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收看新一期的放肆去玩,世界上難攀的山峰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七大洲的最高峰,即北美洲海拔5193米的麥金利山,南美洲海拔6960米的阿空加瓜山,亞洲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歐洲海拔5642米的厄爾布魯士峰,非洲海拔5895米的吉力馬札羅山,大洋洲海拔5030米的查亞峰以及南極洲海拔5140米的文森峰。在這些山峰中,文森峰不是最高的,也不是最險的,但因為其在嚴寒陌生的南美大陸之上,而成為最後才被人類登頂的大洲最高峰,也成為所有攀山者心中的一塊勝地, 只有那些人類中的出類拔萃者才能得到它的青睞。
文森峰是埃爾沃斯山脈的主峰。是南極洲的最高峰,海拔高達5140米,山脈中怪石嶙峋,奇峰突兀,氣度非凡,而文森峰更是山勢險峻,且大部分終年被冰雪覆蓋,交通困難,即使最「炎熱」的夏季,氣溫也經常達到零下三四十攝氏度。這裡到處都是皚皚的冰雪,看不到一點兒生命的跡象,時時狂風肆虐,颶風將拳頭大的冰塊揚到風中,如暴雨般四處墜落、撞擊。到過埃爾沃斯山脈探險的人,都稱這裡是最難攀登的七大洲最高峰。
登上文森峰甚至比攀登珠穆朗瑪峰、麥金利山還要困難得多,它不僅僅要求攀登者具有充足的勇氣、體力、毅力,更要求探險者擁有足夠的極地生存經驗來對付極度的低溫和大風。早期很多探險家都曾想徵服這座冰原上的王座,但他們都失敗了,更有很多著名的登山者永遠消失在了南極的茫茫冰雪之中,人們一度將攀登文森峰視為不可能 實現的幻想,它的周圍也被人稱為「死亡地帶」。
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攀登文森峰變得不再那麼困難,文森峰的高寒、風暴在現代材料製成的保暖衣物、帳篷面前也不再那麼可怕了。尤其是現代的交通工具一最突出的是直升機的使用,使人們不必在衝向高峰之前,再在冰天雪地中跋涉數十天到達它的腳下,這樣人們也就能有更多的體力來徵服這座山峰了。因此,自從1966年12月17日,美國登山隊在領隊尼古拉斯·克裡奇的帶領下首次登頂該峰以來,已經有上百登山者成功登上了文森峰的頂峰,其中有很多中國的勇士。
在登頂的中國人中最早、最著名的是探險家王勇峰與其搭檔李致新。1988 年12月2日,他們成功登上了文森峰之頂,成為世界上登頂文森峰的第18、19人。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第一次登上了文森峰的第二峰,了解線路後又直接登上了文森峰主峰,成為最短時間內連續攀登文森峰主峰和第二峰的登山者。
如今,直升機可以載著登山者直接到達高峰下的冰原之上,從這裡仰望,上百米高的谷地出現在面前,上面結滿了厚厚的冰雪,這些積久不化的雪十分堅硬,整座山仿佛一道巨大的堤壩,亙立在人們面前,但它和背後巍峨高大的文森峰相比,就成了一道低矮的門檻。幾千米長的冰瀑布從一道山脈缺口間瀉下,仿佛從天間流下來的銀河。人在這廣袤磅礴的大自然中顯得微不足道,如同白色海洋中漂浮的一片小小枯葉。露出白雪的冷峻的巖石,透出絲絲寒氣,讓整個大山都充滿了冷峻、嚴肅的景象。天地間都是白色的,讓它們看起來仿佛就在眼前,但其實很遠,如果想接近那些巖石,必須在坡度為三四十度的冰上爬行上千米。
英國著名探險家斯科特遇難前在日記中這樣描述南極的嚴寒、風暴「我們無法忍受這可怕的寒冷,也無法走出這帳篷。假如我們走出去,那麼暴風雪一定會把我們捲走並埋葬。」即使僅在海拔2000米的登山大本營冰原上,酷寒已經讓很多人生畏了。探險者們不得不在雪地上挖出雪洞,把帳篷搭在雪洞裡,將所有的食品和裝備都放在雪洞裡,以防被暴風雪捲走。他們需要融化凍了不知多少年的冰當作水源,在寒冷的時候,都成問題,有時碗裡的飯還沒有吃完就已經結了冰。有時一不小心,舌頭就被金屬勺子粘住,撤便撕掉一層皮。劇烈的暴風雪,常常把帳篷颳倒,探險家不得不屢屢為固定帳篷而在狂風暴雪中奮鬥。
然而,和真正的危險比起來,山下的困難難都算不上什麼,那些坡度為六七十度的冰壁、深不見底的冰縫、懸崖才是夢。山上巨大的風,發出瘋狂小一不小心它們面前是那麼脆弱,那麼渺小,就將被卷下萬丈深淵,幾十年來已經有數十人喪生在這些冰縫、 懸崖之中,但也正是這危險、苦難賦子了文森峰不盡的魅力,使它成為登山者心中的「冰原王座"。好了!今天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會帶大家去看更有意思的地方!歡迎大家點讚關注,也可以留言與我討論,我們下期再見啦┏(^0^)┛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