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晚報訊豬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1月18日,走在西固的大街小巷,一串串大紅燈籠高高掛起,行道樹上各種晶瑩剔透的霓虹燈線閃閃發光,造型別致的金魚、蝴蝶、玫瑰、荷花等小型燈整齊地分列公園路兩側……而在金城公園內假山旁的健身步道上,千餘盞精緻的民間手工燈籠已經懸掛展出,吸引了大量遊客駐足觀看,成為金城西固迎春燈會期間一道獨特的風景。
西固迎春燈會,在西北地區盛譽已久,承載了無數人心目中的春節印象和美好回憶。自1986年首次舉辦「西固燈會」算起已經走過了30餘載,在這過程中讓群眾文化活動「唱主角」的基本原則一直沒有改變。其中,面向全社會開展的民間手工燈籠作品徵集展出活動,經過連續兩年的努力和探索,如今已經成為全社會尤其是西固居民樂享參與、表達美好祝福、建設幸福家園的一項群眾性文化活動。就像一位參賽者說的,「每到新年和春節,不製作一盞集聚全家人智慧的手工燈籠,手都會痒痒」。
據負責徵集展出活動的金城西固迎春燈會指揮部辦公室統計顯示,2017年,共收到社會各界製作的手工燈籠1200多盞,展出919盞。2018年,在參賽條件和製作標準更高的情況下,社會各界參與製作比賽的熱情再次高漲,共收到手工燈籠1300多盞,其中1038盞手工燈籠正在展出。
每年民間手工燈籠作品徵集展出活動啟動後,立即得到全區中小學校的響應和參與。孩子們積極報名參賽,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大膽想像,利用各種材料製作出造型獨特、美觀新穎的彩燈:用彩色絲綢製作的荷花燈、用各種顏色香包製作的香包燈、用紙箱紙盒裱糊的仿宮燈……除了造型各異外,這些手工燈籠的內容也極富創意,有的體現了生肖文化,有的展現了西固特色,有的富含民俗特徵,還有的向大家進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
「去年12月以來,我們一家人就開始出謀劃策製作手工燈籠,過程雖然艱難但充滿了樂趣,看著手中的燈籠從構思、設計一點點變成了自己想要的樣子,心中是滿滿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在展出現場,帶著孩子觀看手工燈籠展的張姍姍說。
據了解,徵集到的手工燈籠作品全部上交後,活動主辦方邀請社會各界專家進行評選,評選出來的手工燈籠作品在2019年西固迎春燈會期間集中展示,經專家打分和指定的公眾網絡平臺投票後,按照各佔50%的比例,最終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最佳創意獎、最佳人氣獎和入圍獎若干,並在燈會結束後對獲得獎項的燈籠製作者頒發獲獎證書和獎金予以表彰獎勵。蘭州晚報全媒體記者滕效宏通訊員王能學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