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瓊海位於海南的東部,紅色娘子軍、萬泉河讓這座城市為人們所知。亞洲博鰲論壇成立之後,更是為這座風景優美的城市打開了知名度,博鰲鎮也因此聲名遠揚。而在博鰲鎮的西側,距離博鰲論壇永久會址10公裡的地方,有一座具有南洋風情的小鎮,它就是中原鎮。
中原鎮有「華僑之鄉」之稱,當地人口有3萬多人,而在海外的華僑卻有6萬多人。由於種種原因,歷史上經歷了「下南洋」的熱潮,當地人也趕上了這股風潮,他們漂洋過海到南洋謀生、尋找發展的機會。我們所說的「南洋」,主要是指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緬甸等廣大區域。「下南洋」對當地的建築、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這裡的街道兩旁種有一種樹,人們稱為「藤蘿雨樹」。藤蘿雨樹樹冠巨大,粗壯的樹枝伸展出來,將街道上方的區域遮蔽得嚴嚴實實,說是「遮天蔽日」也不為過。即使是炎炎夏日,走在藤蘿雨樹下面,也能夠感受到一陣清涼。這種樹有一個神奇地方,在於它會「穿衣服」。樹幹上由於爬滿了蕨類寄生植物,所以看上去就好像穿上了一件件綠色的外衣。很多人遊客到這裡,第一次見到這種植物,感到非常驚奇。這種奇特的植物的出現,實際上也跟「下南洋」的歷史有關。根據記載,藤蘿雨樹是當地華僑從南洋引種過來的,1982年栽種,總計有300多棵,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了。
當地僑胞不僅栽種了藤蘿雨樹,更是將南洋文化浸透了當地之中,最為直觀的就是當地的建築。街道兩側是色彩鮮明的具有濃鬱的南洋風情的建築,彩色的牆面、精緻的雕花紋飾、典雅的羅馬門柱等,一下子將人帶入異域風情之中,沿街的舊店鋪,更是給人一種舊時光之感,它們都在訴說著那段艱苦卻不缺乏格調的下南洋歲月。
藤蘿雨樹與南洋風情建築的相互映襯,更是將「美」發揮到了極致。連排的有著鮮明色彩的屋子,橘黃、殷紅、深藍等顏色明媚且舒適,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藤蘿雨樹茂盛的枝葉搖曳,將翠綠的色彩也鑲嵌進去,實在是太有格調了。鮮豔的南洋風情建築,就像是當地的熱帶氣候一樣,張揚且熱烈。
這裡的人們會在樹下喝茶,將日子過成了「從前慢」,慢慢品味時光的流逝。他們並沒有為了「商業」而去丟掉自己的生活,縫紉機、藥鋪、修車鋪、咖啡館等,這些於他們是實實在在的生活,而不是給了給人觀賞或者是尋找「情懷」而特意設置的,當地的很多華僑至今還保留著下南洋時的習慣。
中原鎮不僅是風景美麗、生活閒適,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它的交通非常方便。中原鎮地勢平坦,不僅離博鰲機場不遠,更是海南中環鐵路博鰲站的所在地,這樣的優越性已經足夠「秒殺」很多城市。中原鎮對於當地的人們來說就像是一個「伊甸園」,他們舒適地生活著,更添了時光賦予的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