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九四六年國民黨頑軍侵入大名縣城時,大名縣武委會組織了一支民兵武工隊。堅守在萬堤漳河支流渡口、堵住了頑軍的北犯,組織出擊,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一時成為漳河以北廣大農村——解放區的可靠屏障,在大名人民中享有較高時聲望。
一正當我縣人民和華北解放區人民一樣,用鮮血贏得了八年抗日戰爭的勝利,在飽嘗戰爭痛苦之後,渴望著實現國內和平,恢復生產,重建家園的時候,國民黨反動派背信棄義,蓄意違犯協定。從一九四六年一月「停戰令」生效,到同年七月,國民黨反動派就發動了全面內戰。我縣黨政軍民在這一極度複雜而緊張的形勢下,遵照上級指示,抓緊進行減租、生產、練兵三大工作,以迎接最艱苦的局面來臨。
一九四六年八月到十月,我到冀南軍區參加了三個月的軍訓。(地址在威縣七級)回縣後和趙正光(政工部長)同志一起於十二月初,在邊村開辦了民兵骨幹軍訓班。學員計有:邊村的張善養、張文超,於旺莊的張運身,東海子的崔鈞,儒家寨的成汝河等五十餘人,開展了步槍射擊、地雷爆破、以及出擊、阻擊等野外軍事演習和一些軍事基本訓練。
在練兵期間,國民黨頑軍進犯我解放區的消息不斷傳來。一九四六年元月一日(古歷十一月初十)上午,予料之中的爆炸性消息終於傳來了一一國民黨頑軍侵入了大名城。當聽到這一消息之後,全體五十餘名學員,全都氣炸了,強烈要求:堅決保衛我們的勝利果實,立即開赴前線,迎擊敵人。在敵情不清,領導意圖不明而學員求戰心切的複雜情況下,怎麼辦呢?我和趙正光同志周密考慮之後,決定由我帶領學員全部武裝,率先開赴萬堤渡口,阻擊敵人進犯。趙正光同志赴縣請示。就在當天上午九時許,我集合了五十餘名學員,開赴萬堤。到達萬堤時,方知敵人已進犯到康堤口。我立即作了戰鬥布署,讓第一班為尖兵班在前面,我和二班在中間,第三班在後,以此順序摸索前進。尖兵班到達前屯之後,選擇了有利地形,控制了草橋渡口。我和二、三班趕到前屯時,即發現康堤口村北塵土飛揚,敵人騎兵向前屯方向飛奔過來。待我二、三班剛剛投入陣地,腳未站穩,其先頭騎兵己進入我陣地射程之內。當時由於缺乏戰鬥經驗,我還未下達射擊命令之時,尖兵班就向敵人放了一排槍。因為我過早暴露了目標,敵騎兵迅速扭回頭去,向東迂迥,而正面敵人向我們撲來。機槍在我陣地前沿瘋狂掃射。敵我對射一陣之後,我考慮到,村民已全部撤完,繼續戰鬥敵強我弱,而且處境不利,就決定立即撤退,我和一班在正面掩護,讓二、三班分別退到郭村、二集,予防迂迥之敵,全部順利撤回到萬堤渡口。在渡口又立即組織布防陣地,迎接再次阻擊任務。
在我嚴陣以待之時,只聽到前屯方向機槍狂叫、卻不見敵人過來。事後方知,我撤出前屯後,敵機槍掃射數陣,方進入村莊,進村後又向西、北方向偵察掃射一番。在村待了一袋煙的工失,就慌忙撤退。敵人為什麼慌忙撤退呢?大概敵人不知我,有背水之戰,乃兵家常忌之故吧!
二下午得知頑軍在康堤口大興土木,修築據點。我一面派人到前屯偵察敵情,一面安排宿營。
夜幕降臨,萬籟俱寂。在查崗的路上,思緒萬千。趙正光同志為什麼還不回來?縣指揮部的意圖是什麼?這支武裝是存在?是解散?是固守?是遊擊?下一步該怎麼辦?我的思想像斷了線的風箏,飄忽茫然。
宿營的第二天,元月二號早飯時,趙正光同志來了。趙正光同志說:縣指揮部王政委(當時的縣委書記王丕成)對我們這次行動倍加讚賞,這次行動正合領導的意圖。但最後也批評了我們,以後要注意防止自由主義盲目行動。並指示我們重新建立支民兵武工隊。組建原則是,將訓練的骨幹民兵,大部遣回本村組織練武,留一少部分在武工隊,再從村中動員一批階級覺悟較高的民兵到這裡來。規模五十人左右為宜。組織上另派一名有戰鬥經驗的同志任隊長,讓我任指導員。其任務是:堅守萬堤渡口,適時的阻擊敵人,並選擇有利時機,出擊敵人,推遲敵人進犯時速,打擊其囂張氣焰。
根據縣指揮部的指示,當天立即著手組建。我和趙正光同志親擬動員民兵的名單,一招即來。計有當時所謂被搬掉的「石頭」——老村幹:樊河道的田多福、田名鈞,於旺莊的張明如,趙鴨窩的趙信善,沙壠塔的霍金維,龐龍化的龐學善等十餘人。他們在翻身運動中,雖然犯了強迫命令,多吃多佔鬥爭果實一些錯誤,但其階級覺悟較高,對階級敵人和國民黨頑軍有刻骨的仇恨。此外,還有前、後屯、辛莊等村的民兵周好印、王孟德、林文烽等十餘人。全隊五十餘人中就有我村(樊河道)十人。那時沒有什麼「走後門」、「拉關係」之談。動員家族親戚,獻身革命,腦瓜子就象在腰裡掖著,隨時可能拋掉。誰要是一家子都出來工
作,那才是被嘖嘖稱羨的「光榮府第」。
第二天,一支民兵武工隊誕生了。隊長郭金成,指導員田修文,一班正付班長田名鈞、田崑,二班正付班長崔鈞、成汝河,三班長周好印,四班長(管理員)林文烽共五十餘人。就其裝備,按當時的情況看,尚為可觀。計有:當時頗興的日(本)造蓋板三八式、大鼻子捷克式、老套筒、漢陽造六五步槍等達三十餘支,和其他雜牌長槍共四十餘支,比(利時)造三把盒子短槍二支,手榴彈百餘枚,子彈一千多發。
武工隊建立後在馬村休整了兩天。三日夜裡,武工隊重又駐防於萬堤渡口。進入駐地後,一面派人到前屯偵察和密切注視康堤口之敵的動向,一面積極開展攻、守、退「三勢」演習和地雷爆炸等練兵活動。通過打演習、不僅提高了隊員們的戰鬥素質、增強了體質,同時也熟悉了地形。對萬堤村坊、院落、牆垣、胡同以及野外的堤防、墳瑩一切自然障礙物,象一張詳細的軍用地圖,印在了心目中。
三在練兵之際,偵察了敵情。城內與康堤口頑軍,白天不斷出動,到城北漳河以南一些村莊抓人,搶掠。特別是當得知敵人有一次到前屯催糧要物,肆意搔擾時,隊員們個個氣憤填膺。郭金成隊長氣急的說道:「打他狗日的!」一場伏擊戰,旋入醞釀之中。
經過醞釀,擬定了兩個方案:一是伏擊我優於敵勢的小股敵人,力求給以重大創傷,或吃掉敵人;二是誘擊我劣於敵勢的大股敵人,誘敵深入我地雷陣地。地雷設有一、二號兩個陣地。一號陣地是前屯草橋以南,高廟兩側與南北路上;二號陣地是萬堤草橋以南,堤防以東,墳瑩以南與南北路上。元月四日,即完成了上述兩個陣地的布雷任務。翌日清晨,我全體隊員,悄悄進入前屯。我帶領二班在街中布哨,嚴禁人們走動,防止暴露目標,並作予備力量。郭隊長帶領一、三班隱蔽在村南邊一家大院子裡,以南牆為掩體,控制著草橋與前沿陣地,嚴陣以待,密切注視著前方的動向。到了上午半晌時,觀察員發出:「注意,有情況」的信號,見有一個敵人從南往北急速而來,個子不高,身穿破舊黃色軍裝,走在彼岸,躊躇不前,只是「來人,來個人」的喊叫。這一狡猾的傢伙,見無人搭腔,似覺有詐,扭頭就
跑。「他媽的,不能便宜了他!」郭隊長命令打了一排槍,將其射倒。不料,在我停止射擊後,這傢伙重又爬起來,一顛一破的南跑。這時發現敵人有兩股騎兵出動,一股向小董村方向迂迥;另一股騎兵在前,步兵在後,向我前方壓來。騎兵眼看就要進入我地雷陣地。郭隊長說聲:「撤!讓一號陣地的地雷迎接他們吧!按第二個方案進行。」在我們撤退的屁股後面只聽見噠噠噠,轟!敵的機槍聲和我們的地雷爆炸聲交織一起。「著!一號地雷向我們報告了。」好說笑話的張文超開了腔,逗的大家大笑不止,安然無恙的撤回到了第二號地雷陣地。事後方知,一號陣地炸死炸傷敵人數人騎。(注)嚇的敵人再也未敢越雷池一步,只在漳河南岸,亂喊亂叫,機槍盲射一陣,就溜之大吉了。
兩天以後,冀南日報社記者力航(朱煒),和冀南民兵報社通訊員流仙(劉樹春)先後來採訪。於元月十六日冀南日報頭版頭條登載了大名縣民兵武工隊,大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消息 ;在同一天的冀南民兵報登載了大名武委會主任張子英籤發的嘉獎令。
四此次伏擊之後,康堤口據點之敵,再也不敢到前屯催糧要物,向其他村莊搔擾也大有收斂。一不做二不休,趁敵驚恐之際,主動出擊,一場擾擊戰勢在必行。
這時,縣武委會趙正光同志也趕到防地,積極贊同夜襲方案。元月十三日夜裡,約九時左右,我全體健兒即整裝出發,郭隊長帶領熟悉地形的第三班為尖兵班,按照事前偵察好的路線摸索前進。從漳河支流前屯西北的下遊,沿冰而過。再從小董村東地穿過。隨又悄悄進入桂村最西邊一個大院裡。這裡既可作為指揮所,也是襲擾敵人的前沿陣地。在我們沒有主動打響之前,由趙正光同志留在指揮所,帶領第二班監視與鉗制敵人。由我和郭隊長帶領一、三班,到康堤口以南割其電話線,切斷與城裡敵人的聯繫,加重敵人的恐懼感。郭隊長帶領第三班在前面走,當走到劉堤口東地,發現村裡小樓上有燈光閃爍,因一時情況不明,不便冒然行動,以免影響我們的整個計劃,決定繞到村南地過去。順利到達劉堤口西南南北公路時,讓一班田名鈞、田崑正付班長,分別帶領五名隊員沿公路南北縱深發展,監視、警戒。
其餘十餘名隊員迅速投入割電線行動。由於動作神速,手腳輕快,不到十分鐘時間,就割斷電線五空,隨收回南北警戒,勝利而歸。
到我們回到指揮所時,敵人始終未覺察我們的行動。趙正光同志上前與我倆握手,以示祝賀,並說:「好!可以打響了。」啪啪,向敵人打了一排槍,劃破了深夜的寂靜。隨有男高音田崑放開嗓於高喊:「弟兄們裡不要替蔣介石買命了!」噠、噠噠,換來敵人機槍響個不停。田崑逗趣的說:「哼!用槍聲奪我的發言權嗎?」當敵槍停了後,田崑繼續喊:「弟兄們不要打了,蔣介石的命運是兔子尾巴——不長了,秋後的螞炸——活不久了!」噠噠噠……又是陣陣槍聲。在我們勝利撤出桂村後,還陸續聽到敵機槍的狂叫。這只能說明敵人驚恐,虛弱到什麼程度。
這場襲擾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日夜龜縮在據點之內,誠惶誠恐地等待末日的到來。
五就在頑軍八十五師進入大名城不久,劉鄧大軍即開展了予北戰役。城內敵人則驚慌不己,蔣介石迅速將其嫡系半機械化的八十五師急忙調回,讓商震的三十二師接防。由於我予北戰役的節節勝利,城內敵人更加恐慌不安。終於在二月五日(即古歷正月十五日夜十一時許)灰溜溜遁去。大名城隨告第二次解放。
民兵武工隊,在頑軍撒退的當天黎明時分,即進入大名城,駐紮在黃小街西頭路南教會樓上。一面投入北大街、西大街範圍內的維護治安活動,一面待命聽候縣指揮部的調遣。五天之後,趙正光同志向我們傳達了縣領導的意見:肯定了民兵武工隊的功績,認為這個武工隊與敵對峙,所處最前線;與敵接觸戰鬥次數、戰績,均為兄弟武裝單位之首。歷史使命已光榮完成。最後決定,除一部分民兵仍回本村外,其餘均轉入縣組織的翻身工作隊,積極投入農村清算、翻身的火熱運動,在新的戰鬥崗位上,繼續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註:此次戰鬥,打死打傷敵人未獲確切數字。據當時的冀南日報社登載消息稱:打死打傷敵人十餘名,不夠準確。其打死打傷敵人數人騎較為可靠。 (摘自:大名文史資料第2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