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共同社21日報導:2016年日本政府內部曾出現一項行動計劃,即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船駛過南海中國「領海」。這項活動最終停留在了計劃層面因為當時的日本安倍晉三政府認為該計劃可能導致我國的強烈反彈,導致關係極度惡化而取消了本次活動引發中方反對,導致兩國關係極度惡化」,所以放棄實施該計劃。當時的背景是什麼?一向自認為美國老大日本老二的日本政府為什麼放棄了挑釁計劃?
穩坐釣魚臺,日本海自軍艦意圖闖入南海,卻未能實施的時代背景
2016年6月9日我國艦艇首次駛入釣魚島毗連區。同月15日,我國軍艦駛入駛入了鹿兒島縣口永良部島,作為一個島國日本大為惶恐,日本覺得自己十分危險,連帶對日本海上自衛隊產生了不信任感。再加上當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正好也在亞丁灣打海盜,因此日本政府計劃讓負責護航任務的海自軍艦撤離歸國之時,可以偏轉航向闖入南海,同時為了避免引起兩國民眾的反彈,因此日本計劃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軍艦過去就行了,記者給摁住了,千萬別讓記者有機會做相關的報導,這種挑釁行為讓雙方軍方知曉即可,畢竟摩擦歸摩擦生意還得做。
但是,船過去了,不告訴日本的國民,有啥用自衛隊照樣挨罵。而且實現通告的話,還可以理解為示威行動,沒有任何通知就在兩國關係高度緊張的情況下闖入我國領海意味著什麼?這和空襲珍珠港有啥區別?不發現則以,但是可能不被發現麼?被發現之後兩國關係必然急轉直下,而且當時當世兩大國摩擦已經發生,日本闖入南海極有可能被看作為美國利益火中取慄,進而遭遇反艦飛彈的的打擊……血虧啊。
船過去了,也報導了,日本國民精神一振,但是結果是啥?兩國關係可能急轉直下,經濟受挫,日本政府照樣挨罵……因此,還是算了吧,惹不起還躲不起麼?
在安倍政府時期,我國和日本有著多次摩擦, 但是這些摩擦終究止步於摩擦,然而菅義偉上臺以來,多次推動日本對外軍售,拜登勝選第一時間祝賀拜登,並得到了拜登關於鉤魚臺適合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消息。
過去安倍政府擔心日本海自在敏感地區活動存在觸怒我國的可能所以選擇使用海上保安廳這種非武裝力量來挑釁的政治默契可能被菅義偉所無視,因此我國海軍在當下必須保持高度警惕,警惕日本隨時可能上演的下層獨走的戲碼。
小結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第六條:「外國軍用船舶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第七條:「外國潛水艇和其他潛水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必須在海面航行,並展示其旗幟。」
如果說日本海自的船舶在途徑我國領海之前得到了我國政府的批准,並且懸掛日本國旗以表示所屬那麼過就過吧,畢竟我國是一個包容的大國,但是如果日本海自像日本的美國主子一樣沒有事先通知就強闖南海,相信中國海軍有能力捍衛中國領海,並在我國海軍艦艇的夾道歡迎之下,禮送出境。
如果日本知道體面,咱們就能不想體面,如果日本不想體面,咱們也能幫著日本體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