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倒行逆施,企圖加強君主專制的幻想後,人民群眾是何反應?

2020-12-21 思考的歷史

蒙默思起義在當時的歷史潮流中只是一個插曲,主潮仍然是以詹姆斯世為首的上層統治集團企圖加強君主專制制度並推行天主教,而以英國國教徒為主的託利派和以新教左翼為主的輝格派等,則對詹姆斯二世統治集團的倒行逆施行為竭力抵制。這兩股勢力的鬥爭仍然是決定英國當時歷史發展的主要因素。

蒙默思的起乂被鎮壓以後,社會中下層人民反叛的威脅已經消除,詹姆斯二世為首的上層統治集團即著手去加強君主專制並強行推行天主教。他在議會發言中表示,為了防範社會動亂,被派去鎮壓蒙默斯起義的軍隊不能解散。非但如此,他還把原來只有5000-6000人的軍隊擴充到3萬人左右,並將其中約1/2的軍隊駐紮在倫敦,以隨時鎮壓倫敦城區人民可能發生的騷亂。他還不顧「宣誓法案」的規定,在軍隊中提升天主教徒為軍官。

以前查理二世企圖用控制民兵來加強其專制統治,現在詹姆斯二世則想用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來達到這個目的。然而,在這段歷史時期,英國人民對軍隊在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抱著完全否定的態度。這一點與歐洲大陸各國有明顯的不同。英國一般人民以及鄉紳、貴族一向把軍隊看成是加強專制暴政的邪惡工具。議會裡一些議員也認為,從歷史的教訓來看,在40年代革命時期,自從1645年「新模範軍」建立之後,軍隊就成了左右國內政治局勢的主要力量,議會處處受軍官們的擺布,所以詹姆斯二世此舉在政治和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敵對情緒詹姆斯二世的上述行為,還受到了一些樞密會議成員的反對。

雖然詹姆斯二世認為樞密會議的主席哈裡法克斯肯定不會支持他的這些政策而立刻將之解職,另任桑德蘭伯爵接替(桑德蘭是一個無原則的投機家,他為了取悅詹姆斯二世皈依了天主教)。但其他大臣,如掌璽大臣諾斯以及倫敦主教亨利·坎浦敦等也對詹姆斯二世公開表示不滿。

儘管如此,詹姆斯二世一意孤行,當諾斯去世後,他任命了以殘暴聞名的傑弗裡斯擔任掌璽大臣,並在11 月20日下令議會休會,以後再未重新召集議會詹姆斯二世的行為在英國社會各界人士中引起很大不安。正在這個時候,發生了法國路易十四廢除南特敕令的事件。消息傳到英國,更使人們大為震動。法國許多受迫害的胡格諾教徒逃到英國,他們講述了許多胡格諾教徒在法國受天主教迫害的情況,激起了英國人對天主教的更大憤恨,從而更堅定了他們反對推行天主教政策的詹姆斯二世的決心。

但詹姆斯二世早已皈依了天主教,面對國內公眾的反對,不為所動。而這時發生的「高登控告赫爾斯案件」也助長了詹姆斯二世推行天主教的決

相關焦點

  • 光榮革命,英國王室放棄抵抗實行君主立憲制,詹姆斯二世接受法王保護
    英國的「光榮革命」為君主立憲制國家開啟了先例。 君主的權力被限制到僅作為國家的代表,而沒有實際的權力,英國、日本、西班牙等都是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他們的君主仍受到人民愛戴和尊重。
  • 推翻君主,就是推翻了專制嗎?
    美國革命後沒多久,法國人攻佔巴士底獄,奏響了法國大革命的序曲。| 1789年7月14日,法國人攻佔巴士底獄,這是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誌性事件。如果革命的原因是人民受不了壓迫,那為什麼在保留中世紀制度更多、農奴制尚存、受壓迫更深的東歐沒有爆發和法國一樣的大革命?說是因為經濟凋敝,顯然也不符合歷史事實。畢竟大革命爆發之前,法國個人經濟發展繁榮,法國甚至還能掏出錢去支持北美殖民地鬧獨立戰爭。
  • 分封制、宗法制、君主專制中央集權、選官制
    、司法、軍事指揮權於一身評價:君主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家國一體、專制政治君權神化背後是尋求其統治的合法(理)性;君主權力的不可轉移、不可僭越和不可制約;中央政治制度與地方政治制度的劃分;君主專制與中央集權;
  • 英國歷史:專制君主形成和發展——王權的擴充(上)
    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英國歷史:專制君主制的形成和發展——王權的擴充都鐸王朝前後118年,歷經3代5位國王。其中亨利七世、亨利八世和伊莉莎白女王都是王權顯赫、在位較久而又頗有作為的展國雄主。他們承前啟後,一再擴充王權,造成了頗具特色的專制君主體制。亨利七世即位時,他被恭順的議會譽為由上帝派往人間從暴君手中拯救黎民百姓的約書亞第二,又被看重血統的人們稱作王位篡奪者,是「諾曼徵服」以來有爭議的王位佔有人之一。亨利的母親瑪格麗特是岡特的約翰的第三任妻子的後代,岡特的婚姻有悖教規,議會在特許證書中規定其後代不可繼承王位。
  • 高考歷史高頻考點複習|專題一: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的演進
    這是中國古代史中經常會涉及到的一個重要考點,從歷年的考試試題中,我們可以看到貫穿的一條主線就是君主專制在不斷的加強。但,君主專制演進中,不同的時期,所採取的措施是不相同的,所以高考試題相對來說,考的比較靈活。首先跟學生講清君主專制的概念。指出宰相制度的調整隻是其中的一部分,而非全部。
  • 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歷代國王畫像
    17世紀前的英國歷史朝代實行君主專制,1689年《權利法案》實施,把君主專制改成君主立憲,是世界第一個君主立憲國家,當時統治英國的是斯圖亞特王朝,所以在它之前的都鐸王朝是英國歷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朝代。都鐸王朝1485年建立,1603年滅亡,歷6代君主,享國118年。圖為都鐸王朝王室徽章。
  • 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君主專制國家,其中有一國,國王每年都會在民間選妃
    當今世界,現存的君主制國家還有30多個,但大多數國家已實行君主立憲,君主只是名義上的國家象徵,沒有實權,典型國家就是英國、日本等,與君主立憲相對的就是君主專制,君主擁有絕對權力,直接統治國家,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世界上僅存的幾個君主專制國家,這幾個國家是汶萊、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史瓦帝尼。
  • 汶萊,一個如烏託邦的君主專制國家,面積還沒上海大
    而且汶萊直到現在依然是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君主「專制」,意思就是全國人民都聽「皇上」的。可是這個君主專制國家和以前舊王朝的中國大有不同,因為汶萊國土面積只有5765平方公裡,比中國上海還要小一點。 所以這個國家根本就不費錢,人口也才42萬多點,比起新馬泰這種東南亞國家來領土和人口總數都是拍馬不及的。
  • 葉卡捷琳娜二世成為專制君主,彼得三世死因成謎
    樞密院和聖主教公會在喀山大教堂宣布罷黜彼得三世,並提名葉卡捷琳娜二世為專制君主。彼得三世率部想在克朗施塔德登陸,遭到了守軍的拒絕,不得不退回奧倫堡。他派人送信給樞密院,表示:「在我短暫的統治時間裡,經驗告訴我,我的能力無法勝任這項工作。我既不配以專制君主的身份、也不適合以其他任何身份治理俄國。連我自己也開始意識到這一點。
  • 南非的史瓦帝尼,最後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去旅遊看看吧!
    南非的史瓦帝尼,最後一個君主專制國家,去旅遊看看吧!史瓦帝尼王國在非洲東南部,鬱鬱蔥蔥多山的它是非洲最後一個君主專制國家。這個小而美麗的國家有翠綠的山峰、河流、溝壑、起伏的山谷和瀑布,是愛好行走的遊客的伊甸園。
  • 有產者的盛宴與落幕,法國君主立憲制的夭折
    在很多人印象裡,法國大革命是暴烈的,但革命剛開始階段是溫和而有序的;法國大革命的主導是資產階級和平民,但發起者是貴族;人們總能想到法國的專制與共和,卻忘了它也曾嘗試過君主立憲。以啟蒙主義哲學為依據,一場聲勢浩大的抨擊君主專制和封建特權的啟蒙運動在法國得以發起,為法國大革命進行意識形態上的準備。關於啟蒙思想,詳見《先進的啟蒙運動,是怎樣變out的?》系列兩篇。此後的法國革命,無論誰鬧革命,無論誰當政,都是以啟蒙主義為旗幟的。
  • 巴黎人民幾乎每年都要起義
    他們以科布倫茨為中心,企圖依靠歐洲封建主的武裝力量捲土重來,伺機奪回失去的天堂。法國國內,國王路易十六拒絕批准《人權宣言》,並私下調集軍隊,企圖再次武力解散制憲會議。1791年6月20日深夜,路易十六帶著家屬乘坐一輛特製的大馬車逃出巴黎,企圖同逃往國外的貴族匯合,結果在路上被人發現,再一次押回巴黎。國王的逃跑徹底激怒了人民,工商業資產階級號召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民主運動。
  • 法國最坑爹的國王,不願做亡國之君傳位兒子,20分鐘後王朝覆滅
    1789年7月14日,法國革命者終於行動起來,當天就攻佔了巴士底獄,這個監獄關押的都是那些反對法國封建專制的革命者。幾天之後,查理十世和兄長路易十八都帶著家人逃離了法國,而國王路易十六一家被革命者控制。
  • 國臺辦:民進黨黑手伸向臺灣大專院校和兩岸學術交流,倒行逆施不得...
    這樣的倒行逆施同兩岸民眾希望加強交流的共同願望和實際需求背道而馳,不得人心。有記者問,民進黨王定宇等人提案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擬規定臺灣各級學校若與大陸有任何的承諾或聲明以配合所謂「統戰」,將被臺教育主管部門責令停招。蘇貞昌還要求盤查臺各大專院校在兩岸學術交流中是否涉及「一中」。請問對此有何評論?朱鳳蓮在答問時作上述表示。
  • 說中外史記:巴黎人民起義,標誌著法國人民革命的開始
    他們用中國的以德治國思想,以及科舉考試的平等競爭制度,抨擊法國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特權,對無視人民基本權利的暴政和專制王權進行猛烈批判。並提出各種改革社會制度的政治主張,平等、自由、天賦人權、君主立憲、民主共和、人民主權論、三權分立等等政治觀念應運而生。
  • 泰國有六位君主被尊稱大帝,是哪六位君主?對泰國有何偉大貢獻?
    泰國是位於亞洲東南部的沿海國家,正式國號泰王國,顧名思義是君主制國家,實行二元君主立憲制度,即介乎於絕對君主專制制度和議會君主立憲制度之間,君主擁有一定程度的實權,至今統治泰國的朝代是曼谷王朝,因為把首都定在曼谷而得名,又因為開國君主拉瑪一世的姓氏卻克裡,別稱卻克裡王朝。
  • 歐洲貴族與君主、基督教會、國教及新教諸派的封建制度
    為君主者類多大權獨攬使國民無參政之機,而暴斂橫徵每致國民有交困之象。宮廷宏大,費用浩繁,歲入取諸國民,大半為權奸所中飽。而且君主得以無故而逮捕人民,任意生殺,不過為國民者多歸咎於朝廷之權相,故對於君主仍甚忠敬也。君主之盡職實則當時歐洲各國之君主功業甚盛,實有可敬之道。如封建制度之廢止君主之力也。
  • 光榮革命並不和平 光榮革命有何成就
    詹姆斯二世身邊圍繞著耶穌會士和法國粉絲,他也大力在英國國內推廣法國天主教著作。就君主的權力而言,詹姆斯二世及其擁躉推崇法國絕對主義,主要在於兩點:一是對君主的積極服從和消極服從;第二點是臣民無權反對君主的政策。顯然,詹姆斯二世並非真出於對某種宗教的虔誠才來推行這些主張。當然,和他的法國「老師」一樣,詹姆斯二世也接受了法國天主教的宗教不寬容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