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是佔星術的主流派別之一,在社會上有著廣泛的影響。而關於十二星座的源頭,有古印度來源說、古希臘來源說、道教來源說、。
說十二星座源於古印度,其理由是隋朝時翻譯佛經《大乘大方等日藏經》中,已經有了專門的「星宿品第」:「是九月時,射神主當……是十一月,水器之神主當其月……」。
說十二星座源於古希臘,其理由是二千多年前希臘的天文學家希巴克斯(Hipparchus,西元前190~120)為標示太陽在黃道上觀行的位置,就將黃道帶分成十二個區段,以春分點為0°,自春分點(即黃道零度)算起,每隔30° 為一宮,並以當時各宮內所包含的主要星座來命名,依次為白羊、金牛、雙子、巨蟹、獅子、室女、天秤、天蠍、人馬、摩羯、寶瓶、雙魚等宮,稱之為黃道十二宮 。而黃道十二宮,就是十二星座的古稱。這種說法來源於哪裡呢?筆者資料有限,不得而知。
說十二星座來源於道教,其理由是:雖然有人說十二星座在隋朝傳入中國,奇怪的是在歷朝天文志中並未見記載。但是,在《靈臺經》、《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等道教典籍中皆有記載,並且命名和今日相差不大:「欲課五星者,宜先識十二宮及所屬,寅為人馬宮、亥為雙魚屬木。子為寶瓶、醜為摩羯屬土。卯為天蠍、戌為白羊屬火。辰為天秤、酉為金牛屬金。巳為雙女、申為陰陽屬水。午為獅子日,未為巨蟹屬月。」
當然,還有好事者將這些說法串聯了起來:十二星座起源於古巴比倫,傳入古希臘,然後從古希臘傳到天竺(印度),被天竺僧人吸納進佛經,大約在隋朝時候,「黃道十二宮」隨著佛經傳入中國。
雖然眾說紛紜,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十二星座是一門古老、和天文有關的學問。而且,傳說中的那些源頭,其實都在今日中國境內:古印度在今日雲貴川;古希臘在今日湖南省;道教發源地在今天的陝甘川。由於古中國大部分時間裡都在大別山長江中遊兩岸一帶,因此古印度、古希臘才被當時的人們稱作「西方」,而到了今天,歷史上的「西方」,則被稱為「中國西部」。
也正因為此,十二星座名稱的來由和中國古代的二十八星宿密切相關。
來看春分星宿圖。
一、白羊座(3月21日~4月20日)
十二星座的主流排序,是將白羊座排在第一位。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白羊」之所以得名,是因為二十八宿中的奎宿看上去其外形頗像一個「白」字,婁宿、胃宿看上去頗像兩隻羊頭,奎、婁、胃合在一起,是謂「白羊」。
古文字「白」
《禮記 月令》:「仲春之月,日在奎。是月也,日夜分。」春分之時,日落後出現在西方天空的是奎宿。
白羊座之所以被排在第一位,是因為其所在的奎宿是春分之星。
二、金牛座(4月21日~5月20日)
和白羊座一樣,金牛座之所以得名,不是天空中有金色的牛,而是二十八宿中的昂宿外形看上去頗像兩個金屬冶煉爐,是謂「金」;畢宿看上去頗像一頭伸著脖子在吃草的牛,是謂「牛」;昂宿、畢宿合在一起,是謂「金牛」。
傳統金屬冶煉爐,俗稱「土高爐」。
《禮記 月令》載:「孟夏之月,日在畢。是月也,以立夏。」
金牛座所對應的「八節」,是立夏。
三、雙子座(5月21日~6月21日)
二十八星宿中有一個參宿,其外形看上去頗像兩個背對背站著的人,是謂「雙子」。
四、巨蟹座(6月22日至7月22日)
二十八星宿中有一個鬼宿,其外形頗像一個文字「巨」,是謂「巨」;鬼宿邊上是井宿,其外形看上去頗像母螃蟹肚皮的紋路,是謂「蟹」;鬼宿和井宿合在一起,是謂「巨蟹」。
古文字「巨」
螃蟹肚皮上的紋路,公的和母的是不一樣的。
《禮記 月令》載:「仲夏之月,日在井。是月也,日長至。」
巨蟹座,其對應的「八節」是夏至。
五、獅子座(7月23日~8月22)
二十八宿中,星宿和張宿合在一起,其外形頗像一隻大頭的獅子,是謂「獅子座」。
六、處女座(8月23日—9月22)
處女,這裡不是我們今天所稱的未婚女性,而是蹲坐的女性。《玉篇》載:「處,居也。」而居,古代有的地方通踞,蹲坐的意思。
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其外形看上去頗像一個梳子兩個辮子、蹲坐這的女性,是謂「處女」。
《禮記 月令》載:「孟秋之月,日在翼。是月也,以立秋。」
處女座,其對應「八節」為立秋。
七、天平座(9月23日—10月23日)
天平座,又稱天秤座,其名稱非常古老。《黃帝內經》中載「金曰審平」,即是說秋分時太陽位於天平座的位置。
二十八星宿中,角宿、氐宿、亢宿合在一起,頗像一個天平的外形,是謂「天平座」。
《禮記 月令》載:「仲秋之月,日在角。是月也,日夜分。」
天平座,其對應八節為「秋分」。
八、天蠍座(10月24日-11月22日)
二十八星宿中,尾宿的外形頗像一隻蠍子的身體和尾巴,心宿和房宿連在一起也像一隻蠍子的身體和尾巴;尾宿、心宿、房宿合在一起,頗像兩隻蠍子的身體和尾巴,是謂「天蠍」。
《禮記 月令》載:「孟冬之月,日在尾。是月也,以立冬。」
天蠍座,其對應的「八節」是立冬。
九、射手座(11月23日~12月21日)
二十八星宿中,箕宿看上去頗像拉弓射箭的情形,是謂「射」;鬥宿的外形看上去頗像一隻手,是謂「手」;箕宿和鬥宿合在一起,是謂「射手」。
十、摩羯座(12月22日至1月19日)
在古代,摩和靡由於字形相近,因此在有地方通用。靡,就靡草,即我們日常所說的薺菜。
羯,其本意指將公羊閹割掉,其具體辦法是講公羊的睪丸割掉。羊睪丸,又叫羊卵,俗稱羊蛋。
二十八星宿中,牛宿的外形頗像一株開花的薺菜,是謂「靡」,即「摩」;而女宿的外形,看上去頗像一顆閹割公羊後得到的羊蛋,是謂「羯」;牛宿和女宿合在一起,是謂「摩羯」。
摩羯座,其對應的「八節」是冬至,但是和禮記記載稍有出入。《禮記 月令》載:「仲冬之月,日在鬥。是月也,日短至。」
十一、水瓶座(1月20日—2月18日)
水,在古代除了指喝的水之外,還有一個意思,即是水準儀(水平儀)。
瓶,在古代用來裝酒,這其中膽瓶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在《論語》中被稱為「瑚」,其典型特徵是上面的口徑細長,下面的瓶肚短粗。
二十八星宿中,虛宿看上去頗像一個直直的水平儀,危宿看上去頗像一個膽式瓶,虛宿和危宿合在一起,是謂「水瓶」。
水瓶座,其對應的「八節」應該是立春,但是這個和《禮記》記載有出入。《禮記 月令》載:「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是月也,以立春。」
十二、雙魚座(2月19日—3月20日)
二十八星宿中,室宿、壁宿以及室宿下面的離宮星官,三者共10顆星,組在一起頗像兩條在逐食的小魚,是謂「雙魚」。
綜合以上,十二星座和二十八宿的對應圖如下:
在河北宣化遼墓中,曾經發現了一張黃道十二宮圖,除了有三個星座名稱不一樣之外,其餘星座名稱和二十八宿的對應圖,和筆者所繪圖完全一致。
(圖片來自網絡)
十二星座和二十八宿的對應,從天文學的角度說明了歷史上所謂的「西方文明」,和今日中國這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今日所謂的「西方文明」,不過是歷史地理名詞的張冠李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