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 2020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2020-12-26 中國網財經

  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責任(銳財經)

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縣城的木魚島公園,如今成為當地生態旅遊的重要景點。圖為12月20日,無人機拍攝的木魚島公園美景。

吳令劍攝(人民視覺)

近年來,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因地制宜發展蔬菜、花卉、果品等特色種植,有力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圖為12月21日,工人在百益現代農業園區植物工廠裡查看花卉長勢。 

史有東攝(人民視覺)

  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期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單獨用一個部分部署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時期,推動綠色發展怎麼做?在12月22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進行了介紹。

  2020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

  天更藍、水更清、綠色更多,這幾年,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許多人都有實際體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會上介紹,目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和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超額圓滿完成,對外承諾的到2020年目標提前超額完成,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取得重要成效,生態保護和修復持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總體上看,這五年是迄今為止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最大、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人民群眾生態環境獲得感顯著增強,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生態環境目標如期高質量完成,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成色。」莊國泰說。

  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仍然面臨嚴峻挑戰。莊國泰說,總的來看,我國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最突出的是「三個沒有根本改變」。即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和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沒有根本改變,汙染排放和生態保護的嚴峻形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境事件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結構調整助推綠色發展

  「十四五」期間推動綠色發展具體怎麼做?

  「總體來說,就是要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倒逼和促進作用。」莊國泰說,要以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效率提升為重點任務,以制度完善、政策激勵、技術創新為主要手段,認真抓落實、推動高質量發展。

  這當中,注重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非常關鍵。結構調整重點涉及四個方面:在空間結構調整方面,大力推動「三線一單」,「三線」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資源利用上線,「一單」就是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要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

  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加快落後低效和過剩產能淘汰,控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規模。推動高汙染企業搬遷入園或者依法關閉,大力推進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綠色化改造,構建企業和社會的綠色供應鏈。

  能源結構調整方面,推動清潔低碳能源成為能源消耗增量主體、降低煤炭消費總量。運輸結構調整方面,鼓勵新能源汽車使用,包括在遠距離運輸中加快形成以鐵路和水路為主的新格局。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強生態保護監管、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等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工作。「要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方向不變、力度不減,延伸深度、拓寬廣度,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莊國泰說。

  把降碳作為綠色轉型總抓手

  近日,碳排放話題再次成為焦點。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一目標意味著什麼?「這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也體現了中國主動承擔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責任。」莊國泰說。

  但這同樣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還面臨著經濟發展、改善民生、消除貧困、治理汙染等一系列任務。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時間只有30年左右,與發達國家相比,大大縮短了這個歷程,挑戰是巨大的。」

  莊國泰指出,為實現這個目標,需要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低碳轉型;要提高能效;在發展非化石能源和增強碳匯方面做更多工作。

  以發展非化石能源來說,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3%,預計今年年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8%。「『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創新發展方式,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利用,推動非化石能源和天然氣成為能源消費增量的主體,更大幅度提高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說。

  莊國泰介紹,目前有關部門正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行動方案,將把降碳作為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總抓手,加快建設碳交易市場,實實在在地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責任編輯:朱赫)

相關焦點

  • 5年造林5.29億畝!中國超額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5年造林5.29億畝!我國超額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等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不斷加大,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
  • ...5年造林5.29億畝!我國超額完成應對氣候變化目標_新聞中心_中國網
    央視網消息:「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森林、草原、溼地、荒漠等生態保護修復力度不斷加大,為有效應對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五年間,全國累計完成造林5.29億畝,完成森林撫育6.38億畝,草原改良1.7億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56%,林草碳匯總量顯著增加。
  •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有承諾、中國在行動!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造成氣候變化的歷史責任不同,發展需求和能力也存在差異,承擔的責任也不盡相同。「就像一場賽車一樣,有的車已經跑了很遠,有的車剛剛出發,這個時候用統一尺度來限制車速是不適當的,也是不公平的。」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中國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減碳按下快進鍵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艱苦卓絕努力,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今年,中國又在國際社會立下新承諾,在減碳進程中按下了快進鍵。
  • 打開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人民日報)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
  • 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展現大國擔當_新聞中心_中國網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將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開啟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新階段。5年來,中國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定支持應對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承擔符合自身發展階段和國情的國際義務,建設性地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受到國際社會高度肯定。國際輿論認為,中國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國際合作,為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作出重要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和音)
    在全球氣候變化挑戰增多、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之際,中國倡議為全球氣候治理明確了方向、增強了信心、注入了動力。氣候變化關乎人民福祉和人類未來,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為2020年後的全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明確了方向。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新華社評論員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應對氣候變化 中國在行動
    央視網消息:5年前,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通過《巴黎協定》。5年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有目共睹。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了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國提出的新舉措包括,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新華社)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06年,中國提出了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約束性指標,2007年在發展中國家中第一個制定並實施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2009年確定了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行動目標。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
    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關係人類未來命運。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希望發達國家承諾的氣候變化支持「落實...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1日說。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國大會定於本月7日至18日在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解振華當天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這次氣候大會是《巴黎協定》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國大會,也將是一次「落實行動」的大會。他介紹,中國將派出80多名談判代表參會,希望與會各方「鞏固、保持和發揚」巴黎氣候大會談判形成的合作共贏氛圍,建立政治互信。
  • 陳新光:中國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典範
    2016年9月3日在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前夕,在中方推動下,《巴黎協定》很快滿足「55個以上締約方批准、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佔55%以上」的生效條件,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2017年,在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因美國氣候政策出現變化而面臨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中方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表明堅定支持《巴黎協定》的態度和積極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企業在行動(人民日報)
    此次峰會旨在推動地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次國家層面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與會各方圍繞氣候變化、清潔能源利用、包容性經濟增長、可持續發展社區、土地和海洋管理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呼籲全球眾多城市、企業、社會機構聯合起來,「把全球氣候治理帶上新臺階」。峰會共同主席、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開幕活動上介紹了中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作為。
  • 新華社評論員: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
    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合力應對氣候變化,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關係人類未來命運。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
  • 為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中國力量——論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重要...
    「讓我們繼往開來、並肩前行,助力《巴黎協定》行穩致遠,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習近平主席12日出席氣候雄心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闡釋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主張,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最新舉措,為推動全球氣候治理注入信心和力量。  氣候變化是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
  • 外交部在哥本哈根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等
    何亞非強調,哥本哈根會議要獲得成功,第一,必須反映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共同意願;第二,發達國家要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承擔中期大幅減排指標,履行公約和議定書的義務, 並兌現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承諾。第三,必須確保發展中國家消除貧困、發展經濟的優先需要,無論會議取得何種成果,都不能以犧牲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