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千年古寨,二十八處書齋,三街六巷風格,四面塘湖美景,五十六座宗祠,六十九位進士,七十二個,八十四座府第,九宮八卦格局,十大傳承小吃,百處名人題匾,千年古寨萬福!」
在廣東省,有一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叫做潮州。而在潮州,有一座「廣東省最美古村落」,叫做龍湖古寨。龍湖古寨地處韓江中下遊西岸,始建於1000多年前的南宋年間。明、清為其發展的鼎盛期,是潮汕濱海附近的一個貿易重鎮,經濟很是發達,其內現仍保存著100多座古建築,堪稱「潮汕古建築博覽館」,匯聚了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建築風格。
來到古寨的北門抬頭一望,便可看到一門聯,上書「龍氣逶迤紫薇入首,湖光環繞太乙通流」,橫批:龍湖。這是讚美古寨人傑地靈,是一方風水寶地。在古寨中行走,主路就一條,蜿蜒約1.5公裡,其實古寨原本是叫做「塘湖」的,但因為寨中央直街形似"龍脊",再加上此地四周池水環繞,很是非凡,因此才改名為「龍湖」,取一個好兆頭,主路街道兩邊的橫巷多不勝數,村落到處可見上了年紀的古榕樹,走在裡面,有一種回到古代的感覺。
多文人:二十八處書院書齋桃李芬芳
古巷不寬,大概只有2.8米,兩旁的樓房都挺破舊,只有小部分建築被重新翻修過。從各建築物門前那鋪滿灰的牌匾,依稀可見這座房子曾經的用途。我細細找尋這裡每座房子背後的故事,看到不少曾是用來讀書的地方,我能找到的都有30處左右,如「讀我書屋」、「芥舟書齋」、 「蘭後齋」等,一看就知道那是曾經的「私塾」、「書齋」。 一般來說,在古代,女子是不用讀書的,但是龍湖寨中不同,它專門建設了一個女子書齋,供族內那些小姐們讀書識字,這在當時這樣一個村寨中,是很少見的。
多橫街:三街六巷格局蘊含九宮八卦
在整個古寨內,雖然只有就一條像樣的大街,但是其小街巷縱橫交錯,東面有上、下東門街和闢新街,西面有有隆慶巷、福興巷、五宮巷、中平巷、伯公巷、獅巷這六條巷,設計的非常巧妙,布置有致,儼然一座小城,其地形及建築風格與古時潮州府很相似,故龍湖有潮州小城之稱。
多水:四面連水域碧波潮韻映悠然
龍湖古寨兩邊都有水道,一個是韓江水道,用來運輸貿易,一個是河流水道,用來灌溉土地,這兩個水道讓這裡衣食無憂,由於水陸交通便利,這裡曾經是很繁華的商埠,是潮州的重要物資集散地之一,後來由於海運發展,這裡便漸漸成為本地的一個集市,是周邊貨物交易的一個重要中轉站,可以說這裡取名「龍湖」是真的沒有錯,其因水而起,因水而興。
水流通過地下水進入村莊,這裡幾乎每家每戶都保留著最原始的地下井水,這也是當地人賴以為生的水源,因此都被保護得非常好,其中「狀元井」是這裡的代表者。
多祠堂:五十六座宗族祠堂百家薈萃
龍湖寨北門旁,保存了一座較為完整的先生祠堂——王侗初先生祠,祠中有一方《府憲撰給碑記》,反映出龍湖寨尊師重教之風由來已久,世代相傳。龍湖古寨內另一個有名的祠堂,是黃作雨為其生母周氏所建的阿婆祠,這也是潮州地區唯一的女祠。
多人才:六十九位進士舉人名垂青史
據《潮州府志》和《海陽縣誌》記載,有據可考的進士、舉人,龍湖古寨就出了69位,著名的有潮州歷史上唯一的進士——探花郎姚宏中,明嘉靖二十年進士、御倭名將、一代名吏肖廷玉、廣西左布政使劉子興、一門三甲的夏家三代、潮州七賢中的成子學等。潮州府城牌坊街原有39座鄉賢坊,其中的6座都是為龍湖先賢而建。
多姓氏:七十二個姓氏共譜睦鄰佳話
這裡的居民大多姓氏也各不一樣,因為在那個年代,倭寇肆虐破壞,當時龍湖古寨周邊的百姓大多都來這裡避難,之後便慢慢定居了下來,後經人大致統計,發現有多達72家姓氏,就算到了現在,也依然有許、黃、李、林、蕭、韋、趙、傅、成、夏、程、邱、蔡、吳、張、王、莊、陳、翁、謝、劉等21姓人家在此。
多府第:八十四座府第豪宅潮局典範
姓氏多居民多,達官貴人多,自然商宅豪宅也多。據不完全統計,這裡的商宅豪宅多達上百座,一般有錢人的大多是三進,但是這裡基本上都是五進,甚至連十進的都有不少,其富貴程度可見一斑。
多牌匾:九十七處名人題匾風雅靈動
龍湖多名仕,名仕喜弄墨。從崇禎年間澄葉日蕃題寫的「黃氏宗祠」,到康熙年間翁廷資題寫的「椒實蕃枝」;從清乾隆梁國治題寫的「龍湖書院」,到清末陳景仁題寫的「進士第」,古寨內現遺存的名人題匾有97處之多。
多美食:十大小吃傳承潮味香飄四海
這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多,其中以美食最為聞名。例如這裡的酥糖、燉糕等都是遠近馳名的特色美食,而其他潮汕各地的美食這裡也是應有盡有,香飄四海。
潮州龍湖古寨是一座典型的廣東古村落,沒有遊人的喧譁,整個村子寧靜而整潔,漫步在石板路上,心情也變得平和,嚮往這樣的慢生活,而且門票免費,全天開放,感興趣的,不妨前來一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