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歌高奏辭舊歲,鶯歌燕舞迎新年。每逢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的大門上貼春聯和福字。當大紅的春聯貼在大門兩邊,氣氛頓感一片喜慶。正如古詩上說的一樣:「喜氣臨門紅色妍,家家戶戶貼春聯;舊年辭別迎新歲,時序車輪總向前。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春節貼春聯是有許多講究的,小編發現周邊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貼錯了。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您知道嗎?
1.春聯的起源:
春聯起源於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在我國古代,相傳有一個鬼的世界,在鬼界中有一座高山,高山上有一棵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時,這時晚上出去四處遊蕩的鬼魂就必須回到鬼界。在鬼界的大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壞事,那麼這兩個神人就會將它捉住,送去餵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這兩個神人。於是中國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王安石的詩中能看到古人過新年時的情景。後來,桃符慢慢演變成了了「春聯」。它是人們在新年裡「祈福」家庭和美、財源廣進、日子步步高的一種重要表現方式。
2.桃符演變為春聯的故事由來:
民間傳說是因為傳說有一隻怪物叫「夕」 每到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會下山來,吃人,破壞房子,莊稼,人們叫苦連天 仙界派了許多的神仙都治不了他。
灶王爺一年上天庭說了民間的情況,玉帝派另一個神仙和灶王爺一同去消滅「夕」 但他們到了人間後發現「夕」真的很厲害 束手無策時,這時有一個孩子站了出來說「我去試一試!」 那個小孩得到了天上一位厲害的神仙的一條紅綢和一個寶器 小孩在於」夕「的打鬥中發現「夕」害怕會燃燒的枝條和紅色的東西 他告訴村民們用燃燒的木管來驅趕「夕」,但仍是沒有打敗「夕」,最後小孩用紅綢打死了「夕」。
為了不讓怪獸在來禍害人間,小孩將紅綢一甩上天,紅綢化作許許多多的小的紅方,布貼在了家家戶戶的門上, 上面寫上吉利的話。於是人們把這種東西叫做春聯, 把那孩子殺死「夕」的那天叫做「除夕」。
3.貼對聯正確的格式:春聯以詩詞對仗工整、文字簡潔精巧,人們用對仗文字、喜慶紅色、聯數成雙,這些民間認為吉祥如意的方式來寄景希望。具體講究就是,人在門外面對門口,上聯貼在右手邊,下聯貼在左手邊,這是從書法自右而左的習慣來的。貼春聯的時候首先要知道平仄音,平音(拼音發一二聲)聯是下聯,仄音(拼音發三四聲)聯是上聯,貼的時候由右邊到左邊。上聯最後收筆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最後的收筆字,應該是平聲字。
4.貼春聯的最佳時間是臘月二十九的下午未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講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不知道!過完春節後,正月裡要把已貼的春聯取下燒掉。民間有一種神話傳說:春聯即為天上的神仙,當春聯燒掉後,就會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報告民間的情況,希望天神能給民間的家庭帶來好運。
5.貼春聯的位置講究:貼春聯時,除了和門高度一樣長的對聯,儘量往門上端靠,是為上緊下松的欣賞習慣,這樣看來視覺效果比較舒適。橫批帖在門正中間。還有春聯的內容要附和春節的氣氛,文字內容要表現出祥和喜慶的氛圍,不能有劍拔弩張的詞句,符合一般欣賞習慣就可以。
在鄉村除了各家各戶大門要貼春聯以外,像豬舍,雞鴨棚,狗屋等地方也都要貼上春聯,象徵著欄中六畜興旺,財運滾滾。這些的格式一般都比較固定:如雞鴨滿圈,牛羊成群,六畜興旺等等寄託希望願景的文字 。
此外,中國神仙也要過新年,同樣也要有自己的春聯格式。「灶王爺」的春聯一般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土地爺」的春聯一般是:土中生白玉,地內長黃金。「老天爺」的春聯是:天高覆萬物,地厚載群生。短短10個字,如果家裡有院子,那麼院子裡的大樹也需要貼上「樹大根深」、院子裡的牆面需貼上「春光明媚」、家裡靠炕的牆上需貼上「幸福健康」、廚房裡需貼上「勤儉節約」等等吉祥如意的話語。
5.貼「福」字也有講究:「福」字分正福、倒福和各類小「福字」,根據「福」字的大小,貼在什麼地方也是不同的。「倒福」鬥方,要坐北朝南貼在門廳的正前方,這叫做「福入廳堂」,但一家只能貼一個,如果貼多了,叫做「重蹈覆轍」,是不吉利的;正福也是鬥方,一家也只能貼一個,須坐東面西,象徵「福如東海」。門福必須是正福,「我曾經看到過把倒福貼在大門外,誰家的福到了門口不讓進門?門外貼『倒福』會讓一家有一種流年不順的感覺。所以門福必須要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