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郭傳軍博士:用手術刀解決顱腦「大」問題

2020-12-23 瀟湘晨報

大腦是人體最精密的「儀器」,結構複雜、分區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缺失,重則危及生命。神經外科也因此成為最具挑戰、最高難度的醫學領域,一臺神經外科手術往往持續3-8小時,而手術刀下的戰場只在毫釐之間……有這樣一位醫生,用精湛的醫術創造一個又一個生命奇蹟,他就是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郭傳軍。

今年10月17日,37歲的王女士近半個月來總是頭疼頭暈,來到蚌埠三院神經外科就診,值班專家建議她做腦CT檢查,結果讓王女士大吃一驚,自己腦子裡竟然長了個巨大的腦瘤。一天後,王女士和老公急匆匆找到郭傳軍主任,郭主任了解病情後表示:頭疼頭暈的症狀就是這個腦瘤引起的,這個腦瘤直徑4個多釐米,需要手術!但病人也無需過於緊張,因為腫瘤是良性的,手術後基本不會復發。鑑於腫瘤巨大,和海綿竇關係密切,並且和頸內動脈、大腦中動脈、後交通動脈、視神經、動眼神經、外展神經、滑車神經等關係密切,一旦損傷這些結構將會造成嚴重後果,甚至危及生命。郭傳軍主任和手術團隊經過討論,制定了周密的手術計劃,並在麻醉和護理團隊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切除了腫瘤,術中發現腫瘤起源於海綿竇,成功避開並保護了重要的血管神經。王女士術後神志清醒,肢體活動和言語交流正常,沒有出現任何神經損害症狀。病人及家屬對郭主任表示感謝時,他說:「為病人解除病痛、做好服務是作為醫生的天職,三院神經外科是一個積極上進的團隊,還有兄弟科室的全力協助,手術的成功表明我們有能力完成高難度腦腫瘤手術,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

10月28日,21歲的熊某在父母陪同下找到了郭傳軍主任,該病人13年前做過腦瘤手術,最近一個月感覺頭疼、右側肢體乏力,經過檢查發現左額顳腫瘤復發。郭主任團隊經過術前討論後認為:患者首次手術的病理診斷為少突膠質細胞瘤,此次復發腫瘤有進一步惡性病變可能,腫瘤生長在左側額顳葉,為功能區腫瘤,並且與左側大腦中動脈關係密切,術後有可能出現語言障礙及左側肢體乏力加重,甚至偏癱;如果左側大腦中動脈出現損傷,還有可能危及生命!經過精密計劃,手術順利完成,徹底切除了腫瘤,更可喜的是,熊某沒有出現「預料中的語言障礙」,左側肢體乏力不但沒有加重,而且較術前改善明顯,頭疼症狀也消失了。功能區膠質瘤是指與人的意識、言語、肢體活動等密切相關區域的膠質瘤,理想的手術結果就是既切除腫瘤,又保護腦功能,對神經外科醫生挑戰極大。三院神經外科郭主任帶領團隊採用「雕刻式」腫瘤切除技術,成功為病人進行了手術。

▲ 郭傳軍主任看望病人

除了復髮膠質瘤和海綿竇腦膜瘤,三叉神經痛也常常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它表現為突然的、劇烈的面部疼痛,號稱「天下第一痛」。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治療三叉神經痛和面肌痙攣的國際公認金標準,蚌埠三院神經外科通過微血管減壓手術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取得了顯著療效。病人通過該手術,可以獲得長期的疼痛緩解,不僅面肌痙攣立刻消失,而且手術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滿意度高,是此類疾病患者的福音。對於無法耐受開顱手術、基礎病較多的高齡患者,蚌埠三院神經外科室採用經皮三叉神經半月節球囊壓迫治療,力求「微創再微創」。在保證手術效果的前提下,將手術切口縮小至3cm,並採用美容縫合方式,僅需一張創可貼大小的穿刺點,就能明顯改善三叉神經痛的症狀,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術後舒適度,讓病人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專家的服務。

蚌埠三院神經外科始建於20世紀70年代,現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史。該學科為安徽省特色專科、蚌埠市首批臨床重點學科,是國家級神經外科規培教學基地,是蚌埠市抗癲癇協會基地。目前該科以中青年科技人員為主、人才梯隊和專業結構合理,醫學、教學和科研總體實力處於全省先進地位。科室現有醫護人員26人,其中主任醫師3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4名,其中博士1人,碩士研究生6人,主管護師9人,護師4人,護士2人。

在長期的臨床、科研和教學中,蚌埠三院神經外科獲得省、市及衛生廳科學技術成果獎26項,其中安徽省科學技術成果獎4項,國家專利3項,在國內發表專業論文數十篇。科室現開展病床40張,擁有德國蔡氏NC-4型神經外科專用手術顯微鏡、德國蛇牌氣動開顱動力系統、德國蛇牌神經內窺鏡、ASA-610型神經外科手術導航系統等各種先進的手術器械和先進的電生理檢測設備。

除了先進的基礎研究設備,蚌埠三院神經外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顱腦腫瘤、椎管內腫瘤的顯微外科治療,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面肌痙攣顯微鏡下微血管減壓術、顱內動脈瘤開顱夾閉及介入手術、頸椎前路椎間盤摘除及椎間融合術,頸椎前路椎體切除鈦籠置入融合術、頸腰椎後路減壓釘棒固定融合術,脊髓栓系松解術,全內鏡下微創治療腦積水、垂體瘤、蛛網膜囊腫、透明隔囊腫等疾病,在癲癇、重型顱腦損傷、重症腦出血的診治方面形成了特色的專科治療體系,在全省有較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專家簡介

郭傳軍,蚌埠三院神經外科主任,學科帶頭人,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安徽省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學分會委員,安徽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淮海醫藥》副主編。曾先後在北京三博腦科醫院、北京301醫院進修學習,2017年作為訪問學者赴奧地利多瑙醫院學習交流。自從事神經外科工作以來,完成各類手術2000餘臺。

擅長腦腫瘤、椎管內腫瘤、顱內動脈瘤、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小腦扁桃體下疝、脊髓空洞、寰樞椎脫位、顱底凹陷、頸椎病等疾病的外科治療。尤其擅長內鏡下微創治療腦積水、透明隔囊腫、蛛網膜囊腫、垂體瘤以及腦出血等疾病,在頸動脈斑塊以及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綜合治療及預防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

近5年在SCI、中華系列雜誌及國家級雜誌共發表論文7篇,參與主編醫學專著2部,參與翻譯醫學專著1部,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1項,有4項科研成果獲得省市級獎勵。

【來源:健康蚌埠官微】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陳鴻光(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以血管神經外科為例,在腦血管病的診療方面,上世紀90年代的中早期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還處於起步階段,當時腦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疾病主要是以開顱的方式進行,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而在創傷神經外科方面,在國內外顱腦創傷救治指南與專家共識的指導下,聯合神經重症的優勢力量,不斷規範顱腦創傷的整體救治流程,通過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內合理的鎮靜鎮痛、顱內壓監測、腦血流評估等多模態管理、嚴格的手術時機與術式選擇等一系列手段提高救治水平,如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
  •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神經外科:用精湛技術守護患者「生命中樞」
    主刀的是珠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柯以銓。顱內腫瘤連接眾多血管和神經,而小天天年齡太小、腫瘤太大,整臺手術險象環生。所幸,在柯以銓精湛的顱內腫瘤顯微手術技術下,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手術,小天天的惡性腫瘤被成功切除,術後恢復得很好。 大腦是我們人體活動的「司令部」,結構複雜、分區精細。腦部手術中,手術刀和手術器械的每一次揮動都如履薄冰。
  • 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鴻光團隊:生死時速間的「微觀」考量
    陳鴻光(左)團隊討論患者病情以血管神經外科為例,在腦血管病的診療方面,上世紀90年代的中早期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還處於起步階段,當時腦動脈瘤、血管畸形等疾病主要是以開顱的方式進行,手術風險大、併發症多。而在創傷神經外科方面,在國內外顱腦創傷救治指南與專家共識的指導下,聯合神經重症的優勢力量,不斷規範顱腦創傷的整體救治流程,通過高效的院前急救、院內合理的鎮靜鎮痛、顱內壓監測、腦血流評估等多模態管理、嚴格的手術時機與術式選擇等一系列手段提高救治水平,如今毓璜頂醫院神經外科重型顱腦創傷的搶救成功率達95%左右,居國內先進水平。
  • 第152醫院:神經外科
    神經外科簡介神經外科現有高級職稱醫師
  •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教授江湧:行醫十七年不忘初心
    既拿得起手術刀,在患者顱內狹小的空間中,完成了一場場驚險的手術;又耐得住寂寞,在腦血管、腦損傷的科研之路上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毅力,取得了諸多矚目的成果。他就是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青年專家江湧。他說:「因為後交通動脈瘤的位置,往往鄰近支配眼瞼閉合的動眼神經,當動脈瘤長大壓迫到這個神經後,往往表現出上眼瞼下垂的先兆。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生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提前預判其可能的病因。」
  • 【喜訊】惠州三院神經外科胡永珍醫生斬獲廣東省神經腫瘤手術病例...
    【喜訊】惠州三院神經外科胡永珍醫生斬獲廣東省神經腫瘤手術病例大賽二等獎!自惠州三院神經醫學中心創立以來,學科帶頭人李雪松副院長非常重視多學科診療的發展,尤其腦膠質瘤方面。
  • 天津、重慶30位優秀神經外科醫生
    你知道重慶、天津有哪些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嗎?為了讓大家更全面詳細地了解各城市各專科領域的醫療人才,我們會定期發布各地不同科室的專家榜單。 接下來一起看看重慶、天津這兩大城市的優秀神經外科醫生榜單吧!
  • 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景博士簡介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男,31歲,漢族,中共黨員。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講師,主治醫師,講師,博士。2005年獲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醫學碩士學位;2011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2008年起就職於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病區。目前主要從事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的顯微血管減壓術(MVD)手術工作。
  • 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正式成立並啟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張澤文 通訊員 楊坤 侯立8月7日上午,在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前期緊鑼密鼓的籌建工作,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正式成立並啟用。神經外科急危重症患者較多,病情變化快,更需要專業的醫療救治和專業的護理,神經腫瘤、腦血管疾病、功能性疾病等專業也需要神經重症監護的保駕護航。結合醫院實際,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正式成立。監護病房嚴格參照國內先進標準,依託神經外科雄厚實力,高起點建立神經外科重症監護病房,以便於對患者進行深度和精準監護。
  • 神經外科醫生膽大心細技藝精湛:在腦袋裡「拆彈」
    在腦袋裡「拆彈」,縫合髮絲粗細的血管  浙大二院有一批膽大心細的「小李飛刀」  電影《奇異博士》的開場,神經外科醫生斯特蘭奇博士從一個瀕臨死亡患者的腦幹附近取出一枚子彈,讓患者起死回生……  這雖然是電影中的場景,但現實生活中的神經外科醫生同樣也是膽大心細,
  • 【科教動態】「學術不停步,手術不馬虎」,惠州三院神經醫學中心又...
    【科教動態】「學術不停步,手術不馬虎」,惠州三院神經醫學中心又搞了個大動作! 而在9月13日,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洪濤教授前來惠州三院神經外科參觀交流,指導完成兩例高難度的顱咽管瘤手術。
  • 常州:拿得起手術刀 寫得了三行詩
    他們中有技術精湛的外科醫生,有留學歸來的醫學博士,有迎接新生命的婦產科護士,還有為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默默付出的團隊,"十一"前夕,他們共同提筆為祖國母親寫詩,禮敬新中國。據了解,"燃情三行詩 · 禮敬新中國"活動由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雨花》雜誌社承辦,江蘇銀行特別支持。
  • 神經外科重症管理將「有章可循」—新聞—科學網
    「神經重症患者病情複雜危重、治療時間長、經濟負擔重、治療風險大,需要多學科協作式綜合處理,建立一整套針對神經急重症患者的快速有效處理原則及協作模式。」 「針對這樣一個危險性大、技術含量高、勞動強度密集領域,需要有協作平臺和共識、指南來規範醫療行為、開拓醫療隊伍、統一醫療方法、減少醫療浪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天津總醫院神經外科張建寧教授表示。
  • 濰坊市人民醫院腦科分院舉辦博士論壇
    任濰坊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腦科醫院神經外科腦血管病病區主任,兼任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山東省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分會常務委員等職。從事神經外科專業近三十年,熟練掌握顱內腫瘤、椎管腫瘤、顱腦外傷及腦血管病等神經外科疾病的診治,尤其擅長垂體腺瘤、腦膜瘤、腦動脈瘤、三叉神經痛的顯微手術治療。榮獲第三屆濰坊市青年科技獎。
  • 女博士探親遇車禍致重度顱腦損傷,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親自探望並為...
    日前,武漢協和醫院副院長張進祥攜 4 位教授,緊急趕往巢湖宋慶齡愛心醫院重症醫學科,看望重度顱腦損傷女博士,並為宋慶齡醫院對女博士的及時搶救和精準救治豎起了大拇指。該女博士為武漢協和醫院的學生。
  •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楊廣順教授工作站正式落戶無錫三院
    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楊廣順教授工作站正式落戶無錫三院 2018-01-05 17:01:05來源:本網綜合 將最優質的醫療資源匯集
  • 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經外科高規格面肌痙攣手術培訓班舉辦
    西部網訊 2020年9月11-9月13日,由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顱底腫瘤及顱神經疾患診療組主辦的高規格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顯微血管減壓(MVD)手術入路及解剖操作培訓班落下帷幕,本次培訓受到省內外20餘家醫院,60餘名神經外科主任教授一致好評。
  • 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王景博士簡介
    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男,31歲,漢族,中共黨員。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講師,主治醫師,講師,博士。2005年獲第四軍醫大學臨床醫學學士學位;2008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醫學碩士學位;2011年獲第四軍醫大學神經外科醫學博士學位。2008年起就職於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神經外科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病區。目前主要從事三叉神經痛、面肌痙攣、舌咽神經痛的顯微血管減壓術(MVD)手術工作。
  • 一例右側枕頂葉多發血腫並腦疝形成患者經我院神經外科全力救治...
    近日,我院神經外科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成功救治一例右側枕頂葉多發血腫並腦疝形成患者。患者女性,78歲高齡,因突發意識障礙3小時入院,經頭顱CT檢查診斷為右側枕頂葉多發血腫並腦疝形成,生命垂危。神經外科主任謝開俊副主任醫師迅速組織科內會診,制定治療方案,隨即行右側額顳頂部血腫清除術手術。經團隊協作順利完成手術,患者轉危為安。術後經醫護團隊精心治療與護理,24天後患者生活自理康復出院特贈送錦旗表達深深謝意。
  • 28歲小夥因它命懸一線,泰州四院神經外科專家巧施手術幫他順利脫險
    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亦農再次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一位重度顱內感染患者的生命,據悉,袁先生將於近日出院。3月初,家住興化市的袁先生因高血壓引起突發性腦溢血,緊急送醫後進行了開顱手術,術後因顱內壓增高合併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十分危機,就醫的興化某醫院因手術條件限制建議其轉院治療。袁先生的父母悲痛萬分又心急如焚,經過多方打聽,經人介紹找到泰州市第四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徐亦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