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武都區:鄉村能人抱團帶領群眾致富

2020-12-09 每日甘肅

武都:鄉村能人抱團帶領群眾致富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 楊麗君

初冬的武都區池壩鄉孟家莊村,處處都是採挖中藥材的場景。近年來,孟家莊村農戶種植馬鈴薯、蠶豆、中藥材的數量逐年增加,現全村種植中藥材面積1002畝,其中貧困戶種植250畝,貧困戶戶均2畝,同時全村勞務輸出貧困戶125人……這些變化,來自於村裡能人發揮了重要的「領頭雁」作用。

59歲的孟家莊村村民郭石代成覺得,日子從來沒像現在這樣「好過」: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山東就業,自己和老伴除務作自家的中藥材外,還常年在村裡的楷軍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當工人領工資。

「每年僅在採挖、加工中藥材高峰期的兩三個月,我倆在合作社就能掙到近兩萬元。」郭石代成樂滋滋地算了一筆帳,除了務工外,自家也種了十畝左右的當歸、黨參等中藥材,去年賣了6萬元。

孟家莊村耕地均為山地和半山地,氣候高寒陰溼,光熱資源較為豐富,其優越的土壤氣候條件特別適宜於當歸、黨參、大黃等中藥材的生長發育。

然而,多年來,該村卻由於產業結構調整層次低,營銷體系不健全,全村899名村民守著「中藥材寶庫」卻不見收益,僅靠外出打工維持生計,增收渠道十分狹窄。7年前,全村貧困發生率近56%。

變化來自於各項精準扶貧項目的實施,這裡不僅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很大變化,而且通過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當地中藥材、蠶豆等特色資源得到有效開發,農產品得到升值。

這其中,返鄉能人發揮了重要的「領頭雁」作用,像郭石代成一樣的很多建檔立卡貧困戶,在他們的帶領下,規範化種植中藥材、蠶豆,並在合作社務工,幾年間便摘掉了「窮帽子」。

在孟家莊村,說起中藥材,石楷軍便是村裡的名人。僅僅幾年時間,他就從單打獨鬥的「種藥大戶」搖身一變,成為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的村幹部。

2014年,頗有「頭腦」的石楷軍看到中藥材行情不錯,便萌生了規模種植的想法,在外做鋼筋工的他回鄉發展,除了自家的十多畝地外,還租種了50畝地種植當歸、黨參等中藥材。

但事實上,石楷軍的藥材路並不順利。「第一年由於行情等因素,不僅沒賺錢反而賠了本,後面幾年收益也不可觀。」通過研究市場、觀察行情,他意識到,原產品在市場並不佔優勢,而經過粗加工的中藥材切片、飲片反而很受大城市客戶的歡迎,價格也能翻番。

2016年,石楷軍帶領村民成立了楷軍中藥材農民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黃芪、當歸、黨參等中藥材,不僅示範帶動周邊村民積極參與種植和經營,還通過中藥材粗加工,增加其附加值,進一步提高經濟效益,而這也同時滿足了周邊村組勞動力季節性就近務工的需求。

「2017年收購了30多噸,毛收入達到40多萬。」幾經波折,石楷軍成為遠近聞名的「種藥大戶」,也帶動了貧困戶致富,去年被推選為村裡的副主任。

採訪當日,筆者在合作社加工廠房看到,經過挑揀、去泥、串連後的一串串黨參整整齊齊地放在地上晾曬,「這些工序看似簡單,但卻是慢活,有些藥材還需要反覆揉搓,所以採挖高峰期用工需求很大。」石楷軍介紹。

「還有不到二十天的時間就進入封凍期,這些天每天白天都有十幾個工人在地裡採挖,一天能掙到一百元。而在晚上就來幹挑揀、捆綁等活,計件領工資。」石楷軍介紹,用工期最大最多的時候要三四十人。

與石楷軍一樣,帶領貧困戶致富的還有村支書郭永紅,他在開工程車拉水泥的過程中尋覓到了蠶豆販賣的商機。「池壩當地正好適宜蠶豆種植,也可與中藥材進行土地倒茬,所以就思謀著發展起來了。」郭永紅回憶道。

「第一次收購蠶豆是2015年,我當時收了500多噸蠶豆,但剛收購下的時候行情並不好,於是我就壓了下貨。」通過對市場的不斷觀察,郭永紅選擇了適合的時機進行銷售,銷售額達到40多萬元,這也為他撈到了「第一桶金」。

如今,郭永紅的蠶豆生意已經有了穩定的客戶,主要銷往四川、臨夏等地,用作豆瓣醬的原料。依靠自己的勤勞,他在城裡買了房子,家裡也添置了大小車輛,也由於村民的信任,去年12月份當選為村支書、主任。

近年來,孟家莊村農戶致富渠道不斷拓寬,發展前景一片看好。池壩鄉黨委副書記張輝介紹,下一步將繼續鼓勵「領頭雁」「抱團」帶領群眾進行規範化種植、加工、銷售,真正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讓更多的村民鼓起「錢袋子」。

相關焦點

  • 幹群心齊 處處有家——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泉家灣村安置點見聞
    &nbsp&nbsp&nbsp&nbsp幹群心齊 處處有家&nbsp&nbsp&nbsp&nbsp——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鎮泉家灣村安置點見聞&nbsp&nbsp&nbsp&nbsp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陳多 嚴存義&
  • 二維碼門牌上牆 智慧服務方便群眾?隴南市武都區首批二維碼門牌上...
    二維碼門牌上牆 智慧服務方便群眾——隴南市武都區首批二維碼門牌上牆啟用見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掃碼後居住在隴南市武都區祁山街332號的住戶王新林給記者介紹著二維碼門牌給他帶來的生活便利。10月15日,記者來到武都區東江派出所,民警李健正在整理製作好的二維碼門牌,準備和同事前往轄區安裝。
  • 2020年甘肅隴南市武都區招聘社區工作者60人公告
    報名前應聘人員須仔細閱讀招聘公告,下載並規範填寫《2020年隴南市武都區公開招聘專職社區工作者報名登記表》,準備3張藍底2寸近期免冠彩色照片,其中1張由應聘人員粘貼到報名表上,另外2張由應聘人員在照片背面寫上本人姓名及身份證號碼交至報名組留存。
  • 隴南市武都區醫療...
    【走基層 看民生】登門入戶的健康「守護人」——隴南市武都區醫療健康扶貧見聞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徐俊勇>「平時要注意飲食清淡,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近日,籤約醫生孫小軍來到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鎮曹家灣村村民王馬軍的家裡,給他測量血壓,指導適當服用複方丹參片、血栓通等藥物。
  • 張國珍到隴南市武都區調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11月26日上午,甘肅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國珍一行到隴南市武都區調研教育信息化工作。隴南市副市長任麗梅,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馮醒民等陪同調研。張國珍一行先後深入武都區兩水小學、兩水中學和隴南育才學校,現場觀看了名校網絡課堂、名師課堂、專遞課堂,實地察看了隴南市教育城域網雲平臺、錄播教室、創客教室、安全監控系統、學業水平分析評價系統等學校信息化設備設施的運行情況,詳細了解了一線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的情況。
  • 亳州譙城區:「種植能人」帶領村民走上致富路
    近年來,吳小閣村黨委始終堅持「扶貧」與「扶智」相結合,為激發貧困戶的內生脫貧動力,在逐戶走訪的基礎上,建立一批「種植能人」庫,通過組織人員參加雙技培訓,學習新的理論政策,提高他們種植技術的同時,也從思想上形成「帶頭致富」的氛圍。五馬鎮黨委鼓勵他們發揮自身作用,將技術教出去,將自信傳出去,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 隴南市武都區在建橋斷裂坍塌8人掉下白龍江
    -事發隴南市武都區  -6人獲救1人死亡1人失蹤  每日甘肅網-西部商報訊(首席記者金奉乾記者魏曉倩實習記者吳青霞)昨日上午,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鄉大園壩村一正在修建的便橋突然斷裂坍塌,致使參與施工的8人和一輛施工吊車掉入白龍江中,造成1人死亡,1人落水失蹤,其中6人被及時救出,但2人受傷正在醫院進行救治,均無生命危險。
  • 【第二百一十六期】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鄉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構建發展新格局 打造發展示範區  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鄉「五加強五爭創」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  隴南市武都區桔柑鄉緊緊圍繞中心工作,以「五加強五爭創」為載體,紮實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鼓勵、支持、引導群眾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努力把桔柑打造成集現代農業、商貿流通、信息服務於一體,對周邊鄉鎮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的示範性小城鎮。  加強結構調整,爭創特色產業區。
  • 經濟能人返鄉帶領村民種上「致富果」
    退伍軍人葉方峰返鄉後經過多方調研,為村民打造出一條適合當地的致富道路——經濟能人返鄉帶領村民種上「致富果」盛夏的新埠屯藍天碧日,種植基地裡翠綠欲滴,承載著該屯上千村民希望的2200多畝澳洲堅果生機勃勃,這是記者近日在走訪廣西賓陽縣黎塘鎮補塘村新埠屯脫貧致富情況時看到的一幕。
  • 2019年甘肅隴南市武都區融媒體中心招聘15人公告
    (四)具有隴南市戶籍和所需專業的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五)年齡在28周歲以下(1991年11月1日後出生),從事對應招聘崗位滿兩年以上者,年齡可放寬至30周歲(1989年11月1日以後出生)。(六)報考崗位及資格條件詳見《隴南市武都區融媒體中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崗位表》(附件1)。
  • 2020年度「甘肅特色氣候小鎮」——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鎮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鎮//////////////////////2020/年/度/甘/肅/特/色/氣/候/小/鎮//////////////////////裕河鎮位於武都區東南部,屬亞熱帶溼潤型氣候,境內山峰高聳、河流眾多,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橄欖之城 花椒之鄉 萬象武都    武都區自然資源豐茂,人文景觀薈萃,是甘肅最具旅遊開發價值的地區之一。儘快啟動馬營陳塄幹、池壩孟家莊等重點村的鄉村旅遊發展規劃。編制裕河白沙溝、八佛溝、獼猴谷等景區點的修建性詳規。  (二)加快旅遊交通網絡建設。以打造甘肅南部立體綜合交通樞紐為契機,加快完善以鐵路、高速公路、國省幹道、景區連接道路為主的交通體系建設,儘快形成順暢的旅遊交通格局。
  • 鄉賢能人成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
    來源:麗水日報-麗水網鄉土人才是振興鄉村的「金鑰匙」,是帶動群眾致富的「領頭雁」。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涉及面廣、持續時間長,需要各類人才發揮作用,本土的「能人賢才」可以說是不可替代的。特別是熟悉當地資源、文化優勢以及發展短板的人才,能更好地發揮輻射作用,為鄉村振興貢獻堅實力量。
  • 隴南市1區8縣建成區面積排名,武都區最大,康縣最小,了解一下?
    隴南市的地理位置圖 隴南市地處秦巴山區、黃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匯區域,所以高山峻岭與河流峽谷是其主要的地形地貌。 武都區 武都區是隴南市唯一一個區,也是隴南市的市區,它地處甘肅省東南部、白龍江中遊地區。它是隴南市的政治、經濟、教育、交通中心,蘭海高速和平綿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市政府也位於其境內。
  • 甘肅武都區坪埡藏鄉:搬「身」又搬「心」
    坪埡藏族鄉易地搬遷新居 冉創昌攝群山環繞的武都坪埡藏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 羅豔攝孩子們在易地搬遷點新居前快樂地玩耍 冉創昌攝武都區坪埡藏鄉搬遷點扶貧車間內,當地群眾正在加工酒店一次性拖鞋 冉創昌攝上百名扶貧幹部和坪埡群眾一起
  • 廣東「裡洞茶」 帶領群眾致富奔康
    摘要:12月22日,廣東梁建波繼承父親的種茶手藝,帶領村民群眾致富奔康,共建美好生活。   裡洞鎮鵝石村是新興縣特別偏遠的小山村,有著平緩的山坡和肥沃的土地,村民素有種茶的習慣。
  • 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安化鎮「雙椒」人才培訓班來韓城市交流學習(圖)
    11月21日至11月22日,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安化鎮「雙椒」人才培訓班來我市開展交流學習,市委黨校負責人參加活動。隴南市武都區安化鎮黨建辦主任黨暉說:「今天我們是參觀了金太陽花椒有限公司,通過參觀學習我們發現咱們韓城把花椒產業已經做的非常極致化,下遊的一些產品也非常豐富,對我們也有一個非常深刻的啟發。
  • 瓊中培養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
    瓊中培養致富帶頭人帶領貧困群眾發展產業村裡有了「領頭雁」脫貧致富有奔頭■ 本報記者 李夢瑤 通訊員 陳歡歡12月26日一大早,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徵鎮什仍村黨支部書記王貴專忙完手頭的工作後,和往常一樣轉悠到了村裡的養雞合作社。
  • 武都:一個貧困縣的致富「三字經」
    在地處高寒地帶的池壩鄉孟家莊村,處處都是採挖中藥材的場景,在致富帶頭人的帶動下,該村種植中藥材面積1002畝,讓不少貧困戶受益。發展油橄欖48萬畝、中藥材20.83萬畝……這些優質的鄉村「土貨」,卻是貧困戶致富增收的最好家底。
  • 【行業動態】 隴南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弘揚憲法精神...
    12月2日上午,隴南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隊在武都區藍天廣場參加了隴南市司法局組織開展的「12·4」國家憲法日暨「憲法宣傳周」集中宣傳活動。活動現場,通過擺放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手冊等宣傳形式,積極向群眾宣傳憲法及交通行政執法法律法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