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紫禁城600年。
600年的風雲變幻,這座古老而又宏偉的皇家建築見證了時代的更替和歷史的變遷。作為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收藏幾乎涵蓋整個古代中國文明發展史和幾乎所有文物門類。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引發了大家去故宮看展的熱潮。
借著此次大展,和大家介紹一下故宮博物院的館藏美玉——這些,你都見過嗎 ?
故宮博物院館藏玉器28461件,涵蓋中國主要歷史時期,尤以清代宮廷玉器為收藏特色。故宮玉器館設在東六宮的鐘粹宮。
故宮博物院所藏玉器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
元代以前的古玉
在元代以前玉器中,有當代考古發掘的精品及傳世古玉中的珍品,包括了新石器時代至元代各歷史時期的典型作品,其中一些精品原為清代宮廷珍藏,世所罕見。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大玉龍
曲長60cm,直徑2.2-2.4cm
現存四件紅山玉龍中最大的一件。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 玉獸形玦
高15.4cm,寬10.5cm,厚4.5cm
迄今所見紅山文化玉器中最複雜的一件。
凌家灘文化玉器:出土於安徽凌家灘,精品有人獸複合式玉器、刻紋長方形玉板、直立形玉人和玉勺。
新石器時代 凌家灘文化 玉立人
高9.6cm,肩寬2.3cm,厚0.8cm
西周 龍紋玉璜
長1.8cm,寬1.9cm,厚0.5cm
春秋中期 玉飾紋臥虎
長7.7cm,寬2.2cm,厚0.3cm
戰國 玉螭鳳雲紋璧:
寬14.2cm,璧徑11.5cm
已知戰國玉璧中最精美的一件。
秦 黃玉虎紋璜
高18.9cm,寬3.8cm,厚0.5cm
漢 玉螭鳳紋韘
寬6.5cm,高7.8cm
東漢 玉鏤雕谷紋「長樂」璧
通高18.6cm,外徑12.5cm,
孔徑2.6cm,厚0.5cm
漢 黃玉琀
長6.3cm,寬3.2cm
唐 青玉童子騎象
高5.5cm,長7.3cm,厚2.8cm
宋 白玉騎鳳仙人
高7.8cm,寬5.4cm,厚2.2cm
元 青玉鏤雕鹿鶴紋帶飾
長8.5cm,寬7.2cm
元 青玉蓮託蹲龍
高13cm,底徑6.4cm
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多數為明宮遺存及清代宮廷的收藏,是研究明玉最重要的材料。大量的清代玉器主要為清代宮廷用玉及各級官吏進貢的玉器珍玩,囊括了清代玉器的方方面面,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
明早期 白玉蟠龍環佩
寬6.8cm,高6.7cm,最厚4.5cm
明 玉九螭璧
直徑20.4cm,孔徑5.8m,厚2cm
明 玉臥鹿壽星山子
長8.5cm,寬5cm,高11.5cm
明 青玉帶皮異獸
長8.2cm,高4.1cm
明 青玉鏤雕枝葉葵花杯
口徑13.9cm,高8.8cm
明 玉雙管式筆插
高21.9cm,大口徑5.5-6cm,
小口徑4.5-4.7cm
雖然明代的玉質普遍不是很好,但做工非常好。明代晚期的時候,中國文人特別注重內心的修養,要求大量的生活用具,尤其是文玩都非常有趣。
所以明晚期的玉器,帶有明顯的生活情趣、強調和諧的內容就比較多。
清代玉器
入清以後,當乾隆打開了新疆玉的通道之後,玉質馬上就提高了。
清 青玉涉水戲童漁翁
高10.9cm,寬9.1cm,厚5.7cm
清乾隆 青玉召夫鼎
通高25,口徑13.8×20.9cm,
足徑17.4×11cm
清 青玉甪端
高12.5cm,長19cm,寬8cm
清 白玉羊首耳瓶
高27.5cm,口徑5.4×7cm,
足徑5.5×7.9cm
清乾隆 青玉臥馬
長13.3cm,寬7.8cm,高7.5cm
作為皇家建築,紫禁城的興衰與我們的近代歷史深深綁定。作為博物院,故宮博物院集中華文明之大成。傳承過去,展望未來。靜淵珠寶一直從歷史文物中汲取精華,致力於弘揚中華優秀的玉文化,堅持原創設計,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和現當代美學觀念,引領新式文化風尚。希望不久的將來,靜淵珠寶和大家一起,將中國的玉石文化、中國的玉石珠寶品牌,真正做到有容乃大,生生不息,玉見至美!
靜淵珠寶,
帶你「玉」見至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