」。
  • 崑嵛山的美,藏在古人的詩詞裡!
    王重陽一生致力道教,對山川洞府沉迷嚮往,然而在他來崑嵛山之前,既沒有到「崑崙山上樂逍遙」,也沒能實現在他夢想中的「『煙霞洞』裡成修煉」 。 然而當他來到崑嵛山,卻豁然開朗。馬丹陽鍾愛崑嵛山,曾在崑嵛山紫金峰下創立全真「遇仙派」,並於「郡城之北三教堂」寫下道教名作「歸山操」:「能無為兮無不為,能無知兮無不知。知此道兮誰不為,為此道兮誰復知?風蕭蕭兮木葉飛,聲嗷嗷兮雁南歸。嗟人世兮日月催,老欲死兮猶貪痴。嗟人世兮魂欲飛,傷人世兮心欲摧。難可了兮人間非,指青山兮當早歸。青山夜兮明月飛,青山曉兮明月歸。飢餐霞兮渴飲溪,與世隔兮人不知。
  • 愛在崑嵛山:致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的一封信
    為切實加強崑嵛山地區戶外運動管理,規範戶外運動組織的登山行為,引導廣大戶外運動愛好者綠色、文明出行,確保「膠東母親山」崑嵛山不受到人為破壞,由崑嵛山保護區管理局、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共同主辦,崑嵛山保護區資源保護綜合執法局
  • 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團隊接待恢復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精神,結合當前疫情防控總體形勢和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實際,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開放範圍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五大景區二、調整限量1、按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即日起,崑嵛山國家森林公園單日最大承載量調整為
  • 海仙山之祖——崑嵛山
    山東半島東端,聳峙著一座雄偉奇峻的高山——崑嵛山。崑嵛山方圓百裡,山勢綿延、磅礴,峰巒疊翠,谷深林密,古木參天,多有清泉飛瀑,遍布文物古蹟。相傳蓬萊、瀛洲、方丈三座仙山均是由崑嵛山衍生而來,素有「海上仙山之祖」之稱。
  • 崑嵛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免費開放
    原標題:崑嵛山森林文化博物館免費開放水母網3月30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申吉忠 通訊員 高燕) 3月29日,崑嵛山森林文化博物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為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博物館實行實名制、分散式遊覽,且僅接待個人參觀,暫不接待團體參觀,確保遊客在館內任意兩人之間保持1.5米以上距離。
  • 崑嵛山下六度寺,櫻桃花開綻芬芳。
    位於膠東半島的崑嵛山景色秀麗氣候宜人,具有仙山之祖的美譽。山中有一個低調美麗的村落,叫六度寺村。村名的由來是因六度寺古遺蹟而得名,而六度寺的傳說也因此流傳。在這風和日麗的初春時節,趁著山色正美、花香正濃,帶著家人來崑嵛山欣賞這屬於春天的美景吧!
  • 【煙臺故事】海上仙山之祖———崑嵛山
    崑嵛山,名列聖地,僧道雲集,仙道斑斑。據《文登縣誌》載:明以前,此山「古木參天,人跡罕到,野獸成群,羽族棲集,鹿呦狼嗥,百鳥爭歌。山間,紫氣紅霞,雲霧繚繞,四季幽絕。僧客道流,雲遊棲止」。春秋戰國時期,崑嵛山成為方仙術士嚮往之地。君王諸侯為圖霸業長久、生命永續,紛紛前來尋找不死之藥,加之方仙術士的推波助瀾,一時間,崑嵛山名揚四海。齊威王、齊宣王、燕昭王曾先後派人來此尋訪。
  • 「仙山之祖」崑嵛山衍生千年神話
    群山綿延、方圓百裡的崑嵛山,是當年紅軍革命的戰略要地,留下了一個個紅色的印記。     齊魯網煙臺9月26日訊  雄偉奇峻的崑嵛山聳峙在山東半島東端,它位於煙臺、威海兩地交界處,面積48平方公裡。主峰泰礴頂海拔923米,為半島最高峰。崑嵛山方圓百裡,山勢綿延磅礴,峰巒疊翠,谷深林密,古木參天,多有清泉飛瀑,遍布文物古蹟。  崑嵛山,煙臺境內最高山,歷來有"仙山之祖"美譽。
  • 雙節同慶丨來崑嵛山邂逅「花仙子」
    崑嵛四季皆勝景,唯有秋景最浪漫秋分已過風中的芳醇日勝一日秋色即將染遍崑嵛是時候開啟浪漫的邂逅「花仙子」之旅啦!快隨小編一起啟程去往崑嵛山「一探芳容」△位於崑嵛山石門裡景區△位於崑嵛山石門裡景區,遇見美好今年國慶中秋小長假崑嵛山中花海盛放我們在此,靜靜等你與之邂逅開啟屬於你的繁花之旅【來源:煙臺文旅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 崑嵛山的這些山水畫,宛如世外桃源,讓人陶醉不已!
    別著急,小嵛給大家推薦幾幅富有詩意的崑嵛山水墨山水畫大家不妨置身於其中靜下心來慢慢欣賞能給你帶來絲絲涼意哦~崑嵛山蒼山腳下崑嵛山單耳山屯崑嵛山雄姿崑嵛山
  • 他們,是崑嵛山深處最美眷侶
    清晨6點,崑嵛山深處,迎來了立夏後的第一縷陽光,溫柔而明媚。在這座大山中,有30多名護林員,其中13對夫妻。黃連口管護點「黃連」最苦,恰如崑嵛山——山路崎嶇陡峭,終年人跡罕至。天剛亮,護林員王尚豐與妻子薄子香就開啟了巡山之旅。
  • 崑嵛山第六大景區——林家樂!
    別不信,崑嵛山真的有第六大「景區」,那就是崑嵛山周邊的林家樂,林家樂為何能成稱得上景區,首先得有秀麗的風景,臨近九龍池、泰礴頂、煙霞洞、嶽姑殿、無染寺等崑嵛山五大景區,以「原生態、鄉土味」為標準打造集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崑嵛山「第六大景區」。
  • 九龍煙霞,神話傳說,崑嵛山一個神奇的地方
    中國有無數名山,但是從來沒有哪一座上,如同崑嵛山有這麼多的傳說,這麼多的典故,這麼濃厚的歷史。在崑嵛山遊玩,到處是傳說。每走到一個地方,內心中就出現了傳說,這是驚奇的,同時也是崑嵛山的魅力所在,因為傳說,是這個崑嵛山賦予神秘的味道,賦予驚奇,賦予遊客無數的遐思。
  • 紅色印記感知紅色血脈——崑嵛山紅軍紀念館
    講解員講解紅色故事  崑嵛山生態原始,風光秀麗,她不僅僅是一處生態高地,更是膠東革命的搖籃。  自1931年起,崑嵛山腳下黨組織迅速發展,膠東特委、膠東革命武裝、膠東兵工在這裡誕生;「一一·四」暴動在這裡暴發,我國北方沿海唯一一支革命武裝——「崑嵛山紅軍遊擊隊」在這裡起步。為紀念崑嵛山紅軍的發展歷程和卓越貢獻,2018年,文登在界石鎮梧桐庵村修建了崑嵛山紅軍紀念館。
  • 深情系家山 寫意新境象——畫家王煥波筆下的崑嵛山
    當代著名山水畫家王煥波特別喜愛崑嵛山,經常到此採風寫生,遂將崑嵛山的雄奇深廣之美,高度藝術地表現於自己的畫面,造就了自己的水墨寫意華章。他畫崑嵛山就具有代表性地印證了這一事實。縱覽王煥波的山水寫意文本,可知他是帶著典型的學術創造意識來研究崑嵛山,畫寫崑嵛山的。從文化語境和創作心理上講,這根源於他本人的藝術鄉土情懷。一貫以造化為師的他,不辭辛勞,遊走於祖國南北各地的名山大川以及國外的風景名勝、人文遺蹟,採風寫生,圖稿數以千計,崑嵛山卻始終是他魂牽夢繞、無可代替的精神家園,成為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 崑嵛山系列故事:華泉
    當他落腳崑嵛山華泉時,見諸山綿亙,秀異峭拔,霞光映射,景色奇絕,不禁驚嘆:「妙哉,吾夢求也。」他隨身拔出一金簪,挖坑埋於華泉邊為記,繼續東行。說來也巧,就在道士東行的腳前腳後,一智勇雙全的道姑也以同樣的目的來到此地,她被眼前山清水秀的景色迷住了,也選中了這塊風水寶地。道姑順手從樹上折下一粗壯的樹枝,挖坑為記。她剛挖了兩三下,只見地下金光閃閃,便產生了猜疑: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
    崑嵛山到處是龐大的黑體白花石塊,被歲月磨礪得無稜無角,這些斑駁的石塊記載著它在世間的滄桑經歷,它們毫無規則地隨意而臥,佔據著一塊地皮,分割著山坡。尋不到成片的可犁耕之田,巨大的黑體石塊白天從陽光裡採熱,夜間釋放,使崑嵛山區的溫度高於外界,崑嵛山溝谷縱橫,溪河如網,雨量充沛,為樹木花草的生長創造了一個特殊的環境,難怪這裡奇樹異花怪草繁多。
  • 【煙臺故事】崑嵛山古名解讀
    用這句詩來描述有「海上諸山之祖」之稱的崑嵛山是最貼切不過了。崑嵛山是膠東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道教名山。歷史上,崑嵛山曾有多個名稱。據《山東省古地名辭典》記載:崑嵛山「古名烏趣山,後稱姑餘山。演為今名」。「烏趣山」之名不知其源來由。而「姑餘山」之名,據說來源於「麻姑於此修道上升,餘址猶存,因名姑餘。後世以姑餘、崑嵛聲相類,因訛為崑嵛然。」(元於欽《齊乘》)。崑嵛山的這些古名來源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