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市中心區域就和上海差不多,商業化程度高,人多擁擠,僅從觀光的角度來說,市中心幾乎沒啥可看的。好在香港有山,有海,有離島,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風景。
太平山頂:第一次來香港,總要來一次,畢竟號稱是世界三大夜景之一。來往山頂有多種途徑,纜車,公交,出租,走路。十一期間,纜車我自己估計了一下得排三四個小時吧,選擇了公交,乘坐新巴15路,地鐵香港站那裡的那個汽車總站是起點站,一路到灣仔都有些車站可以上車,要看風景自然是坐在二層右側,有些地方可以看到維港的風景,當然缺點是容易暈車,另外下層最後一排儘量別坐,熱死。
這個車剛發出的時候挺擠的,讓人誤以為那麼多人都是上山頂去的,其實很多人半路會下車,到山頂汽車總站的時候大概也沒幾個站著的人了。不過你下來車就會發現山頂人真的很多,晚上7點多時候,排15路下山的人繞了汽車總站一圈。有幾個看風景的好位置,第一是凌霄閣上面,好像要付錢吧,我沒上去。第二個是凌霄閣右手邊通往獅子亭的一小段路,基本沒什麼遮擋,大約正對著中環的位置。第三是凌霄閣左手邊的一條路,盧吉道,逆時針走的話一路都有些缺口可以看到風景,到了最北面的盧吉道觀景臺也可以看到不錯的景觀。第四個是山頂廣場的三樓觀景臺,這個是往南面看的,可以看到香港島南區和南丫島那塊。
下山的時候要注意了,山頂汽車總站有三條隊伍,一個是新巴15路,一個是小巴1路,一個是計程車。排隊都很長,小巴隊伍看起來人最少,但是小巴一輛只能坐16人,不能站立,來的頻率又很慢;計程車來的頻率很高,但是人很多;15路排隊當然最長,但是車子還算多,晚上十點多也還能有5分鐘左右一輛(國慶節開的加班車,平時估計沒這麼多),每輛車坐滿後,工作人員還會問有沒有願意站的,站其實也站不了多久,到了灣仔每站都會有很多人下車了。當然如果認識路又不怕黑的話,可以考慮走下山,看著地圖可以走到中環自動扶梯那裡。
另外我下山的時候想到一條策略,如果不願意走下山,那就沿著15路的線路往山下走一站,到那一站就沒有人排隊了,車來了直接上車就好了,應該是可行的。南丫島有很多小店,生活氣息比較濃,我也有在一家小餅店買了個椰撻吃,走著走著小鎮就變成了村莊,就會遇到建興阿婆豆花,吃完豆花如果沒有做好爬大段山路的思想準備,就立即折返回榕樹灣,因為剛才你只走了十分之一的山路而已。再往後就是起起伏伏的山路,風景是很好的,天氣好的時候可以拍到很多好照片。一路上也會有些小村莊,還有泳灘什麼的,但是總體來講就是要翻越南丫島上面的這座山,不過是從它比較低的那一段翻過去。
翻過山後,就能看見索罟灣了,這個位置位於兩個山頭的中間,風很大很舒服,風景也好,可以多待會兒。別以為看到索罟灣了就快到了,還要繞很大一個圈子才能到對面的碼頭呢。到了索罟灣碼頭那塊就能看到著名的天虹海鮮酒家了,確實很大,不過網上看價格好像也比其他幾家小的要貴些。石澳的性質其實和南丫島有點像,雖然它不是離島,但是也是看海看山為主,希望下次能有機會上龍脊走一走,看網上的圖片確實非常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