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園城市首提地」到「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成都被賦予發展的新戰略定位,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成都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提出建設五個「先行區」,展示出成都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領域對標先進、勇爭一流的使命擔當。
12月30日,成都再迎重大政策紅利!四川省委、省政府正式印發《關於支持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高起點建設創新引領的活力城市、高質量建設協調共融的和諧城市、高標準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城市、高水平建設內外聯動的包容城市、高品質建設共建共享的幸福城市五個方面出臺系列支持政策,支持成都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更好服務國家戰略大局。
一幅勾勒未來5年成都公園城市示範區的畫卷徐徐展開:到2025年,成都將基本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創新策源能力顯著增強,城市布局形態持續優化,綠色空間系統更加完善,開放門戶能級大幅提升,宜居生活魅力充分彰顯,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創新體系、城市治理體系初步建成,國家中心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輻射力全面提升。
同時,《意見》還繪出2035年的成都「藍圖」: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成為全國樣板,建成全國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國際門戶樞紐,全方位邁入現代化國際都市行列。
高起點建設創新引領的活力城市
支持成都探索實施頂尖人才「全權負責制」
爭創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活力城市」,必然經濟動能澎湃、創新活力無限。
根據《意見》,四川將支持成都打造全國重要的創新策源地,支持高標準規劃建設西部(成都)科學城,構建「一核四區」創新空間布局,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重要載體。四川將支持成都全力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加快籌建天府實驗室,積極創建國家實驗室,並爭取布局先進核能、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等重大項目、計劃。支持成都深入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深化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探索實施頂尖人才「全權負責制」,開展外籍創新人才便利化創辦科技型企業試點。
△成都景色
同時,為培育壯大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四川將支持成都布局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爭創國家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同時,支持創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爭創軟體和信息服務、航空裝備、高端能源裝備等先進位造業集群。
擁抱新經濟才能釋放新活力、培育新動能。為此,四川將以成都為核心將加快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瞄準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都將推進部署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前瞻布局建設智能感知、邊緣計算等設施,創建人工智慧超算中心,加快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以場景供給引領新經濟發展,四川將支持成都建立健全「城市機會清單」發布機制,創建「創新應用實驗室」「未來場景實驗室」,深化新場景新產品應用。
西部金融中心的建設腳步也將進一步加快。四川將支持提升成都金融市場地位,推動建立現代金融機構體系,爭取新型法人金融機構落戶,支持境內外大型金融機構在蓉設立區域性、功能性總部,支持成都建設「一帶一路」金融服務中心,開展金融創新試點,創建科創金融試驗區。
除此之外,四川還將支持成都打造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範區,支持發展數字農業、綠色農業、智慧農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建設都市農業產業基地,走出一條具有都市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高質量建設協調共融的和諧城市
積極探索新區建設新模式新機制
支持開展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
《意見》明確,成都要提升公園城市空間治理效能。包括:創新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機制,推動形成「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空間功能布局;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優化形成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功能區布局;編制體現「增存掛鈎」理念的國土空間規劃,完善用途轉用許可制度;用好中央賦予省級政府更大用地自主權政策。《意見》還明確,四川將支持成都開展以「畝均論英雄」為導向的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
備受關注的天府新區和成都東部新區建設,有了各自的明確定位和分工。《意見》明確,將積極探索新區建設新模式新機制,構建分工合理、協作緊密的現代產業體系和城市功能體系。支持天府新區集聚發展總部經濟、科技研發、現代金融、會展經濟、文創產業等高端服務業,打造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樣板;支持成都東部新區對標國家級新區加快提能升級,發展先進位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提升國際消費、航空經濟等核心功能,打造成渝地區雙核聯動的戰略支點。
在「中優」區域,成都將積極探索城市有機更新的實現機制和路徑,降低中心城區開發強度、建築尺度和人口密度,提高產業層次、提升城市品質,塑造高端城市業態,提升「老成都、蜀都味、國際範」的城市品位。
此外,《意見》明確,為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四川將支持和促進成都的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推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依法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探索建立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依法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高標準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城市
支持龍泉山森林公園打造世界級「城市綠心」
全域公園城市的綠色本底如何築牢?《意見》明確,成都要嚴格劃定「三區三線」,四川將支持支持成都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融合生態保育、旅遊健身、文化展示等功能,打造世界級「城市綠心」。同時,強化龍門山生態涵養保護,加快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推進都江堰精華灌區保護修復。高標準規劃建設天府綠道,形成覆蓋全域的生態「綠脈」。支持成都舉辦公園城市論壇和2024年世界園藝博覽會。
天藍、水清、地綠,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至關重要。《意見》明確,成都將建立健全大氣汙染聯防聯控機制,嚴格執行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加快建設國家環境保護機動車汙染控制與模擬重點實驗室(成都基地)。同時,大力實施「蓉城碧水」保衛攻堅戰,構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溼地」水網體系,支持完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
《意見》還提出,成都要構建生態價值轉化體系,建立生態系統價值核算體系和公園城市評價標準,積極爭創綠色技術創新綜合示範區和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探索生態產品供給與建設用地指標增減掛鈎、生態資產帳戶異地增減平衡。探索建立碳普惠機制,推進國家低碳城市試點,支持爭取國家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創建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高水平建設內外聯動的包容城市
支持成都建設國家鐵路主樞紐
支持設立天府國際空港航空經濟試驗區
「包容」一直是成都的標籤,一個明顯的信號是,成都開放的大門將會打得更開。《意見》提出,要提升國際門戶樞紐城市能級,一項重磅任務就是要探索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兩場一體」運營新模式,爭取更多國際航權,設立全貨運基地航空公司,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打造全球性航空樞紐。
同時,四川將支持成都建設國家鐵路主樞紐,加快建設成自宜、成達萬、成渝中線等高速鐵路大通道,打通成都至欽州港的西部陸海新通道西線鐵路通道,完善「四主三輔」客運站場布局。支持建設「一帶一路」國際多式聯運綜合試驗區,實施中歐班列集結中心示範工程,加密開行南向鐵海聯運、東向鐵水聯運班列。
△建設中的天府國際機場
在「買全球、賣全球」早已不是件新鮮事,這一能力體系還將進一步提升,成都將推動消費平臺功能提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能級商圈。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深度挖掘大熊貓文化、古蜀文明、三國文化等世界級文化資源,打造國際文化旅遊目的地。同時,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夜間經濟、假日經濟。
為增強國際交往中心輻射帶動力,四川將支持成都加快建設「三城三都」,打造國家級國際交往承載地,並深化和拓展國際友城交往,承接更多國家主場外交和重大涉外會議,進一步擴大西博會等國際展會活動影響力,辦好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世界運動會、世界桌球錦標賽等重大賽事。
在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方面,四川支持設立天府國際空港航空經濟試驗區,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建設。同時,支持申建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加快實施中日(成都)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示範項目。
高品質建設共建共享的幸福城市
支持成都建設國際合作教育園區
支持構建成都平原經濟區鐵路公交化運營網
連續12年蟬聯最幸福城市TOP1,未來成都如何讓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更幸福?《意見》也明確,成都要構建優質均衡的公共服務體系,支持深化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開展基本公共服務清單標準管理和動態調整制度改革。
在教育、醫療、就業、養老和住房等民生領域,四川將支持成都建設國際合作教育園區,積極爭創國家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支持創建國家醫學中心、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集群。健全公共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機制。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對於成都這樣的超大城市,市民對於基礎設施的需求很大程度上不再是「補短板」而是「高品質」。《意見》提出提升基礎設施功能品質,支持構建成都平原經濟區鐵路公交化運營網,改造提升高快速路網,開展公園城市綠色交通體系建設試點,創建「公交都市」。同時,四川將推進甘孜—天府南—成都東、天府南—銅梁特高壓輸電工程和攀西地區至成都電力通道建設,規劃建設引大濟岷、三壩水庫、沱江團結水利樞紐等重大水利工程,提高能源和水安全保障能力。
在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能力方面,《意見》明確,四川支持成都探索超大城市智慧治理,率先在全周期管理、高效能治理上作出示範。深入推進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構建社區發展治理與社會綜合治理雙線融合機制,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和能力建設,支持建設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創建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
紅星新聞記者 鍾茜妮 李彥琴
編輯 劉宇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