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萬山區謝橋街道辦事處堅持以文明創建為抓手,突出強化黨建引領、強化智慧賦能、強化氛圍營造、強化實踐養成,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日前,謝橋街道辦事處榮獲「第六屆全國文明單位」稱號。
「會上宣布了我們貴州省整個66個貧困縣已經全部出列脫貧,其中包括我們銅仁市的沿河縣也成功脫貧了,這是非常值得高興的事情。」在萬山區謝橋街道城南驛社區「新市民·追夢橋」活動室,社區黨支部書記何靜正在給搬遷群眾分享全省脫貧的好消息。為深入推動「新市民·追夢橋」建設,創建和諧之家,城南驛社區會不定期讓搬遷戶分享搬遷心得,開展安全、健康、政策等方面的宣講,營造了良好和諧的社區環境。
從石阡石固鄉泥塘村搬遷到這的張著嬋大姐,熱情善良又樂於助人,擔任社區的婦女主任的她得知全省脫貧的好消息,十分開心。「貴州省宣布全面脫貧,我做為曾經的一名建檔立卡戶,感覺到非常的高興。2018年,我們搬遷到城南驛社區,我的兩個小孩在主城區上學,我和我愛人也找到了合適的工作。我會帶動身邊的同志,繼續幫助建檔立卡戶,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和張大姐一樣,搬遷到這裡的楊光濤也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把鄰居當成自己的親人。在疫情期間,他主動加入到疫情防控志願者行列,用心用情服務社區群眾,潛移默化的帶動大家。「我們搬遷到銅仁兩年了,鄰裡關係非常好,作為一名黨員,老百姓有什麼事找到我,我肯定會義無反顧的幫他們。」
城南驛社區是萬山易地扶貧安置點之一,共安置了萬山、石阡兩個區縣的困難群眾1131戶4570人。近年來,社區以「五個體系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完善建設鄉愁館、社區服務中心、殘疾人之家、婦女之家等,讓搬遷群眾從「搬得出」向「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轉變。
「我們的居民是2018年搬遷到社區的,剛剛來時,從農村一下子進入到城市生活,很多居民感覺自己和城市格格不入。」何靜說:「在這兩年的時間,通過我們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的努力,社區居民們開始慢慢地適應了城市生活。」
走進謝橋街道衝廣坪社區,一排排整潔規範的居民住宅映入眼帘。社區內便民服務室、籃球場、戶外文體活動廣場一應俱全。在社區內,記者看到「五老」巡視組的成員正在巡視今天的衛生問題。「今天我們幾個巡查發現衛生死角,在2-2這裡,你安排人來馬上處理下。」發現衛生死角,組長田茂文第一時間通過電話向社服管理員反映。
謝橋街道積極探索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老代表、老復員軍人監管村務的「五老巡視」模式,以衝廣坪作為試點社區,由社區代表推薦政治素養過硬、思想覺悟較高、熱心村事務和號召力強的「五老」人員,有效的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也促進社區幹部廉潔履行職責。
「我們協助社區到居民家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惠民政策,尤其是做好鄰裡糾紛的調節,做好創衛工作宣傳。通過這些活動,我們社區更加和諧,環境衛生更好了。」田茂文自豪地說。
今年64歲的蘆金平阿姨是原貴州汞礦下崗職工,2016年她搬到衝廣坪社區以來,每天都會和社區舞蹈隊的姐妹一起練舞,不僅鍛鍊了身體,也讓她們的業餘生活更加充實和豐富。「社區知道我喜歡跳舞,就給我加了微信群,每天早上姐妹們都要叫我一起跳,這一條就跳了四年,此外,社區的其他的大小活動我們也都積極參與。」
近年來,謝橋街道搶抓萬山區異地轉型主要承接區建設機遇,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方法。通過營造公益氛圍、創新工作方式等舉措,致力打造經濟富強、政治民主、文化文明、社會和諧的社會生態。如今走進謝橋街道,處處可以感受到文明新風。大街小巷、市容市貌更清爽了,小區環境、農貿市場更整潔了,街道整體城市形象和市民精神面貌實現新提升。
「獲得這份榮譽即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對我們的鞭策。今後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重點營造好人居環境和人文氛圍,逐步完善公民道德教育體系和培育貢米文明道德風尚,全力做好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來助推經濟社會發展。」謝橋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吳偉如是說。
銅仁臺:楊映華 張軍 萬山融媒體中心:龍豔
編輯:孫小霞
編審:姚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