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風了、降溫了!上海這兩天迎來過山車式的氣溫變化。據上海中心氣象臺消息,從前天到今天,本市最高氣溫降幅將達8℃-10℃。不僅僅是上海,江南大部分地區也開啟「換季式」降溫。
氣溫大跳水,不少人的血壓等身體指標也可能跟著波動。為此,醫生提醒,老人、小孩以及心血管慢性病患者在這種天氣下尤其要多加小心,提高抵抗力。
天氣多變是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誘因
「秋冬季本就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沈成興告訴記者,秋冬季氣溫非常多變,而現代人工作壓力較大、生活節奏較快,一不小心就會超出個人承受的極限。所以不管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要做好防護,尤其要注重心腦血管的防護保健。
記者從本市多家醫院獲悉,近期就診的患者中,心絞痛、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平日有所增加。「天氣變化是導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主任宋賀解釋說,由於溫差過大,再加上冷空氣的刺激,人體的毛細血管收縮,血壓容易上升,會加重心肌缺血,嚴重時就會誘發心肌梗死。而中老年人對外界環境變化的適應性、應激性和抵抗力要差些,更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死等急性心血管病的發生。
相關研究表明,每年心血管病有兩個高發期,一個是11月至第二年1月的秋冬季,另一個是每年2月至4月的冬春季。現在正是秋冬轉換季節,忽熱忽冷的天氣就很容易引起血管痙攣。為此,醫生建議,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和體質虛弱者在大風天、降溫天儘量少出門或不出門,並隨身攜帶急救藥品。
今年流感流行低於往年水平,但仍需警惕
陡升陡降的氣溫是對人體免疫力的大考驗。一般而言,免疫力低下者一時適應不了天氣變化,再加上增減衣服不及時或晚上著涼,感冒、發燒就會隨之而來。別小看一場普通感冒,如果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老年人,一旦發燒、咳嗽,會加重心臟負擔,甚至誘發急性心梗、重度心衰等危及生命的惡性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11月18日,國家流感中心發布消息稱,今年我國的流感流行低於歷年同期水平。談到這一利好消息時,專家分析,今年流感流行水平低,得益於公眾採取了較嚴格的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措施。在專家看來,今年在疊加防範新冠疫情的情況下,堅持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離、少聚集等健康行為,相當於給大眾接種了防範疫情的「社會疫苗」。
「戴口罩讓我們在抵禦新冠病毒的同時,也抵禦了流感病毒,更證明了這是行之有效的個人防護好習慣,值得堅持。」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肺功能室副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廈門醫院呼吸科執行主任顧宇彤教授也為近期市民做好健康防護劃重點:千萬不要放鬆警惕,仍需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護措施。
堅持做好手衛生,有需要者可預約接種疫苗
與戴口罩同樣值得堅持的好習慣,就是洗手。根據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最新發布的防護提醒,洗手被作為重要防護推薦。之所以強調「手衛生」,是因為這個易行的習慣可以保護大眾免受許多傳染病的侵襲。上海市兒童醫院藥學部副主任藥師李志玲博士舉例談到,眼下也是兒童腹瀉的高發季,每年這個時節,兒童醫院可能迎來大客流,其中不少就是腹瀉寶寶。數據顯示,腹瀉病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的第二大死因,我國病毒性腹瀉中以輪狀病毒為主,佔比90%以上。「輪狀病毒傳播的一個重要途徑是糞口傳播,要從小告訴孩子,大小便後要洗手、飯前要洗手。」李志玲說。
與流感類似,預防輪狀病毒腹瀉,也可接種疫苗。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所李智主管醫師介紹,輪狀病毒疫苗的接種間隔和接種年齡會限制得較嚴格,建議希望接種者提前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做好溝通,提前預約,按時接種,避免錯過接種時間。
本文來源:東方網 作者:唐聞佳 責任編輯:顧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