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街道村民垃圾分類因地制宜美了村居環境

2020-12-20 南報網

2020-10-25 16:18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村民閒置物品可換生活用品

龍潭街道村民垃圾分類因地制宜美了村居環境  

南報網訊 (融媒體記者 馮興) 藍天下,白色的村莊、金黃的稻田、路邊彩色的小花與閃閃發光的池塘共同「繪製」出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這是23日記者在棲霞區龍潭街道靖安村蔣橋組村莊看到的一幕。自今年4月南京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2020年度實施方案》印發以來,龍潭街道在垃圾治理、公廁革命、村莊清潔等方面整治想了不少妙招,人居環境煥然一新。 

在蔣橋組村的活動廣場門口,村民蔣大媽將兩大包衣服拿到垃圾分類點,村委的工作人員為其進行稱重和積分。看到積分兌換區有不少居家用品,蔣大媽用積分兌換了兩塊肥皂。蔣大媽對記者說:「以前衣服舊了,沒人穿又不捨得扔,就堆在那裡,現在可以直接兌換生活用品,挺划算的。」 

棲霞城管大隊龍潭中隊指導員範家琦告訴記者,自從實施垃圾分類兌換機制後,村子裡面乾淨清爽多了。據介紹,龍潭街道各村共建立垃圾分類收集房17座和41座垃圾分類收集亭,購置兩分類入戶垃圾桶9015組、四分類垃圾桶925隻、電動密閉垃圾收運車58輛。龍潭街道13個村204個村民小組(共10267戶),實行垃圾分類市場化運作和村民自治兩種垃圾分類運作模式,實現農村垃圾分類覆蓋率、知曉率、參與率均達100%,回收利用率達到38.6%。

記者看到,村北的一個荷塘旁邊是一片健身區和兒童遊樂區,旁邊還有一座公廁和汙水處理中心。目前,龍潭街道已經消滅了所有旱廁,做到村內公廁100%覆蓋。汙水處理中心的管網覆蓋通聯了村內77戶人家。過去,村裡所有的生活汙水都直接排入旁邊的河流,現在則匯集在這個小小的汙水處理中心,每天可以處理20噸汙水,通過一系列處理,達到排放標準。截至目前,汙水處理已完成73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安裝了70套一體汙水處理裝置。原計劃年內完成的第一批項目涉及5個行政村、31個自然村的建設任務正在走招投標程序,預計12月20日基本完工,實現村莊覆蓋率達到70%。 

龍潭街道城市治理公眾委員韓濤表示,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提升,實實在在為轄區居民百姓帶來實惠。作為公眾委員,他將進一步深入群眾,收集訴求,及時反饋,發揮好政府和群眾之間的紐帶橋梁作用。

相關焦點

  • 因地制宜 對症施策 浙江溫州龍灣永興街道創建全省首個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過程中,永興街道充分調研,對標垃圾分類工作總體要求,因地制宜,改革創新,提出下興村生活垃圾分類「無桶村」試點專項方案,探索建立自治型垃圾分類村居。堅持帶頭實踐,當好「領頭雁」。為做實下興村垃圾分類工作,街道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村委會、黨員志願者積極性,形成「四位一體」的工作格局,讓村級黨建引領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助推器」。
  • 四色垃圾分類樂 未來村居官塘河
    「推行垃圾分類,實現源頭減量;樹立綠色理念,改善人居環境;投身志願行動,建設生態文明……」12月19日上午,在江北新區公益創投項目支持下,由南京市二十二度社會工作服務中承辦的垃圾分類活動在葛塘街道官塘河村村部門前火熱開展,一句句鏗鏘有力的誓詞被官塘河村的志願者們念響,一場創意十足的大美葛塘之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吸引了轄區眾多村民前來村部大樓
  • 長清區文昌街道:四個強化 打好垃圾分類組合拳
    道路淨了,環境美了,村居亮了,在文昌街道,越來越多的村民感受了垃圾分類帶來的新變化。今年以來,文昌街道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立足「四個強化」,創新工作舉措,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思明區蓮前街道因地制宜推廣垃圾分類工作 居民爭當分類能手
    蓮前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建民說,下一步,蓮前街道將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工作的宣傳覆蓋率、居民參與率和知曉率,探索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工作機制,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真正實現垃圾分類不落地的全覆蓋、高效率,為文明創建再提升,為廈門會晤做出積極貢獻。
  • 棲霞龍潭建垃圾分類數位化轉運中心
    11 月 25 日,現代快報記者在南京棲霞區龍潭街道看到,這裡建起了垃圾分類數位化轉運中心,12 個功能區 " 消化 " 掉各種垃圾,讓街道區域內的垃圾大大減量。龍潭街道垃圾分類數位化轉運中心位於飛花村內,總佔地面積約 4000 平方米,建築面積 2340 平方米。走進這裡,就像走進一間大型的倉庫,各種垃圾分門別類收集。
  • 濟南:讓垃圾分類走向「泉邊村頭」
    清晨,在濟南市市中區興隆街道辦事處東南方向海拔754米的鬥母泉南側,濟南市市中區城市管理局興隆環衛所趙敏所長和環衛工人一起,在市中區垃圾分類辦公室劉玉泉科長的指導下,將收集到的兩桶廚餘垃圾倒入陽光堆肥房的入料口。
  • 廈門海滄開展垃圾分類進村居宣傳活動 寓教於樂群眾點讚
    2020年即將到來,廈門市海滄區垃圾分類工作將再上一個臺階:春節前,海滄不少小區、村居將作為「定時定點投放、非督導時間撤桶」示範點,進一步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準確率;另外,一批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督導員已開始督導工作,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展開,廈門市海滄區生活垃圾分類切實實現全區覆蓋。
  •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富陽東洲街道有支女子垃圾分類宣傳小分隊
    富陽東洲街道黃公望村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的實景地和原創地。因為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從2010開始,該村通過產業提升、旅遊拓展、文化挖掘、生態保護等手段,全力打造生態優良、文化彰顯的特色風情小鎮,開創了和諧的美麗鄉村振興模式。「現在一到飯點時間,農家樂內都是私家車停滿的,雙休日民宿和農家樂都需提前一周預定。」村務工作者顏玲芳說。
  • 麗水因地制宜創新山區垃圾分類方式
    保護秀山麗水 守衛綠色家園浙江日報加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中之重,是推進鄉村生態振興的關鍵之舉。有著「綠谷」美譽的麗水,如何在崇山峻岭之間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是需要政府和百姓共同努力的課題。
  • 東城龍潭街道開展冬季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
    人民網北京12月16日電 為更好更快捷地宣傳垃圾分類工作,結合垃圾分類工作,12月15日,龍潭街道在新家園活動廣場舉辦垃圾分類趣味運動會。運動會通過一系列參與性較強的比賽宣傳和模擬垃圾分類小常識,促進群眾垃圾分類意識,對準確投放垃圾進行指導。此次活動近90人參與。
  • 舊公廁改造垃圾房 老小區因地制宜開展垃圾分類
    在垃圾分類撤桶並點的過程中,如何選擇投放點一直是居民們關心的問題。9月25日,記者獲悉,南京市秦淮區的瑞金路1-58號小區因地制宜,改造舊公廁,建成垃圾房。
  • 長清區五峰山街道:垃圾分類一小步,健康文明一大步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垃圾正在逐年增長。實施垃圾分類處理,對提升鄉村文明程度,改善鄉村環境,提升資源的回收利用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倡導綠色生態、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讓垃圾分類融入居民的生活,11月19日下午,長清區五峰山街道分類辦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教育活動。分類辦工作人員深入村居、商鋪等地方向居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冊、二分類垃圾桶、講解垃圾分類的好處讓居民切切實實了解垃圾分類。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新塘街道澇湖村補短板、抓重點,推行垃圾...
    新塘街道澇湖村有常住人口約三千人,外來人口近一萬人,人多地廣,出租戶多,產生的垃圾量也多,急需要做好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利用工作,確保垃圾減量。在這樣的背景下,澇湖村根據村實際,以黨建為引領補短板,抓重點,推行垃圾分類智能化管理的模式,有的放矢,創新突破形式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 垃圾分類「引時尚」 村民爭創「模範戶」
    「從過去的要我分,到現在的我要分,垃圾分類在這裡漸成風尚。」說起一年來村莊的變化,新城區保合少鎮水泉村村民常廣福的話匣子打開了。垃圾分類,生活方式的悄然改變正在催生村民精神面貌之變、鄉村振興動能之變。作為一個正在從傳統種植向觀光農業轉型發展的現代化農村,水泉村的村居環境無疑成為當地對外展示的「門面窗口」。「門面窗口」自然要有門面的形象、窗口的擔當。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村裡首先向困擾農村多年的垃圾處置難題「亮劍」,通過引進公司社會化運營,引進高端設備智能化管理,用好村規民約大眾化參與「三招發力」,構建起垃圾分類工作體系。
  • 諸暨市暨陽街道:村民齊參與 打造宜居新環境
    浙江在線12月22日訊(通訊員 褚麗)為進一步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諸暨市暨陽街道以「一分兩清三化」為重點,各村因地制宜,實行「一村一策」,切實解決影響村容村貌、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進一步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 南京棲霞區龍潭街道推行生活垃圾分類 志願者服務暖人心
    中國江蘇網11月24日訊(通訊員 曲茜 記者 徐潔)「我負責的樓棟一共有193戶人家,他們的電話號碼我都有,老年人睡得早,每天下午四點我都會出門去他們家看看是否有垃圾需要扔,住在2樓的宋謙蘭,今年 80多歲了,因為腿腳不方便,每天我都要去她家一趟。」67歲的志願者陸錦蘭告訴記者。
  • 蘭溪女埠街道:垃圾分類有錢賺!「垃圾銀行」為人居環境「儲值」
    ,不僅省時省力,村莊環境也有了很大改善。」泉湖村第一書記劉天奇介紹,女埠街道是蘭谿市第一個在全域推廣農村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模式的鄉鎮街道,泉湖村積極響應街道號召,已於今年9月在所有自然村全域推廣施行垃圾分類「兩定四分」模式,並進一步把可回收垃圾再次細分為玻璃、金屬、塑料、廢紙、泡沫、廢家電、舊衣物、大件家具等農戶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八大類,通過「垃圾銀行」措施實現可回收垃圾科學回收,促使村民養成垃圾分類和可回收資源循環利用的
  • 南京棲霞龍潭試點沿街商戶垃圾「撤桶並點」、分類清運
    揚子晚報網8月31日訊(通訊員 張如超 記者 張可)8月28日下午5點整,一輛裝有其他、廚餘兩分類垃圾桶的小型分類垃圾收運車,緩緩行駛在南京棲霞區龍潭街道龍岸花園社區龍岸路上,位於該道路上的店主在聽到垃圾清運車播放的上門提醒後,立刻出門將店內分類好的垃圾倒入分類桶內。
  • 華陽街道因地制宜逐個破解"垃圾難題" "移動垃圾車"定時上門收垃圾
    原標題:華陽街道因地制宜逐個破解「垃圾難題」 「移動垃圾車」定時上門收垃圾沒條件設置垃圾廂房的老洋房弄堂,要推行垃圾分類用了什麼「秘密武器」?針對不同類型的居民社區,如何因地制宜地推行垃圾分類?  1月31日,上海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高票通過《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標誌著上海步入了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新時代。而在長寧區,有個集社區、商區、園區、校區、歷史風貌街區、藝術文化街區於一身的華陽街道,正用「對症下藥」的精細化分類管理,逐個破解垃圾強制分類的癥結。
  • 東城龍潭街道CC·社區青年匯開展垃圾分類主題活動
    6月5日上午,東城區龍潭街道CC·社區青年匯在光明社區黨委的支持下,聯合中國二十二冶集團北京崇建公司團委以及河湖管理處等團建單位,在光明社區小廣場開展「龍潭CC志願藍管家·五大主題闖關等你來!」垃圾分類主題活動—走進光明社區專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