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前兩年的高歌猛進,今年的咖啡行業可以說是命運多舛。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爆光的新聞猶在耳邊,緊接著,美國咖啡零售連鎖企業星巴克於近日發布業績預警,因中美兩大市場受商情影響,預計第二財季利潤腰斬。
無獨有偶,連咖啡、灰盒子咖啡也相繼被曝出負面消息。
自2018年起因瑞幸咖啡補貼大戰刺激高速發展的咖啡行業,也要為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背鍋嗎?
負面不斷:星巴克利潤腰斬
日前,星巴克更新了2020財年第二財季的預期指引,公司的調整後EPS(每股收益)為28美分,相比去年同期的53美分,下降了47%。
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執行長Kevin Johnson和CFO Pat Grismer發布一份致股東公開信稱,由於早前疫情造成的業績停滯,中國市場對星巴克的EPS帶來了15~18美分的負面影響,加之美國市場的影響,星巴克撤回原本的2020年業績預期。
同時,基於第二財季美國市場的收入損失顯著高於中國市場,星巴克預計第三財季的收入損失將比第二財季更大,第四財季可能也會持續疲弱,預計疫情影響將持續到9月底。
全球龍頭企業受創,國內咖啡品牌也哀鴻遍野。
據媒體報導,繼去年3月之後,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再次傳出關店潮,其關閉了位於北京上海地區的大部分門店。
連咖啡方面對媒體表示關店潮並不屬實,這是基於店面優化做出的處理,北京區域暫停營業狀態是疫情原因導致,並非陷入困境。
無獨有偶,精品咖啡品牌Greybox Coffee(以下簡稱「灰盒子」)也被爆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的消息。
瑞幸的業績爆雷,疊加疫情影響,讓剛駛入快車道的咖啡行業遭遇暴擊。
連鎖效應:咖啡業曾成資本寵兒
此前,咖啡行業進入了熱門賽道。
2018年初,瑞幸咖啡橫空出世,藉助資本的力量祭出補貼大法,滾雪球般迅速做大用戶量,僅18個月便將一門流量生意運作上市。它不僅創造了IPO「神話」,也成為一條「鯰魚」,刺激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在未被做空之前,瑞幸咖啡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連星巴克的投資人貝萊德(BlackRock Inc.)都投資了瑞幸咖啡,一度將星巴克「擠兌」加速推出了外賣業務。
恰逢星巴克全球和美國市場的銷售增長乏力之際,為加強了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的重視力度,星巴克一面加速中國門店的開店計劃,另一面通過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外賣服務,拉高咖啡外賣的行業門檻。
咖啡行業其它選手也加速迭變。
2018年8月,Costa被正在「去碳酸化」的可口可樂以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收割咖啡門店以外的咖啡飲料和咖啡零售市場;雀巢則以71.5億美元拿下星巴克零售業務(主要是包裝咖啡和茶飲品牌)和餐飲產品在星巴克門店以外的永久性全球營銷權,進一步專注於零售賽道。
受到咖啡浪潮的帶動,無人零售領域的自助咖啡起也受資本青睞,友飲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等自助咖啡機品牌相繼獲得融資,其中也不乏億元級別投資事件。在搶佔外賣咖啡市場份額的同時,搶奪著資本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
咖啡市場方興未艾,正醞釀著一番酣戰。
瑞幸惹禍,行業為投資過熱買單?
然而疫情的到來,讓整體發展按下暫停鍵。
此時又爆出瑞幸做假,是否會引起連鎖反應,瑞幸咖啡的鍋,會不會讓咖啡全行業來背?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瑞幸咖啡做假是出於對業績的過度追求,而跟咖啡行業本身關係不大。咖啡行業是否能在更好的推廣,取決於國內消費者對於咖啡文化的接受以及咖啡產品的價格。瑞幸咖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做了教育消費者的工作,一旦瑞幸咖啡倒閉或消失後的空白市場也將很快被其它品牌填充,對行業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國內的投資者關注的是企業的成長性,無論是連鎖咖啡或者食品飲料行業都不會受困於此。但是國外的投資者,可能會因此對中概股帶有一定的偏見。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向藍鯨記者感嘆:「其實瑞幸對行業的影響主要還是資本對行業的想像空間會被縮小,然後破壞了價格體系以及競爭模式。」
不過,王振東也強調對瑞幸咖啡帶來的影響應該分兩方面來看,他表示:「瑞幸咖啡對於行業整體影響應該有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負面的主要是行業規模整體規模會被重新審視,導致之後咖啡項目的整體估值會受到影響,並且正在赴美上市的中國餐飲品牌,例如奈雪之類的會受到比較直接的影響。同時瑞幸咖啡在疫情後引起的擠兌式消費和大幅度的折扣,以及長期通過折扣引流的方式導致了行業客單價下降明顯,將之前行業通過不斷升級品質進行競爭的精品化趨勢引向了消費降級的性價比之爭。」
王振東表示,咖啡始於機會窗口,盛於資本加持下的高速發展,衰於在一個過窄的賽道內投入了過高的資產。這是一個在各行各業都上演著的創業故事,也警示著創業者:隨著市場日趨成熟、資本日趨理性,以及經濟形勢日趨嚴峻,創業者對於項目資金的精準使用、產品的原創研發、營運的精細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在他看來,也許大眾創業的時代會日漸遠去,我們將會迎來一個專業化、精細化和精英化的創業新時代。
營銷專家李志起也對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咖啡行業與上遊農業關聯度極高,可以算是重資產行業。而網際網路咖啡普遍是從產業下遊,比如門店的銷售方式進行調整,而不真正的去顛覆、改變產業鏈條當中的一些核心環節,因此對於行業推動作用不大。「可以預期的是,資本行業對於網際網路咖啡投資熱情將進入冷靜期,在泡沫退去之後,拐點將至,很多商業都會回歸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