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為織就更美生活——記萬事利絲綢文化傳承發展之路

2021-01-08 騰訊網

2020年12月25日至27日,第三屆中國匠人大會在杭州良渚夢棲小鎮舉辦,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優秀匠人齊聚一堂。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官方指定伴手禮品牌亮相,公司董事長李建華也應邀參會。

「千裡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從良渚時期的織絲到如今的定製化絲綢製品,絲綢一路見證著中國的輝煌歷史。而萬事利絲綢將絲綢與良渚圖騰相融合,用創造與匠心,向世界呈現著中國古老文明的魅力。在李建華看來,萬事利絲綢的創立、發展,皆源於「對絲綢的一份愛,對絲綢傳承的一份責任,對絲綢在如今這個時代應該保留與傳承下去的一份執念」。

傳承中創新——引領數位化技術變革

在國內絲綢行業領域,萬事利集團是一家老牌企業,前身為創辦於1975年的杭州筧橋綢廠。萬事利絲綢作為萬事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自2017年起變更為股份公司,將中國傳統絲綢文化與創意設計、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相結合,從事絲綢相關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業務。

面對絲綢文化的傳承大業,李建華認為萬事利絲綢應該撐起「振興中國絲綢」這面大旗。企業遍訪世界去探索最古老的絲綢文物,不惜代價尋找技藝即將失傳的絲綢繡娘和老藝人。這些不計較經濟利益的努力,源自李建華對絲綢文化的熱愛與珍視——「我只是希望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傳承下去。」

李建華對於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等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絲綢在絲綢文化的傳承發展中一向重視研發創新,通過技術的完善與革新提升絲綢製品的經濟價值,不斷滿足消費者的更高需求。截至2019年末,萬事利絲綢擁有專利數量達124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主持和參與制定的國家、行業、團體標準共計27項。萬事利絲綢通過技術變革創新引領絲綢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及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

「絲綢是中國五千年文化史上從來沒有斷過的文化。要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經久不衰,必須在傳承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李建華表示,過去四五十年內,萬事利絲綢完成了從「產品製造」到「文化創造」的突破,實現了從「傳統產業」向「文化創意產業」的轉型,現正通過現代化人工智慧與大數據技術賦予絲綢新的生命力。

秉持匠人精神,在科技創新變革方面不斷努力的萬事利絲綢,目前已掌握世界領先的絲綢產業核心技術。其自主研發的雙面數碼印花技術,在絲巾雙面異色編織工藝方面獲得了突破,通過融入大數據、雲計算等智能化手段,高效解決了業界普遍存在的正反面透色及色彩不均勻等問題,攻克了手繪複雜圖案無法精細呈現在面料上的技術難關,使產品的花色得到更為多樣化、高品質的呈現,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戰貧顯擔當——情系鄉土盡心促振興

2020年在我國歷史上具有特殊的意義,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而轟轟烈烈的脫貧攻堅事業中,也有著萬事利絲綢的巨大努力。

作為一家社會責任感極強的民營企業,萬事利一直在思考如何使自身品牌價值、轉型經驗和資源優勢與結對鄉村有效對接,如何在外部資金幫扶的基礎上,助推鄉村依靠產業探索鄉村特色經濟發展新路徑。

萬事利絲綢所使用的主要原材料蠶絲,大部分來自廣西、貴州、雲南、浙江等地農村地區。浙江省開化縣作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縣、「華東綠肺」,與萬事利綠色、健康的理念完美契合。從2018年起,萬事利絲綢率先在開化縣建設集約化、規模化的特種蠶產業示範區,通過建設小蠶共育室和養蠶大棚、開發與改造農具機械、構建數字溯源系統和質量監控體系等舉措,從源頭布局綠色優質產業鏈體系,培育黃金繭、絲膠繭、抗菌繭等高附加值特種蠶繭,在保障原材料較高品質的同時,提高農戶收益,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萬事利絲綢與開化縣溪東村開展結對幫扶,蠶桑作為溪東村的支柱產業,支撐著90%農戶的生計。通過引進浙江大學科研團隊培育的「黃金繭」特種蠶種,萬事利絲綢在溪東村建起了規模化集約化特種原料繭示範基地。村裡的「黃金蠶」養殖僅僅兩年便大面積鋪開,2020年的產量達2.25萬公斤,為溪東農民增收近百萬元,2021年預計收入將翻番。

在萬事利絲綢的引領下,廣西因地制宜走出了符合自身生態特點的生態扶貧道路,當地農民著力發展桑蠶等生態效益農業,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其中,萬事利絲綢廣西雲表鎮蠶桑產業基地優勢明顯,全鎮桑園種植面積5.8萬畝,養蠶戶1.5萬餘戶,年養蠶20.6萬張,年產鮮繭1.51萬噸,年產值達5.05億元,其桑園面積、養蠶量、鮮繭產量均在全國鄉鎮中位居首位。

而萬事利絲綢基於對市場的精準把握,提出了「健康絲綢」的概念,並依託強大的自研技術陸續推出了黃金蠶絲被、絲綢面膜等主打純天然、綠色環保的高功效絲綢產品。

藍圖更宏闊——智能化生產服務美好生活

在萬事利人的眼中,絲綢並不僅僅是產品,它是文化、是藝術、是時尚,是新的萬億產業。萬事利絲綢結合自身實際,以文創作為追求美好生活的實踐,為中國乃至世界人民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李建華說:「新的時尚與傳統產業是相輔相成的,傳統的東西必須滿足消費者新的需求。人們對部分傳統產業的存續感到不理解,其實大多因為這些產業不夠貼合新的時代。經得起歷史的檢驗,才是真正歷久彌新的產業。看一個產業、一家企業好不好,關鍵要看它生命力,看它能夠存續、能夠踏實發展的時間有多久。」

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方向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了數位化為絲綢產業帶來的推動力。企業自2010年起便深耕智能技術、移動互聯、大數據分析等信息化領域與傳統絲綢業的結合。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萬事利絲綢已經找到了一條「傳統產業+文化創意+高科技=新興產業」的轉型升級路徑,並把高新技術與數據思維貫穿於企業運營管理、生產、設計、營銷等多個環節。

萬事利絲綢新近打造了名為「西湖一號」的人工智慧絲巾設計平臺,使每一條絲巾都可以有專屬紋樣,還可為絲巾賦詩、加載歌曲,實現專屬定製、專屬生產。而且生產效率也已大大提高,消費者下單後很快就能拿到為其量身打造的專屬產品。李建華表示,在他眼中,未來的絲綢製品設計將完全是智能化的,AI會與人類設計師協作,更加準確地洞悉消費者的需求,實現個性化訂製。

如今,萬事利絲綢在技術方面已處於行業內領先地位。曾經,我國絲綢產業被動依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的貼牌加工,如今則已經可以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了。李建華說,這是中國絲綢產業崛起的標誌,我們贏得了一個好的開局。

放眼明天,李建華對萬事利絲綢的進一步發展構想十分宏大。「萬事利絲綢會緊緊抓住做絲綢製品的這根絲,運用現代科技實施智能化生產,創造更為出眾的產品,開闢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回報國家和社會。我們會將前沿科技和古老的絲綢文化結合在一起,讓絲綢更時尚、更藝術,也以更有創意的方式走進人們的生活,讓文化傳承,讓生活美好。」

來源/ 中國縣域經濟報 (曾慶華)

編輯/ 李旭晨 劉炎炎

責編/ 王禕

監製/ 思柳行

相關焦點

  • 只為織就更美生活——記萬事利絲綢文化傳承發展之路
    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官方指定伴手禮品牌亮相,公司董事長李建華也應邀參會。「千裡迢迢來杭州,半為西湖半為綢。」西湖與絲綢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兩張歷史名片。從良渚時期的織絲到如今的定製化絲綢製品,絲綢一路見證著中國的輝煌歷史。而萬事利絲綢將絲綢與良渚圖騰相融合,用創造與匠心,向世界呈現著中國古老文明的魅力。
  • 萬事利實現跨越式發展背後——絲綢行業的「傳承伉儷」
    李建華,畢業於蘇州絲綢工學院(蘇州大學前身),卸下國有絲綢企業總經理職務後,全身心投入絲綢文化,成為一位被稱為「絲綢文化大使」的企業家。世紀之交的一次歐洲絲綢之路考察之旅,成就了如今絲綢行業中的這對「傳承伉儷」,使得萬事利在創始人沈愛琴之後,迎來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
  • 萬事利弘揚絲綢「新文化」
    蘇堤春曉、柳浪聞鶯、斷橋殘雪……這一處處的美景折射出城市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給眾多設計師以靈感,如今,美麗的杭州已經被「印」或「畫」在絲綢上。一汪湖水可以衍生出千姿百態,這也正是萬事利振興絲綢產業的思路:全球化的視野可以賦予中國傳統歷史經典產業不一樣的面孔,擁有五千年歷史的絲綢曾是國粹,但通過國際化的表達方式,江南絲繡的細膩可以再度驚豔世界。
  • 深度|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萬事利集團是一家老牌企業,前身為杭州筧橋綢廠,創辦於1975年,萬事利絲綢是萬事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成立於2007年,從2017年起變更為股份公司,從事將中國傳統絲綢文化與創意設計、數碼印花生產工藝相結合,研發設計、生產與銷售絲綢相關產品的業務。
  • 人民日報文創聯名萬事利絲綢 打造絲綢概念新文創
    此次發布會,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共同推出「中秋國潮禮盒」和「美好生活蠶絲被」等多款聯名產品。雙方的戰略合作,對於中國絲綢文化傳播、頂尖媒體IP和絲綢文化的聯名合作具有推動意義,譜寫了絲綢文創領域的新樂章。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 建華等出席活動。
  • 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說,從最初只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貼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這是中國絲綢時尚產業崛起的一個標誌性開局。  事實上,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數位化帶來的推動力。
  • 萬事利的新「絲路」:讓世界領略中國絲綢的魅力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對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產業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的故事、絲綢的文化,在李建華看來,這一切所得都歸結於「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傳承的一種責任,對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
  • 深度|以張謇為鏡 萬事利絲綢走出了「新絲路」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對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產業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的故事、絲綢的文化,在李建華看來,這一切所得都歸結於「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傳承的一種責任,對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
  • 萬事利絲綢弘揚傳統文化 奇妙創意讓絲綢更炫
    作為G20杭州峰會等世界級盛會的專業服務商,集團旗下萬事利絲綢用時尚、創意與科技一次次驚豔世界的同時,萬事利絲綢文化博物館也成了外賓、中外遊客感知杭州「歷史和現實交匯的獨特韻味」的形象窗口。
  • 傳承家文化 獻禮中國年 人民日報文創再度牽手萬事利絲綢
    弘揚傳統家文化,獻禮紅色中國年。2020年12月8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2021聯名新年禮文創產品發布儀式舉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等出席了活動。
  • 人民日報文創×萬事利絲綢新年好運禮 優選萬事利
    萬事利 讓家更有溫度送新年祝福,享闔家團圓,讓家更有溫度。秉承「傳承家文化、過好中國年」的美好願景,在新年來臨之際,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攜手推出新年特別禮盒,為春節增添一抹熱烈濃鬱的色彩。萬事利絲綢始終以文化創意與匠心工藝打造絲綢名品,讓中國絲綢熠熠發光。
  • 人民日報文創聯名萬事利絲綢 打造絲綢概念新文創
    此次發布會,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共同推出「中秋國潮禮盒」和「美好生活蠶絲被」等多款聯名產品。雙方的戰略合作,對於中國絲綢文化傳播、頂尖媒體IP和絲綢文化的聯名合作具有推動意義,譜寫了絲綢文創領域的新樂章。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 建華等出席活動。
  • 萬事利的新「絲路」:讓世界領略中國絲綢的魅力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說,從最初只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貼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這是中國絲綢時尚產業崛起的一個標誌性開局。  事實上,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數位化帶來的推動力。
  • 萬事利的新「絲路」:讓世界領略中國絲綢的魅力 _ 經濟參考網...
    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說,從最初只靠引進國外技術、設備為國外品牌做廉價貼牌加工到如今反向輸出新技術、新品牌,這是中國絲綢時尚產業崛起的一個標誌性開局。  事實上,在由傳統製造業向文化創造轉型的過程中,萬事利絲綢充分意識到數位化帶來的推動力。
  • 傳承家文化 獻禮中國年 人民日報文創再度牽手萬事利絲綢
    弘揚傳統家文化,獻禮紅色中國年。2020年12月8日,由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2021聯名新年禮文創產品發布儀式舉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等出席了活動。
  • 選在七夕,萬事利絲綢官宣了這件事!
    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寇非(左二)、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華(右二)、人民日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杉(左一)、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餘志偉(右一)出席發布會8月25日,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戰略籤約暨聯名文創發布儀式在北京舉行
  • 人民日報文創×萬事利絲綢 為百姓做床好被子
    秋意漸濃,冬天將至,暢享溫暖體驗,開啟品質生活。以「為百姓做床好被子」為願景,人民日報文創與萬事利絲綢將文化創意與絲綢相結合,攜手推出高端蠶絲秋冬被「美好生活」及真絲床品四件套「湖光秋月」。  桑蠶絲觸感舒適,被業界稱為「纖維皇后」。
  • 萬事利,讓世界愛上中國絲綢|中國匠人大會匠品
    2000多年後,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以精湛的技法,成就讓世界驚嘆的故事。萬事利絲綢董事長李建華對絲綢企業經營、絲綢文創產業等領域都有著獨到的見解。萬事利的故事、絲綢的文化,在李建華看來,這一切所得都歸結於「對絲綢的一種愛,對絲綢傳承的一種責任,對絲綢在我們這個時代應該保存下來的一種精神」。
  • 中國絲綢第一品牌 萬事利MARC ROZIER旗艦店亮相歡樂海岸
    據悉,為了讓消費者更了解各類絲綢產品,店內服務員都會提供各類絲織品的穿搭指導,比如12星座絲巾的12種搭配。   絲綢藝術歷史悠久,唯有注入新鮮血液、融入時代潮流方能美麗長存。萬事利的最大優勢是以傳統的中國文化為根基,融入現代設計理念與時尚元素。
  • 法國百年絲綢企業近日為萬事利代工生產
    在近日舉辦的2013中華絲綢文化論壇上,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說起這段「不公正」待遇,語氣裡透露著一絲酸楚。  「90%的絲和80%的綢在我們中國,但是品牌在法國,中國企業既賺不到錢又很辛苦。」不過,萬事利正在為中國絲綢爭回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