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觀點認為2020年是區塊鏈與產業結合的轉折點。即使整體技術還處於早期階段,基礎技術還需要更多資源投入,也不妨礙大家看好區塊鏈技術在應用層面未來可期的想像空間。
普華永道發布最新報告預測,未來10年,區塊鏈技術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7萬億美元的增長,其中中國將是所有經濟體中最大受益者。可以看到,企業、產業和地方都在摩拳擦掌,希望趕上區塊鏈發展的這波浪潮,搶佔先機、培植生態、尋求突破。
那麼,區塊鏈技術與應用究竟走到了怎樣的發展階段?想要真正營造區塊鏈的發展生態,又該從哪裡下手?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區塊鏈研究中心副主任康立。
區塊鏈這項新興技術,正處在剛達成統一認知、被多方追捧、想要對接應用市場亟需打通眾多關鍵環節的過程中。未來可期,但任重道遠。
認知的轉變
2019年10月24日,可以算作國內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大眾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抱以極大熱情,也對「比特幣」與「區塊鏈」兩個概念混淆不清。
24日那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了解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媒體一報導、公眾一討論,這門新興技術終於走出了被誤解的認知怪圈。
「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政府部門以及監管部門,大家對待區塊鏈的態度更加明確統一了。」康立提到這個轉折點時說,「這個技術對於我國未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態度明確以後,就要去學習技術、研究技術、推動技術的創新與應用。」該監管的監管,該放開的放開,技術本身的發展得以促進,跨界應用與融合的快速推動,少了一些障礙。
作為一項底層技術,區塊鏈的最大價值在於構建多方信任的新應用,這也是區塊鏈技術邁向市場化的創新之路。然而到目前為止,依舊沒有看到重磅的區塊鏈技術應用產品。
對此,康立認為,一方面,區塊鏈是一項底層技術,從用戶角度來看,也許他正在使用一款區塊鏈的產品,但不一定能夠體會到區塊鏈的作用,從長期來看,區塊鏈會跟人工智慧、物聯網、雲計算技術融合互補;另一方面,鑑於區塊鏈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的特性來源核心的非對稱密碼技術,在產品與用戶接觸的環節,需要等待用戶軟體使用習慣的轉變,在大眾習慣完成過渡之前,產品並不能完整呈現區塊鏈的價值。
康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目前來看,區塊鏈的應用將由數字代幣應用向數字版權服務、供應鏈金融、數據可信交易、數字內容可信存證等領域拓展開。尤其是數字內容可信存證領域,現在一些網際網路法院開始採信區塊鏈可信存證的證據。
城市的新賽道
在區塊鏈邁向應用的過程中,人們看到了可喜的一幕。
2019、2020年,越來越多的央企參與到區塊鏈的應用實踐中,由央企發起的底層基礎平臺建設也提上日程。今年10月24日,由國網電商公司聯合20餘家中央企業共同發起中央企業區塊鏈合作創新平臺。
「區塊鏈需要依靠多節點增信,而多節點的組成,可以由大型企業來完成。當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陸續參與進來,搭好基礎鏈,某個行業、領域的區塊鏈應用才有了往前推進的更多可能。」康立表示。這些擁有「火車頭」般帶動力的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正在有意培育自身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也在輻射影響產業鏈上下遊的中小企業。
搭建基礎鏈的另一種思路則是從地方出發。康立提出,可以由地方政府來引導建設區塊鏈的基礎設施,組建發展區塊鏈聯盟。地方政府以一個產業引導者的角色,讓企業和機構不分行業地參與進來,逐步擴大適用範圍,比如司法、版權、城市治理等方面。
事實上,不論行業、企業還是地方,都加入了區塊鏈這條新賽道,拼搶火熱。北上廣深對於區塊鏈產業發展的支持自不必說,其他城市對於聚合區塊鏈的發展要素也是熱情萬分。
在康立看來,城市要發展區塊鏈,原本的信息技術發展水平和相應產業鏈的完備程度是核心,「信息技術產業強的省、市、區,在區塊鏈的發展上更有優勢。」
成都即是一例。基於優厚的底層技術研發土壤和人才儲備基礎,成都早已定下電子信息產業於2020年建成萬億級產業的目標,2017年起以場景營造為抓手,大力推動新經濟發展。當區塊鏈技術正式被列入新基建中的信息基礎設施,成都順勢提出,把區塊鏈作為成都新經濟領域「硬核科技」自主創新主要突破口,明晰主攻方向,超前規劃布局,構築未來戰略競爭優勢。
如今,全國眾多區塊鏈企業在成都設立了研發機構和研發中心,註冊在成都、經營範圍包括「區塊鏈」的企業已有500餘家。根據智聯招聘《2019年區塊鏈人才供需與發展報告》,成都區塊鏈存量人才排名全國第四,成都的區塊鏈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在2020中國區塊鏈城市創新發展指數綜合排名中,成都位列全國第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成都培育區塊鏈將再加碼。2020年10月29日~30日,2020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首屆國際區塊鏈產業博覽會即將舉行。走過5個年頭的創交會,首次將主題聚焦區塊鏈發展,連結各方資源,營造區塊鏈產業發展生態。藉此機會,成都提出,力爭打造成為區塊鏈「硬核科技」的先發地、區塊鏈創新應用的樣板間和區塊鏈相關產業聯動發展的試驗場。
人才的短缺
隨著區塊鏈技術及應用全方位拓展,帶動了大量的信息技術公司轉戰區塊鏈技術及應用服務市場。康立注意到,一批傳統信息技術工程人員轉向從事區塊鏈工程技術服務,一批新畢業的大學生、研究生從職業開始便投身於區塊鏈相關的項目。
然而,區塊鏈人才缺口依然很大。拉鉤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新基建人才報告》顯示,今年以來,新基建相關行業人才需求大幅上升,在新基建相關人才需求中,區塊鏈行業的人才需求增長67%,為新基建行業最高。國際權威諮詢機構Gartner也預測,伴隨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未來5年中國區塊鏈人才缺口將達75萬以上。
如今的區塊鏈產業人才存在結構性短缺,是制約區塊鏈產業發展的主要障礙。
康立提到,「區塊鏈是一個由底到頂的科學,這個產業發展需要的人才,除了做技術的、做理論的,還需要做市場的、做營銷的。」技術型人才可以由計算機、軟體等相關專業人才,通過技術培訓轉換適配,難的反而是既懂區塊鏈技術又懂市場、商務的複合型人才。
康立進一步解釋稱:「在區塊鏈應用拓展和普及的當下,由於區塊鏈技術本身的特殊性,對區塊鏈項目售前服務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相對更強,需要他們幫助客戶清晰的辨析是否有迫切的需要開展區塊鏈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後可為客戶提供怎樣的增值服務,因此各類科技公司,在儲備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的同時,目前正著力培訓和尋找區塊鏈應用售前服務專業人員。」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