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鹽城:以交流凝結鄉情 以鄉情凝聚力量

2021-02-08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本報訊 (記者 卞小燕)「我在魚米之鄉鹽城東臺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光,如今身在海外,家鄉這座千年古城依然令我魂牽夢縈。」一封江蘇發展大會的邀請函,牽起了墨爾本大學博士後研究員顧柏俊教授的鄉愁。對即將到來的盛會,顧柏俊充滿期待,「江蘇發展大會為我們海外遊子創造機會,共同來為家鄉發展盡綿薄之力。」

  今年3月,王學浩院士工作站、陳義漢院士工作站相繼在鹽城設立,兩位從鹽城走出去的醫學界院士,用精湛的醫術和服務,不遺餘力地支持家鄉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反哺桑梓。「鹽城的明天離不開海內外遊子的智慧和支持,鹽城的發展藍圖,需要我們共同來描繪。」鹽城市委書記王榮平表示,以交流凝結鄉情、以鄉情凝聚人心,鹽城將搭建與海內外遊子長期聯絡感情、共謀發展的新平臺,為建設「強富美高」新鹽城匯聚力量。

  鹽城經過兩輪摸排,先後梳理匯總200位與鹽城相關的海內外知名人士信息,目前已確定參加江蘇發展大會的鹽城籍和在鹽工作的海內外知名人士61人。

  為迎接遊子歸來,鹽城精心籌備。打開江蘇發展大會雲平臺鹽城板塊,除了重點企業、重大項目、歷史人文、風土人情等信息外,鹽城地標性建築、老字號美食、地方戲曲、百年名校、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等一張張靚麗的名片,讓每一位海內外遊子都感受到家鄉的獨特魅力。而前不久鹽城在上海舉行的跨國公司投資合作說明會,以及即將開幕的中國鹽城丹頂鶴國際溼地生態旅遊節暨第十屆海鹽文化節,則向遊子們展現了家鄉經濟發展的蓬勃之勢。

  針對返鄉遊子的個性化需求,鹽城提前做好對接,努力幫助他們實現心願。5月21日,江蘇發展大會閉幕後,「鹽城知名人士故鄉行」活動隨即啟動,參會的鹽城籍嘉賓將返鄉考察、探親訪友、交流合作。

相關焦點

  • 根連心連 2020兩岸大陳鄉情文化節開幕
    11月29日,由台州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主辦
  • 濃濃鄉情味 淡淡魚粥香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浙江省東吳衛溫船隊遠航臺灣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台州衛溫船隊遠航臺灣研究會名譽會長、臺北臺灣衛溫船隊遠航研究中心主任陸炳文博士,今天在臺北如意斎向記者透露,<臺灣第二屆大陳鄉情文化節>大會,將有魂牽夢縈浙江省台州市大陳島的1,000餘各界人士,包括中國國民黨吳敦義主席、「大陳人保母」沈之嶽夫人沈徐露女士,8月24日會聚在臺北巨星國際,我準備上臺致詞的講題,也就是「濃濃的鄉情味.淡淡的魚粥香
  • 閩臺「三同文化」凝聚兩岸鄉情親情
    中國臺灣網6月13日泉州訊 11日-12日,第八屆海峽論壇·閩臺「三同文化」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在泉州市泉港區成功舉辦。此次活動以「同名村(鎮)結對,同宗親尋根,同禮樂交流」為主題,吸引了海峽兩岸的閩臺宗親代表、譜牒專家學者等近300人參加。作為第八屆海峽論壇同期舉辦的項目之一,閩臺「三同文化」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凸顯濃濃的同鄉情、文化味,包括宗親交流和文化交流等活動內容。
  • 凝聚鄉情親情助力高質量發展 餘杭五常成立鄉賢聯誼會
    自2007年開始,該街道開始快速城市化進程,實有人口從2007年的2.7萬人增長至目前的20萬人,其中15萬人為新居民。「一直來,五常鄉賢以『主人翁』姿態積極參與到街道的共治共享中,在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傳承傳統文化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五常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五常鄉賢的身影從未缺席,比如,慷慨捐贈防疫物資,積極投身垃圾分類等公益事業,為家鄉發展獻計獻策等。
  • 2019日本泉州商會「忘年會」 鄉情相聚東京上野
    歲末敘鄉情,細數新成就。日本泉州商會常務副會長中原愛珠首先出場,用生動活潑的語言為忘年會拉開序幕。接著,日本泉州商會執行會長張翠萍為日本泉州商會一年來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做了回顧,並對未來的發展做出高屋建瓴的展望。她鼓勵大家在新形勢下,發揚泉州人海納百川、拼搏奮進的精神,繼往開來,為傳遞中日友誼、促進經貿文化往來貢獻自己的力量。
  • ...凝聚新力量 作出新貢獻 ——杭州市下城區新鄉賢助推發展取得新...
    02多措並舉 凝聚共識充分匯聚了各界新鄉賢力量一是堅持以文聚人,不斷增進鄉賢人士價值認同。通過實施「建設一批文化統戰陣地、培育一批文化統戰項目、打造一批文化統戰品牌、挖掘一批統一戰線名人」文化統戰「四個一」工程,將鄉賢工作融入文化統戰建設體系,充分利用優秀傳統文化以及多黨合作和合文化、民族團結和睦文化、宗教界和順文化、新階層和美文化、工商界和諧文化以及海內外和衷文化等新時代先進文化團結凝聚和教育引領現賢新賢,不斷增進鄉賢人士共同價值認同。
  • 潮州市領導率團赴臺開展鄉情聯誼交流活動
    市鄉情聯誼交流團與高雄市潮汕同鄉會領導合影留念。市鄉情聯誼交流團與臺灣中華生產黨主席盧月香女士等合影留念。   近日,市委常委、統戰部長徐和帶領市鄉情聯誼交流團一行,赴臺灣拜訪有關潮屬同鄉會和潮籍知名人士,暢敘鄉情,敦睦鄉誼,積極開展鄉情聯誼交流活動。
  • 振興鄉村文化要維繫鄉情鄉愁
    原標題:振興鄉村文化要維繫鄉情鄉愁     近期到山區鄉村推廣農業科技,看到許多村莊的建設成效與巨大變化,感受著收穫科技進步與應用成效的喜悅,更有一番感慨:鄉村不僅僅是農業生產的大基地,更是生態宜居的聚集地,也是文化傳承的好載體。
  • 濃濃鄉情味 淡淡魚粥香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浙江省東吳衛溫船隊遠航臺灣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台州衛溫船隊遠航臺灣研究會名譽會長、臺北臺灣衛溫船隊遠航研究中心主任陸炳文博士,今天在臺北如意斎向記者透露,<臺灣第二屆大陳鄉情文化節>大會,將有魂牽夢縈浙江省台州市大陳島的1,000餘各界人士,包括中國國民黨吳敦義主席、「大陳人保母」沈之嶽夫人沈徐露女士,8月24日會聚在臺北巨星國際,我準備上臺致詞的講題,也就是「濃濃的鄉情味.淡淡的魚粥香
  • 蘆苞:古村藏古廟 民俗聚鄉情
    在獨樹崗這座700年歷史的古村裡,藏於村內的洪聖古廟歷經400餘載風雨,傳統習俗洪聖誕再次興起,這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是凝聚鄉情、弘揚孝善文化的活動平臺。負責看護洪聖古廟的村民蔡永銳說,洪聖古廟更是凝聚鄉情的載體之一。已是古稀之年的蔡永銳依稀記得,洪聖古廟在其童年留下深刻的記憶。蔡永銳的父輩也經常在他年幼時講述村內的傳統習俗。「以前的洪聖廟,每到洪聖誕和中秋節都很熱鬧。」蔡永銳介紹,每逢中秋,以前村內的四大獅社都會聚集一起舞獅,洪聖誕還有老人捧銀的習俗。當地的民俗文化也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過去的老人捧銀已經演變為派發「福米」。
  • 看變化 敘鄉情 話發展!東陽各鎮鄉街道開展鄉情懇談活動
    「東陽要把有技術、有資金的東陽人整合起來,提供交流平臺,產生項目;提供土地要素,推動項目落地。通過鄉情的紐帶,發展東陽人經濟。」「家鄉有老房子、老朋友,如果還有項目,有事情可以做,我們就更加有回來的動力了。」杜歡政如是說。
  • 三水把崗村冼氏宗祠:凝聚海外宗親 寄託鄉愁鄉情
    這背後凝聚著一批熱心公益、熱愛鄉土的港澳同胞、海外華僑的心血。始建於明末清初的冼氏宗祠曾因日寇入侵而焚毀。在以冼良為代表的華僑、港澳同胞大力倡議與資金支持下,冼氏宗祠得以重建,為漂泊在外的族人提供一方鄉愁鄉情寄託之地。
  • 凝聚鄉賢力量 共謀白姆新發展
    白姆鄉黨委書記祝敏尖  白姆是我們共同的家,家鄉振興發展,時不我待;家鄉美麗建設,兒女有責。廣大鄉賢成功不忘故土、致富心繫家鄉,用實際行動建設著新時代國藥養生小鎮,是白姆的寶貴財富。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藍圖,白姆鄉不斷探索「鄉賢回歸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 本網專訪全國政協委員許明金:鄉音聚鄉情 共推泉州大發展
    許明金昨日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鄉音寄託著在外打拼遊子的思鄉之情,是它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抱團發展。成立南音南戲發展基金就是希望通過保護這一千年文化遺產,凝聚海內外鄉親力量,共同推動泉州文化、經濟、社會發展。
  • 【遼河之水】王述良 鄉情
    鄉 情 作者:王述良 又是一年中秋節,由於新冠疫情影響有大半年沒回雙遼了四周時而風平浪靜,時而波濤洶湧,但只要這船是牢固的,一切都會化為美麗的風景。人世命運難測,但有了個好家、好家鄉,有了風雨同舟的好伴侶,莫測的命運仿佛也不復可怕。 望著湖面上 緩緩而行的 點點帆影,我心中閃過一句詩:家是一隻船,在漂流中有了親愛;家是一港灣,在停靠岸時總會想起風雨漂流中的點點滴滴。
  • 敘鄉情謀發展,1200餘位海內外江蘇兒女「回家」赴約
    當前江蘇發展進入關鍵階段,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需要把朋友圈進一步做大,進一步加強與海內外江蘇籍各領域知名人士的溝通聯絡和交流合作,激發廣大蘇商共謀發展新動能,進一步拓寬發展思路、擴大對外開放,匯智聚力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楊根平說。
  • 兩岸青年音樂家在泉州開唱 滲透濃厚鄉情
    我是來自海峽東岸的黃星瑩」,「我是來自海峽西岸的陳舒華」……這段由兩岸青年音樂家朗誦的獨特開場白將濃濃的鄉情注入了音樂會之中。2月22日至23日,由共青團泉州市委、泉州市青年聯合會等主辦,臺灣音樂家協會等承辦的「海西風華·青春泉州」新年音樂會,在泉州市青少年宮舉行。
  • 看變化 敘鄉情 話發展!東陽各鎮鄉街道開展鄉情懇談活動
    「東陽要把有技術、有資金的東陽人整合起來,提供交流平臺,產生項目;提供土地要素,推動項目落地。通過鄉情的紐帶,發展東陽人經濟。」「家鄉有老房子、老朋友,如果還有項目,有事情可以做,我們就更加有回來的動力了。」杜歡政如是說。六石街道懇談會上領「新任務」「我們是慕名而來的!」
  • 五年級作文:鄉情
    我的家鄉雖沒有桂林山水那麼美,也沒有人在這裡抒發鄉情,但在我看來,美的是在家鄉的回憶與鄉愁。早晨醒來,遠遠就看見一座小山上的高大樹木。樹上立著一隻只玲瓏的翠鳥,它們揮舞翅膀,放開喉嚨唱著婉轉的歌曲。碧綠的池塘裡還有小金魚在遊來遊去,嘴裡吐著水泡。
  • 造福桑梓聚鄉情
    ■鄉情化作家鄉公益推動力 在此次懇親敬老的澳門中山鄉親中,不少是一家兩代、三代一起回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願意隨宗親會回鄉懇親敬老,祭拜先祖,延續家鄉情,增進對家鄉的了解。」 阮建昆介紹說。澳門阮氏宗親會不僅是凝聚鄉情的平臺,也是匯聚澳門鄉親的資源和力量,搭建為家鄉建設,尤其公益事業做貢獻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