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至1月17日,在侯麥誕辰百年之際,我們特別策劃「箴言與迴響——埃裡克·侯麥百年誕辰紀念放映」主題放映。
「箴言篇」包括備受喜愛的「四季故事」系列四部影片、「喜劇與諺語」系列四部影片,「侯麥美學」代表作之一的《雙姝奇緣》和最後一部導演長片《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迴響篇」則精心搭配一組世界電影作者與侯麥共享創作靈感之作。共計21部作品將重現大銀幕,與影迷們一起走進2021。
埃裡克·侯麥
法國電影大師埃裡克·侯麥是《電影手冊》一代的著名電影作者、影評人、學者。20世紀 60年代,他以「六個道德故事」系列開始了自己對中產生活之微妙、人心之矛盾的觀察與探討,引起了觀眾與評論界的注意。侯麥的電影氣質溫潤細膩,帶有很強的哲學性,更與包括洪常秀、張律、濱口龍介在內的多位亞洲電影人的創作精神交融,讓中國觀眾倍感親切。
「喜劇與諺語」系列電影海報
本次紀念放映從「喜劇與諺語」系列開始。《飛行員的妻子》(1981)是該系列的第一部,開始關注在情感糾葛中迷茫的現代年輕人。《沙灘上的寶蓮》(1983)從少女的眼光審視成人世界的情感遊戲,本片使他獲得了第3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綠光》(1986)記錄了一個年輕女子在漫長的暑假中期待愛情的過程,侯麥憑藉本片拿下當年的威尼斯金獅獎。《女友的男友》(1987)是一個陰差陽錯、交換男友的故事,表現出較強的形式感和戲劇性。
「四季故事」系列電影海報
「四季故事」系列將以春夏秋冬的順序,於12月26日、27日放映。《春天的故事》(1990)屬於春天的花園。《夏天的故事》(1996)則是少年少女的夏日海灘。《秋天的故事》(1998)裡,中年女子擁有一片秋天的葡萄園。《冬天的故事》(1992)裡,奇蹟發生在巴黎的冬天。
《雙姝奇緣》劇照
箴言篇還有3部作品:《雙姝奇緣》(1987)用四個片段講述了一個鄉下女孩與一個城市女孩的相遇相知;《人約巴黎》(1995)則是三個發生在巴黎的約會故事;《男神與女神的羅曼史》(2007)是侯麥導演的最後一部長片,將「愛情與道德」的命題放置於古代神話的情境中。
《星溪的三次奇遇》劇照
而侯麥影展的另一個重要部分被命名為「迴響篇」,將會展映一些或是受到侯麥影響,或是能夠與侯麥的創作以及作品議題進行某種有趣的並置的影片。在法國的南特三大洲電影節放映後備受歡迎的《星溪的三次奇遇》(2018),是中國青年女性導演竹原青向侯麥致敬之作,更是當代導演在「侯麥式」的時間裡講述自己的故事的一次嘗試。12月19日的影片放映之後,竹原青導演也會來到現場與觀眾們分享她與侯麥的「奇遇」。
《福岡》海報
張律導演的近作《福岡》(2019)以閒庭信步的筆觸,勾連起關於東亞的想像、言語與鄉愁。在輕盈而自然的影像風格之中,仿佛可見侯麥一般的即興與細膩。這部優美的小品將會在1月10日進行放映,張律導演也特地遠道而來參與映後交流活動。
《逃走的女人》劇照
12月的片單中,來自侯麥的「迴響」還體現在三部充滿「法式」韻味的影片之中:吉約姆·布哈克的新作,屬於夏日的輕喜劇《南法撩妹記》(2020);米婭·漢森-洛夫導演的清新、舒緩而充滿生命力的《將來的事》(2016);在絕美的葡萄牙小城裡隨性地展開的艾拉·薩克斯的《弗蘭琪》(2019)。另外兩位對於侯麥尤為喜愛的東亞導演的作品也將作為展映的一部分呈現:濱口龍介兩部關注親密關係的作品《歡樂時光》(2015)與《夜以繼日》(2018),以及洪常秀斬獲今年柏林最佳導演獎的新作《逃走的女人》(2020)。
《眼淚之鹽》劇照
下個月的侯麥影展「迴響篇」還將放映兩部來自成熟電影作者的影片:菲利普·加瑞爾的《眼淚之鹽》(2020),以黑白的影像設計探索情感和欲望,講述當代的「道德故事」;伍迪·艾倫的《咖啡公社》(2016),這部以好萊塢黃金時代為背景的愛情小品延續了導演的知識分子趣味,會讓人想起侯麥影片的某些時刻。
「箴言與迴響」主題放映中12月放映的影片已經開票,1月放映的影片尚未開票。開票信息請留意後續通知。
下圖為侯麥百年誕辰紀念放映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