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門後、星巴克利潤腰斬,咖啡業為過熱投資買單

2020-12-18 藍鯨財經

比起前兩年的高歌猛進,今年的咖啡行業可以說是命運多舛。

瑞幸咖啡業績造假爆光的新聞猶在耳邊,緊接著,美國咖啡零售連鎖企業星巴克於近日發布業績預警,因中美兩大市場受商情影響,預計第二財季利潤腰斬。

無獨有偶,連咖啡、灰盒子咖啡也相繼被曝出負面消息。

自2018年起因瑞幸咖啡補貼大戰刺激高速發展的咖啡行業,也要為瑞幸咖啡業績造假背鍋嗎?

負面不斷:星巴克利潤腰斬

日前,星巴克更新了2020財年第二財季的預期指引,公司的調整後EPS(每股收益)為28美分,相比去年同期的53美分,下降了47%。

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執行長Kevin Johnson和CFO Pat Grismer發布一份致股東公開信稱,由於早前疫情造成的業績停滯,中國市場對星巴克的EPS帶來了15~18美分的負面影響,加之美國市場的影響,星巴克撤回原本的2020年業績預期。

同時,基於第二財季美國市場的收入損失顯著高於中國市場,星巴克預計第三財季的收入損失將比第二財季更大,第四財季可能也會持續疲弱,預計疫情影響將持續到9月底。

全球龍頭企業受創,國內咖啡品牌也哀鴻遍野。

據媒體報導,繼去年3月之後,網際網路咖啡品牌連咖啡再次傳出關店潮,其關閉了位於北京上海地區的大部分門店。

連咖啡方面對媒體表示關店潮並不屬實,這是基於店面優化做出的處理,北京區域暫停營業狀態是疫情原因導致,並非陷入困境。

無獨有偶,精品咖啡品牌Greybox Coffee(以下簡稱「灰盒子」)也被爆出拖欠供應商貨款、裁員的消息。

瑞幸的業績爆雷,疊加疫情影響,讓剛駛入快車道的咖啡行業遭遇暴擊。

連鎖效應:咖啡業曾成資本寵兒

此前,咖啡行業進入了熱門賽道。

2018年初,瑞幸咖啡橫空出世,藉助資本的力量祭出補貼大法,滾雪球般迅速做大用戶量,僅18個月便將一門流量生意運作上市。它不僅創造了IPO「神話」,也成為一條「鯰魚」,刺激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在未被做空之前,瑞幸咖啡可以說是風光無限,連星巴克的投資人貝萊德(BlackRock Inc.)都投資了瑞幸咖啡,一度將星巴克「擠兌」加速推出了外賣業務。

恰逢星巴克全球和美國市場的銷售增長乏力之際,為加強了對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市場的重視力度,星巴克一面加速中國門店的開店計劃,另一面通過與阿里巴巴合作,推出外賣服務,拉高咖啡外賣的行業門檻。

咖啡行業其它選手也加速迭變。

2018年8月,Costa被正在「去碳酸化」的可口可樂以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以收割咖啡門店以外的咖啡飲料和咖啡零售市場;雀巢則以71.5億美元拿下星巴克零售業務(主要是包裝咖啡和茶飲品牌)和餐飲產品在星巴克門店以外的永久性全球營銷權,進一步專注於零售賽道。

受到咖啡浪潮的帶動,無人零售領域的自助咖啡起也受資本青睞,友飲咖啡、小咖、易咖、友咖啡、coffee now、星咖等自助咖啡機品牌相繼獲得融資,其中也不乏億元級別投資事件。在搶佔外賣咖啡市場份額的同時,搶奪著資本的關注度和投入力度。

咖啡市場方興未艾,正醞釀著一番酣戰。

瑞幸惹禍,行業為投資過熱買單?

然而疫情的到來,讓整體發展按下暫停鍵。

此時又爆出瑞幸做假,是否會引起連鎖反應,瑞幸咖啡的鍋,會不會讓咖啡全行業來背?

對此,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瑞幸咖啡做假是出於對業績的過度追求,而跟咖啡行業本身關係不大。咖啡行業是否能在更好的推廣,取決於國內消費者對於咖啡文化的接受以及咖啡產品的價格。瑞幸咖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做了教育消費者的工作,一旦瑞幸咖啡倒閉或消失後的空白市場也將很快被其它品牌填充,對行業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國內的投資者關注的是企業的成長性,無論是連鎖咖啡或者食品飲料行業都不會受困於此。但是國外的投資者,可能會因此對中概股帶有一定的偏見。

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向藍鯨記者感嘆:「其實瑞幸對行業的影響主要還是資本對行業的想像空間會被縮小,然後破壞了價格體系以及競爭模式。」

不過,王振東也強調對瑞幸咖啡帶來的影響應該分兩方面來看,他表示:「瑞幸咖啡對於行業整體影響應該有正面和負面兩個方面,負面的主要是行業規模整體規模會被重新審視,導致之後咖啡項目的整體估值會受到影響,並且正在赴美上市的中國餐飲品牌,例如奈雪之類的會受到比較直接的影響。同時瑞幸咖啡在疫情後引起的擠兌式消費和大幅度的折扣,以及長期通過折扣引流的方式導致了行業客單價下降明顯,將之前行業通過不斷升級品質進行競爭的精品化趨勢引向了消費降級的性價比之爭。」

王振東表示,咖啡始於機會窗口,盛於資本加持下的高速發展,衰於在一個過窄的賽道內投入了過高的資產。這是一個在各行各業都上演著的創業故事,也警示著創業者:隨著市場日趨成熟、資本日趨理性,以及經濟形勢日趨嚴峻,創業者對於項目資金的精準使用、產品的原創研發、營運的精細管理要求越來越高。在他看來,也許大眾創業的時代會日漸遠去,我們將會迎來一個專業化、精細化和精英化的創業新時代。

營銷專家李志起也對向藍鯨產經記者指出,咖啡行業與上遊農業關聯度極高,可以算是重資產行業。而網際網路咖啡普遍是從產業下遊,比如門店的銷售方式進行調整,而不真正的去顛覆、改變產業鏈條當中的一些核心環節,因此對於行業推動作用不大。「可以預期的是,資本行業對於網際網路咖啡投資熱情將進入冷靜期,在泡沫退去之後,拐點將至,很多商業都會回歸本質。

相關焦點

  • 遭「圍剿」的瑞幸撬開了「性價比之門」
    有人說,這是中國咖啡業最好的時代,也是最慘烈的時代。   一扇「性價比」之門被瑞幸撬開,曾經的動輒3、40元的咖啡,在中國消費者面前改變了面貌。   從這扇門蜂擁而入的,是實力雄厚的國際連鎖巨頭,他們和瑞幸一起,讓中國咖啡市場的競爭來到了新的高度。
  • 瑞幸不僅沒死還活得很好?造假風波後的瑞幸是怎麼活下來的?
    那麼瑞幸咖啡的造假事件無疑是最有名的那個,但是誰也沒想到就是這個造假風波盛行的瑞幸,在造假退市所有人都以為瑞幸基本上是要黃了之後,瑞幸卻奇蹟般的還活著,似乎還活的不錯,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瑞幸是怎麼活下去的?一、瑞幸還活著?瑞幸官網上,一份由瑞幸咖啡聯合臨時清算人(下稱「JPLs」)向開曼群島法院提交的報告披露了瑞幸咖啡最新的經營數據。
  • 咖啡業大變局!瑞幸撤退 將關閉北京80家店!騰訊入股加拿大品牌
    原標題:咖啡業大變局!瑞幸撤退,將關閉北京80家店!騰訊入股加拿大品牌   瑞幸財務造假事件的餘波還在發酵。
  • 瑞幸咖啡造假官方調查結果出爐 虛增利潤逾9億
    來源:中國證券報虛增利潤逾9億!瑞幸咖啡造假官方調查結果出爐,這些相關公司將受處罰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財務造假的官方調查結果出爐。7月31日,證監會發布關於瑞幸咖啡財務造假調查處置工作情況的通報稱,證監會會同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依法對瑞幸咖啡境內運營主體、關聯方及相關第三方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立案調查,同時根據國際證監會組織(IOSCO)跨境監管合作機制安排,配合美國證券監管部門開展跨境協查。財政部同日發布消息稱,自2019年4月起至2019年末,瑞幸咖啡公司虛增利潤9.08億元。
  • 自爆造假,曾勵志超越星巴克的瑞幸咖啡還怎麼「豪橫」?
    他就是曾經向咖啡連鎖店的老大哥星巴克發起挑戰的,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不久的咖啡界新秀瑞幸咖啡(中國)有限公司(下稱"瑞幸咖啡」,LK)。在去年戰略溝通會上,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放出豪言,瑞幸咖啡在2019年將繼續新建2500家門店,使門店總數在年底增至4500家,從而「超過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咖啡連鎖企業。
  • 財務造假下的瑞幸咖啡,準備在美洲大面積關店的星巴克
    雖然有時候經常會一些銀行搞活動,或者一些什麼消費券啊,叫我去喝瑞幸咖啡,但是很難找到瑞幸咖啡這店啊,有時候看到這個店,也是門口羅雀,其實也沒什麼人。小編沒有什麼消費的欲望。瑞幸咖啡,雖然沒什麼名氣,因為在投資圈中,這個經常聽到。有一些資本玩家投資了它,想把它打造成一家能夠超越星巴克的中國咖啡連鎖公司。
  • 星巴克「由衷」的感謝瑞幸
    順便,也幫助星巴克把包括連咖啡在內的網際網路創業品牌,一掃而空。從結果倒退原因來看,說瑞幸就像星巴克打入到中國咖啡業的「臥底」,也沒什麼邏輯毛病。瑞幸拖累了連咖啡2018年年底,星巴克中國區高管在圈內活動中,曾經坦言當年的上半年,瑞幸的出現令他們是有些緊張的。
  • 星巴克「由衷」地感謝瑞幸
    從結果倒退原因來看,說瑞幸就像星巴克打入到中國咖啡業的「臥底」,也沒什麼邏輯毛病。 瑞幸拖累了連咖啡 2018年年底,星巴克中國區高管在圈內活動中,曾經坦言當年的上半年,瑞幸的出現令他們是有些緊張的。星巴克的反應速度也很快,當年的8月2日,就和阿里達成了一攬子深度戰略合作協議。
  • 「原創」星巴克壓力陡增:Q2利潤腰斬 開店速度或放緩
    「星巴克以15小時一家門店的速度進行拓展,一定程度上是受到了瑞幸咖啡的影響,但後者財務造假的曝光,驗證了『店海』戰術也許並不適合中國市場。」原上海市食品協會咖啡專業委員會主任、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星巴克應該借著疫情導致較多獨立咖啡店關閉的機會,探索以副牌的形式進入更高性價比的細分市場,通過新品牌進入線上、低線城市和社區,會比單純地開設核心門店更符合疫情後的市場需求。」
  • 瑞幸22億虛假交易:這個「中國星巴克」,要倒閉了嗎?
    面對證據鑿鑿,瑞幸留給我們太多思考。讓星巴克感到震驚的瑞幸,到底是什麼來頭?說到瑞幸,人們不自覺就會聯繫起咖啡業的鼻祖星巴克。投資人和瑞幸之間的關係,有點像周瑜和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成也商業模式,敗也商業模式一度,瑞幸將自己對標星巴克。現在看來,他們最大的交集都是賣咖啡的,背後的商業模式卻全然不同。
  • 瑞幸咖啡不造假能活嗎?——再讀《瑞幸閃電戰》
    身邊沒有瑞幸咖啡館,也沒喝過瑞幸咖啡,只是早前讀過沈帥波寫的《瑞幸閃電戰》。讀了《瑞幸閃電戰》,對瑞幸咖啡頗具好感,打算有機會去大城市喝一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瑞幸咖啡還沒喝,「造假門」已讓它蜚聲海外。為了看清「造假門」,又重讀了一遍《瑞幸閃電戰》。
  • 瑞幸咖啡千萬別迷信新零售 走星巴克老路會死得很快
    短短半年時間,瑞幸咖啡門店數一路飆升至900家,銷量超過2000萬杯。今年7月完成最新一輪2億美元融資後,自稱投後估值10億美元,妥妥的咖啡行業獨角獸!  與小藍杯同一時期引發巨大關注的,還有咖啡界老牌巨頭——星巴克,8月2日宣布將依託餓了麼配送體系,9月開始在北京、上海主要門店外送試點,年底覆蓋至30個城市超過2000家門店。
  • 財務造假股價一夜跌掉七成,瑞幸咖啡還能撐多久?
    北京時間4月2日晚間,因公告披露2019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與虛假交易相關的總銷售金額約為22億元人民幣,瑞幸咖啡在美股開盤後觸發6次熔斷,收盤時跌幅達75.57%。事實上,今年年初,瑞幸咖啡就曾遭遇做空機構渾水的狙擊,被指捏造財務和運營數據,而瑞幸咖啡當時在回應中全盤否認。
  • 星巴克拒收硬幣,瑞幸咖啡財務造假,咖啡行業為何和「錢」過不去?
    投稿來源:睿財經近日,網上出現一段星巴克拒收硬幣的視頻,引起網友熱議。星巴克中國回應稱,無拒收硬幣的規定。門店消費可選擇包括現金支付在內的多種支付方式,疫情期間,鼓勵使用無接觸式的電子支付方式。對於星巴克的回應,網友們並不買單,紛紛吐槽,「敷衍」、「避重就輕」。
  • 瑞幸自打算賣咖啡開始,就已經埋下了財務造假的種子
    來源:雪球瑞幸爆出財務造假,其誇大營收與銷售成本。造假數據對瑞幸的利潤端應該沒有影響,但是營收虛增22億元。為什麼瑞幸要營收造假?並且相約、香飄飄及眾多奶茶公司已經將奶茶品類的市場空間做的很大,也不需要做太多的消費者教育,行業也非常分散,沒有一個奶茶品牌的影響力能與咖啡行業星巴克和雀巢相提並論。因此假如瑞幸打造中國奶茶第一品牌,相對錨定咖啡品類而言要更容易一些,國內市場的接受程度也會更高。從最近瑞幸在分眾傳媒上打出的廣告看,瑞幸已經開始大力發展奶茶品類。
  • 瑞幸咖啡火爆朋友圈背後:手握10億資金,線上營銷與實體開店齊飛
    反饋1(前咖啡業專業人士):和星巴克的味道差不多,還不錯。反饋2:很實惠,豆子似乎沒有另外幾家連鎖咖啡品牌的香。反饋3:沒有自己手磨的好喝,但和其他連鎖品牌的品質可以一戰。作為普通消費者的評價,可以看出來整體還是比較正面的。更重要的是,瑞幸咖啡的定價策略也很有吸引力。
  • 瑞幸咖啡造假影響深遠,渾水帶來怎樣的啟示?
    來源:盤和林瑞幸咖啡的經營思路錯了嗎?瑞幸咖啡的經營思路本是不錯的。通過燒錢,燒出一個和星巴克一樣體量的瑞幸咖啡,從補貼銷售逐步轉向為量販。星巴克市值是762億美元,而瑞幸咖啡即使燒掉100億美元,只要成就了一個類似星巴克的連鎖,深入消費者內心,那也是非常成功的。——不過很可惜,不上市,瑞幸現金難以為繼;而要上市,就要有可觀的財務數據。
  • 朱蕾:財報「夏洛克」,從瑞幸造假說開去
    財務造假固然隱蔽,但並非無跡可尋。就如人稱「法國福爾摩斯」的埃德蒙·羅卡所言: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財務報表由於各個科目存在著緊密的勾稽關係,牽一髮而動全身,再隱蔽的造假也會留下蛛絲馬跡。筆者在此希望以瑞幸為例,深度探究兩類投資者如何識別財務造假風險,成為心明眼亮的投資「夏洛克」。
  • 邱慈觀:與星巴克相比,瑞幸關心ESG嗎?
    來源:新浪財經文/ 邱慈觀今年4月,瑞幸咖啡無疑是媒體曝光率最高的企業,被冠上財報浮報造假、大股東套現減持、高管前科累累等罪名。年初國際賣空機構渾水對瑞幸發布了負面報告,其後獨立審查委員會組成,證券監管機構入駐調查,這陣子它形象重挫,聲譽跌至谷底。
  • 瑞幸咖啡承認財務造假後的24小時,該來的還是要來
    據燃財經報導,瑞幸咖啡的「自爆」,其實是遭遇做空後的連鎖反應。按照美國證監會的要求,瑞幸咖啡要成立特別委員會進行自查,對於瑞幸咖啡來說,這次對外發布公告也是被迫的。此次自曝財務造假,瑞幸咖啡將面臨集體訴訟、巨額處罰以及退市的風險,對於瑞幸咖啡來說是無可迴避的暴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