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陽下,在不久前創成國家溼地公園的淮安市白馬湖溼地公園內,被列為極危物種的青頭潛鴨以及無數候鳥,正愜意地飛翔、啄食……
溼地公園不遠處的肥貓島上,幾位外地來的遊客,有的在與貓咪嬉戲,有的在攝影留念。相關人士介紹,包括肥貓島在內的「三島奇遇記」景點,自去年10月1日開放以來,一直是廣大遊客特別是年輕人的網紅打卡地。到11月底,遊客量超過4.5萬人次,實現門票、船票收入250多萬元。
「這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我們白馬湖景區的生動實踐。」淮安市文旅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市白馬湖辦黨組書記、白馬湖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朱永興說,近年來,在省委、省政府和淮安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白馬湖人搶抓「一區兩帶」建設機遇,按照「生態文旅水城」發展定位,積極踐行「兩山」理念,持續實施「四湖工程」、著力培育「四種業態」、聚力創建「四大品牌」、強化黨建「四個引領」,積極構建「產業旅遊化」新格局,奮力邁上「文旅融合」新臺階,著力推進白馬湖生態保護與合理利用工作實現高質量跨越發展。
實施「四湖工程」
涵養特色生態
有著千年歷史的白馬湖,是南水北調工程東線過境湖泊、江蘇省十大湖泊之一,也是全國15個生態良好重點保護湖泊之一。
早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白馬湖湖區過度開發,正常蓄水面積縮減至42平方公裡,水體自淨能力下降,水質環境日趨惡化,水體汙染事件頻發,「白馬大湖」變成了「白馬大溝」。
2010年以來,淮安市白馬湖辦(公司)按照「生態文旅水城」的發展定位,大手筆實施退圩(漁)還湖、清水入湖、清淤淨湖、生態養湖等一系列生態治理工程,通過並施行多部政策法規,從單純湖體保護轉向全流域保護,累計清退養殖水面14.16萬畝。在此基礎上,全面實施清淤積土工程,平毀湖內圩埂,清理湖面雜物,並對汙染嚴重的湖底淤泥進行清除,工程完成後,湖區淨水面擴大到86.7平方公裡,較治理前增加一倍。先後投入6億多元,對白馬湖上遊汙染嚴重的花河、潯河等10條入湖中小河道進行集中整治和生態修復,通過控源截汙、駁岸清淤和河岸生態建設等措施,保證源頭清水入湖。修復保護湖岸生態50公裡,增加湖濱綠化帶100多萬平方米、生態涵養林8000畝,湖泊生態安全水平穩步提升。
「四湖工程」的實施,使得白馬湖總氮、總磷等汙染物排放大幅下降,湖泊生態安全水平穩步提升,水質由劣Ⅴ類總體穩定維持在Ⅲ類水標準。風景秀美、碧波蕩漾的生態之湖,重現江淮大地。
培育「四種業態」
打造發展「綠核」
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必須盡最大可能維持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精細平衡,不斷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通道,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白馬湖積極策應「納湖入城」戰略,全力做好「生態+」「文化+」「旅遊+」文章,聚焦培育生態農業、文化創意、休閒度假、康體養生「四種業態」,努力使「一湖清水」釋放巨大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去年10月下旬,蘇北地區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淮安市召開,白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區作為唯一現場觀摩的農業產業園,廣受與會代表好評。
發揮生態優勢,依託豐富的特色農、漁業產品,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旅結合,是白馬湖堅持走綠色發展之路的一大亮點。「向日葵的故事」景區位於白馬湖中部西側,1000多畝土地上種植66個品種500多萬株葵花,圍繞「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目標定位,引進春季的櫻花、芝櫻等多年生花卉,利用棄土區種植有9種花色的油菜,開園時間從每年3月一直持續到11月底。此外,該景區還為金湖縣成功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試點縣,以及洪澤省級全域旅遊試點創建工作提供了重要支撐。
與此同時,淮安市白馬湖辦(公司)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成功開發出葵花籽油、葵花蜂蜜、菊花茶等產品,並把分散各地的農產品、水產品進行集中運營,構建生態種植、科研科教、加工貿易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體系。
植根江淮地區豐厚的文化積澱,白馬湖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結合季節性特色,用市場化手段,打造集線路、美食、購物、休閒相融合的特色活動,推出「春行白馬湖」「夏歡白馬湖」「秋賞白馬湖」「冬養白馬湖」等季節性品牌活動,舉辦首屆淮河生態經濟帶(淮安—開封)菊花聯展暨第五屆白馬湖菊花展,組織「白馬湖杯」摜蛋大賽、親子馬拉松、濱湖音樂節、抖音挑戰賽等活動,不斷擴大白馬湖的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
針對片區住宿接待能力不足的實際,白馬湖從發展休閒度假產業需要出發,積極補鏈、建鏈、強鏈,利用生態、溫泉、湖泊、紅楓等各種資源,集中力量招引、打造一批酒店、文化客棧、漁家樂民宿等,全面提升接待能力。
眼下,一座長1033米、主橋寬37米、橫跨白馬湖的白馬湖大橋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這座以鯉魚躍龍門為造型的大橋,建成後不僅會成為白馬湖上的一道新風景,更將為貫通白馬湖片區南北的環湖主幹道白馬湖大道起到重要支撐作用。屆時,一條大道將把白馬湖生態旅遊景區、「向日葵的故事」景區、國家溼地公園等「串點成線」。
順應現代生活需要,白馬湖將康體養生作為另一個綠色產業著力培育。充分依託自然風光優勢、中藥種植優勢,攜手醫療機構、養老機構,打造旅遊養生、藥膳養生、食品養生、療養養生產業鏈,建設康體養生文化社區、異地養生養老、連鎖度假、分時度假等業態。
擦亮生態底色
不斷造福百姓
保護綠水青山,就是要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山銀山。實踐中,白馬湖人不斷創新思路,努力協調好湖泊保護與民生改善的關係。
為妥善安置上岸漁民生產、生活,淮安市白馬湖辦(公司)創新運用「公司+合作社」模式,指導沿湖鄉鎮陸續成立10個漁業合作社,引導上岸漁民創業、就業。通過建立社保體系、組織參加景區勞務、幫助轉崗就業、參與湖面清理、景區保潔等,上岸漁民和轄區百姓收入穩步提高。
白馬湖人對綠色發展的堅守和付出,獲得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去年12月,白馬湖溼地公園創成國家溼地公園;白馬湖生態旅遊景區創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向日葵的故事」景區創成國家3A級旅遊景區,擬列入2021年度我省國家4A級旅遊景區創建計劃名單。在淮安市文明城市創建表彰大會上,市白馬湖辦受到通報表揚,市白馬湖公司榮獲淮安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先進集體記功單位。
跨入「十四五」的大門,白馬湖生態文明建設又有了更高目標和更多追求。朱永興表示,白馬湖人將以爭創國際重要溼地、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四大品牌」為目標,以「四種業態」為支撐,持續推進綠色高地和「納湖入城」戰略實施,打造淮安中心城區南部新興生態經濟增長極。
作為全省首批土地功能片區改革試點區域,白馬湖將以「多規合一」為主線、以功能片區為載體,按照「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的改革思路,將改革成果同步落實到縣區土地規劃中,確保片區規劃與法定規劃的一致性,通過全方面布局產業、調整土地、盤活空間,不斷集聚生態要素,更好支撐帶動白馬湖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互融共生、互促共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許家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