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賦能讓斷檔近千年的青瓷產業成慈谿的吸睛名片

2020-12-24 中國經濟網

文化賦能讓斷檔近千年的青瓷產業成為慈谿的吸睛名片

「城市超級IP」孵化記

上月底,寧波慈谿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遞交申請,註冊「慈谿秘色瓷」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慈谿秘色瓷品質標準的制訂。就連慈谿全新的城市LOGO上,也是一個青瓷色的「C」形主體中間鏤空出一隻秘色瓷代表作「八稜淨瓶」,青瓷佔據了「大份額」。

在慈谿有11個鄉鎮、村以青瓷為「當家花旦」,從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上林湖越窯博物館、青瓷文化傳承園、鳴鶴古鎮一路綿延30公裡,組成了國內唯一的「秘色瓷」文旅線路,也是網紅打卡地。而在更微觀的視野下,每家每戶多少都能找到青瓷用具,很多中小學課程表上也可見青瓷工藝課。慈谿青瓷甌樂還走出國門,12個國家的邀演函已飛向這座縣域小城……

近年來,慈谿很多大事件都跟青瓷不無關係,這座工業城市正將這種文化遺產寫進城市命脈裡。如何將文化轉化為城市發展的深層次動能?慈谿用了十餘年時間展開了城市文化IP化的實驗。記者追蹤慈谿「城市IP」孵化之路,希望從中找到文化資產變現的一種可供借鑑經驗。

續接文脈

復活IP符號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孫邁華的工作室依山而建,呈「凹」字型磚瓦結構。這裡離上林湖越窯遺址只有3公裡,離他的故鄉龍泉卻有400多公裡。

19年前,孫邁華在慈谿市有關方面大力邀請下舉家來到上林湖畔,扛起復興越窯青瓷的重任。之前他已有浙江省級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越窯青瓷傳承人等頭銜在身,在龍泉的青瓷企業也辦得風生水起。

尋找外援,找尋名匠,對當時的慈谿來說是迫切的。慈谿越窯始於東漢,至唐鼎盛時,環湖周圍120多處青瓷窯址終日爐火不斷,但至南宋便停燒了。這跟很多縣域城市在復興文化時遇到的窘境相似,技藝失傳、文脈斷裂。2001年,慈谿市提出全力支持恢復越窯青瓷生產、重塑逝去的越窯文明時,竟發現找不到一個能夠重燃窯火的青瓷匠人。

一種地域文化要鍛造成一座城市的大IP,是需要將文化符號復活,挖掘出源源不竭的淵源。而這引爆的導火線就握在匠人手中。慈谿市連續出臺了相關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不遺餘力培育和引進各級工藝美術大師,孫邁華便是首位引進的工藝大師。

歷史上,上林湖有一部分瓷工遷往龍泉,從某種意義上說,龍泉青瓷正是越窯青瓷的延續。慈谿選中孫邁華,恰恰因為這一脈相承的燒制技藝。2001年8月18日,孫邁華攜家人與7個工人來到上林湖,他們帶著窯爐、轆轤車等各種瓷藝生產工具。那時,他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越窯遺址,不斷進行瓷土採集、碎片分析,並尋找與瓷土相配的瓷釉配方。

然而,這條復興路一開始走得並不順利,工藝成熟的龍泉青瓷雖傳承于越窯青瓷,但原料決定瓷器工藝,龍泉瓷土跟慈谿完全不一樣,瓷器製作工藝也大不相同。「這好比景德鎮的黏土含鉛量高,燒制出來的瓷器發白,上林湖的黏土含鐵量高,燒制出來的越窯青瓷呈青灰色。」孫邁華解釋說。慈谿越窯製造技藝失傳千年,留給他的只有簡單的文字記載,要恢復斷檔的慈谿青瓷,只能一點一點試驗。

孫邁華開始查找各種歷史資料,研究越窯青瓷的形狀、特徵等,還出資收購大量在民間流傳的越窯青瓷代表性器型。經過幾個月的瓷土採集、瓷釉配方實驗,幾十次的試燒失敗後,終於在當年12月成功燒制出越窯青瓷,上林湖越窯青瓷獲得了原產地標記。

聞長慶、聞果立父子是在這場政府扶持文化工程中誕生的本土工匠,他們用傳統工藝方法成功複製出難度很大的「秘色瓷」。短短幾年間,上林湖南部沿山線上開出了不少越窯青瓷廠家,湧現了兩位國家級大師、兩位省級大師、4位市級大師,相關從業人員已達1500多人。正是有了這些人,慈谿才能邁開打造青瓷IP的第一步。

最近,慈谿秘色瓷鑑定中心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這裡將引進全國頂級鑑定專家,年底前,慈谿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牽頭申報的「青瓷標準」也將編制完成。「以後誰說自己是秘色瓷,都要拿到這裡來鑑定,要對照這裡的標準。」慈谿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這是在提升慈谿青瓷的地位,給青瓷IP壘好基石。

連結現代

挖掘IP個性

從8年前開始,慈谿龍騰越窯青瓷研究所負責人沈燕榮一邊開廣告公司,一邊籌建慈谿龍騰越窯青瓷研究所燒制青瓷,但其實更多的是用廣告收入來貼補青瓷製作。

慈谿青瓷恢復不過短短10餘年,沒有足夠時間來完成龍泉青瓷那樣的產業積澱和分工細化。這裡的青瓷企業都是家庭作坊式。青瓷依舊靠每家每戶自己燒制10餘道工序,成本高,利潤低,即便價格為同等品質龍泉青瓷的兩三倍,仍舊賺不了錢。

沈燕榮很清楚,在知名度和產業成熟度上,剛剛復興的慈谿青瓷產業面前有一個繞不開的龍泉青瓷。「兩者在文化上存在同質化,慈谿青瓷跟龍泉有關,但卻不應該是龍泉式的。慈谿青瓷要想異軍突起,成為一個識別度高的城市IP,必須依靠自己獨特的入口。」沈燕榮說道。

與龍泉將青瓷發展為一個支柱產業,埋頭做大產值不同,慈谿青瓷IP找到的路徑是借力,通過匹配網際網路和依靠本地強大的工業載體,逐步建立起適合城市稟賦的IP生態鏈,真正將青瓷符號融入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在這樣的定位下,慈谿青瓷逐漸擺脫了「器皿」這個固定標籤,呈現出了更加多樣的形態。

在沈燕榮的工作室裡,一塊老式的屏風嵌入薄薄的青瓷片,顯得很特別。這塊青瓷片有10多釐米長,燒制難度很大,但卻讓青瓷有了新的用法,桌椅家具、牆上掛的壁畫等都可以融入青瓷材質。「我還在想,工業設計如何應用在青瓷上,比如,兩個器形不一樣的杯子,可不可以用上一個螺帽將兩個杯子疊在一起,不用時候,收疊起來成為一種裝飾品。」最近,她設計的一款青瓷咖啡杯「群燕歸巢」在網上熱賣,這款杯子一改青瓷的「老面孔」,融入了白泥燒制,兩種色彩巧妙交織,像一隻鳥巢,一個就賣三四百元,還一搶而空。

而就在去年年底,慈谿市越窯青瓷有限公司孫威設計了青瓷智能電鍋,除了顏色用了青瓷色外,電鍋的蓋頂也是青瓷製作的。目前,蓋頂模具已經製作完成,今年就可投放市場。這款「青瓷+製造業」的產品讓青瓷與本地製造業融合,借慈谿小家電的銷售路徑,走得更遠。

青瓷不僅鑽進日用品,而且鑽進了千家萬戶的「足下」。國內唯一的一條「秘色瓷」文旅線路在慈谿建成,文旅融合,青瓷文旅大IP就像這條線路一樣,在每個人心裡延伸。去年五一小長假期間,上林湖越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共接待海內外遊客兩萬餘人次,數量創新高。

如今,上林湖畔崛起了佔地71.6畝、總投資達1.75億元的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很多青瓷企業陸續搬到產業園裡,上下遊平臺資源也注入其中,慈谿市還每年斥資1600萬元用於支持包含青瓷產業的新興文化產業和非遺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為的就是激發慈谿青瓷中的創新力量,呈現百花齊放格局。

花式傳播

提升IP流量

在裝滿水的青瓷碗、碟、盂、「鹹菜缸」上,優雅地敲敲打打,奏樂空靈如幽蘭徐放……去年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第12屆「東方旋律」國際音樂節上,慈谿市青瓷甌樂藝術團代表中國參加,這一場從唐宋穿越而來的青瓷甌樂演奏驚豔全場。至今,這支來自慈谿的青瓷甌樂藝術團,已出訪12個國家,演出超50場次。

從上林湖挖掘發現青瓷、開發樂器,創排甌樂節目,到赴海內外演奏,慈谿青瓷甌樂一路走來,並非只是一次音樂的發現傳承之旅,更是慈谿青瓷文化的一場吸睛花式「秀」。

一個IP與一個網紅某種程度上異曲同工,都需要流量。文化遺存固然是傳統文化吸粉的重要載體,但引爆流量,並不是匠人出幾個作品或是老百姓用幾個杯子而已,還是需要講好「故事」。「慈谿青瓷產品是融合生產生活的產物,多樣化、個性化,這也決定了無法靠產品銷售這種單一傳播,必然要求多條腿走路。」慈谿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房偉迪說。

甌樂便是慈谿青瓷花式傳播的方式之一。2002年,慈谿成立了唐宋青瓷甌樂科研組,研究仿製瓷甌、瓷鍾、瓷鼓等20多種可用於演奏的青瓷樂器,並整理和創作甌樂曲目。「敲擊青瓷發出聲音,是一種純粹的、接地氣的藝術形式,讓民眾看得見、聽得見、摸得著,無論是國內的老百姓還是海外民眾,都能接受。」在慈谿市青瓷甌樂藝術團團長謝杰鋒看來,這樣的變身讓青瓷文化更容易傳播。

去年,慈谿青瓷甌樂藝術團首次和保利院線合作,開始商業巡演之路,至今已連演70場,很多演出場次都座無虛席。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青瓷甌樂首次探索商業演出,就碰撞出火花,不由讓人憧憬未來。

慈谿正在為青瓷文化搭建多樣的傳播平臺,不斷擴張青瓷文化的「勢力範圍」,真正讓城市IP無處不在。

在慈谿匡堰實驗學校裡,每周都有一節青瓷特色課。學校還組織編寫了自己的青瓷校本教材,學校裡圍繞青瓷的社團就有8個,覆蓋100多名學生。從賞析到動手製作,青瓷文化牢牢地抓住了慈谿城市的未來。慈谿龍騰越窯青瓷研究所已跟近20所高校籤訂合作協議,成為高校青瓷創作實踐基地。今年春節前,蘇州大學設計、國畫專業的6個骨幹老師來到慈谿龍騰越窯青瓷研究所,創作陶瓷。在這之前不久,中國美院40多個學生,也來到這裡創作了近200多件作品……每年都有至少200餘名高校師生來這裡搞創作,青瓷正以設計載體的身份走近青年一代。

青瓷IP不僅在慈谿本地生根發芽,慈谿政府更是多方搭臺,一路護送其「出訪」「出海」。去年11月21日開幕的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青瓷大師孫邁華等人帶著作品亮相,這已經是他去年的第十幾次「登臺」。慈谿市每年投入100多萬元送青瓷參展,多渠道展示城市形象與品牌,越窯青瓷甌樂還頻頻在國家重要活動中助興演出,《越·瓷風》《月下笛》等十多部作品分別榮獲省級及國家級金獎。這一切都在為這裡的青瓷文化積攢流量,最終走向超級IP。(記者 陳 醉 陸 遙 通訊員 陳王勤 邵 瀅 張天葉)

來源:浙江日報

相關焦點

  • 寧波百景圖 | 快來慈谿,走進千年歷史
    作為「海上陶瓷之路」的發祥地慈谿從千年歷史中徐徐走來在「千年福地·秘色慈谿」的文化積蘊下今日慈谿展開的 是一幅清麗的被賦予人文濃彩的山水畫卷「十一」長假下一站慈谿,不僅有遠山如黛、碧水如練的美景,層層疊疊的青瓷碎片更是記載了越窯青瓷的千年故事。
  • 寧波慈谿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明年開園
    原標題:遊客可全方位體驗青瓷文化慈谿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明年開園 記者昨日(11月21日)從第四屆越窯青瓷文化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總投資1.75億元、佔地71.6畝的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項目目前已經基本完工,將於明年交付使用並對外開放。
  • 青瓷鑑寶、開窯儀式、創意大獎賽……上虞推動青瓷文化「飛入尋常...
    記者 邱丹晨千年之前,上虞先民,用火與土這兩種自然界常見的物質鑄就了人類物質文明史上一塊耀眼的豐碑,至今仍熠熠生輝。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正式拉開序幕。
  • 氧吧品茗、青瓷農趣……在春天的匡堰,讓你的四月樂活起來
    匡堰鎮,緊靠中心城區,文化底蘊深厚,人文景觀眾多,曾是越窯青瓷的發源地之一,也是聞名遐邇的楊梅之鄉,春品新茶、夏嘗楊梅、秋可登高、冬能賞雪,城區周邊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休閒勝地。目前,匡堰利用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澱,全力推進南部山區文旅農融合發展,將匡堰打造成城區周邊養心、養身、養性的重要休閒山居旅遊區。
  • 魅力慈谿 | 來杭州灣這麼久,慈谿這些地方你去過了嗎?
    在「千年福地·秘色慈谿」的文化積蘊下,今日慈谿展開的 是一副清麗的、被賦予人文濃彩的山水畫卷。,不僅有遠山如黛、碧水如練的美景,層層疊疊的青瓷碎片更是記載了越窯青瓷的千年故事。作為慈谿新晉網紅打卡聖地,上林湖青瓷文化傳承園可謂一步一景,紅牆黑瓦,綠樹環繞。
  • 慈谿編織「全域景區化」大藍圖
    今年,慈谿依託優質景觀資源,推動慈谿從旅遊出發地轉變為長三角地區的熱門旅遊目的地,把「各自為政」的景區編織成「全域景區化」的大藍圖,讓「旅遊+」的新風向帶動業態融合。慈谿將成為「偷得浮生半日閒」的好去處。
  • 遊慈谿上林湖越窯博物館,感受越窯風採和唐宋青瓷文化
    浙江慈谿是越窯青瓷的中心產地,也是海上陶瓷之路的起點之一,上林湖及其周圍的古銀錠湖、杜湖、白洋湖地區規模巨大的青瓷窯場鑄造了唐宋時期越窯的所有輝煌,堪稱唐宋瓷都,所燒造的秘色瓷備受推仰,代相傳頌,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 千年青瓷:再奪千峰翠色來
    得此消息,龍泉人民沸騰了,龍泉青瓷藝人更是激動萬分!龍泉人用「千峰翠色千年傳,千年龍泉千喜來」來形容這難得的榮譽。龍泉青瓷傳統燒制技藝的申遺成功,如一座豐碑矗立在龍泉青瓷發展史上。  申遺成功讓龍泉青瓷揚名海內外,但入選「人類非遺」不是結束,對龍泉青瓷而言,這意味著新的開始。申遺之後,龍泉青瓷的保護、傳承和創新成為了一項重要的工作。
  • 秘色瓷都 詩意慈谿 | 細品「詩」中意,傾聽「樂」中韻
    ☀鳴鶴古鎮千百年自然與人文的滋養將慈谿雕琢成一副仙境古卷純粹得直擊心靈☀慈谿甌樂團《詩瓷》秘色瓷都慈谿乃是越窯青瓷重要發源地之一,「秘色瓷」是為中國傳統燒制工藝越窯青瓷中的精品,慈谿的上林湖後司岙越窯遺址至今仍沉睡著千年前的片片青瓷。
  • 「千年福地·慈谿遊禮」旅遊商品大賽,來投出你心中的一票吧
    ,促進文化創意與旅遊經濟深度融合,繁榮我市旅遊商品市場,9月初,慈谿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面向社會公開徵集代表慈谿特色的旅遊商品。最終評選結果以徵集公告(誰能成為代表慈谿文旅的伴手禮)中評選規則為準:大眾投票(權重20%)與專家評選(權重80%)相結合。
  • 焦作這個「地理名片」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上...
    焦作這個「地理名片」在第十三屆海峽兩岸(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上很吸睛!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博會由中共中央臺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廈門市人民政府和臺灣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承辦,延續「一脈傳承、創意未來」主題,突出兩岸互動、數字創新、產業發展及文旅消費,吸引來自兩岸近千家參展商齊聚
  • 上海遊客慈谿自駕一日遊攻略
    慈谿,位於東海之濱,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南翼環杭州灣地區上海、杭州、寧波三大都市經濟金三角的中心,區位和交通優勢十分明顯。 慈谿歷史悠久,自然條件優越,氣候溫和溼潤,四季分明。境內「二山一水七分田」,平原大部分由海塗圍築而成,故有「唐塗宋地」之稱。
  • 中國木雕博物館開館——鎮館之寶千年木雕羅漢吸睛
    …歷時三年建造,海納刀功春秋,1月30日,中國木雕博物館正式開館「迎客」。歷史廳,娓娓道來了中國木雕的發展歷史和輝煌過去;生活廳,演繹了木雕與日常生活;大師廳,精品紛呈,收藏陳列古今木雕大師的作品;世界廳,呈現世界各國的木雕,中國木雕的獨特價值與地位在比較中更加明晰;竹藝廳,集合竹木工藝精品,竹木情韻,意境悠悠。
  • 慈谿有一件越窯青瓷中極其罕見的國寶,曾被30元倒賣......
    在慈谿市博物館,有一件北宋蟾蜍硯滴,它只有三條腿,曾被人用30塊錢倒賣,卻是越窯青瓷中極其罕見的國寶。它是如何被發現的,背後又承載著怎樣的歷史和故事?浙江新聞客戶端|視頻慈谿博物館的文館員黃亦靜說,這「蟾蜍」得名北宋蟾蜍硯滴,是慈谿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 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 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啟幕
    南方網訊 12月10日,以「傳承青瓷文化 共創美好生活」為主旨的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在紹興上虞曹娥江畔啟動。2020年上虞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發布會現場據了解,今年的越窯青瓷文化主題活動包括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堅守與創新—越窯新顏迎新展、越窯青瓷鑑寶專場活動、「走進千年古窯,尋夢瓷器起源」對話活動、第二屆全國越窯青瓷研發暨陶瓷創意大獎賽頒獎典禮,以及越窯柴燒龍窯開窯儀式等,呈現一場時間與空間對話、文化與藝術交融的精神盛宴
  • 慈谿楊梅開摘,帶熱周邊旅遊景點,附遊玩攻略
    慈谿旅遊   以「千年福地、濱海橋城」著稱的慈谿,是寧波北部的一顆璀璨明珠,不但經濟發達,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是青瓷文化的發源地、徐福文化的發祥地、中國國藥業的發源地
  • 【清明】逛古鎮學茶道、非遺傳承青瓷製作、徒步百年古道美麗鄉村、住五星運動主題酒店——趣慈谿(獨家2日)
    當其他城市越來越趨於現代化,這裡卻將老街、古村落、千年古剎保存得非常完整,保留著最傳統的江南小城風貌。她,就是慈谿。中國母親瓷越窯(趣趣青瓷指導老師手作)趣趣自然營:獨家策劃內容更豐富趣趣帶您感受一脈相承的的青瓷文化體驗正宗越窯青瓷製作逛千年古鎮、百年老宅內中國茶道學習,感受禪茶一味徒步健身步道
  • 探尋越窯青瓷「復興密碼」
    千年以前,紹興市上虞區東山腳下的曹娥江畔夜夜燈火通明,紹興市上虞先民燒制出世界最早的成熟瓷器,掀開了中國陶瓷史的璀璨一頁。千年之後,越窯青瓷再現「千峰翠色」。「今後,瓷源文化小鎮將通過與大師們在產業創意、設計打樣、成果轉化、學術交流、展示展銷等方面的合作,打造全產業鏈的頭部創新共享平臺。」紹興市上虞瓷源文化小鎮負責人呂佑對記者說。紹興市上虞是越窯青瓷的發源地,境內古窯址近400處,以漢六朝窯址居多,是中國遺存古窯址數量最多的縣(市、區)之一。
  • 上林湖越窯遺址:世界上最大的青瓷「露天博物館」
    對越窯青瓷深有研究的寧波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長林士民告訴記者,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上林湖越窯的龍窯裡燒製成功,越窯青瓷因此也被稱為「母親瓷」。 上林湖越窯青瓷始燒於東漢,興起於魏晉南北朝,鼎盛於唐宋時期,至北宋末南宋初停燒。以上林湖為中心地的越窯青瓷的發展,影響逐漸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