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的非遺家族——「樣式雷」家族

2021-02-13 石頭譜

點擊上方標題處藍色小字石頭譜關注

石頭譜·譜石頭

給你深度  給你內心  給你不同

我們的服務不僅僅是石界·因為愛·所以更廣

清代承辦皇.家建築 的機構稱「樣式房」,從順治到宣統,在長達260多年時間裡,江西永修梅棠鎮新莊村雷家組雷發達一家八代十人因長期掌管「樣式房」,被人們尊稱為「樣式雷」,「樣式雷」建築世家是中國古代建築科技史成就卓著的傑出代表,雷發達和他的家族被譽為「永修八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  

從1987年到2008年,中國有25處建築物或遺址入選聯合. 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五分之一為「樣式雷」建築世家的作品,包括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和明清皇陵中的清東陵、清西陵、盛京三陵等建築。「樣式雷」建築世家還留下二萬多件珍貴的建築史料「樣式雷」圖檔,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翔實、最直觀的資料,反映了中國古代建築達到高峰時期的成就,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科學性和藝術性。2006年6月,「樣式雷」圖檔入選聯合國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同時,2016年專題「中國傳統中的家規」,聚焦永修「樣式雷」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世代不墜的誠德家風」,讓「樣式雷」文化深入人心。

  第一代「樣式雷」——雷發達(1619—1693),字明所,江西建昌(今永修縣)人。清初與堂弟雷發宣以建築工藝應募赴京,康熙中葉參與重建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著有《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工程營造錄》等。

  第二代「樣式雷」——雷金玉(1659—1729),字良生,雷發達長子,繼承父業任營造所長班。康熙時營建暢春園,雷金玉承領楠木作(工種之別,古代稱「作」,五行八作,都是百工之人)工程。雍正時應召擔任圓明園樣式房掌案,帶領工匠設計製作殿臺樓閣和園庭的畫樣、燙樣,指導施工,對圓明園的設計和建造工程貢獻很大。朱啟鈐《樣式雷考》云:「樣式房一業,終清之世最有聲於匠家亦自金玉始也。」

  第三代「樣式雷」——雷聲澂(1729—1792),字藻亭,雷金玉第五子。出生三月,父親去世。雷金玉子侄們無一能擔起樣式房的工作,皆舉家南歸。唯寡母張氏撫育幼子雷聲澂留居北京,繼承父業。

  第四代「樣式雷」——雷家瑋(1758—1845),字席珍,雷聲澂長子;雷家璽(1764—1825),字國寶,雷聲澂次子;雷家瑞(1770—1830),字徵祥,雷聲澂幼子。雷家璽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主持承建萬壽山、玉泉山、香山園庭工程及承德避暑山莊。中間因辦昌陵(嘉慶陵寢)工程出外,以弟家瑞領圓明園掌案。兄弟先後供事於乾嘉兩朝工役繁興之世,又承辦宮中年例燈彩及焰火等工程。

  第五代「樣式雷」——雷景修(1803—1866),字先文,號白璧,雷家璽第三子。16歲便隨父親在圓明園樣式房學習建築工藝。鹹豐二年(1852年)出任樣式房掌案。雷景修最突出的貢獻是收集了祖上所傳和自己在工作中留下來的設計圖樣、燙樣模型,使這些珍貴的建築資料得以保留至今,世稱「樣式雷圖檔」。

  第六代「樣式雷」——雷思起(1826-1876),字永榮,號禹門,雷景修第三子。少隨父參與建造定陵(鹹豐陵寢),同治四年(1865年)因建陵有功,以監生賞鹽大使銜。

  第七代「樣式雷」——雷廷昌(1845-1907),字輔臣,又字恩綬,雷思起長子。隨父參加定陵、重修圓明園等工程,後參與或主持設計營造同治惠陵等大型陵寢工程以及頤和園、西苑部分景點等工程。同治十二年(1873年)被賞布政司職銜。與此同時,普祥、普陀兩大工程方起,其後的「三海」、萬壽山慶典工程接踵而至,「樣式雷」聲譽益彰。

  第八代「樣式雷」——雷獻彩 (1877—?),字霞峰,雷廷昌長子。參與圓明園、攝政王府、北京正陽門等工程。

「樣式雷」祖居

樣式雷」祖居位於江西省永修縣梅棠鎮新莊村雷村,這裡是「樣式雷」始祖雷發達出生的地方。

  祖居為明代磚木結構房,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兩進天井式徽派風貌建築,面闊13米,進深24.3米,高7.5米,總面積315.9平方米,前後有兩個天井,青磚外牆,硬山頂,屋脊四角均有呈「品」字形馬頭牆。內部由門廳、正廳及兩側廂房組成,門廳為一開間硬山平屋,廂房為二開間樓房;正廳坐北朝南,青石、麻石砌地,分前、後、左、右四門,均由迴廊相連;門廳、正廳隔扇門窗甚多,遍布石、木雕刻,技法流暢細膩,頗具特色。整幢古宅清幽典雅,遺韻猶存。

  「樣式雷」家訓出自清初修撰的《雷氏宗譜》,箇中遺存了其元代祖先雷起龍「尚書世家」的書香門風,飽含勤業、誠信、厚德的處世哲學,昭示了忠厚傳家、以技報國的匠人追求,體現了「禮義仁信通天下,忠孝智勇旺門風」的雷氏家風。

  家訓共有十則,包括個人、家庭、社會、國家四個方面的內容,從「敬宗睦族、忠誠孝悌」到「誠信做人,勤勉治業」,「樣式雷」世代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匠人理念,根植於修身齊家的人文薰陶和世代傳承的家規家訓。

  此外,「樣式雷」家族還以家書的形式傳遞技藝、溝通感情、教誨子孫,留下了許多勸誡之語,也被後人視作家規家訓,如「早晚謹慎,官差宜勤不宜怠,衣食宜簡不宜裕,共事宜和不宜生,則獲無疆之福矣」「諸事竭力盡心盡力而為,下功夫學習。總要吃虧才好。慎之慎之」等。

  兩百多年來,「樣式雷」家族始終嚴格踐行家訓,世代不墜家風。其治業理念也激勵愈來愈多的創業者披荊斬棘、精研技藝。

  兩百六十餘年宮廷建築世家,留下令人驚嘆的奇蹟;一朝八代皇家樣式「掌房」,傳承精勤誠信的家風。博採眾長、勇於創新,世人尊稱他們「樣式雷」;敬業淳德、嚴於律已,讓「樣式雷」精神源遠流長。

  「樣式雷」,清代200多年間參與或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因為雷家幾代都是清廷樣式房的掌案頭目人,用今天話來說就是首席建築設計師,故被人們尊稱為「樣式雷」。

  「樣式雷」祖居位於江西北部山清水秀的永修縣,地處煙波浩瀚的鄱陽湖西岸。這裡風景旖旎、田疇肥沃;這裡民風淳樸,道德規範,自古有「海昏秀域,人傑地靈」之美譽。「樣式雷」第一代始祖雷發達就是從這裡走出,進而鑄就了中國建築史上輝煌的一頁,他和他的家族被譽為「永修八代樣式雷,中國半部古建史」。

   「樣式雷」家族長期為皇家進行建築設計與營造,先後參與或主持設計重建、新建了兩宮(北京紫禁城、承德避暑山莊及外八牆)、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三山(萬壽山、香山、玉泉山)、五園(圓明園、頤和園、靜宜園、靜明園、暢春園)、兩陵(東陵系列、西陵系列)等許多重要工程。

  「樣式雷」家族還留下了2萬多件被稱為「傳世絕響」「民族瑰寶」的「樣式雷建築圖檔」。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

「樣式雷」燙樣

  「樣式雷」建設的每棟建築,事先都有精確的設計圖紙,表現平面布局或建築的立面情況及裝修細部,再通過紙、秸稈、木料等最簡單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平面設計圖演化成立體微縮模型小樣,稱作「燙樣」。燙樣示其形象輪廓和區域的群體配置,上面標註建築的主要尺寸與做法。「樣式雷」燙樣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單座建築燙樣,一種是組群建築燙樣,打開燙樣的屋頂,可以看到建築物內部的情況,如梁架結構、內簷彩畫式樣等。燙樣與圖紙、做法說明一起組成古建築設計,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高超的建築設計水平,也填補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研究的空白。

  清朝中後期,不少西方科技傳入中國。「樣式雷」主持設計建造的圓明園中遠瀛觀、大水法等建築,已經吸納了諸多優秀的西洋元素,可謂中西合璧、東西方文化智慧的結晶。這充分說明「樣式雷」是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家族,毫不墨守成規,擁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樣式雷」家族不僅在建築方面要求嚴格,精益求精,對後代子孫的要求更是嚴苛。經風歷雨,兩百多年來,「樣式雷」世家是如何綿延不絕,始終保持著高超的技藝傳承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其家規祖訓中,尋找到答案。

  「樣式雷」家族始終恪守「不貪不吝,誠信做人」的原則,「將利心退淨,為公而當差」。他們從不額外賺取一文錢財,即使是誤收或者少付些許金錢,也一定要退還或補付給對方。「樣式雷」族人雷廷昌曾以詩言志:

  「苦讀詩書二十年,烏紗頭上有青天。男人要登凌雲閣,第一功名不愛錢。」「人間富貴花間露,紙上功名水上鷗。識破事情天理處,人生何必苦營謀。」

  兩百多年來,「樣式雷」家族始終嚴格踐行家訓,世代不墜家風。雖然是工匠世家,卻以詩書傳家。

  在國家圖書館,至今還保存「樣式雷」世家230餘封家書。他們以家書的形式傳遞技藝、溝通感情。正是因為家書家訓世代相承,不斷規範且哺育「樣式雷」家族,才使之瓜瓞綿綿,興旺發達。

  「敬宗睦族、忠誠孝悌」是「樣式雷」這個傳奇家族心心念念的祖訓家規。「樣式雷」先人們雖然最終沒有回到故裡,但是他們留下的敬業、勤勉、精進的精神,卻一直在家鄉傳承。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樣式雷」傳承的是一種「誠信做人,勤勉治業」的匠人精神,世代追求的是精益求精的治業理念,表現的是一種勤勉做事的工作態度和作風。時至今日,「樣式雷」的家風家訓,仍持續散發著醉人的芬芳,向後世子孫傳導著樸實的正能量,成為哺育後人的精神財富。也正是這樣的精神財富,引導著中華子孫勤勉為業,奮發上進,創造出一個個新的輝煌成果!

「樣式雷」建築圖檔

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

  「做事先做人」,這是「樣式雷」的家規精神。

  「樣式雷」家族世代秉承「誠信做人、勤奮做工」的祖訓,形成「不貪不吝,誠信做人」「做建築有規矩,做人也有規矩」等家風家規。

  「樣式雷」家族,首先是一個「子承父業」的工匠家族,勤奮做工是他們的立家之本。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比喻他們的勤奮,一點也不為過。作為建築世家,雷發達長期勞累,因病逝世;雷金玉前往熱河建造行宮,勘測時受傷,仍帶傷堅持;雷聲瀓以花甲之軀替兒子雷家璽前往雲貴邊境採伐珍貴木材,結果身染惡疾,病逝於押運木料途中;雷家璽為了勘測準確,落入洪水,險些丟了性命;雷思起忍住腳疾傷痛,不畏艱辛,走遍「三海」勘測,完成修葺「三海」的數字編制工作……

  「樣式雷」世家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貴的人文精神,概括起來,大體有這樣五種精神:

  一是世代相繼的傳承精神。雷氏八代人執掌競爭激烈的樣式房,為確保每一代子孫都能沿襲先輩的建築理念,雷家保存了較完整的歷代工程設計文案以及建築畫樣、燙樣等,至今仍是研究中國古建築的珍貴資料。

  二是當仁不讓的進取精神。「樣式雷」八代擔任樣式房掌案之職,其中有兩次險些中斷。第二代傳人雷金玉去世時,第三代傳人雷聲澂才出生三個月,在母親張氏含辛茹苦的培養下,雷聲澂立志奮發,終成大器。而第四代傳人雷家璽逝世後,其子雷景修勤奮努力了二十餘年,才重新當上了掌案。正是這種當仁不讓的進取精神,讓「樣式雷」傳續了兩百餘年。

  三是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樣式雷」對於建築、園林等技術非常重視,做到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正因為他們有著這種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才得以在中國乃至世界古建築史上創造了宏偉的業績,登上了藝術的高峰。

  四是通力合作的團結精神。雷家瑋、雷家璽、雷家瑞三兄弟,打破排行順序,二弟的能力強水平高就由二弟唱主角,大哥、三弟甘當配角。雷發達與雷金玉、雷思起與雷廷昌這兩對父子,以及家族其他人員,都有過共事的經歷,他們都能在建築事業上通力合作。

  五是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樣式雷」用簡單的工具和材料設計製作出精美的畫樣和燙樣,用高超的技藝創造出了一件件氣勢宏偉的作品。「樣式雷」圖樣中的「平格網」,同當代建築外部空間設計理論和方法、CAD建模方法及DEM數字高程,特別是正方形網建模方法有著相似之處。

  可以說,「樣式雷」家風家規和閃耀著的人文精神,和留存於世的作品一樣,是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是一座值得挖掘的精神富礦。

文 | 明清家具研習社

如果沒有學習過中國古建築,或對中國古建不感興趣,那「樣式雷」這個名字,你可能會感到非常陌生。

樣式雷,中國史上最牛的「包工頭」,中國五分之一的世界文化遺產都是他家修建的。

圓明園、頤和園、景山、天壇、北海、中南山,乃至北京城外的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這些多半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著名建築設計,皆出自雷氏之手。

雷氏家族七代人,前後經歷八代皇帝,歷經260年的歲月,始終在皇家的樣式房行駛掌按之職,也就是「皇家御用首席設計師」,可以說是整個大清最牛的建築設計品牌。

1

樣式雷時代的開啟

康熙二十二年,一位64的老人「北漂」,從南京來到北京,參加了紫禁城的修建工程,他就是「樣式雷」的第一代——雷發達

因為技藝精湛,雷發達得到了大boss的肯定,被康熙皇帝所賞識,獲得官職,擔任設計工作,拉開了一個傳奇建築世家的輝煌序幕。

在主持重修紫禁城時,他大膽創新,保留了故宮中軸線上大殿建築的嚴格對稱,這種建築模式在日後的數百年,一直深深影響著中國的建築美學。

| 明清紫禁城宮殿平面布置分析圖 |

但真正「樣式雷」建築世家的帷幕,是雷發達的兒子雷金玉拉開的。

作為清代建築世家樣式雷的第二代傳人,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建築,父親死後,他繼承父業在營造所供職並投充內務府包衣旗。

他的「出場」是從挽救一場危難開始的。

那時,紫禁城太和殿正在修繕,因缺少大木頭,官員們便從明代殿陵中,拆取一根金絲楠木換作太和殿大梁用料。

| 太和殿 |

工程竣工之後,康熙親自出席「上梁典禮」,可脊檁怎麼也合不上榫,雷金玉拿著斧子現場處理,大梁最終落穩到位。康熙大喜,封雷金玉為內務府總理欽工處掌案,「賞七品官,食七品俸」。

成為欽工處掌案後,雷金玉的才華便有了用武之地。他把自己獨特的工藝化作魯班再現,對宋代以來沿用的「鬥拱」進行改進,以卯口寬度為基本尺寸,形成由「鬥拱」變「鬥口」的新模式,讓設計與施工能夠更加科學地銜接。

從此,建築所用柱子梁枋的粗細、高低,都是以「鬥口」為基本單位來計算。直到現在,這項木工技藝仍無人撼動。

雍正登基後,雷金玉已年過六旬,但雍正仍然讓他做了圓明園的總設計師

| 圓明三園(樣式雷史料)|

可惜的是,這座萬園之園、結合了中西建築文化精髓、世界建築排名第一的奇蹟園林,已在清朝衰敗、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時,被徹底毀滅了。

| 圓明園鳥瞰圖 |

| 圓明園四十景之一的方壺勝境 |

雷金玉在70歲去世後,雍正皇帝特地降旨由國家撥銀通驛站送其回江寧歸葬,在當時對建築師而言,是一種極高的待遇。

2

鐵三角

雷金玉去世後,雷家卻失去樣式房掌案職位,於是,便舉家遷回了原籍。只有一個人堅決不肯回去,就是雷金玉第六位夫人張氏,她帶著三個月大的兒子雷聲澂留在了北京。

上演了一出豪門宮鬥,在工部泣訴,奪回了父親去世後被外人搶走的樣式房掌案之位。(後來,雷氏後人在老祖墳上立了一塊德政碑,褒揚張氏在家族史中不可磨滅的功德)

雷聲澂專心培養教育後代,培養出雷家璽、雷家瑋、雷家瑞,三個大師級人物,號稱當時設計界強大的「鐵三角」

三兄弟中,雷家璽尤為出色,所以便做了樣式房掌案。三兄弟最擅謀篇布局,設計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園庭工程,並擴建了著名的承德避暑山莊。

| 頤和園萬壽山排雲殿 |

頤和園,是鐵三角的代表作。當時頤和園叫做清漪園,1750年,乾隆為慶祝母后六十大壽,啟動清漪園工程,讓樣式雷負責設計。

| 清漪園(頤和園前身)|

一開始,乾隆下令在園中心建一座9層寶塔。建到第8層,風水先生提出異議,認為北京的西北方向不宜建塔。乾隆便下令把塔全部拆除。

拆後怎麼辦?乾隆把難題交給樣式雷,要他們在廢塔之上重建一座建築。三兄弟苦思冥想,後依照武漢黃鶴樓,設計出了一座八方閣的建築物,這就是今天遊客不絕的佛香閣

| 佛香閣 |

| 佛香閣平、立樣圖 |

為皇帝設計陵墓也始於雷家璽。這是樣式雷的又一次新發展,嘉慶「昌陵」成為樣式雷第一個陵寢傑作。

| 昌陵 |

昌陵地宮結構宏大、四門九券雕刻精細。陵寢券頂是用一塊塊磚砌築的,合攏這樣的券項是相當困難的,但雷家璽成功將金券合攏,堪稱奇蹟。

| 陵墓琉璃影 |

| 陵墓琉璃影壁尺寸畫樣 |

雷家璽還有一項絕活——裝修設計,他的園林及陵墓裝修設計,可謂集古典裝修藝術之大成。

3

燙 樣

樣式雷故事到了第五代,又出現了一個意外插曲。雷家璽61歲時猝然去世,當時,兒子雷景修只有22歲。雷家璽覺得雷景修經驗尚乏,就把樣式房掌案交給了同事郭九。

好在雷景修深知父親臨終用意,從此潛心技藝,誠心接受郭九指派,在經過24年臥薪嘗膽後,終於以高超技藝爭回了樣式房掌案。

遺憾的是,雷景修雖技藝高超,但鮮有用武之地,他生活的道光、鹹豐年間,清廷內憂外患,國勢衰微,大規模園林宮殿建造紛紛停下腳步。

於是他幹了另一件大事,他開始整理祖上傳下來的設計圖紙和燙樣模型,並建了三間屋子來收藏,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雷景修又把工部樣式房的圖紙和燙樣,迅速轉移到自己家中妥善收藏,樣式雷圖檔才得以保存下來。

雷氏家族最登峰造極的技藝是「燙樣」

| 燙樣 |

所謂「燙樣」就是用紙板、木頭等為原材料,用烙鐵燙制而成的建築模型,比例從1/200至1/100不等。

燙樣不僅是效果展示,還是施工參考模型。樣式雷的燙樣堪稱藝術品,所有燙樣均可層層拆卸,打開屋頂便可看到內部梁架結構。技藝之精巧即使放在今天,也讓微雕大師們自愧不如。


| 房頂拆下後能看見內部構造 |

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皇帝拋下皇宮、子民逃跑了,官員丟下忠君愛國之心逃跑了,軍人扔下刀槍、榮譽逃跑了。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一個工匠世家卻站了出來!為保護祖先耗盡心血建造的花園而奮起反抗,雷景修女婿被侵略強盜亂刀刺死。女兒帶領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園。

4

嘔心瀝血

1866年,雷景修病逝。40歲的雷思起,順利接過父親掌案之職。他一生經歷道光、同治、光緒三帝,主持修建了定陵、定東陵、惠陵和西苑,及許多王公、貴胄的府邸、園林、陵寢。

| 樣式雷全程參與惠陵踏勘和營造工程 |

定陵更是雷思起的曠世之作,因建陵有功,雷思起被欽封五品職銜。

| 定陵 |

| 樣式雷定陵地形 |

鹹豐帝定陵完工後,慈安慈禧兩位太后開始著手準備自己的陵寢,於是,雷思起又挑起重擔。

費勁周折,才在定陵東邊找到兩處風水佳穴。但開工前,雷思起測量發現,兩處陵寢的志樁不平準,這是一個敏感問題,因為慈安和慈禧兩人處處攀比爭勝。

得罪誰,那都是殺頭之罪。雷思起抓耳撈腮後,推出一個絕妙設計,兩位太后各用一個地宮,共用一套祭殿。

工程好不容易完工了,慈安去世,慈禧開始獨攬大權。為了體現身份和地位高於慈安,她下令將建好的陵墓內部全部重新修繕,為了讓慈禧滿意,雷思起數次更改設計,耗盡心血,積勞成疾,從此不振。

慈禧陵寢許多裝飾,大量使用貼金,豪華異常,在清帝陵中僅此一例。

| 慈禧陵 隆恩殿 |

1866年,太平天國被鎮壓,1868年,北方捻軍被消滅。經此兩役,清廷元氣大傷。但1873年,慈禧竟然異想天開,想重修被英法聯軍燒掉的圓明園,她想把四十壽辰放在圓明園舉辦。

對於重修,同治帝一開始很反對,但慈禧頻頻施壓,同治只好遵了太后懿旨。因時間太緊,同治給下的工期僅一年。要求雷思起一個月內完成全部畫樣和燙樣。  

於是雷氏檔案中出現了大量印有「趕緊辦」「趕緊燙樣」「趕緊進呈」等字的催辦加急文書,終於在一月內完成圓明園所有圖樣。

| 九洲清晏之天地一家春燙樣-【圓明三園樣式雷史料】|

| 九洲清晏之天地一家春燙樣局部-【圓明三園樣式雷史料】|

| 九洲清晏之思順堂燙樣-【圓明三園樣式雷史料】|

可重修圓明園,根本撥不出款。1874年9月,同治帝被迫發布上諭:「圓明園工程,均著即行停止。」工程雖停,但雷思起卻累垮了,不久便撒手西去,終年50歲。

5

樣式雷的終結

雷思起去世後,兒子雷廷昌成為新掌案。他主持重建了天壇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門,以及慈禧太后萬壽慶典的點景樓臺等。

因惠陵金券合攏和隆恩殿上梁有功,他被朝廷賜為二品,樣式雷家族榮耀達到巔峰。

圓明園重修停工後,為顧全慈禧顏面,大臣們又提出修葺三海的建議。三海,即紫禁城南面的北海、中海、南海。其中最大工程就是修建富麗堂皇的儀鸞殿。

毫無疑問,重任又落到雷廷昌肩上。儀鸞殿建成後,慈禧立馬遷入居住,召見群臣,成為清廷的實際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後,這裡更名為懷仁堂,解放後,成為中共中央舉辦重大會議的場所。

1897年,慈禧再度啟動圓明園重修工程,雷廷昌兒子雷獻彩,做了圓明園樣式房掌案。1907年,雷廷昌去世。清末崇陵、攝政王府等重大工程,則由雷獻彩主持完成。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帝制結束。樣式房差務消失,樣式雷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雷獻彩曾先後兩娶,卻皆「無出」,他在失業的憂愁和沒有子嗣的悲哀中辭別人世。傳承八代的樣式雷建築傳統就此終結。

6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2007年,樣式雷建築圖檔經過評選,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記憶名錄》,成為我國第五個世界記憶遺產項目。建築專家們說,「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

可知道圓明園的很多,知道樣式雷的,如今又有幾人呢?

樣式雷的家族,留下了近兩萬件珍貴建築圖檔,為今天人們研究古代建築留下了寶貴的財產和資料,並因此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

因每一代的樣式雷都會讓子孫學習圖紙,樣式雷的圖紙便代代相傳。民國初年,雷家後代尚認為祖輩留下來的這些圖檔有「居奇之餘地」,於是就將其藏匿起來。

| 樣式雷的傳世圖檔 |

但在接踵而至的亂世中,雷家迅速衰敗,迫於生計,他們開始變賣樣式雷圖檔。由於聲名顯赫,這些圖檔十分搶手,在地攤上就可買到,致使部分圖檔流落海外。

這個現象被當時的名流朱啟鈐先生注意到。

朱先生是中國營造學社的創辦人,年輕時就對建築感興趣,並認識一些宮中的工匠,對樣式雷的建築成就頗為了解。

| 朱啟鈐《樣式雷考》和《雷氏族譜》|

他看到一些日本人和中法大學人也在收購這些圖檔時,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於是他就給當時的文化基金會提出購存建議,希望能夠撥款將樣式雷圖檔收購。

後來文化基金會「撥款五千元,全數購入」。圖檔足足裝了10卡車,但距離「全數」還是有一定距離的,這批圖檔後來保存在北平圖書館。

而營造學社也一直沒有放棄對散佚在市面上的樣式雷圖檔的搜集。目前樣式雷圖檔主要收藏在中國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厲史檔案館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等單位。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國外一些個人收藏者手裡也有一些。

自1982年以來,天津大學己將國家圖書館所藏最混亂的樣式雷有關陵寢工程的圖檔5000餘件清理完畢,並將初編目錄輸入電腦存檔。

隨著對樣式雷圖檔研究的深入,人們將會越來越清晰地了解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理念,而通過解讀彼時彼刻的設計語言,清朝皇宮建築中的諸多謎團也將被一一揭開。

圖文來源於網絡整合

致謝原創

尊崇分享

《中國好石頭》
高端奇石藝術品
徵稿對象:

1,各種天然奇石藝術品(畫面、象形、抽象、文字或其它)

2,各種切割或拋光出來的天然構圖畫面石(不含雕刻品與人為造型注色構圖石)

3,各種稀有奇特的或是有特點標本價值和地質構造研究價值的非主流品

4,請一定要投主題明確的天然精品【非誠勿擾】

活動流程:

1、掃碼加餘總微信,發送圖片審核。

2、初審通過後,提供相關資料,繳納費用。【每件奇石藝術品需繳納300元(圖片處理、推廣、證書),直接微信紅包或轉帳】

3、審核、確認證書樣稿,製作完成郵寄送達。【順豐到付,郵費自理】

《中國好石頭》會擇優面向藏家推薦,並會設立2018年度《天韻好石頭》獎項,頒發相應證書。

投稿方式:

微信聯絡:【一定要精品,非誠勿擾】

投稿諮詢請掃上方餘總二維碼加好友

,請註明中國好石頭,

因廣告及其他騷擾太多,

未註明者一律不予通過,慢待見諒。

中國石譜網www.zsp315.com

————————————————

中國石譜網幾十萬人交流的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進入論壇交流

123pzw中國跑展網·一網梳理天下展會

展會·資訊·商業·信息·視野

還等什麼 趕快關注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跑展網

中國跑展網與中國石譜網信息互通合作

中國跑展網熱線:

15579412202

ID:zhongsp 

傳承|專注|傳播|服務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

相關焦點

  • 神秘「樣式雷」家族:執掌「樣式房」 設計皇家陵寢
    《國家寶藏》海報傳奇的序幕雷家先祖,很早便以木工建築手藝著稱。明末清初,這項技能傳到雷發達時,一個建築世家的傳奇才真正拉開序幕。雷發達生於江西,後於康熙年間被召入京城,在工部參與皇家建築營造。設計皇帝陵寢在雍正年間,「樣式雷」可謂榮寵一時。雖然中間發生過一些小波折,險些失去「樣式房」掌案的頭銜,但第四代「樣式雷」雷家璽的出現,徹底扭轉了局面。「樣式雷」家族主持設計過很多皇家建築。
  • 人文|樣式雷:創造中國1/5世界文化遺產的傳奇家族
    「樣式雷具有現代建築學上的歷史意義。而雷家七代人在長達二百多年間執掌宮廷『樣式房』,則更有傳奇意味。」在最新一季央視熱播節目《國家寶藏》中,故宮博物院推選的「樣式雷建築燙樣」令人矚目。要知道,故宮、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天壇、清東陵、清西陵……中國五分之一世界遺產的建築設計,竟然都出自這個姓雷的家族。
  • 清朝皇家建築師家族「樣式雷」兩代掌門人安葬於南京!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建造的雷氏世家的美稱,熟悉中國古建築史的人對「樣式雷」這個名號並不陌生,但很多南京人並不知道的是,「樣式雷」家族和南京有極為深厚的淵源。最近,「樣式雷」的後人從江西來到南京,尋找「樣式雷」定居在南京的另一支後人。「樣式雷」有著怎樣的傳奇據史料記載,清代初年,一個南京匠人雷發達應徵去北京參加營造皇宮的建造工作。因為技術精湛高超,受到康熙皇帝賞識,很快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
  • 樣式雷家族是個什麼來頭?200年的輝煌,紫禁城裡的建築設計世家
    長白山下面沒有墓,但在歷史上確實有一個樣式雷家族,而且地位相當顯赫。樣式雷是對雷姓家族的一種別稱,這個家族是清代專門負責修建宮殿的一個建築世家。當然了,紫禁城從明代的時候就已經修建了,所以不能說紫禁城是這個家族修建的。
  • 欣賞:《了不起的樣式雷》
    其中,故宮、天壇、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清東陵和西陵,聞名遐邇,又都同出自一個雷姓家族之手。如此多的文化遺產,出自一個建築世家,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兩百多年間,雷氏家族八代人,包攬了清代皇家建築的設計和施工。這個輝煌而神秘的世家,被稱為「樣式雷」。其實,「建築師」是今天的稱謂,「工匠精神」也是今天的宣揚。
  • 圓明園大劫難:建築世家「樣式雷」以死護園
    恐怕很少有人知道那個已經塵封多年的建築世家——樣式雷。而這個家族的顯赫與沒落無一不與清帝國的興衰契合,天朝上國在固步自封的自大中失去活力,依附於卵翼之下的古老文明枝節也隨之越發脆弱,即便是偶發的危機也足以使其傳承含恨斷裂。  頤和園等皇家建築都出自「樣式雷」  在北京西郊香山腳下曾有一處家族墓園。
  • 故宮、圓明園、頤和園······江西這個神秘家族幾乎承包了所有皇家建築!
    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中南海…這些著名的皇家建築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樣式雷這個傳奇世家的第一代來自江西永修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家族的譽稱。之所以叫「樣式」是因為清代皇家的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相當於現在的建築設計院。
  • 故宮、圓明園、頤和園……永修這個神秘家族幾乎承包了所有皇家建築!
    故宮、頤和園、避暑山莊、中南海…這些著名的皇家建築背後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樣式雷這個傳奇世家的第一代來自江西永修  「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家族的譽稱。之所以叫「樣式」是因為清代皇家的建築設計機構叫「樣式房」,相當於現在的建築設計院。  雷氏家族,有7代人擔任「樣式房」的掌案頭目(首席建築設計師)。這便是「樣式雷」一詞的由來。雷氏家族與清代皇家建築的淵源,還得從17世紀末年說起。  當時,祖籍江西永修縣新莊畲族雷家村的雷發達來到北京,成為了一名北漂。
  • 「樣式雷」:中國傳統建築藝術集大成者
    在文化類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中,故宮博物院攜「樣式雷」建築燙樣作為第二季開場節目亮相。提到「樣式雷」,大家也許不太熟悉,為什麼故宮會選擇雷氏燙樣?這份寶藏背後的「前世傳奇」又是怎樣的? 「樣式雷」是清代皇家建築世家雷氏家族的別稱。
  • 《樣式雷》改頭換面再現建築師世家 "吳敬中"搭配小鮮肉
    原標題:《樣式雷》改頭換面再現建築師世家   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樣式雷》自2015年7月首演問世,以大量史實為依託,揭開我國清代著名建築設計師家族「樣式雷」的神秘面紗,用濃鬱的京韻向觀眾展示了這個中國古建領域頂級匠人家族的傳奇過往。這部佳作將於3月4日至13日「改頭換面」復排上演,不僅邀請全新的主演陣容,也會在細枝末節處精細打磨。
  • 匠人心 家國情 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樣式雷》五度上演
    央廣網北京9月30日消息(記者 方婧)9月29日,國家大劇院原創話劇《樣式雷》又一次與觀眾見面,精彩上演一段「悲喜重修圓明園,忠心報國樣式雷」的傳奇故事。該劇集結編劇黃維若、導演曹其敬,舞美設計高廣健等眾多國內實力主創,國家一級演員、天津人民藝術劇院著名演員王繼世攜手國家大劇院戲劇演員隊演員,傳神演繹匠人翹楚「樣式雷」雷思起、雷廷昌父子二人重修圓明園的一段風雲過往。
  • 傳奇家族:布拉格
    布拉格bai家族的創始人是布拉格,道神。壹,道神於2001年10月創建布拉格家族,開創了傳奇SF家族之先河。後因現事務幾進幾出,數次擔任家族族長。貳,在SF家族中,道神最早提出了SF家族走商業化的思想,並一直付助實施,自己也先後架設過伺服器;2005年底又提出SF家族走公會路線,希望能改變布拉格停滯不前的狀況。
  • 世間若無樣式雷,哪來北京圓明園
    這個世襲的建築師家族被稱為「樣式雷」。 ——建築歷史學家梁思成 在全世界,找不到這樣一個家族,前後延續200多年,一直從事最高級建築的設計,遺留下來的作品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就有故宮、天壇、頤和園、避暑山莊、清東陵、清西陵等。在世界各國古代建築師中,恐怕找不到一個「樣式雷」這樣的建築世家,竟然能有這樣重大的影響。
  • 「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建造出故宮頤和園等的「神之手」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常常自豪於故宮,頤和園等震驚全世界的屹立到今天依然不倒的精美古建築而感到驚嘆,而我們更應該銘記這個把如此貴重禮物留到後人手中的神奇家族「樣式雷」「樣式雷」,是對清代200多年間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姓世家的譽稱。
  • 「圓明園,故宮,頤和園」清朝皇家建築,都出自此家族之手
    全世界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古代皇家宮殿,故宮是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最值得驕傲的傳奇建築,那麼你們是否知道,故宮是誰設計的?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中國建築史上絕無僅有,——雷氏家族。
  • 延續二百多年的建築世家 樣式雷建築圖檔同濟大學特展
    我國目前有31處建築物或遺址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其中「樣式雷」家族設計修建的建築物就有5處。不僅僅是建築,「樣式雷」家族還留下了2萬多件被稱為「傳世絕響」和「民族瑰寶」的建築史料——「樣式雷圖檔」。「樣式雷圖檔」200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工程20周年」活動項目。
  • 創造了故宮、頤和園、圓明園,這個中國古建第一家族不該被埋沒
    圖為故宮,故宮背後的建築家族即是樣式雷,樣式雷是清代負責主持皇家建築設計的雷氏建築世家,因長期掌管樣式房而得名。中國世界遺產的建築設計中有五分之一出自雷氏家族。在十七世紀末年,一個南方匠人雷發達來北京參加營造宮殿的工作。因為技術高超,很快就被提升擔任設計工作。
  • 清朝最厲害的家族,幾代人都是皇家御用建築師,還設計了圓明園
    翻開歷史記錄你會驚人的發現,清朝的皇家園林及別院、皇宮的建造幾乎出自雷氏家族,這個家族可以說是清朝最厲害的家族了,幾代人都是皇家御用建築師,專門給皇家建房子,其地位和影響力可見一斑。這些建築的風格樣式,被後人稱為樣式雷。
  • 熱血傳奇:經久不衰的布拉格家族(下)
    十八在前兩篇介紹了布拉格不少靈魂級人物,以及布拉格發生的一些大事件,但是所有人都發現了一點,就是布拉格的家族人數遠超一般的傳奇家族,到底是什麼讓布拉格能吸引那麼多玩家義無反顧地加入這個大家庭。上圖為布拉格家族的外宣圖,說道布拉格家族的外宣,我相信如果曾經是布拉格家族的人看到這篇文章一定會記起一本小說《告訴你那曾經的往事》,這本書的作者——布拉格の魔緣。魔緣的一本小說,在布拉格乃至傳奇的歷史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不知道有多少玩家在各大家族之間搖擺不定,因為魔緣的這本小說,而定格布拉格,又有多少曾因各種原因憤然離開布拉格的老人們,選擇了回歸。
  • 熱血傳奇:經久不衰的布拉格家族(中)
    本來十八想著,一片文章結束掉布拉格家族的介紹,但是這個家族的歷史和風雲人物實在太多,十八發現靠一篇文章介紹完有點困難,所以只能分開了。十八繼續給大家介紹布拉格的家族歷史。根傳奇家族有關的,最讓人直觀的,無非就是傳奇的家族戰爭和行會站,布拉格家族發展多年出現過許多大神級別的行戰指揮,說到這十八得提起一個人,一個將各種戰術運用的出神入化的布拉格指揮——布拉格の龍王。龍王是繼道神之後布拉格的又一位偶像級族長,龍王的指揮充滿了激情,在他的帶領下,布拉格的家族成員每戰都充滿了必勝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