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張建偉 通訊員 於滿)學生黨員是當代青年中的優秀群體,通過浸入式教育對高校學生黨員開展教育引導,對提高學生黨員質量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開創「新」格局,制定「新」標準,提出「新」要求
在高校開展紅色教育首要任務是在學生中擇優選拔優秀入黨積極分子成為黨員,建設紅色團隊,培養領頭羊,打造主力軍。
抓頂層設計,開創「新」格局。在各高校開展紅色教育時,要把圍繞學校黨委中心任務,按照主題教育工作要求,加強頂層設計作為前置工作,將各部門關於黨支部、黨員的相關活動計劃、主題教育等活動內容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全局觀和戰略思維制定具體的黨員教育培養計劃,規範黨員管理原則,不斷加強黨員的思想道德建設。
強黨員考評,制定「新」標準。上級組織應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黨員量化考核細則,從理論學習、專業學習、活動參與、支部貢獻、群眾基礎五個方面對學生黨員及黨支部進行量化考核,以此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及時糾正學生黨員自身存在的不足。
嚴入黨流程,提出「新」要求。按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總體要求嚴格遵守黨章黨規相關規定,確定發展對象,培養合格黨員。學生黨員在大學生活中應全方面的磨鍊自己的品質、豐富自己的閱歷,以飽滿的熱情和高昂的鬥志投身於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
凝練「新」方法,探索「新」途徑
大學生涉世未深、閱歷尚淺,隨著「微」媒介的普及,社會上充斥了大量碎片化、片面化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自我思考,困惑、不解、質疑等聲音也接踵而至。這就要求各高校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主動權,準確掌握大學生思想動態,快速有效的對問題進行反饋,只有知道學生缺少什麼樣的知識、有什麼樣的疑惑,才能提供給其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解答,找到打開學生正確世界觀、積極價值觀之門的「金鑰匙」。
促支部交流,凝練「新」方法。低年級黨員同學剛剛走入校園不久,適宜開展公益服務類活動;對於已有一定的理論學習基礎保障的高年級黨員,應將理論學習與實踐反饋相結合,鼓勵學生黨員通過小型辯論賽、知識競賽、專題研討等多種形式開展集體討論學習。同時,組織高年級黨支部和低年級團支部成員間相互交流,創新政治理論素質培養方式,凝鍊新方法。
豐支部活動,探索「新」途徑。在敦促各黨支部認真開展「三會一課」、民主評議黨員等常規性工作的基礎上,要求每支部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黨日活動,並積極推廣「網際網路+黨建」,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大力打造黨員群眾樂於參與、充滿正能量的網絡互動平臺。
鑄就「新」思想,拓展「新」視野
高校學生黨員既要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也要在黨支部工作和支部活動中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擼起成長的「袖子」,苦練基本功。
重理論學習,鑄就「新」思想。在學生黨員教育培養中理論學習必不可少,每學期至少邀請一位專家學者針對黨的基礎知識及時事熱點進行專題培訓,鼓勵學生黨員注重把所學知識內化於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會擔當社會責任。
提實踐能力,拓展「新」視野。當代青年要培養奮鬥精神,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同時也要牢記,「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夢想不會自動成真。」每一名學生黨員都要立足實際又胸懷長遠,穩紮穩打又鍥而不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