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為什麼要對這些陶瓷進行改裝?

2020-12-18 澎湃新聞

清宮為什麼要對這些陶瓷進行改裝?

謝明良

2019-09-18 16:27 來源:《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

【編者按】

謝明良,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特聘教授,著有《六朝陶瓷論集》《中國陶瓷史論集》《陶瓷手記》等專著。《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一書嘗試從文化史的觀點省思歷史上陶瓷修補術諸面向,既觀察了清代宮廷陶瓷修補改裝情況,以及乾隆皇帝對於缺損陶瓷的對應態度和補修理念,也討論了十七、十八世紀歐洲人針對中國陶瓷的金工鑲飾和改裝。在廣泛搜集亞洲和歐洲鋦釘補修術案例的基礎之上,評估了區域間影響交流的可能途徑。本文摘自該書,由澎湃新聞經上海書畫出版社授權發布。

清宮改裝陶瓷的原因不一,既包括因缺損而需剔除局部並鑲嵌金屬配件者,也有純是基於時尚美觀所添付的金屬鑲嵌,以及為了改變陶瓷器的用途而施加的配件。以添加配件的方式來改變陶瓷器原有功能之最簡便且常見的做法,是在瓶罐等立件內置銅膽。銅膽多呈筒形,上設活動或封牢的鏤空頂,經由額外添設的內膽可輕易地將原來各具功能的陶瓷瓶罐改變成了燻爐或花插(圖17、圖18)。從《造辦處活計檔》記事看來,銅膽頂部鏤空包括了蟠龍、蝙蝠、蓮蓬、卷草花葉以及源自哥窯冰裂開片釉的「冰冽式內膽」等等,紋飾種類豐富,幾可媲美中東陶水壺所配置各式伊斯蘭紋樣的鏤空陶濾板(Filter)。

添付的內膽有時兼具補修陶瓷器皿的功能。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清宮傳世南宋官窯青瓷盞(圖19a),盤口呈外敞的委腰八花,盞心貼置鏤空覆缽狀飾:中心部位為凸起的蓮房,小口中空,下有六孔,邊旁等距交錯貼飾模印花葉,蓮房內置鏤空頂鎏金內膽,內膽通至盞底並延伸至圈足外圍,將圈足底封實。(圖19b、c)從國外收藏的類似作例可知,盞內所見覆缽狀貼飾正中,原設有一活動的人像,盞下置封底的喇叭式高圈足,若將水酒注入盞內,人像即會隨注水上升,是應用浮力原理所設計出的趣味酒具。(圖20)因此臺北故宮博物院青瓷盞顯然是因高足折損,從而將器底磨平並裝鑲內膽,既以銅膽補修取代缺損的底足,同時將酒盞改裝成了可以插畫或聞香的道具。乾隆五十年(1785)御製《詠雙耳官窯瓶》:「古以資盛酒,今惟用插花。」該瓶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唯不知瓶中是否原配置具有劍山功能的鏤頂內膽。(圖21)相對於瓶花,故宮博物院藏清宮傳世南宋官窯四方盆既於傷缺的口沿鑲扣,且在盆底心鑽鑿圓孔將之改變成了盆花器(圖22);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南宋官窯四方盆可作為其原型的參考(圖23)。

以鑽鑿孔穴的方式來改變器物原本用途之例,另見於清宮傳世晚唐時期黃釉瓷枕。(圖24a)儘管本文並無證據得以認定到底是誰在著地不施釉的澀胎枕底一側鐫孔,將瓷枕改變成了瓷硯(圖24b),但從施釉的枕面刻有乾隆《宋甆硯銘》御詩看來,乾隆皇帝可能與此改裝有關,甚至還將之視為著名的宋代澄泥硯。乾隆詠陶瓷硯詩不止一首,除了上引作於乾隆五十六年(1791)《宋甆硯銘》之外,其詩文集還收入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題均窯硯》,吟詠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件青瓷橢圓硯,並將詩文刻於背底。(圖25)不過,沾滿墨跡的所謂硯面及其和外圍施釉板沿的交界處,可以觀察到一周因瓷釉磨削所留下的帶棕眼氣泡的遺留,從而可知,該「均窯硯」也是經切削改裝而成的。從束腰形身下置四足的器式特徵而言,或是由臺座改裝而成。其次,考慮到臺座的造型特徵,不排除是原安置有神祇等偶像的座臺。從目前的資料看來,磨切整修陶瓷再利用的例子不少,其年代甚至可上溯唐代,如河北省邢臺市唐墓出土的一件「盈」款邢窯白瓷盞託,可能因託沿缺傷而被全部磨除,成了僅餘器底和託圈部位的新器式。

從文獻記載或傳世實物看來,磨邊鑲扣,也就是將磕損的口沿磨齊而後裝鑲金屬邊扣,是清宮修繕口沿缺損陶瓷最為慣用的手法之一。《造辦處活計檔》的相關記事不勝枚舉,如乾隆十九年(1754):「員外郎白世秀將哥窯洗一件(口破、隨木座),刷洗好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將哥窯洗破口磨些,另鑲銅燒古口。欽此。」指的就是將破損的陶瓷口沿磨成齊平,而後裝飾金屬邊扣。此一來可掩飾磨邊後無釉的澀胎,同時亦具裝飾效果,甚至可避免使用時因碰擊而可能產生的傷璺。

不過,看似單純的磨邊鑲扣技法卻內含了幾近瑣碎的程序,比如說乾隆二十三年(1758):「郎中白世秀、員外郎金輝來說,太監胡世傑交磁爐一件,(口耳有缺)。傳旨:依口上缺處劄去先畫墨道呈覽,準時再劄。另鑲銅口,底足亦鑲銅口,耳上之缺隨好。欽此。」就連待磨邊鑲扣的缺損陶瓷要截切到什麼程度,都需事先畫線做記號,呈覽批示。其次,裝鑲的金屬邊扣亦需講究,此包括「金鑲」「銅鑲鍍金」「鑲銀鍍金」以及頗具特色之去除金屬光澤、使其呈黑褐色調的「做舊意」「銅燒古口」「銅扣燒古」。《造辦處活計檔》載乾隆三十二年(1767):「催長四德五德將汝窯貓食盆一件,欲鑲金口持進,交太監胡世傑呈覽。奉旨:著鑲薄些,銅扣燒古。欽此。」所謂「貓食盆」或「猧食盆」即今日俗稱的「水仙盆」。除了窯址出土標本之外,傳世的汝窯水仙盆共計六件,其中口沿鑲扣者有三件,分別是: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磁美術館(圖26)、吉林省博物館(圖27)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圖28),其均因口沿磕傷而磨邊鑲扣。其中,吉林省博物館水仙盆傷損最劇,所以磨切的部位也最多。其次,相對於大阪和吉林省藏品口沿裝鑲寬沿邊扣,不符上引造辦處檔「著鑲薄些」旨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水仙盆口沿則裝鑲相對較細且經做舊、呈色褐黑的邊扣,故不排除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極有可能就是乾隆二十三年由帝王下令裝鑲薄式燒古銅扣的「汝窯貓食盆」了。

傳世實物當中磨邊鑲扣的例子不少,以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品而言,著名的汝窯紙槌瓶即是因頸上方盤口缺損,故截切磨平細頸並鑲做舊的金屬扣(圖29),其原型可參見河南寶豐清涼寺出土標本(圖30);另一件圈足內刻乾隆四十年(1775)《詠官窯溫壺》御詩的汝窯膽式瓶也是因口部缺損而於頸部切平,連同圈足著地部位裝鑲鎏金銅扣(圖31),從現存器形推測頸上原應帶唇口或喇叭式外敞的口沿。截切磨平缺損部位的處理方式頗為多樣,從河南寶豐清涼寺遺址出土的汝窯三足承盤之器形看來(圖32),故宮博物院藏清宮傳世汝窯同式器三足下方蹄形部位均遭截切處理(圖33),然而與其認為後者盤下三足均已缺損而予截切,更可能是當中一足著地部位缺損,為求整齊美觀而索性將另兩隻完整的器足截切磨平。另外,南宋官窯青瓷大口尊也屬磨邊鑲扣之例,但所鑲邊扣未做舊。(圖34)後者有可能即《造辦處活計檔》雍正元年(1723)活計中的「哥窯花樽銅掐口」,完整的器式見於喬治·尤莫弗普婁斯(George Eumorfopoulos)舊藏品。(圖35)

就如十八世紀的法國金工經常在缺損的東方陶瓷瓶罐上裝鑲鎏金的注流或把手(圖36),清宮亦見以加鑲的金屬配件修護或裝飾陶瓷之例。如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康熙朝宜興胎畫琺瑯蓋碗,蓋上有圈形捉手,碗身下置圈足。(圖37)其中一件蓋碗因缺損而磨去圈足和蓋上的捉手,並於蓋正中穿孔以螺絲栓上帶蓮瓣座的圓形鈕(圖38),整體看來頗有歐洲金工加鑲趣味,此或系受到清宮歐洲傳教士所帶來信息的啟發。從此一觀察角度看來,乾隆元年(1736)傳旨:「著將霽紅靶碗二件配做銅鍍金雙圓架,填白暗花靶碗二件配做銅鍍金雙層架。」於高足杯配置鍍金架之裝飾構思近於歐風,應該也是歐亞工藝交流下的產物。

乾隆三十九年(1774)針對太監胡世傑所交寶瓶中間無鑲銅口和中間上鑲銅口的定瓷象,諭令:「無鑲口定磁象照鑲銅口象一樣鑲口,其無寶瓶象照有寶瓶象一樣,交江西配寶瓶一件。」所謂「寶瓶象」可能即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背託銅胎琺瑯瓶的白瓷象(圖39),而同樣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象背設短直口,口沿鑲銅扣的白瓷象(圖40),也有可能是上引造辦處檔之「鑲銅口象」一類的製品。過去由於缺乏有效的證據,造成學界對於如何判斷傳世宋瓷口沿金屬扣裝置時代之議題一籌莫展,因此若上述推論無誤,那麼由於象背短直口所見銅扣邊幅以及外觀呈色等特徵,因和清宮傳世之定窯白瓷等諸多宋瓷銅扣大概一致,故可推測為數眾多的清宮傳世宋瓷銅扣,可能多出自清宮造辦處官匠之手。銅扣之外,故宮博物院也收藏一件元代仿定窯金扣螭紋洗(圖41),器底鐫刻乾隆御題詩云:「爾時曾是厭光芒,不及官窯用廟堂,歲久光芒消以盡,希珍今亦口金鑲。」雖然乾隆皇帝誤將定窯的「芒口」理解成「光芒」,但詩文內容則透露出該瓷洗口沿金扣確是由乾隆朝造辦處匠人所裝置。

除了上述幾種補修、磨切或改裝之外,清宮對於陶瓷器上的銘款也有些許作為。其一是穢器不落款或磨除原有款識,如乾隆三十年(1765):「郎中白世秀來說總管王常貴,傳旨:著傳與舒善痰盂上如何落款,嗣後燒造痰盂時不必落款。欽此。」事隔一個多月「郎中白世秀來說總管張玉交磁痰盂八件。傳旨:著將痰盂上款磨去。欽此。」相對的,對於品質精良卻無款識者則補落款,如雍正四年(1726):「郎中海望持出紅磁白裡暗花茶圓二件,奉旨,此茶圓系江西燒造磁器處進來的,釉水、顏色俱好,但無落款,胎骨還糙。爾將此茶圓發往江西燒造磁器處,傳旨給年希堯,此二件茶圓若補落得款即落款,若不能補落得款便罷。」以上兩例是針對當朝官窯陶瓷的修正。

修繕原帶銘款的珍貴古瓷時亦仿刻原款並做舊,如乾隆八年(1743):「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胡世傑、張玉交定窯查鬥一件(足破,上原刻官字)。傳旨:將足破處磨好,做舊,底上仍刻做一官字,欽此。」其次,也有為了識別或明確陳設地點而在古瓷上加刻字銘的例子,如乾隆二十一年(1756):「郎中白世秀、員外郎金輝來說太監容世泰交均窯盆漣二分,(計四件)。傳旨:將盆漣照花盆上一樣,著李世金刻字。欽此。」從現存實物看來,清宮傳世鈞窯花器底部可見「養心殿 東暖閣樓下用」(圖42)或「建福宮 凝輝堂用」等表示陳設地點的後刻字銘。造辦處記事也顯示,乾隆年間匠人李世金曾銜命在鈞窯盆上刻字,只是帝王為何會下令「將花盆上二字改成三字,盆漣上舊字磨去亦改添三字」,委實令人百思不解。

《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謝明良著,上海書畫出版社2019年8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清朝,陶瓷,改裝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著作推介】貿易陶瓷與文化史
    中國早期的貿易陶瓷是怎樣的?日本出土的中國唐宋時代的陶瓷、『黑石號』沉船中的中國陶瓷,提供了我們可以找到的答案。 中國與波斯的關係、與東南亞的關係、與韓國和日本的關係,在中國陶瓷的傳播過程中亦可讓我們從多方面有所了解。《貿易陶瓷與文化史》既可以了解中國陶瓷、中國對外貿易史,更可觀察中國文化史。
  • 濟南汽車音響改裝基礎知識,為什麼汽車音響要進行反覆調試?
    濟南汽車音響改裝基礎知識:買了一輛新車後一段時間,不少業主開始考慮「享受」的問題,然後汽車音響改裝成了許多車主,特別是音響發燒友的選擇。然而,由於汽車音響的環境特殊,而不是原車音響的特殊性,不是簡簡單單的拆除更換新的音響就可以,而要通過搭配和反覆調試。
  • 隔膜進行陶瓷塗覆的作用有 陶瓷的分類
    市面上的陶瓷有很多,如果我們要使用這種東西的話,就必須要先清除一些知識,這樣的話在市面上購買的時候才會順利一些,那麼,在這裡建議大家先了解一下隔膜進行陶瓷塗覆的作用有什麼,只有了解清楚了其中的作用,才可以知道自己有沒有用,除此之外也要清楚陶瓷的分類。下面來看看詳情。
  • 藥流後千萬不要清宮,看完你還要清宮嗎
    藥流後千萬不要清宮,藥流雖然簡單,可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藥流不徹 底,子 宮腔內還存有胎囊殘渣不清宮的話,是很容易引起感 染,那麼,為什麼藥流後千萬不要清宮?
  • 復古、Bobber車型扎堆,改裝怎能少?摩託車想改裝,這些要知道!
    一般入手這種車型的摩友,後期的改裝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是,改裝摩託車,一定要在合法的前提下去進行,不能為了個性而選擇去違規!這一期,小編就為大家講一下,摩託車合法改裝的一些事!首先小編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車輛改裝的相關法律法規。我們要先知道其利害關係!
  • 清宮文物散佚與徵集(上)
    英國侵略者將其所得,部分進獻給維多利亞女王,其餘則按英軍傳統進行拍賣。這些「戰利品」擺放在英軍司令部駐紮的大喇嘛寺的正殿裡,有玉器、瓷器、銅器、雕塑品以及金銀雕像,大批優質皮貨等。拍賣會進行了兩天。據估計,拍賣收入可達12.3萬美元。這個清廷經營了150多年的東方藝術之宮,被英法聯軍洗劫一空之後,在英國首相巴麥尊的批准下,又被放火燒毀。大火焚燒了三天,號稱「萬園之園」的圓明園化成了一堆堆敗瓦頹垣。
  • 「出雲」號的來歷、現在為什麼要改裝、改裝後有何影響
    現在日本正在對這兩艘直升機航母進行升級改裝。那它改裝之前是什麼樣的?準備改成什麼樣的呢?一、「出雲」號直升機航母的由來甲午戰爭後,日本從清朝政府那裡得到巨額的戰爭賠款,他們就用這筆錢的一部分從英國定製了一艘排水量為9900噸的鐵甲巡洋艦,命名為「出雲」。
  • 清宮文物散佚與徵集(下)
    由清宮傳承下來的瓷器,大致有四個部分:一為明代或清代宮廷燒造的御用器,即學術界所說的明清御用瓷器,也有稱之為明清官窯瓷器的。二是同時代的民窯產品。通過對故宮博物院院內西河沿考古發掘和對南三所門外東西側的考古發掘以及對出土文物研究表明,無論是明代宮廷還是清代宮廷都曾大量使用民窯瓷。對這些出土於明清宮廷內的民窯瓷的認知,對研究明清宮廷用瓷以及明清宮廷陶瓷史均具有重要的意義。
  • 改裝車燈解碼是什麼意思?解碼器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要解碼?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個車燈改裝的專業技術性問題,汽車大燈解碼,有哪些解碼方法?汽車換燈為什麼要解碼?改裝車燈解碼器是什麼意思?那些車型改燈需要解碼?解碼器是幹什麼用的?為什麼要解碼?汽車大燈為什麼需要解碼?汽車大燈怎麼解碼?
  • 別被清宮戲騙了,清朝辮子的變遷:鼠尾辮、豬尾巴尾辮、牛尾辮
    自清朝入主中原以後,進行了曠日持久的剪髮蓄辮的運動,因為漢人一直有蓄髮的傳統,認為髮膚是受之於父母,剪之為不孝。剃髮改裝是當時清軍入關的做的第一件事,不論軍民士紳都要嚴格執行,「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種情況遭到了漢人的普遍反抗,「頭可斷, 發不可剃」。
  • 2017清宮圖怎麼看生男生女 2017清宮圖要這樣看
    2017清宮圖就是一種可以看出胎兒性別的方法。那麼,2017清宮圖怎麼看生男生女?清宮圖2017準嗎?一起來看看吧。2017清宮圖怎麼看生男生女相傳清宮圖是清朝宮廷中流傳下來的,然後流傳到如今,已經有很多次更新了,如今已是2017年,那麼,2017清宮圖怎麼看生男生女?
  • 知識點:為什麼不要買貼花的陶瓷?
    為什麼不要買貼花的陶瓷,首先貼花不美觀,影響到整個居家環境的格調,再就是稍懂得朋友一看就知道,同時也降低了自己在朋友前的審美高度。其次,貼花的陶瓷有釉上和釉中的工藝,如果是日用瓷的話對健康會有影響!貼花骨瓷為什麼會影響美觀呢?由於貼花工藝和我們的印表機一樣,圖案都是用色料列印在紙上的,然後再貼在陶瓷上,使用800度左右的電烤爐去烘烤,這樣圖案就牢牢的粘在瓷器上了。
  • 解析:香港清宮劇帽子為什麼和內地的不同?
    對於清宮戲,香港出品和內地出品卻是有不少差距,其實不僅僅是清宮劇,一般情況下的電視劇也一樣,香港的和內地的都有很大的差別,可能是文化上的差距加上語言的關係,反正基本上很容易分辨出來。我們在說回清宮戲,香港劇中只有冬帽款式(而且還不是特別嚴謹的冬帽),而內地的很多製作都分冬季和夏季兩種,這其中的原因有一下幾個:第一,製作經費問題我們都知道,一般內地的宮廷影視劇都講究一個場面問題,一般都會塑造很大的背景和環境,這就導致製作上,內地更加喜歡貼近真實一點。
  • 陶瓷版的布加迪威龍,不愧「敗家迪」的稱號,壕出天際了
    上回跟大家分享了蘭博基尼URUS的諸多內外細節,這次再帶大家領略一下價值5000萬的超級壕車——陶瓷版布加迪威龍的風光。也有人說這款車不是5000萬,而是4000萬,其實我覺得這都不叫事,不就差個1000萬嗎?說得好像差了這1000萬我就買得起似的。
  • 陶瓷新秀——鐵電陶瓷與壓電陶瓷
    鐵電陶瓷和壓電陶瓷乍聽起來,頗有點古怪,它們到底是什麼樣的陶瓷呢?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還得追溯到一百年前,那時居裡弟兄倆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他們在天然的水晶晶片上,沿一定的方向施加壓力後,它的相應的兩個面上就會帶電,這樣就把機械能轉變成了電能;相反給晶片上外加電場的作用,晶片就會產生相應的形變而引起振動,也就是說把電能轉變成了機械能。
  • 故宮館藏明永樂時期陶瓷欣賞(二)
    原標題:故宮館藏明永樂時期陶瓷欣賞(二) 清宮舊藏。   碗敞口,瘦底,為雞心碗。通體青花紋飾。碗心雙圈內飾折枝枇杷紋,內壁飾纏枝花紋,內口飾海水紋。外口飾回紋,外壁飾菊瓣紋,紋飾間隔以青花線。圈足內施白釉,無款識。   碗外壁以花瓣紋裝飾是明永樂、宣德時典型的風格特徵,花瓣紋通常作為主體紋飾與其它花紋配合。此碗外壁以32枚菊花瓣為飾,花瓣細長呈放射狀排列。
  • 陵瓷:陶瓷文化名城千年不衰的奧秘
    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產地,是我國三大古「瓷都」(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福建德化)之一,也是全國八大陶瓷主產區之一。醴陵陶瓷產業已經被確定為全省**標誌性支柱產業,列入全省50個支持優先發展的重點產業集群。看到下面幾組數據,你就更明白為什麼醴陵有「瓷城」之名了。
  • 探訪「京城第一窯」:從清宮造辦處走出的非遺項目
    中新網記者 張尼 攝從清宮造辦處走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彩瓷博物館前身是北京工藝品廠。這個坐落在西城區廣安門外的老廠房如今被改造成上下兩層的博物館,包括展廳、拉坯體驗教室、窯房、釉色實驗室、工作車間等不同功能區域。
  • 馬上要退休了,改裝小房車,為的是自由自在的野外旅遊
    來一場頭腦風暴,用自己的過剩思維,經驗和經歷,以及剩餘的體能,來改裝自己的小白車(五菱宏光S1)。車齡3年,行駛2萬公裡,正值年青的車,棄之可惜,正好作為退休旅遊戰車,進行一番改裝,跟我去探索大自然。首先,說到改裝車,就要遵守交通法規,要做到合法改裝,才能不給自己造成旅途中的麻煩。其次,改裝的方向要明確,既然是為了旅遊改裝,就要滿足旅遊過程中的生活需要。
  • 汽車改裝要注意!在日本改裝汽車的6大禁忌
    但是,深度改裝的車擁有高性能,普通警車根本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這讓街頭飆車一度成為日本警察最頭痛的大麻煩。 因此後來,日本政府出臺了對改裝的限制,所有改裝車必須經過認證,發放特有牌照方可合法上路。自此,日本改裝行業才漸漸開始形成規模和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