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中國人做了什麼,讓哥倫比亞大學找了他多年?國人都該感謝他

2021-01-19 滄海沉雲史

想必對世界名校稍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哥倫比亞大學。2007年,哥倫比亞大學曾發起過一則尋人啟事,想要尋找的是100多年前的一位中國人。

當然這個人一定已不在世,但是哪怕是可以尋到他的後人,或是當初與他有關聯的人也是好的。不過很可惜,就算連中央電視臺都加入行動當中了,也還是沒有找到他的蹤跡。

這個人是誰?當初做了什麼事情讓哥倫比亞這所世界名校和中國最權威媒體大費周章去尋找他?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述那段動人心弦的往事。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丁龍。這名字沒有任何特殊之處,因為他本就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之中,父母沒有文化,而且自己也是一介文盲,沒有能力給自己一個寓意深遠的名字。

丁龍出生在1857年,那個時候中國正是內憂外患之中,許多廣東人逃往海外謀生,而丁龍則是被冠以「勞工」的名義,被販賣到美國的「廣東豬仔」。到美國那年,丁龍18歲。在美國,丁龍遇到了一位對他至關重要,影響他一生的人--卡朋蒂埃。

卡朋蒂埃是誰?他是皮匠的兒子,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建造了「奧克蘭」,自封為市長,之後又建學校、碼頭、船塢等等。他還有中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大量股票,還是加州電報公司的總裁,同時擁有無數個鐵路公司,還建立了第一條連接美國東線的電報線路。總的來說,卡朋蒂埃是一位有財力、有實力又有魄力的人。

丁龍到美國時,就成為了卡朋蒂埃的僕從。卡朋蒂埃原本性格謙和,但是隨著身份的日益貴重,他的性格變得暴戾起來,時常打罵隨從。當時正值美國排華嚴重時期,卡朋蒂埃更是對中國人感到瞧不起。起初,他也瞧不起丁龍,但是丁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改變了卡朋蒂埃對中國的看法,影響了後來無數歐美人對中國的認識。

當時卡朋蒂埃的許多僕從紛紛表示伺候不了他的暴脾氣,畢竟動不動就是一頓打的日子確實很難熬,丁龍也和大夥一起離開了。可是之後卡朋蒂埃的房子失火,丁龍卻第一個跑回來幫助他。

卡朋蒂埃問他為什麼回來?丁龍說,我們中國人深受孔聖人影響,孔子教人以忠恕之道,我是你的僕從自然要盡忠,你雖然暴戾但是本質不壞我自然要寬恕,所以我回來。

卡朋蒂埃沒有想到,這個其貌不揚的中國人盡然這樣通情理,便問他是否讀過書?丁龍搖搖頭,答沒有,家裡世代務農。但是孔聖人的話在中國世代流傳,不管都沒讀過書,中國人都知道。也就是在那個時候,卡朋蒂埃意識到東方文化的博大精深。

之後,丁龍開始受到卡朋蒂埃的重視,從僕從到管家,再到合作夥伴,再到朋友,丁龍在每個階段都儘自己所能幫助卡朋蒂埃,這更讓卡朋蒂埃對丁龍、乃至中國心生敬佩。

後來丁龍到了退休的年紀,卡朋蒂埃問他有什麼所求?丁龍則說,希望將自己畢生積攢的1.2萬美元捐獻給美國的一流高校,請他們開闢漢學系,讓更多的人研究中國文化。卡朋蒂埃再一次感到徹底折服,丁龍竟然會將自己畢生所得用於宣傳本國文化,是他絕對沒有想到的。

後來,卡朋蒂埃用自己的資源優勢,和自己的強大財力,在哥倫比亞大學開闢了中國漢學系,為此卡朋蒂埃甚至賣掉了自己紐約的豪宅,回到老家居住。不過在完成了如此大事之後,丁龍卻再沒了蹤影。

1906年他坐上回中國的輪船,之後就再也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這個中國人如今或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事跡了,但是在當時,他卻用盡了畢生力量,在時代的大潮中逆流而上,宣傳我們國家的文化,堪稱英雄。

所以我們都該感謝丁龍的付出,讓世界知曉我們的文化,了解中國文化的魅力。

相關焦點

  • 世界找了他100年,中國人都蒸發了,什麼是聖潔?
    簡介:"一個天生的孔子信徒,一個行動上的清教徒,一個信仰上的佛教徒,一個性格上的基督徒,"加州奧克蘭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中文系的創始人卡彭迪埃說。他叫丁龍,100多年來世人一直在尋找他,卻無從得知他後來的消息。這個消失的中國人是誰?
  • 為什麼這個中國人,會讓世界找了他100年呢?他到底做了什麼?
    只是當年他被賣到美國,讓這個「賣豬仔」經過一夜就變成了「聖人」。雖然在世界獲得了名譽,但出名之後的他就在人間蒸發,人們用百年的時間在世界上尋找他,但都未找到他的行蹤始終像謎一樣。▲勞動中的華人他的中文名字是什麼很多人都不知道,只知道他英文名字是dean lung,就被人音譯過來叫丁龍。
  • 這個中國人突然神秘消失,世界找了他100年,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早在晚清年間就有這樣的一個平凡不能再平凡的人物,他就做了一件轟動世界的事情,而事後卻突然消失了,世界找尋了他100多年,他的去向任然是個謎。他是誰?他又做了什麼轟動事跡能讓世界尋找他?在當時流落到去南洋討生活的一群華人中,有一個人也被「賣豬仔」到了美國,他沒有像那些千千萬萬的華人勞工那樣終老在美國,而是做了一件轟轟烈烈的事情,搖身一變成了歐美人民心目中的「聖人」,而在他後來突然消失後,世界尋找他近百年,他又是做了什麼成為歐美人心中的「聖人」?
  • 一個突然消失的中國人,失蹤了近百年,全世界都在找他,他是誰?
    哥倫比亞大學於1754年時,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所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的,最初名為國王學院,而在1896年時,正式更名為哥倫比亞大學。 提起哥倫比亞大學,想必有很多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作為全球的頂尖名校之一,在這裡培養了近百位諾獎得主以及不計其數的優秀校友們。
  • 這個中國人被譽「聖人化身」,世界找了他100年,至今下落成謎
    1901年,哥倫比亞大學收到一筆12000美元的捐贈,捐贈者明確要求將錢用於成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漢學系,以研究中國文化和語言民俗。這是美國開設的第一個漢學系,意義非同凡響,哥倫比亞大學漢學系在整個近代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近代風雲人物都曾在此深造過,比如胡適、徐志摩、聞一多等人。
  • 這個中國人突然人間蒸發,世界找了他100年,他到底是何方神聖
    雖然這麼多年來,卡朋蒂埃和丁龍一直都是主僕關係,但在卡朋蒂埃心裡,早已經把丁龍當做自己的家人。 就在丁龍退休的之前,卡朋蒂埃曾與丁龍進行交談,他想把丁龍留下來和他一起度過餘生。卡朋蒂埃心裡非常感念這個僕人,他為了更好的照顧自己,一生從未婚配,單身過了大半輩子。可以說,卡朋蒂埃的心裡對於丁龍既有感恩,也有虧欠。
  • 在哥倫比亞大學,中國人集中在「工商」兩界
    傅姜:有更高水平的大學可以去,為什麼不來,在哪裡都一樣是上學。你好網:初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時,看到的實際情況和之前理想中有什麼出入嗎?傅姜:有,比我想像的要好,中國人也比我想像的多。你好網:在這裡你讀的是什麼專業呢?
  • 在哥倫比亞大學發現的破紙條,感動了無數中國人:平凡英雄的偉大
    清政府的這番作態,著實讓人看不起,不僅後世的國人對此不恥,當時的西方列強國家,更是不恥。當時的列強國家,將中國看成「東亞病夫」,只知道一味的剝削中國。19世紀70年代,數十萬華人被騙到了資本主義國家,充當廉價勞動力。中國人有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而且做事認真,這些資本家很喜歡任用中國人。再者,當時的中國工人,人力成本低,拿的錢少,幹的活多,資本家當然更喜歡這些人。
  • 哥倫比亞大學農曆新年有人針對中國人撕名牌
    中新社北京2月11日電 (周乾憲 沙晗汀) 「我叫Hai Ge,含義是大海的歌聲;我叫LiuXinran,代表著歡樂和欣喜;我叫XuGuohao,意思是像花木蘭那樣的女英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留學生生最近錄製了一段引發關注的視頻《說出我的名字》,中國留學生紛紛介紹他們中文名字背後的含義。
  • 一個不識字的中國人,被賣到美國當苦工,後來他的名字響徹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於1754年時,根據英國國王喬治二世頒布的《國王憲章》而成立,最初名為國王學院,在1896年時正式更名為哥倫比亞大學。 提起哥倫比亞大學,想必有很多朋友都不會感到陌生。
  • 中國人要感謝川普什麼?
    網友1說:「感謝懂王這幾年帶給我們的歡樂,懂王你好,懂王再見」網友2說:「感謝你四年內給我們帶來的歡樂,歡迎回家」等等,難道川普除了帶給人間歡樂之外,就沒有什麼其它值得中國人感謝的嗎?為此,我們特地做了一個盤點,來看看中國人到底應該感謝川普什麼。1.感謝川普讓中國人知道,除了有「美式漢堡」,還有「美式裙帶」。川普當選總統後,「第一女兒」和「第一女婿」也順利進入美國政界。
  • 中國學霸「承包」了哥倫比亞大學?官方回應
    這份名單最初是由美國資訊網站Buzzfeed的編輯Tom Gara在當地時間17日發布在Twitter上的,據稱他是在參加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畢業典禮時獲取了這張名單。這條Twitter隨即得到大量國外網友的關注,而知名博主「假裝在在紐約」將該名單轉發到微博之後,眾多中國網友也加入了討論。
  • 曾驚嘆美國物理學界,被鄧小平親自感謝,他到底做了啥?
    張文裕到英國以後,在劍橋大學卡迪什實驗室拜見了這位大物理學家。「密斯特張,你為什麼要萬裡迢迢地來做我的博士生呢?」這時的盧瑟福教授已經年過花甲,他坐在牛頓坐過的椅子上笑著問道。「教授,因為我的祖國核物理學還不發達,所以我不遠萬裡來向您求教!」
  • 尋找失蹤了100多年的「丁天龍」
    他不是一個神話,而是真人真事。而且我可以這樣說,在我有幸遇到的出身寒微但卻生性高貴的紳士中,如果真有那種天性善良、從不傷害別人的人,他就是一個。」由於丁龍的關係,卡朋蒂埃多次到中國做生意,獲利頗豐。1918年2月3日的《錫拉丘茲先驅報》的報導中寫到「卡朋蒂埃將軍在中國呆了多年,回來之後向哥倫比亞大學贈送了禮物。據說他在中國期間,做了多種生意,由此獲得了可觀的利益。
  • 西方說他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說他是中國人,中國人自己都懵了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我想很多國人都聽過了,也是我們兒時啟蒙的童話故事,這部阿拉伯文學名著匯集了古代近東、小亞和其他地區民族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流傳深遠,扣動著匹界各國讀者的心,煥發出經久不衰的魅力。其中《阿拉丁與神燈》也屬於耳熟能詳的,也多次被搬上螢屏,比如印度和法國都將這個題材拍成了電影,也有在中國大陸上映播放,影響深遠。中國人看了影視,自然而然就把這個主人公阿拉丁當成了阿拉伯人,不過我要告訴大家我們都被騙了。
  • 普通佤邦人期望中國人做什麼?換成你該怎麼做
    接下來,這個人還是比較熱情,但是只要跟你在一起,無論到哪兒去,無論他招待了多少人,一定要你付帳。再後來,就是直接要紅包,單刀直入,連寒暄都不帶的,我們沒有錢,你們中國人有錢,你要給我紅包。見面就要,回到中國就語音要,鍥而不捨。其實他的生活在佤邦並不算差,在佤邦應該算是小康了,但是在他眼裡,我就成了行走的紅包。
  • 信仰與博弈:我們從哥倫比亞大學門神紙馬裡讀到了什麼?
    諸位前輩同仁,各位老師同學大家好,我是李明潔,非常感謝李公明教授和金光耀教授主持召集這個會議,非常榮幸由李天綱老師做這場的主持。哥倫比亞大學的紙馬專藏我在過去的兩年間去紐約看了四次,一直不敢寫,三月,金大陸老師通知我參加這個會的時候,我覺得是一個好機會能向大家討教。
  • 《請回答1988》:每一個金正峰都應該感謝他
    正峰的愛情和他這個人一樣,溫溫的,慢慢的。即使是兩情相悅,他也一直稱呼美玉為美玉小姐。果然男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啊,第二次約會就已經完成了初吻。可是不管是哪一個原因,美玉爸爸的做法都無可指摘。美玉的成績應該跟德善差不多水準吧,很難考上大學了。可是因為家庭條件允許,美玉的爸爸可以為她另闢蹊徑——出國留學。那麼在這個時候展開初戀,註定要分離的結局,爸爸又何嘗願意看到女兒到時候受更重的情傷呢?
  • 秦始皇死於公元前210年,霍金卻說他還活著,中國人該怎麼看待?
    但可惜的是天妒英才,秦始皇不到五十歲就駕崩了,而關於秦始皇英年早逝的話題更是引得漢朝以後的中國人爭論不已,到20世紀的時候,秦始皇的名聲甚至傳到了歐洲世界,連著名的物理科學家霍金都說秦始皇其實沒有死,那我們中國人該如何看待這種說法呢?
  • 它是哥倫比亞的「肉蠶豆」,一不小心被中國人發現,網友:快來!
    它是哥倫比亞的「肉蠶豆」,一不小心被中國人發現,網友:快來!要說世界上哪個國家的吃貨最多,肯定要說到中國,我們中國人不僅會吃,還特別能吃,任何食材在我們中國眼裡都不算事。世界上其他國家人們都把我們中國稱為「食物殺手」,不管是天上飛的還是地下跑的,只要是能吃的食物,都躲不了我們中國人的胃,就連瀕危東和冷血動物,我們中國人都不放過。最近又有一種食物被中國人發現,我們還是第1次見到這種食物呢,他在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特別火,據說是當地的網紅零食,當地人都把它稱作「肉蠶豆」。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有趣,蠶豆就蠶豆,怎麼還整一個「肉蠶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