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不忘初心,紮根一線」是郭希輝的個人格言。將一件平凡的小事做透、做強,這就是不凡,郭希輝就是其中一位。
「這些貨櫃最重的約三十噸,空箱也有兩三噸,在擺放的時候,必須嚴絲合縫,輕微的一點失誤都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郭希輝說。
如今,郭希輝開叉車的技術已經非常高超。可在此之前,他還是一名普通農民。
郭希輝駕駛叉車
勤學苦練,成為崗位「多面手」
郭希輝,一名從大山走出來的孩子,18歲就來到青島港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產業工人。
入港以來,他和工友們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最初,他學習的是小叉駕駛,從事紙漿、橡膠等貨物的拆箱入庫工作。由於技能不熟練,紙漿碼垛只能碼三層高,拆一個箱子需要15分鐘,看著倉庫內被浪費的庫容和庫外大量的待拆箱子,郭希輝就琢磨如果碼垛時能多碼一層高,拆箱時能縮短一分鐘,不但能提高倉庫利用率和作業效率,而且一個班下來能多拆兩個箱子,自己也能多掙一些計件工資。
他虛心向老師傅們學習操作技能,反覆琢磨拆箱、碼垛作業流程及操作要領,最終練就了紙漿碼垛「步步高升」、「堆碼巧匠」等絕活。他碼的紙漿從三層高增加到了四層,捲紙從四層高增加到了六層,不僅相當於增加了6000多平方米的堆存面積,而且碼出的垛「一刀切、四面光」,像「藝術品」。
「幹一樣、精兩樣、會三樣。」除了小叉駕駛,郭希輝還學習了裝載機、貨櫃叉車等的駕駛操作,成為了公認的「多面手」。他還不斷的自我加壓,自學掌握了車輛的機械原理,機械出現故障時,主動申請協助維修人員加班加點對故障進行搶修,確保故障不過夜。在公司對工人「一專多能」政策的激勵下,他又學習了正面吊的駕駛操作技能。
青島港航拍
「在安全方面可容不得一點馬虎大意。」郭希輝說。在接受集團年度安全大培訓時,他認識到大列裝卸司機的重要性——不僅要懂操作技術,還要掌握鐵路安全知識。他利用班後及工休時間反覆琢磨正面吊與小叉操作的不同之處,將大列作業重點、注意事項記在小本上,有時間就學,很快就掌握了大列裝卸作業的要領,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已經可以獨立進行大列裝卸作業了,成為了同事們眼中的正面吊操作「大拿」。
導師帶徒,潛心鑽研,爭當創新「小能手」
郭希輝經常對同事們說:「創新無止境,唯有創新才是發展的不竭動力。」他將青島港提倡的「節支降耗,發展低碳經濟」與實際工作聯繫起來,將安全質量、裝卸生產、設備保養、節支降耗等工作結合,總結出了「希輝節油操作法」、「兩腳剎車穩鉤法」等工作法,既節約了燃油消耗,又提高了作業效率,通過在全公司叉車司機中的推廣使用,月均節約燃油消耗20%以上,提高作業效率15%以上,並且在集團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郭希輝和同事研討
在月度設備單箱單耗核算中,郭希輝駕駛的車輛連續數月保持最低,為港口節支降耗做出了積極貢獻。在工餘時間和同事們一起研究生產和技術中的難題,針對現場作業人機不分離的安全難題先後研製了大型機械藍牙報警器、圓木抽檢夾具、橡膠裝車傾翻器等多項技術創新成果,既提升了作業效率,又解決了生產難題。
「樂意幫助人、是個熱心腸」,這是工友們給郭希輝的評價。髒活累活、難險重突擊任務衝在前、幹在先,帶出的徒弟出徒快、技能過硬,在各項比賽中大放光彩……郭希輝說:「服務沒有大小之分,把每一名貨主當家人對待,貨主也會感動。想方設法提高綜合服務水平,是當下之需,更是長遠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