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重慶發布了解到,歷時一年兩個月後,位於九龍坡區謝家灣付家溝片區的重慶建川博物館將於6月18日正式開館。
目前該項目總投資約12.87億元(其中文物評估作價11億元),佔地約250畝,分為重慶建川博物館、抗戰兵工街、國防兵器文化主題公園和茶文化主題公園4個功能區。
據悉,重慶建川博物館是重慶抗戰兵工舊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九龍坡區謝家灣付家溝片區。該片區系重慶建設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原生產廠房集中地之一,現存兵工生產洞53個,前身為解放前國民政府兵工署第一兵工廠,其歷史可溯及清末洋務運動時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2013年,該片區作為重慶抗戰兵器工業舊址群,被國務院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本次建成開館的重慶建川博物館,是利用抗戰時期兵工生產洞洞體作為館址設立的特色博物館聚落,分為8個主題博物館,展陳各類文物藏品共4萬餘件,文物主要包括抗戰、兵工、民俗、紅色年代等近現代史料、物品,囊括從辛亥革命到改革開放這百年的中國歷史積澱,其中包括《荻島靜夫日記》在內共有67件國家一級文物。集中體現了建川博物館 「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的建館宗旨。
九龍坡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李洪亮介紹,接下來,九龍坡區政府還將在重慶建川博物館的基礎上繼續深度挖掘,充分利用重慶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區指揮中心的獨特地位,擬在九龍坡區謝家灣片區續建5個國防教育博物館和15個三線建設博物館,最終形成以抗戰兵工、國防戰爭、三線建設為主題的三大博物館聚落,通過3年左右時間培育,力爭組團打造成為全國第一、在世界有一定影響的博物館群和5A級景區。
開放時間:每天9:00至17:30。
門票:實行通票制,8個博物館50元/人。對部分群體實行優惠票價,其中60-70歲老年人、現役軍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學歷在校學生,30元/人;國家級勞模、英雄,身高1.2米及以下兒童,7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殘疾人持相關證件免費入館。
交通路線:遊客中心位於鵝公巖橋下,分上下兩個主入口。自駕可根據導航和路標前往,博物館在高德、百度等主流電子地圖上均有標註,上、下入口均設有停車場。也可乘坐413、420等路線公交車在下入口黃家碼頭站下車,然後步行約300米至遊客中心;或乘坐403、416、419等路線公交車在上入口謝家灣正街站下車,步行約1千米至遊客中心。
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博物館
設立於原「兵工署第一工廠舊址」的一處防空洞。通過文物、版面、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等形式,真實反映第一兵工廠的歷史風貌和中國民族兵工產業發展的艱難歷程,揭示中華民族不屈的抗日精神。
抗戰文物博物館
通過中流砥柱、正面戰場等眾多板塊展出的珍貴抗戰文物,以鐵一般的史實再現了當年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對日本右翼分子否認侵華事實給予最有力的回擊,警示中華民族以史為鑑,努力開創和平友好的未來。
兵器發展史博物館
通過種類繁多的兵器文物、圖片還原了兵器從粗糙、笨重、功能單一向精緻、迅捷、功能強大轉變的歷史全貌,全方位地展示了人類文明與科技及世界軍事的發展進程。
票證生活博物館
通過展陳票證時代百姓吃、穿、住、用、行及生活細節,輔以各種票證實物,清晰勾勒出中國百姓的社會風尚、生活習俗,形成幾代人求生存、謀幸福的歲月畫卷。
中醫藥文化博物館
通過中醫藥基本知識、常識內容陳列,揭示中醫藥的奧秘,普及中醫藥知識,旨在宣傳提高人們對中醫藥的重視、及中醫藥養生意識,推動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促進人們身心健康發展。
重慶故事博物館
展覽以民間記憶為視角,擇其歷史片斷、重要人物、地域文化,系統展示了以縴夫號子、碼頭飲食、碼頭言子代表的重慶民俗文化,展現了重慶在社會的各個方面的發展和進步。
中國囍文化博物館
圍繞婚俗禮儀、結婚證照、婚嫁用品等 「囍」文化,從民俗角度展示中國婚俗禮儀的變化,傳達喜氣,帶出「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白頭到老」的社會正能量。
民間祈福文化博物館
還原了幾千年來,由於受到生產力和科技水平的制約,民間把信仰寄托在神仙人物身上,把祈福消災寄託於神仙佑護的歷史過程。通過展陳,讓民眾對民間祈福消災的傳統習俗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同時向民眾普及科學文化知識。
來源:重慶發布
採寫:姚於
圖片:唐浩
編輯:楊夕文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版權所有:重慶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
平臺支持: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