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因為寫一篇秘魯科爾卡(Colca)峽谷的見聞和旅感,碰到一個一直沒能理解的地理知識點,世界最深峽谷及其測算標準。
按照《Lonely Planet秘魯》的說法,科爾卡是世界上第二深的峽谷,僅比隔壁鄰居科塔華西(Cotahausi)峽谷淺了那麼一點點,不過確實著名科羅拉多大峽谷的兩倍之深。(The Colca is the world's second-eepest canyon, a smidgeon shallower than near neighbor, the Cotahausi, and twice as deep as the more famous Grand Canyon in the US.)LP上並沒給出深度數據,查閱維基百科發現,科爾卡深度為3270米,科塔華西3354米,這麼看來確實是在阿雷基帕地區更難抵達的科塔華西勝出。
(科爾卡峽谷)
不過在很多「十大峽谷」知識趣聞中,科爾卡的最深處達4160米,遠超科塔華西最深的3535米。那麼我們之前一直視為絕對第一大第一深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呢?
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長度搭504.6公裡,確實長過科羅拉多大峽谷,而深度,距中文維基百科的說法,是最深6009米,而英文維基雖也明確它是世界最深(is the deepest canyon in the world),但對於深度則給出多個數據:總體平均深2268米,其中位於南迦巴瓦峰(7782米)和加拉白壘峰(7294米)之間的部分平均深5000米,最深處6009米的坐標為北緯29.769742°,東經 94.989853°。
(雅魯藏布大峽谷,來源谷歌圖片)
看來,最深和平均深,是定義峽谷深度的兩套標準。秘魯這量大峽谷的測算方法,是用相對平坦邊緣標高到河谷之間的距離;而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測算方法,則用上了峰頂和河谷之間的兩極高差。可又有幾個人能爬到峰頂感受高差呢?再說即便登頂,面前來路一堆堆的石頭和陡坡,早已讓遠方的峽谷形狀徹底消失在視野裡了吧。已經在秘魯各角落騎行了大半年的鐘思偉就說,許多遊客到科爾卡都容易體驗到3000多米的落差,但極少數能感受到雅魯藏布大峽谷6000米的落差。
(在科爾卡峽穀神鷹十字架Cruz del Condor觀鷹的遊客)
而在維基百科Canyon詞條中,即便按照峰河極端高差標準,也有另兩個深於雅魯藏布的峽谷。亞軍是尼泊爾境內的甘達基河峽谷(Kali Gandaki, 6400米),冠軍則成了巴基斯坦境內吉爾吉特河(Gilgit)和印度河交匯處的峽谷,就沿著喀喇崑崙公路的一段,峽谷南端一側佇立著世界第九高的南迦帕爾巴特峰(8126米),下方則是海拔1000米的河流,這麼一來,峽谷最深處就達到驚人的7126米。
(吉爾吉特-印度河峽谷,來源維基百科)
(我是一隻溫順的綿羊,我要去西藏)
我要去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