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楊子云供圖)
做環保就像登珠峰,很艱難,但一定能做到
深度對話:剛剛參加開幕式結束,能否談談您的參會感受?(時間,哥本哈根時間12月7日下午一點,氣候大會開幕式結束。地點:大會場門口)
王石:像這樣的環保的國際會議第一次參加,規模非常大,組織形式非常有意思,既很正規又很隨意。這裡面就是一個可交流平臺。由於去人太多,只有分會場,主會場不是談判代表都進不去。我們就是在其中的一個分會場,氣氛相當活躍。你會發現裡面各國的環保人士,各國的NGO組織都是各出奇招。我記得有一個組織代表30多個非洲貧困國家的。他們的口號是「富國要出錢還你的環境債。」他們一身紅色禮服,戴著黑禮帽,黑色墨鏡,10幾個人在那裡擺POSE,給你遞傳單,給人印象非常深刻。
還有一個組織,在那喊震天響的口號。各種活動,既熱烈又有秩序,又能引起別人的關注。這讓我感慨。中國人是比較矜持的,但這一次我們中國的企業家團隊和青年團隊,用衝氣球的方法,把CHINA五個綠色字母放大,就是綠色的中國的意思,我們還對這五個字母做了重新解釋,解釋成為了人類,國際社會和各國要行動起來,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你一看到馬上的印象就是,中國的綠色承諾。在這幾個充氣大字母前面,我們合影時在喊「Green China」的口號,很新鮮,現場效果非常非常好。
再一個,我很高興看到我們的青年代表團,實際上中國未來怎麼樣,清潔怎麼樣,環保怎麼樣,對待經濟怎麼樣,還是青年人的問題。看到我們青年的代表團隊,感覺是看到了希望。當然對於我們企業家,我們覺得很重要的一個,就是扶植青年人去面對未來。我們這代企業家的責任在具體行動當中,如何做建設綠色產品,我們要以更大的力度去推行。
第三個感覺,回到這次會議,不僅是國外媒體,我感覺到中國媒體積極的參與和積極的狀態,中國企業家不僅僅是更多地關注年輕人,也要更多地充分運用媒體的作用,來進行低碳宣傳,藉助媒體實現低碳生活價值觀的引導。
第四個是收穫,無意當中,在下榻的賓館,我和中國談判代表負責的官員,總是在早餐時相遇,和他們交流當中,可以感覺到中國政府在全球變暖面前的一個表態,這個碳排放數字的表態,可以說是和實際上相結合的。在承諾之後,政府會考慮如何採取措施來實現。中國政府的這個表態,是科學的統計研究的一個結果。如何積極推進這個措施,中國政府、企業家、年輕人、媒體和媒體消費者要聯合起來,一塊行動起來,我相信我們中國一定會做的非常好。
我是個登山愛好者,很多年輕人問我,你登珠峰什麼感覺,是不是很難,我說當然很難,但是你只要下決心去做了,你就登上去了。我想我們做環保,應該說比登珠峰要難得多,但只要我們下定了決心,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我們一塊來面對全球變暖的問題,我們一定用科學的方法,用我們關心全人類的愛、憐憫的心來努力,我們就一定可以做到。
哥本哈根時間12月8日下午5點,王石宣讀中國企業家哥本哈根宣言
(楊子云供圖)
為環保作秀沒什麼不好。
深度對話: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內心也有一些困惑,以你為代表的、主動站出來承擔環保責任的企業家,在中國企業家中所佔比例數量還比較少。你們做得這麼認真,但我發現我們有不少網友評論認為企業家做環保是在作秀,也有不少人認為承諾減排的話會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不利。你對這一點怎麼評價?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王石:第一個問題,說是企業家做環保就是作秀。那我要問,為環保作秀有什麼不好呢?我覺得沒有什麼不好。問題是作秀是一直在做呢,還是偶爾做做。人生大舞臺其實都是在作秀,你表演是一種秀,不表演也是一種秀,重要的是秀的內容,這樣的內容是不是對社會改進有益處。 一般來講,作秀,大家認為這個詞是貶義的。我理解它是中性的。人生大舞臺,大家都在作秀。關鍵是要看這個「秀」做得是否前後一致。
比如說,我做企業已經做了二十六年,從開始到現在一直在說、一直在貫徹的就是不行賄。如果我是在作秀,你很容易揭穿我。如果我以前行過賄,總有記錄,我覺得做環保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作秀是沒有什麼問題的,關鍵看是否真的在做。大家都在作秀,新聞媒體也就是要把它秀出來,表現個體,挖掘出去,看看你是真的做還是假的做?是一種必然的邏輯關係在做還是偶然的客串一兩下。
第二個問題,對於我們萬科來講,和環保結合起來,也有一個過程。應該說,世界上環保的發展也有一個過程。從卡遜的《寂靜的春天》到羅馬俱樂部的《增長的極限》,從《京都議定書》到「峇里島路線圖」再到現在的哥本哈根會議,現代環保已走過幾十年的歷程。我所在的建築行業,有很多類似的關於環保的問題,之前是沒有的,對環保的認識和實踐有一個過程。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尚且如此,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這完全是一個歷史過程,不是企業突發奇想,要來做環保的。
從我個人來講,我本身喜歡戶外運動,和大自然親密接觸。大自然是比較敏感的,而人的認識也是會變化的。因為我喜歡登山,我觀察到雪山的雪線在往後退,作為一個大自然的愛好者、探險者,我這個感受是非常明顯的。我切身感受到地球是在變暖的。氣候在變暖,這沒有爭論。但氣候變暖是什麼原因?科學上是有爭論的。一種說法是因為人類的行為影響了氣候變化。還有一種說法就是自然變化,地球轉動和太陽不同的轉角,這樣就可能跟人的活動沒有關係。人類200年的工業革命,碳排放明顯增加。它是不是影響到了地球氣候的變化,這個問題還在爭論。
我怎麼看呢?我是這樣看的,2000年之前我們為了預防電腦千年蟲,花了上千萬美金來進行防禦。現在這個危機已經過去了,且無法證明是否有千年蟲這種東西,無法證明。有可能是預防成功了,有可能千年蟲不會出現。我們現在後悔不後悔當年花那麼多錢預防千年蟲?誰也不會後悔,沒有說現在誰後悔。那麼,關於全球變暖,我的理解就和這個預防千年蟲一個道理,就算和人類活動關係不是很大,但為這種不確定的未來,我們採取儘量多一點的措施也是值得的。也就是說,萬一它有了,你沒採取措施,那就來不及了。所以我們寧可相信氣候變暖與人類活動有關係,不要爭論了。我認為現在的要點不是科學爭論,而是看怎麼行動。
這個前提下,有了一個問題,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承諾減排對我們國家是否公平?這是一。按京都議定書,工業發達國家要承擔具體責任,發展中國家不需要具體承諾。第二是人均水平問題,中國的人均碳排放還很少。基於這兩點,中國就有了少承擔減排總量的某種理由。但是,放大了看,地球變暖顯然是全人類要共同面對的問題。從氣候的變化來講,氣候對人類的懲罰是不管你控制不控制,不管你是先排放還是後排放,它是不管你排放的碳總量還是人均的排放量,所以說,從這方面來講,還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問題。這個邏輯上想通了,就要從控制做起。
首先你作為地球人來講,那你要從自己做起。比如我原來是喜歡吉普車的,尤其喜歡路虎,但是從環保節能來講的話,我就不用路虎了,換成了普銳思,普銳思是油電混合型的。相對來講,它省油得多,但是普銳思的形狀看起來是肉巴巴的,不彪悍。從我做起,這樣你的目標就不一樣了,所以你就會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再比如說你經常出差,尤其在小餐館裡吃飯免不了用一次性筷子,那你現在帶一雙筷子。這也是最起碼地從自己做起。
再一個,你的企業怎麼做?一般的認識,認為做環保是一種負擔,會使企業缺少競爭力。剛開始我也有這樣的認識,但是企業一定要著眼未來,要著眼於未來的趨勢。未來的趨勢就是企業要做到綠色、做到環保。你注意一下,比如說拿某些快餐店和星巴克相比,這些洋快餐是非常火的,而且品牌口碑也比較好。但是你發現隨著環保或者綠色理念的推廣,對它的指責越來越多,說它不健康、是垃圾食品。回頭再看星巴克,從某種角度上來講,這也是一種時尚的和快餐結合的飲料。但你發現它更多的是以一種綠色的姿態出現的,它會慢慢擴大。你會發現同樣快餐的做法,顯然星巴克恰巧是跟環保、生態結合起來的,第一它保護咖啡農的利益,第二他們在非洲地區種咖啡,不是野蠻的砍伐原始森林,而是間種。這樣既保護了原始森林,咖啡農也很有收益。當然你如果說我就是為了環保,所以我的咖啡貴,我相信消費者不一定買帳。憑什麼你講綠色讓我們買單。但顯然來講,大家是把星巴克作為一種時尚的生活方式。如說說快餐店裡裡面的座椅靠背都沒有,是希望你吃完趕快離開的話,那星巴克恰好相反,它讓你停留,讓你在這個環境裡坐得很舒適,你可以拿著電腦在這兒上網,可以一邊喝著咖啡一邊上網,可以在這裡約朋友來聚會、談工作。所以你說星巴克是不是更適合時尚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他同時又是環保、生態的。這個給我很大啟發。
現在萬科搞住宅,搞住宅產業化,搞綠色住房。如果你說我這是綠色住宅,所以我這房子要貴一些,消費者是不會買單的。但如果環保、生態的理念融入到人們的生活,成為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如果到了這種程度,消費者能不買帳嗎?所以,作為經營者,應該從時代變遷上看,這種綠色環保產品是一種新的動向、新的趨向。當然,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了,即未來的趨勢與現實有一個差距,如何面對這個差距。實際上,作為一個企業家那就是拿捏。你提前走太早了,你的成本入不敷出,消費者又不買帳,你自然就被淘汰掉了。但是你拿捏晚了,你跟不上,尤其網際網路時代,你慢一步永遠就跟不上去了,所以拿捏這個分寸很重要。
深度對話:另外,我想知道,你的想法和你的萬科團隊,是不是會有一點節奏上的差距。在一個企業中,這樣一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否具有普遍性?如果是這樣,你怎麼樣把您的想法在萬科團隊裡面貫徹實施?然後怎麼帶動更多的企業把節能減排做起來。
王石:董事長在說法上、理念上、觀念上,和團隊有沒有一些矛盾呢?有沒有衝突呢?第一有。第二也有。有矛盾有衝突。如果沒有矛盾沒有衝突。董事長還有這個價值嗎?你什麼想法都是一致的,什麼做法都是一樣的。那你董事長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問題在於,這矛盾衝突是不是你走得比較前列,你代表的是未來。如果你第一次講錯了,第二次講錯了,第三次還是講錯了,那麼,你這個董事長就辭職吧。反過來講,往往最後你是對的,他們雖然當時不理解,但是最後經過證明董事長是對的,代表一個方向。這不能說明你比別人高明,只能說明你充任董事長還算稱職,僅此而已。萬科的企業文化就是不隱藏衝突,有衝突恰好可以說明企業是有活力的,而不是唯上是從。
王石(楊子云供圖)
企業家組織:中國企業家公共生活必然和必須的平臺
深度對話:我的一個感受,我覺得整個中國納入全球化是一個被動的姿態。但是在這個氣候問題上,中國的企業家是一個非常主動的姿態。我想請你衡量一下,像這樣主動支持環保的企業家,在我們整個中國企業家階層中大概佔多大比例?
王石:我沒有做過統計,應該是你們統計的。
深度對話:我讀您的博客看到,你這次前來,代表了好幾個機構。阿拉善See、中城聯盟、企業家俱樂部、中國企業家論壇等。您可否給我們比較一下,你所參加的這些企業家組織,它們各自的異同,和各自最吸引您的是一塊?為什麼您願意參加這麼多企業家組織。
王石:這幾個組織各有不同,但是很多的會員都是重疊的。時間較長的是兩個組織,一個是中國企業家論壇,這大概是從1999年開始的,在亞布力召開了第一次企業家年會,一直就持續下來了。一年一次,現在變成一年兩次,冬季一次、夏季一次。中國企業家論壇定位是企業家思想交流的組織,讓企業家在思想交流中提高各自的思想水平。第二個就是中城聯盟,這是地產行業上的組織。主要房地產行業的交流組織,發展有十年了,主要任務是推動城市地產間的交流和進步。2004年成立的阿拉善SEE生態協會,這是中國華人圈的企業家做環保和公益的平臺,從事荒漠化治理,保護荒漠生物多樣性,資助民間環保項目,是一個環保組織。第四個是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是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社基礎上發起的,有企業領袖年會、綠公司年會、企業會員互訪等活動,吸引了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企業家,像柳傳志、馬蔚華、王石這些人都是它的榮譽會員,還有像牛根生、馬雲、黃建明等都是它的會員。當然,非常明確做環保公益活動的,應該的就是阿拉善SEE。
深度對話:這幾個企業家組織是否有聯合的趨勢?比如這次組成企業家團隊參加哥本哈根會議。
王石:有一些聯合,聯合行動的協調機構就是阿拉善SEE。事情是這樣的,去年年初,在亞布力家論壇上,我提出建議,鑑於去年南方雪災發生之後,各企業家組織的行動比較遲緩,我建議是不是建立企業家組織間的秘書長聯席會議機制,便於將來協調大家在公益活的聯合行動,尤其是協調應對這些突發的自然災害。大家商定,阿拉善SEE擔任協調機構。
深度對話:汶川地震,好像你們是在第一時間做了「拉住孩子的手」的救災項目。
王石:這是企業家組織第一次聯手做公益活動。汶川地震企業家組織很快就聯手起來賑災,做「拉住孩子的手」,包括這次的哥本哈根會議,它屬於公益活動。你說的企業家團體集體走上國際舞臺,應該說阿拉善SEE早就進行過了,比如2008年7月份,我們阿拉善SEE的十六個企業會員到美國、巴西進行了十幾天的國際交流。我們非常明確的,去美國是學習如何做好公益,我們到美國考察了十六個公益機構,拜訪了美國財政部部長鮑爾森,在他的會議室裡進行交談。應該說,這也是中國企業家在國際平臺上進行的公益活動。
到了今年七月份,我代表兩個組織,一個中城聯盟,一個是阿拉善SEE,去肯亞拜訪聯合國的環境署、人居署。所以,應該說,中國企業家活動的舞臺已經在國際上展開了。更不要說在北京的國際環保組織,像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福特基金會(FORD FUNDATION)、國際小母牛(HERFEI)、世界自然保護基金(WWF)、綠色和平(GREEN PEACE)、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E)、野生動物援助(WILDAID)與阿拉善SEE都有合作。如TNC與我們阿拉善SEE合作的、兩年一次,鼓勵中國民間的草根的NGO成長的生態獎,已經舉辦到第三屆了。可以說,阿拉善SEE,它就是在國際舞臺上往前推進的。
所以,這次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我們是非常積極主動的一種姿態。尤其是在聯合國氣候快車上,我們告訴國際社會,中國的企業家對環保是怎麼想、怎麼做的,他們有什麼希望 與承諾。參加第一天的開幕式,我感覺非常開心。阿拉善SEE與中國青年代表團聯手組織GREEN CHINA活動,我們都是非常主動的參與。
深度對話:我還想知道,這四個企業家的組織,您能不能分別用簡單幾句話,介紹這幾個組織各自吸引您的地方。它們肯定有不同,但你願意都參加,它們肯定都有一些不同的吸引您的地方。
王石:當然最吸引我的、我花的精力最多的是阿拉善See,這是花的精力非常多。在阿拉善我是第二任會長,你承擔什麼職務就要做相應多的事情。一個人的精力非常有限,你不可能都顧及得到。四個組織的側重點不同,背景也不同,但很多會員都是交叉的。阿拉善SEE是純公益組織,從事公益項目,它的組織治理結構很有吸引力,它有一種很平等參與的文化和制度,是企業家們很好的一個公益平臺,企業家的環境意識提高,企業家的公共事務能力也提高,社會責任心受到鼓勵。我認為這些企業家組織對中國企業家關心社會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深度對話:我還有一個很強烈的觀感。企業家組織的活動一般是封閉的,唯有阿拉善SEE是開放的。我感覺,如果說企業家這個群體的活動,能夠更加開放的話,這樣可能會產生更大的社會勢能。
王石:你不好說哪個開放好、哪個不開放不好。因為市場經濟,公民社會,強調的是多樣性。多樣性就是不同組織的訴求不一樣。但無論如何,只要以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去組成就很不錯。這些企業家組織基於不同的訴求,採取了不同的活動形式,比如說企業家俱樂部,它是比較封閉的,更強調精英之間的溝通,就像美國百人會,所不同的,它是由企業家組成的。從參與者的來講。他們每年安排一次企業家的體格檢查,我覺得體現了俱樂部對企業家自身的關心。
這個身體健康檢查我覺得挺好的。雖然中國的這些企業家不缺少這些體格檢查。但是它是特意的安排,而且安排得很細緻、周到。第二個由於它是《中國企業家雜誌》的資源聚集起來的,它匯集了一些跨行業的企業家,企業家俱樂部的交流至少是一個季度安排一次,而且是俱樂部成員之間的交流。無論是被交流的單位,還是去交流的企業家,都是很有意思的一次經歷,都有很大的提高。
企業家之間這樣的交流,如果是開放的,在這樣一個娛樂時代,有可能你無意當中講的一句話,媒體就把你這句話發揮了,你講的核心精神不被關注,這樣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封閉一點,大家反而可以暢所欲言,很放鬆。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禮拜前是會員拜訪李書福的吉利集團。顯然大家都非常好奇,吉利要收購沃爾沃的事情。到底李書福他是怎麼想的,收購沃爾沃有什麼問題。同時李書福也藉助這樣的平臺,了解一下企業家們究竟怎麼看他收購沃爾沃。讓大家提供出謀劃策。這樣的討論,當然不便於開放。在這種定期的討論當中,大家都可以暢所欲言。所以這個是企業家俱樂部做的非常好的一點。
中城聯盟是行業上的一個協會組織,發展10年來,非常有意思。它推動行業內企業的交流與互助。比如說中城聯盟有個基金,已經從剛開始的一億多人民幣到三個多億人民幣,現在已經超過十個億,慢慢發展,可能會成為一百億以上的房地產基金。它會成為房地產行業最專業的基金。現在馬上要把綠色建築、環保的概念成為中城聯盟的標準,按照這樣的方式來推,這是從討論當中累積起來的。中城聯盟的綠色取向,有助於推動地產會員的綠色建築的發展,這對國家和人類都是有益的。所以,我不能說哪個組織更好,哪個組織更全面,不能問我對哪個組織最感興趣。它們各有不同的訴求。
企業家論壇在這個企業家組織裡是最早的,組織企業家思想論壇,出版企業家思想作品,對推動企業家進行思想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企業家聚在一起,有許多訴求,其中重要的一個訴求就是了思想交流,互相提高,它使企業家超越在自己的業務之上去思考更廣的經濟與社會問題,讓企業家有思想,讓思想指導企業家,這對企業家群體發展是有作用的。
王石拍哥本哈根小孩(楊子云供圖)
哥本哈根之行:氣候快車、綠china秀和參觀能源所,讓我特別有感觸有收穫
深度對話:我們再回到這次的哥本哈根之行,這幾天,我全程在觀察您。發現昨天在丹麥國家能源所參觀的時候,能感覺到您發自內心的那種振奮。你跟他們對話一點不陌生,一點沒有障礙。
王石:是啊,你感覺到更好。你會發現他是不是對環保作秀。他是真正在做、在想,還是在作秀。如果作秀來說,你到能源所你一下就會露餡。
深度對話:在哥本哈根商學院演講的時候,感覺你不是激情地在說你的東西。但是在能源所的時候,我就覺得你真的非常有激情。你是一個比較有禮貌的人,不會主動的說話。但是在能源所你好幾次都是主動在表達。你能不能更多地再講一下您的感受。這個能源所裡有45個中國留學生,我和好幾個留學生交流,他們覺得他們在丹麥的國家能源所會有很好的空間做這樣的研究,那回到國內,他們覺得可能很難有一個空間。
王石:我一直在表達,無論走國外、還是走國內,他們走的都是一種科學路線,都是人類社會的重要財富。不是說一定回國內。因為你在國際平臺上做得很好,有很大貢獻,你為什麼讓他回去呢?你只要有能力,無非兩種情況,一種你在國外這個研究所工作,再一個你把這個研究所的業務拉到國內去。對人類知識貢獻而言,在哪兒不重要。他們不管是在丹麥,在世界的其他地方,還是回到中國,他們研究出來的成果,都是全人類的。
深度對話:這次來到哥本哈根,除了你昨天談到的參會感受之外,還有些什麼特別的收穫?
王石:如果一定要說點特別的感受,我要說在聯合國的氣候快車上,我能感覺到這種環保的安排很巧妙,效率非常高,這個氣候快車本身是在倡導軌道交通。這個我印象非常深刻,。那個列車實際上12小時時間,有兩節專用於新聞發布會的車箱,半個小時發布一次,不同的人發言,效率真的非常高。我們中國企業家代表團的發言,也就半個小時,你可以譁譁去講半個小時,你也可以不講知識點,光回答問題。半個小時之後還有很多感興趣的人提問。實際上,這個氣候快車就是一個移動的會議室。
要問我對什麼東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就是氣候快車本身。第二就是到了會場之後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與中國青年代表團採取的這樣一個環保行為藝術。綠色中國「GREEN CHINA」的大充氣大字母,來象徵性進行表達中國的態度。
雖然這個安排我已經早知道了,但是到現場之後還是能感受不一樣。因為會場上你會發現,國外組織做行為秀很成熟,我很鬱悶說我們中國往往做得比較呆板,往往一本正經,引不起注意。但顯然這個綠色中國行動一改過去的呆板形式,大家真正感覺到效果非常好,那幾個大的字母,一眼看過去,本身牽扯到綠色中國,和中國的綠色發展有關係,而且我們對綠色中國這個幾個字母又做了重新闡釋,C=Climate+Carbon(氣候變化和碳排放),H=Human Being(人類),I=International communities(國際社會),N=Nation States(各民族國家),A=Actions(行動)。這就是說,各民族國家和國際社會要行動起來,為人類的持續發展,降低碳排放,改變氣候變暖的問題,馬上吸引了注意力,這個在形式上非常好。
第三,像昨天參觀的國家能源所,有四十多位中國留學生在那進行研究,我看到很興奮。他們有搞生物能的,有搞太陽能的。中國承擔生態責任,搞綠色搞項目,一定要和綠色科技革命結合起來。這些科學家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他們都會發揮作用的。
目前對我印象深刻的事,就是這三件事,其他就是例行公事。當然本身無意當中,我們也扮演了一下行為藝術,我們騎單車去哥本哈根大會會場,以後也在市內騎車參觀,真的覺得很開心。
王石在哥本哈根騎自行車(楊子云供圖)
王石在哥本哈根騎自行車(楊子云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