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末年,漢哀帝劉欣英年早逝。因為漢哀帝並無子嗣,這也就給了王莽後來篡位帶來了機會。王莽藉此時機,先擁立才九歲的漢平帝劉衎登基,然後逐一提拔親信之人,發展朝中勢力,並排擠政敵,待到漢平帝成年後又將女兒嫁給了他。漸漸地,朝中大權落在王莽的手中。
後來漢平帝逝世後,王莽擁立才兩歲的劉嬰做皇帝,並且不斷放出王莽將取代劉氏家族稱帝的預言。隨著時機成熟,王莽於公元8年順利篡位登基,定國號為「新」。
王莽一坐上皇位,第一件事就是大型改制,歷史上稱其為「託古改制」。改製做出的第一個政策就是廢除奴隸制,王莽十分厭惡奴隸制,他認為人人生來平等,買賣奴隸實在是「悖天心,逆人倫」,必須去除。
這一政策的提出,在當時 可是一個重磅炸彈,要知道當時的漢朝還處於半農奴制社會。擁有農奴的數量不僅是達官顯貴的財富,更是貴人顯赫身份的象徵。可想而知,廢除奴隸制會觸動多少上位人的利益。
不僅如此,王莽還對土地進行大肆改革。將土地國有化,並且規定一對夫妻能夠分到一百畝地,只要是多佔土地的,不論是誰都要無條件的拿出來分掉。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非常熟悉,太像現在的社會主義思想了,生活在現在的我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但是在兩千年多前的漢朝,還處於封建王朝的時代,這思想得有多超前啊,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人推測王莽是穿越過去的現代人。
但是這種超前的政策,並未受到人們的響應,反而遭到了達官顯貴的集體上奏,逼得王莽不得不做出讓步,中止了 這些政策。雖然託古改制剛一推出就受挫。
但王莽並沒有放棄他的改制夢想。這一次他將矛頭對準了富有的商人群體,先是通過「五均六筦」阻止商人對於農民的剝削,然後又強力制止高利貸。這一舉措激怒了富商巨賈,在後期王莽推出貨幣改革政策的時候極力阻撓,使得王莽幾次推行都沒有成功。
現在細細想來,王莽的思想在當時確實古怪。了解了王莽的家世後,便會知道那不是一般的強勢。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還有五人擔任過大司馬一職,王家是西漢時期權勢最大的家族。
按說這樣環境下成長的王莽,從小耳濡目染的是貴族生活,就算不是目空一切的,又怎麼會考慮農奴的感受呢?最主要的問題是,擁有農奴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王莽的思想怎麼會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如此相悖,這種不合理才有了王莽是穿越者的理論。
但如果王莽不是穿越過去的現代人,那麼就只有一個解釋,這些政策是王莽內心的理想型社會,他想借著自己的手實現。但事實上,不僅各項舉措沒有推行起來,反而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王莽最後也被綠林軍殺死,死在了實現理想的道路上。
王莽一心想做個好皇帝,想開創一個從未出現過的太平盛世。可是他失敗了,最主要敗給了心急,如果他能多等一等,讓自己的政權更穩固,讓兵力更雄壯之後,再提出改制,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
可惜歷史不能重演,王莽為他的理想社會不僅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更因為得罪權貴,備受罵名,而且王莽因為沒有後人繼承新朝大統,導致新朝在歷史上如曇花一現,匆匆盛開又凋謝,而王莽的篡位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汙點,從而背上了千古罵名,被歷朝歷代當作了反面教材。
編輯:張聖平
搖搖晃晃,晃晃搖搖。品味雲端,墜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