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故宮建築的分門別類有很多不同的說法,簡單來說,可以依據其布局與功用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以乾清門為界,乾清門以南為外朝,以北為內廷。可以說,故宮外朝和內廷的建築風格是迥然不同的。
故宮的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其兩翼分別為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其後還有御花園。這都是供封建帝王與后妃居住、遊玩的地方。其中,需要特別提一下的是內廷東部的寧壽宮,它是為乾隆皇帝養老而修建的,後來慈禧太后也曾一度住在此宮。在內廷的西部又設有慈寧宮、壽安宮等。此外,還有重華宮、北五所等建築。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分別位於皇宮南北中軸線上,其中太和殿又被稱為金鑾殿,是紫禁城中規模最大的殿宇,古代皇帝登基、舉行大典、進行朝會等都在這裡,因此也被稱為&34;。此外,兩翼西有武英殿、內務府等建築,東有文華殿、文淵閣、上駟院、南三所。
故宮有這麼多宮殿,那這些宮殿裡到底有多少房間呢?有人說故宮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房,有的人則說故宮的房間應該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曾經在民間還有一個流傳得相當廣的小故事∶
相傳,當初明成祖朱棣在修建故宮時打算把宮殿的總間數定為一萬間,並傳下聖旨讓工匠們照做。可是就在這道旨意傳出的第五天晚上,朱棣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被玉皇大帝傳召到天上的凌霄寶殿。朱棣見玉皇大帝正滿臉怒氣地看著他,心中十分不安,但又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他只好叩首拜問,這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自己正在建造的紫禁城宮殿的房間數有一萬間,不巧與玉皇大帝的天宮宮殿的房間數目相等。於是他只好諾諾求饒讓玉帝息怒,表示他這確實是無意冒犯,並保證他在凡間的宮殿房間總數絕對不會超過天宮。玉皇大帝聽後非常滿意,臉上綻放出笑容,並且對朱棣說道∶嗯!這就對了,朕賜你一塊&34;,用來鎮住宮院,你可再去請七十二地煞以及百隻禽獸保護你這凡間的皇城,這樣才能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你可要再三切記。朱棣聞言連忙叩首謝恩,當他再要抬起頭來看那玉帝時,卻突然醒來,原來這只是一個夢。
後來,朱棣連忙傳旨把劉伯溫召進宮來,把自己前一晚所做的夢從頭至尾說了一遍。劉伯溫聽後不禁愣住了,之後回稟朱棣說∶玉皇大帝可不是好惹的,雖然只是一個夢,但卻不可不信,既然您夢到玉帝說他們天宮是一萬間,那麼咱乾脆就建造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算了。這樣既保住了玉帝的面子,也不失皇家的氣派,可謂兩全其美。朱棣聽後覺得很有道理,就立即同意了。
只用了十四年,紫禁城就建成了,於是劉伯溫請朱棣前去察看。朱棣看到紫禁城建得如此氣派——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午門高大雄偉,尤其是奉天殿寬敞氣派,和玉帝的凌霄寶殿相比還真差不了多少。朱棣在宮裡轉了大半天以後,心裡很歡喜,並感到十分滿足。就在朱棣高興之時,他忽然想起了當初那個夢裡,玉帝說賜給他的那塊鎮宮&34;,以及要他請七十二地煞和百餘禽獸來保護皇城的事情,於是又找來劉伯溫,向其詢問這些東西都放在了什麼地方。
伯溫微微一笑,說∶萬歲您別著急,臣這就帶您一一看過。劉伯溫說著便把朱棣帶到華蓋殿後面的御路上,指著一塊長方形的巨大石雕說∶這就是玉帝賜給您的那塊鎮宮&34;,名為&34;,這石上有九條巨龍,都騰躍於流雲之間,它是這宮中最大的石雕,有上萬斤重!
朱棣一邊連聲叫好一邊問道∶那七十二地煞在哪兒呢?
白溫笑著回答說∶這您就看不見了,臣已經把它們派到這宮中下面的七十二條地溝裡,以防那些地下的小鬼兒鬧事,破壞了宮裡的風水!
朱棣聽後高興地點點頭,劉伯溫緊接著說道∶您再看看那宮殿垂脊之上的琉璃飾物,它們分別是蛟龍、鳳凰、獅子、天馬、海馬、狎魚、鬥牛、獬豸、狻猊和行什。有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還有水裡遊的。既不缺祈雨的,也不差避邪的。總之,您請的百獸是應有盡有,樣樣俱全。
朱棣聽罷龍顏大悅,最後問劉伯溫,這宮裡的殿堂是不是按當初說好的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劉伯溫表示正是,並將朱棣領到了後廷西邊的一間配房裡。朱棣看過之後更是喜上加喜,心想這下玉帝一定沒什麼話說。其實,當劉伯溫說出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時候,心裡是哆嗦的。原來,宮中的殿堂房間總數並非真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因為他到各地採購木料、石料時,看到民間的老百姓日子過得很艱苦,而皇上卻大興土木,於是就有意把設計好的圖紙進行了改動,這樣一來實際建成的只有八千多間。因為紫禁城實在太大了,殿堂房間到底有多少,一時半會兒誰也數不過來,何況皇帝也不見得真的會數。於是就向朱棣報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朱棣信以為真,加上這座宮殿建造得如此豪氣美觀,還重重地賞賜了他。從此以後,&34;的說法就傳開,並且一直流傳了下來。
實際上,目前故宮殿、宮、堂、樓、齋、軒、閣總的間數是八千七百零七間。那麼,又應該如何找到那傳說中的半間房呢?事實上,當走到景運門外的箭
向南望去時,便會看到一座被院牆圍著的兩層綠色琉璃瓦建築,那就是文淵閣。這半間指的是文淵閣樓下西頭的那一小間。這間房子面積甚小,只安設了一座樓梯,但仍算作一整間。文淵閣是藏書樓,專門用於貯藏《四庫全書》。該建築樓下有六間,其一反房屋以奇數為間的慣例,而採用了不對稱的偶數六,是為了體現&34;的寓意。同時為了保證文淵閣的美觀,西頭這一間就被建造得極小,所以看起來就好像是半間房。當然,還有更離奇的傳說,說是朱元璋和朱棣父子共造的故宮。但不管怎樣,傳說畢竟只是傳說,根本就經不起考證。前文提到,北京故宮是在永樂四年開建的,而劉伯溫作為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謀臣,早在明洪武八年(1375年)就去世了。
雖然傳說是假,那為什麼這半間房卻又真實存在呢?有人說它是根據《易經》中乾卦的爻辭亢龍有悔而來的。
&34;中的&34;是&34;的意思,&34;是&34;的意思。乾卦的陽爻發展上升到上九位,已經是最高位,處於孤高在上的位置。就像一條乘著雲朵在天上飛行的巨龍,忽然沒了繼續上升和前進的空間,所以想要繼續前進的它又不免有些後悔了。所以,這一爻便有物極必反的作用。可以說,故宮的規模氣派、奢華程度以及各種指標都是極致非凡、無可比擬的,皇帝在這樣的地方生活難免會狂妄,給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招禍。可見,這半間房屋的存在也正應了亢龍有悔,其目的是要告誡居高位的皇帝要戒驕,否則其社稷將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