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緬甸發生暴力衝突,被全世界踢皮球的民族,羅興亞人該何去何從

2020-12-14 剪燈說史

一個公民對本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是推動其為其所在的群體做出貢獻,推動國家和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之一;而國家和民族對個體的承認也是個體能夠自由行動、安全發展的保護罩之一。而身份認證則是可以很好的證明一個人在一個國家乃至一片土地歸屬感的東西,而且也正是這種歸屬感才會讓一個人產生對於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群體和事務的民族自豪感和國家認同感。

但是對中華大地有著強烈歸屬感的我們很難想到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批人是被整個世界所拋棄的族群。這就是羅興亞人,一個被以緬甸為首的南亞、東南亞各國所驅逐的族群。那麼羅興亞人到底是從何而來,又為什麼會被緬甸人所驅逐呢?

一、羅興亞人與緬甸的糾葛

由於歷史上對於羅興亞人的記載少之又少,而羅興亞人和緬甸以及孟加拉國三方對於羅興亞人的來源和歷史又各執一詞,所以實際上羅興亞人是怎麼出現的,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哪個組群的後裔,國際上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由於羅興亞人內部對於自己的來源其實也不是很清楚,他們只知道自己是穆斯林,是伊斯蘭教忠實的擁護者。而且相比於世居在此的緬甸人,羅興亞人的語言卻是羅興亞語。所以綜合伊斯蘭教在南亞和東南亞的擴張來看,緬甸人認為羅興亞這個民族是從英國殖民擴張時期開始入駐緬甸的印度、孟加拉等國人的後裔。羅興亞人雖然暫時活動在緬甸,但實際上並不屬於緬甸。

但是由於孟加拉國本國的領土面積和土地資源分配已經嚴重不足了,本國的居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十分狹小了,實在沒有多餘的生存空間騰出來接納羅興亞人,因此孟加拉國實際上也不承認羅興亞人屬於孟加拉,並要求支持此說法的國際社會拿出證據。在雙方的僵持之下,羅興亞人就逐漸變成了這個被世界所拋棄的種族。

實際上緬甸人和羅興亞人之間的恩怨很深,他們之間的糾葛遠不止緬甸不接納羅興亞人這樣簡單。在緬甸時羅興亞人是少數的群體,被歧視的群體。緬甸政府通過對婚姻、計劃生育、就業、教育、宗教選擇和行動自由的限制,有效地將對羅興亞這樣的少數民族的歧視制度化。

例如,在緬甸針對羅興亞人提出了一系列的嚴苛規定:羅興亞夫婦只允許生兩個孩子;結婚必須獲得政府的許可,並提供新娘不戴頭巾、新郎不擋臉的照片;而這些做法與穆斯林習俗相衝突。羅興亞人要搬到新家或到他們所在的城鎮之外旅行時,也是必須得到政府的批准的。

此外,據相關數據統計,若開邦是緬甸最不發達的地區,貧困率為78%,而緬甸全國平均貧困率為37.5%。若開邦的普遍貧困、基礎設施落後以及就業機會的缺乏,加劇了緬甸多數佛教徒和少數穆斯林羅興亞人之間的分歧。這種經濟和宗教上多重領域的分歧有時會爆發衝突,加劇了這種緊張關係。

但實際上羅興亞人變成現在這樣也不全是因為緬甸壓迫他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自己的原因。在緬甸結束了英國對其多年的殖民統治獲得了民族獨立之後,羅興亞人曾受某些阿拉伯國家教唆在緬甸舉行大規模的"聖戰"、擴張的行為。20世紀40年代末,在首領的帶領下,羅興亞人曾將本地的緬甸居民趕出村莊、使其背井離鄉,而羅興亞人佔領了這些地方。

當緬甸軍隊接到重新解放這些村莊的命令時,雙方爆發了大規模的武裝衝突。羅興亞人在阿拉伯國家的支持下曾一度佔領了北若干大部分領土,但最終緬甸軍隊還是奪回了這些地方,並將他們趕到叢林中。在第一次"聖戰"失敗後,羅興亞人由陸陸續續發動了其他的打擊佛教徒的行動。雖然最終在緬甸軍隊的打擊下而宣告失敗,但羅興亞人的行為還是對緬甸的佛教徒產生了影響,並使雙方的關係更加惡化。

2017年8月,若開邦再次爆發衝突,一個由羅興亞激進的人群組成的組織襲擊了緬甸的警察和軍隊哨所。緬甸政府立即宣布其為恐怖組織,並由出動軍方的力量清繳這個羅興亞組織。這次的行動迫使近70萬羅興亞人離開緬甸。

二、浪跡天涯的民族

在經歷了與緬甸人之間的廝殺之外,羅興亞人選擇了大舉外遷。他們認為自己代代相傳的孟加拉語言可以成為他們進入孟加拉,成為孟加拉國一份子的例證。

但是孟加拉國本國國民的生存空間已經嚴重不足,而且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上的證據能夠證明羅興亞人實際上是從孟加拉國遷出,曾經是孟加拉國的國民。所以孟加拉國並沒有接納這個流亡的群體,而只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為其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人道主義援助,建了難民營。

而沒有被孟加拉國接納的羅興亞人選擇進入另一個國家——印度。從根本上來說,羅興亞人信仰伊斯蘭教,而在伊斯蘭教在南亞擴張時其較大的根據地就是印度。在英國對緬甸實行殖民統治時期,英國人本身並沒有十足的精力去管理這樣一個國家,因此當時背景下緬甸的殖民當局也多數是由印度官員構成的。所以很大程度上羅興亞人會是印度人在緬甸的後裔。

於是部分的羅興亞人選擇進入印度,並在印度駐紮下來。而同孟加拉一樣,印度政府本身也是不承認羅興亞人印度裔的身份,但是迫於國際社會的壓力,印度政府出面建造了一定規模的難民營,將部分的羅興亞人接納在難民營中。

但是即便是在難民營,羅興亞人的吃穿用度、衣食住行也是由孟加拉和印度當局扶持的。這樣一來印度和孟加拉國本就擁擠的生存空間和分配不平衡的生存資源在羅興亞人的壓力下更是成下坡趨勢。除了經濟上的問題之外,羅興亞人的宗教問題也是印度和孟加拉國不能忽視的問題。

眾所周知,伊斯蘭教雖然是一個大的教派,但由於對古蘭經的解釋不同,教內分成很多不同的教派,每個教派所尊崇的教義也有所不同。所以對於孟加拉和印度來說,羅興亞人的宗教問題也是一個隱患。同時歐洲難民的例子時刻警戒著印度和孟加拉政府,難民的問題會對社會生活和安全造成影響。大批量的難民湧入印度和孟加拉,其中難保不會摻雜著一些別有用心的分子,這種人的存在會對國家的主權造成影響。

同時難民的湧入會引發印度和孟加拉國民的民族情緒,從而導致整個國家的社會構成和民族問題逐步成為國家發展路上的攔路石。而且難民會面臨著社會分配不均的問題,一旦分配不均時就會出現打砸搶燒等一系列的社會治安問題,從而引起全社會範圍內的混亂。所以孟加拉當局和印度政府都在國際社會上呼籲更多的幫助,並要求自己親近的大國向緬甸施壓,停止對羅興亞人的一些負面活動。

結語

羅興亞人因最初在20世紀40、50年代與緬甸佛教徒之間的武裝衝突而被趕出緬甸,卻因為種種問題不被其他國家所容。即便是國際上講究人權的組織和國家為其憤憤不平,但仍舊拿不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在大多數都在唾棄緬甸的時候,羅興亞人也應該自我反思一下,但終歸,小孩子是無辜的。

參考文獻

1. 《被拋棄的種族》

2. 《緬甸近代史研究》

3. 《羅興亞人的生存問題研究》

相關焦點

  • 緬甸之殤:羅興亞人
    這場發生在緬甸的故事又將會如何終結?羅興亞人,可謂是緬甸之殤了。 在這個背景下,人口的流動為該地區注入了多民族的元素。 阿拉幹王朝衰敗後,為了不受外地入侵,阿拉幹王朝選擇向緬甸稱臣,由此併入了緬甸的版圖。羅興亞人正是在這時候逐漸進入到了這片土地,這個來自遠方的客人在這片土地上和若開人和平共處了很長一段時間,也盡到了客人的本分。但隨著英國人的到來,這一切很快就發生了改變。
  • 被拋棄的民族:緬甸為什麼要驅逐羅興亞人?他們做了什麼?
    但就在這樣一個信仰佛教的國家,卻在上世紀末乃至本世紀初發生了多次大規模的人道主義危機,那就是令國際社會十分關注的羅興亞人難民危機。羅興亞人是居住在緬甸西部若開邦的一個族群,與羅興亞人共同居住在若開邦的還有若開人、緬族人以及欽族人等多個緬甸民族。若開邦的人口規模大約在330十萬,而其中的羅興亞人則有80萬左右。
  • 被譽為全世界最不受歡迎的民族 羅興亞人到底得罪了誰?
    ,在那裡生活著一支接近百萬人的民族羅興亞人。  羅興亞人的悲劇從這個民族形成之初就已經開始了,在古代緬甸若干地區有一個阿拉幹王國,這個國家獨立於古緬甸和古孟加拉之間,與雙方的關係都十分友好,不過由於信仰佛教而更接近緬甸。
  • 緬甸種族衝突:羅興亞婦女受訪稱被緬甸士兵輪姦
    緬甸西部的若開邦自上月25日以來連續發生襲擊事件,導致羅興亞人逃亡的危機不斷發酵。據外媒今天(25日)報導,在過去的四周內已有超過43萬羅興亞難民跨越緬甸西部國境,進入孟加拉國避難。日前有身在難民營的羅興亞人接受法新社、路透社、半島電視臺等媒體採訪,講述了緬軍包括輪姦婦女、濫殺無辜在內的種種罪行。
  • 羅興亞人為何不被緬甸承認? 五點看懂羅興亞人歷史
    誰是羅興亞人?羅興亞人是穆斯林族群,住在佛教徒佔多數的緬甸已數世紀,目前緬甸境內有110萬羅興亞人。羅興亞人說的方言,和西南部若開邦(Rakhine)其他人以及緬甸各地的語言都不同。根據很多歷史學家和羅興亞團體,早在12世紀就有穆斯林生活在現在名為緬甸的區域。「阿拉幹羅興亞民族組織」(Arakan Rohingya National Organization)說,羅興亞人自古以來一直生活在亞拉幹,即現在的若開。根據「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 HRW),英國統治逾100年期間(1824-1948),有大量移工從今日的印度和孟加拉到緬甸。
  • 緬甸會成為另一個南斯拉夫嗎?羅興亞人問題升級
    緬甸軍警與羅亞興人武裝組織的衝突,再次激化,8月25日早晨,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辛亞人武裝襲擊緬甸若開邦24座軍警檢查站,打死12名緬軍士兵。緬軍組織反擊消滅了59名襲擊者,衝突仍在繼續。羅辛亞族人與信奉佛教的緬甸人之間的衝突已有超過百年歷史,需要智慧和耐心來解決。
  • 美國因羅興亞暴力事件將對緬甸軍方進行制裁
    【環球網快訊 記者 郭鵬飛 趙衍龍】法新社10月24日消息稱,美國宣布因羅興亞暴力事件將針對緬甸軍方進行制裁。近來,緬甸若開邦動蕩造成大量羅興亞人逃離,西方藉此對翁山蘇姬和緬甸加大施壓力度,聲稱翁山蘇姬的諾貝爾和平獎光環已「消失殆盡」,甚至威脅重新制裁緬甸。
  • 被遺棄在泰國的緬甸孤兒獲身份 羅興亞人在緬甸處境不如孤兒
    下圖為2017年8月發生在若開邦,針對羅興亞平民的屠殺事件中的死難者。經證實,製造殺戮事件的是當地駐軍。在國際社會的施壓下,該事件的製造者,7名國防軍軍人被處以10年以上勞役。緬甸為了阻止羅興亞人重返,已在邊境一帶埋雷。緬軍三軍總司令敏昂萊就羅興亞問題作出解釋,他指責境外媒體誇大羅興亞難民潮,並稱前往孟加拉的羅興亞人是「返鄉」,因為他們本來就不是緬甸人。
  • 美國務院稱因羅興亞人問題考慮再次制裁緬甸
    逃往孟加拉國的羅興亞姐弟倆。視覺中國 圖美國國務院周一(23日)聲明表示,有鑑於緬甸國內的羅興亞人問題,美國考慮採取行動,對緬甸採取進一步措施,對緬甸進行針對性制裁。  美國國務院在聲明中說:「我們對緬甸若開邦最近的局勢發展、羅興亞和其他社群所遭受的暴力與創傷表示深切關注……幹下這些罪行的個人或實體,包括非政府人員和義務警員為此負責是極為重要的。」  據《聯合早報》報導,美國國務卿蒂勒森18日曾表示,緬甸軍方領導人須為暴力鎮壓羅興亞人負責。不過,他沒有明確表示,美國是否會對緬甸軍人領袖採取任何行動。
  • 羅興亞人問題的可行之路
    為此,王毅外長在會前訪問了孟加拉和緬甸兩個當事國,提出了分3個階段解決目前局勢的建議,得到兩國的贊同和積極響應。對於這樣背景複雜深刻的民族問題,只有所有當事方認真面對、坦誠協商,才可能找到根本解決途徑。  錯綜複雜的歷史問題  關於羅興亞人問題的由來,由於歷史資料的缺失和出發立場的不同,各種觀點眾說紛紜。
  • 翁山蘇姬:因羅興亞人被西方拋棄,羅興亞人問題到底如何形成?
    因為緬甸在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上,國內民眾團結一致,為軍方的行動叫好,全國民眾認為軍處處理的對,也是理所當然,在自己國家維護國家統一,不讓分裂勢力存在,這是任何國家必須要做的。緬甸是一個有135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但在處理羅興亞人問題上,卻很統一,這是緬甸的底氣。
  • 緬甸羅興亞人無國籍,過著流離失所的生活,該不該同情這些人呢?
    羅興亞問題可不是小問題,此問題涉及到緬甸領土被分裂的危險。緬甸本來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據資料稱,緬甸有135個民族,但眾多民族並不包括羅興亞人。緬甸這種多民族特點,是緬甸歷史形成的,緬甸本身也無法改變。我們都知道,緬甸國內的民族自治意識很強,有的民族還擁有武裝,與緬甸政府軍對著幹,像克欽武裝等實力都很強,但緬甸政府並未將這些擁用武裝的民族拋棄,除了招撫和打壓以外,緬甸對這些擁有武裝的民族很重視。但為什麼一個小小的羅興亞人,緬甸卻不接受他們呢?
  • 緬甸 泰國|羅興亞人 大馬|同性戀謎團待解 印尼|大選波瀾再起
    以下是關於東南亞四個鄰國上周以來的故事,串起來看,是這樣的:65名羅興亞人受困,泰國籍船長遭起訴泰國警方日前表示,一艘載有65名羅興亞穆斯林的船隻因遭遇引擎問題這些羅興亞人包含29名男性、31名女性,以及5名幼童。泰籍船長以及5名緬籍組員遭泰國警方以協助非法移民罪名起訴,最高面臨10年有期徒刑。綜合當地媒體報導,警方尚在調查65名羅興亞乘客是否為人口販運的受害者。沙敦府府尹賈魯瓦特表示,據目前所知,這群羅興亞人是由緬甸和孟加拉邊境區域出發前往馬來西亞。
  • 緬甸羅興亞人出逃數量73萬,緬甸政府軍再度施暴:血腥大屠殺開始
    國際海牙法院在上周針對緬甸受迫害的羅興亞人採取的軍事暴行調查發現,緬甸政府軍只判罰3名軍官有罪。儘管緬甸在2016年至2017年的鎮壓行動中,面臨聯合國法庭的種族滅絕指控,但緬甸軍方依然對羅興亞人實施了暴力行動和武力鎮壓。
  • 「羅興亞人」為何在緬甸成為敏感詞?
    示威人群手持的標語上寫著:「停止使用'羅興亞人'這個詞」,「如果美國大使館繼續使用這個詞,就請滾出(緬甸)去」。這是緬甸自2011年開啟改革之旅以來,第一次發生針對美國政府機構的抗議活動。5月4日,緬甸外事部常任秘書昂林(Aung Lin)對美國之音記者表示:「如果美國大使館能夠避免使用這個稱謂,我們會很高興,」而繼續使用這個詞,將「不會對我們有什麼幫助。」
  • 中國三階段解決羅興亞人問題方案受到緬孟歡迎
    訪問中,關於羅興亞人問題,王毅外長提出了分3個階段解決目前局勢的建議:第一階段是實現停火,恢復穩定秩序,使民眾得享安寧,不再流離。第二階段是各方及國際社會共同鼓勵緬孟雙方保持和加強溝通,通過平等友好協商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可行途徑。第三階段是直面問題根源,探討治本之策。王毅外長稱,緬甸羅興亞人問題由來已久,涉及歷史、民族、宗教等複雜因素,但貧困是造成動蕩和衝突的重要根源。
  • 羅興亞人現狀震動世界 翁山蘇姬因難民危機被推上道德審判臺
    聯合國難民署9日表示,從上月25日衝突發生以來,共有29.4萬羅興亞人逃難到孟加拉國。聯合國緬甸人權狀況特別報告員李亮喜9日表示,這場持續的衝突已經導致至少1000人死亡,「數字可能更高,以上只是保守估計」。聯合國表示,急需7700萬美元援助,幫助已經逃離戰亂的羅興亞人。8月25日,武裝分子對若開邦北部30處警察哨所發動襲擊。
  • 國際法院裁決要求緬甸緊急保護羅興亞人
    當地時間1月23日,就甘比亞提出的「緬甸對羅興亞人進行種族滅絕」指控,聯合國國際法院作出一項裁決,要求緬甸採取措施保護緬甸羅興亞人。路透社指出,就在國際法院宣讀裁決前,緬甸國務資政兼外交部長翁山蘇姬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文章,表示可能發生了針對羅興亞人的戰爭罪行,但逃離緬甸的羅興亞人誇大了事實。國際法院是聯合國主要司法機關。
  • 緬甸羅興亞危機一周年:仍有難民逃向孟加拉國
    安置難民,多方的拉鋸戰2017年8月25日,因緬甸安全部隊遭到「恐怖襲擊」而引發的交火事件造成數十人死亡。發動襲擊的「若開羅興亞救世軍」,被緬甸政府認定為恐怖組織,緬甸軍方隨後展開清剿行動。交火持續數日,至少130名羅興亞人在衝突中死亡。
  • 羅興亞人"被驅逐":面對種族問題 聯合國也很無奈
    十個月前的2016年末,阿卜杜勒同6.6萬名羅興亞難民一起穿越孟緬邊境,逃到這裡。差不多一年之後的今日,大批羅興亞人再度從緬甸逃至孟加拉。過往70年中,這種逃亡一直在發生。最近一次暴力事件發生在2017年8月25日,當時羅興亞武裝組織在蒙緬邊境襲擊了30名緬甸警察和軍事人員。軍隊很快進行報復,緬甸士兵們對羅興亞人的200多個村莊進行掃蕩,60萬羅興亞人被迫逃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