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龍安寺枯山水

2021-02-17 吾心言

       此行京都龍安寺實際上是計劃之外的,一是嵐山的船因為颱風天氣尚未通航,再者聽聞小夥伴喜歡枯山水,而龍安寺方丈庭院的枯山水特別著名,便去了。
       枯山水:因為中國園林文化傳到日本後,日本由於地域受限,且引水困難。便形成了以石為山,以沙為水的枯山水。比較有名的是大仙院、銀閣寺和最為著名的龍安寺。

       龍安寺枯山水以沙、石頭、苔蘚為基礎,在24米長、9米寬的長方形區域內放置了石頭共計5組15塊,以5、2、3、2、3分布如下圖(在此感謝郭老師提供此圖)。為何如此著名?細細研究發現有以下幾種傳說:

       傳說一:除了方丈庭院中地板上木結節的位置,其他位置均看不全這15塊石頭。註:也有書說沒有一個角度能看全這15塊石頭。事實上,這個傳說是無法印證的,因為除了方丈庭院的角度,其他角度都無法參觀。但是,有了圖紙便可用視覺角度進行驗證,如下圖所示:

       能確認的是,如果真如傳說所言,那這個木結節應該在下方白色區域(可惜此行並未關注)。對於到底能不能看見所有的石頭,或許是介於幻覺、想像和信念之間。亦或是所見和所信與盲目和否認的不期而遇。如同西格蒙德.佛洛依德寫道:「一個人在知曉一件事的同時也對其一無所知。」

       傳說二:京都大學在英國《自然》雜誌上說,通過計算發現(即從方丈庭院的角度望去),這幾塊石頭的層疊,軸對稱線組成了一顆樹。主幹經過方丈庭院中央,也是看這個庭院最佳的位置。這點發揮一下想像力,或許可以很容易理解。

       傳說三:說5.2.3.2.3,即7.5.3之庭是中國五嶽或是比擬京都東山、南山、雙山、西山、北山的說法。也有以5、2、3、2、3中,左側的那兩塊石頭間隙為分割線,則形成了黃金分割(但這一點似乎有點牽強)。

       傳說之多,均不知當初相阿彌之初心,也感嘆其心血……望下一次能再一次領略其之美……

相關焦點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神秘美
    龍安寺庭園是日本枯山水庭園的代表,位於日本京都,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京都龍安寺,據說英國女王訪問日本和賈伯斯去日本拜訪都點名要參觀的日本景點。而這裡更是被稱為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
  • 京都龍安寺,枯山水的極致禪意
    可以說日本園林的「枯山水」造景藝術,就是禪宗精神的絕佳體現。枯山水以山石和白砂為主體,象徵自然界的大川、海洋、雲霧,高山、海島、瀑布等,多見於小巧、靜謐、深邃的禪宗寺院。細細耙制的白砂石,疊放有致的幾個石組,卻能產生動人心魄的力量。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龍安寺,就是日本枯山水庭院的代表作。
  • 遊記:龍安寺,神奇枯山水,靜坐悟禪意
    日本旅遊書兜售,京都龍安寺,有片好山水,只是多出一個「枯」字,讓我大惑不解。尋路而去。從金閣寺出門,不搭車不地鐵,徒步公路小巷,尋山問水。走過了立命館大學,可是安身處?走過龍安寺御陵道,不見御陵,卻是密布民居別墅庭院。
  • 「建築界」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龍安寺石庭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枯山水庭園,有著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很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我們一起來感受安寺石庭美景帶給我們的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龍安寺的石庭是以油土矮牆圍成的長方形庭院,長25m,寬10m。地面鋪著一層細白砂石,表面梳著極整齊的波紋。
  • 名庭記:龍安寺枯山水之妙
    以石庭著稱的方丈庭園是一座枯山水庭園,用夯土牆(編者註:夯土是一類建築材料。表示紅泥、粗砂、石灰塊的三合土中的空隙經過夯實的動作之後變得更結實)圍繞,在佔地不足三百平方米的平坦地面上鋪滿白沙,上面防止五組大小十五塊石頭。
  • 日本 | 枯山水100圖
    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不過那時的「枯山水」已經具有了後世枯山水的雛形,開始通過置於空地的石塊來表達山島之意象。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
  • 最神秘的日本枯山水—龍安寺
    請持續關注枯山水以石頭、白沙為主的日式景觀主要集中在日本京都的庭院當中最著名的有龍安寺、大德寺、東福寺、建仁寺等等【圖為龍安寺枯山水】「枯山水」一詞來源於日本平安時代(公元749-1192年)庭園經典著作《作庭記》「於無池無遣水處立石,名曰枯山水」
  • 枯山水 庭園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真正的枯山水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致,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京都禪院庭園數不勝數,如南禪寺、龍安寺等,皆以素白的砂石為主,於看似單調之白砂上,掃出漣漪式、波浪式、漩渦式、回紋式等同的平行線條,造成無水卻似有水之效果。(建仁寺 枯山水庭)
  • 日本最美「枯山水」庭院指南,庭院深深深幾許?
    枯山水庭院,不僅有很高的美學研究價值,更是具有吸引著普羅大眾一覽其風採的魅力。即便不是參禪者,眺望枯山水庭園,也能獲得片刻的平靜。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之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03京都 龍安寺石庭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 日本15個最美枯山水庭院
    在日本境內的枯山水庭園很多,各有其不同的個性。我們一起來感受枯山水庭院帶給我們的風採與魅力。...-枯山水庭院- 京都|龍安寺石庭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這樣的龍安寺石庭代表著日本人探索世界的一種傳統,追求平淡、含蓄、單純、空靈,體現出外部世界與內在心靈相通的禪宗美學。
  • 枯山水詳解 · 100圖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枯山水之名最早見於平安時代的造園專著《作庭記》,不過這時所言的枯山水並非現在通常所指的那種以砂代水,以石代島的枯山水,而僅僅指無水之庭。
  • 枯山水庭園100圖詳解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鎌倉時代又稱乾山水或乾泉水),是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堪稱日本古典園林的精華與代表。日本人好做枯山水,無論大園小園,古園今園,動觀坐觀,到處可見枯山水的實例。真正的枯山水還是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至,著名的京都龍安寺庭園就誕生於這一時期。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幾乎各種園林類型都有所體現,無論是舟遊、回遊的動觀園林,還是枯山水、茶庭等坐觀庭園,都或多或少的反應了禪宗美學枯與寂的意境。
  • 去看冬天的枯山水吧,它是京都的世界觀
    讓谷町君最感興趣的,是JR東海也結合今年的「京都冬之旅」推出了一個特別企劃:京都的禪寺和石庭巡禮。石庭,代表是枯山水,是日式庭園的精髓。冬天恰恰是觀賞京都石庭的最好機會。一來是因為遊人稀少,反而能獲得靜心的環境,也與日本文化的侘寂文化不謀而合。二來是因為天氣寒冷,反而能在觀賞石亭的片刻,感受到其中潛藏的能量和即將萌芽的生機。
  • 日本十大最美的枯山水庭院
    其中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日本特有的造園手法,系日本園林的精華。其本質意義是無水之庭,即在庭園內敷白砂,綴以石組或適量樹木,因無山無水而得名。枯山水▲ 龍安寺日本庭園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廟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著5組長著青苔的巖石,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園。
  • 20座最美枯山水庭院
    龍安寺是位於日本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金福寺位於京都北郊,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
  • 20座最美枯山水庭院(一)
    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區的臨濟宗妙心寺派的寺院,創建於1450年,以其枯山水方丈庭院而聞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
  • 當庭院遇見枯山水,美到沒眼看!
    而枯山水是日本式園林的一種,當庭院遇見枯山水,美到沒眼看!金福寺枯山水庭院金福寺位於京都北郊,屬南禪寺派,這裡不僅是當地人們非常喜愛的賞楓之地,也是京都著名的枯山水庭園之一。金福寺的枯山水庭院主要由白砂布置而成,背靠假山,風格簡單質樸,美得炫目。
  • 日本枯山水的形成發展過程,枯山水是超越園林的園林藝術
    龍安寺方丈庭引言喜愛園林的朋友不可能不知道枯山水,一提起日本園林來,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枯山水,因為枯山水實在太獨特了。西芳寺下段夢窓疎石被認為是枯山水庭園的開拓者,他修建了最初的枯山水庭園----京都西芳寺庭園。
  • 京都不多言 美在枯山水
    日本園藝、花道展示的禪意之美,京果子、京扇展示的視覺之美,清水燒茶具等生活用品展示的設計之美……日本人的傳統精神氣質在京都風物中體現得最為盡致。來京都首先要看枯山水。日本庭園的代表性景觀,起伏的地面上擺放山石、樹木與白沙,沒有一滴水,卻足以表現出遠山和大海的蒼茫氣勢與波瀾景致。枯山水的重枯淡留白,深受中國山水畫的影響。
  • 枯山水,茶室中的第一道門
    什麼是枯山水? 日本枯山水最初受北宋山水畫的影響,將宏觀的山水用極簡方式呈現在庭園的半開放式空間內,形成一處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