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本地水果還在田間地頭就被採摘一空 還帶動周邊餐飲等消費
剛進小暑,長沙的西瓜、楊梅、水蜜桃、甜瓜,甚至早熟的葡萄都可以採摘了。六七月份,梅雨不斷,但無法逼退市民的採摘熱情:不到一個星期,望城區靖港一桃園被採了8萬斤桃子;不到十天,寧鄉市一楊梅園基本被採摘一空……長沙採摘經濟在這個夏天異常火爆。 ■記者 李成輝 實習生 滕婷
採摘給市民不一樣的體驗
人們常望著高高的楊梅樹,想起望梅止渴的成語。然而記者日前走訪長沙周邊的楊梅基地卻發現,不少基地裡的楊梅樹經過矮化處理,樹高降到了2.5—3米之間。不少基地負責人表示,以往,楊梅樹太高,楊梅的採摘率很低,高處的楊梅如果敲下來,往往成了廢果,所以只能任其爛在枝頭,「而矮化後的楊梅樹管理起來更加方便,通過疏果等精細化管理,楊梅的個頭和甜度也有了很大提升,也讓遊客入園採摘成為可能。」
不止楊梅,記者走訪了解到,但凡打採摘招牌的果園,對高大的果樹都做了改良處理,那些較為矮小的葡萄藤則被抬高,以方便遊人進出採摘。
而靖港鎮的綠地生態農莊的西瓜都是被吊在藤蔓上的。走進西瓜大棚,一株株西瓜藤蔓「站」了起來,爬滿了一人多高的藤架,上面吊著一個個翠綠的西瓜,遊客不需彎腰,伸手就能摘到成熟的西瓜。
本地水果田間地頭被訂購一空
據悉,除了葡萄、西瓜、桃子、楊梅等「網紅」大眾水果,目前,櫻桃、藍莓等「洋水果」及蘋果、無花果、火龍果等外地水果也已陸續在長沙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不到一個星期,望城區靖港一桃園被採了8萬斤桃子;不到十天,寧鄉市一楊梅園基本被採摘一空。對此,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科技教育處處長夏禮明並不感到意外。
「憑藉著綠色、環保的種植方式,本地水果才能不斷在市民中走俏。」夏禮明表示,同時,積極引導果農「疏果、控果、限產,優生優育」,以大果保障品質,以口感保障市民需求。
長沙市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處處長李朝暉介紹,本地水果全熟採摘,果子充分成熟後端上市民餐桌,口味不輸外來水果,尤其是本地小水果供不應求,在田間地頭就被訂購一空,銷路以現場採摘為主,憑藉出眾的口感,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
採摘熱帶動周邊餐飲等消費
7月6日,記者來到位於長沙市天心區暮雲街道的超凡家庭農場,這裡50餘畝的葡萄成熟了。
「我覺得這裡的葡萄比自己平日外面買來的葡萄要甜很多,這可是我自己摘下來的果實,所以特別甜。」家住芙蓉區的王女士正在葡萄架下忙個不停。將採摘好的葡萄付款、裝車,王女士一家又驅車來到不遠處的農家樂吃飯。
「我這裡既有水果採摘,又做餐飲,生意比單純賣水果或做餐飲要好得多。」瀏陽市古港鎮沔江村的一個水果基地負責人表示,現在果農都會做生意,他們把果樹修剪得很好,方便遊客拍照;農家樂也做得頗有聲色,為遊客準備一些當地特色美食,慢慢也就聯合做大了,附近的採摘經濟也就繁榮起來了。
[責編:尹舒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