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裡亞納群島位於西太平洋熱帶海域,由大小14個島嶼組成,隸屬於美國聯邦政府。北馬裡亞納群島因其擁有世界上最深的海溝-能裝下整座珠穆朗瑪峰、最深點為10,911米的「馬裡亞納海溝」而聞名於世。
整個北馬裡亞納群島由珊瑚礁及火山爆發物堆積而形成。島嶼的海岸線幾乎是由險峻的懸崖峭壁和珊瑚屏障包圍起來,形成了很多雪白沙灘與美麗淺海。
憑藉著未經汙染的自然環境、迷人的人文景觀與悠閒安逸的社會氛圍,北馬裡亞納群島被譽為「未經雕琢的美玉」。這裡距離北面的日本和西面的菲律賓都在3,000公裡左右;距離中國的上海、廣州也不過僅4000公裡,只需四個小時左右的飛行,就可以到達。
歷史溯源
北馬裡亞納群島屬於美國的自治聯邦政府,政體是美國自由聯邦制,選舉後產生的總督作為政府首腦。主要權職人員及主要的上下議員都通過民主投票來選舉,有高度自治權。每個島嶼是獨立的自治區,所以政治方面由各地方的市長來統治管理。
查莫洛及卡若蘭土著是北馬裡亞納群島原住民,他們的海員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已定居島上。
西班牙航海家麥哲倫於1521年發現馬裡亞納群島,歐洲人隨後移居島上,但他們的到來破壞了不少當地土著原有的文化。
直到100多年後的1668年,西班牙傳教士在關島建立了第一個歐洲殖民地,主要是用來作為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同亞洲分菲律賓殖民地的中途補給島嶼的。歐洲殖民者對土著居民大量屠殺,從1668年的約10萬人的居民到18世紀初僅剩2000人左右。
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西班牙的殖民霸權逐漸衰落,新興的美國在1898年藉口緬因號事件發動了「美西戰爭」,沒落的西班牙不是美國的對手,在古巴、菲律賓戰場節節失利。
於是西班牙只好在1898年12月10日同美國籤訂了《巴黎和約》,條約規定西班牙放棄古巴並承認古巴獨立(這為美國在古巴建立關塔那摩海軍基地埋下了伏筆),將位於太平洋的關島和加勒比海的波多黎各島割讓給美國,還以2000萬美元為代價將菲律賓群島主權轉讓給美國。
但是正當美國興高採烈的接手關島的時候,德國經過同西班牙的磋商,1898年12月21日,德皇威廉二世,以大約420萬美元的價格,購買了西班牙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包括:北馬裡亞納群島、帛琉群島和加羅林群島。話說德國對北馬裡亞納群島還是很不錯的,引進政教分離制的公共義務教育,還頒布了一些自由通行權和宅基地等利民政策,竟然吸引了許多關島的查莫羅人(為西班牙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和菲律賓人的混血後裔)搬遷至此。這也造成了北馬裡亞納群島和關島的風俗政治情況的不一,對以後美國未將兩個政治實體合二為一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不過德國的殖民統治只持續了不到20年,隨著一戰的爆發,日本以「英日同盟」的名義對德國宣戰,於是搶佔了德國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包括北馬裡亞納群島、帛琉群島和加羅林群島等,同時也進攻了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租借地青島,從此北馬在日本的統治下進行了3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關島曾是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因此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後,也襲擊了關島,1941年12月11日關島被日軍佔領,時隔40多年後北馬裡亞納群島和關島再次歸於同一個國家統治。1944年美國收復了北馬裡亞納群島和關島,戰後的1947年該群島被聯合國交由美國託管,以便日後在適當的機會獨立。但是戰後出於戰略的需要,在該群島可以作為衝繩島的後備用來監視亞洲,美國把北馬裡亞納群島和關島都變成了美國的領土。
1950年,美國通過法案,宣布關島為美國「未合併的領土」(因為關島在戰前就屬於美國所以處理起來方便一些,但是北馬由於是從日本手裡搶過來的,所以直到聯合國授予的託管期結束才成為美國領土),並給予關島自治政府以地方權力,劃歸美內政部管轄。關島基地在西太平洋美國軍事基地體系中始終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直至一九七五年,群島正式命名北馬裡亞納群島聯邦,成為美國政府的一部分。
北馬裡亞納群島聯邦約8萬名島民中,大多數來自北美,其餘包括日本、韓國、菲律賓、中國、密克羅尼西亞其它島嶼、亞洲、歐洲及南美洲。北馬裡亞納群島每年均有多個查莫洛及卡若蘭文化傳統節日,當地居民和旅客屆時以歌曲、舞蹈、當地手工藝及食品慶祝。一年一度的「鳳凰樹藝術節」,展示密克羅尼西亞各地藝術家的代表作品及傳統舞蹈表演。
旅客也可在酒店及晚餐上欣賞到各種豐富多彩且具有異域風情的舞蹈及文化表演。北馬裡亞納群島每個村落每年都有慶祝他們守護神的節日。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天寧舉行的「聖何塞慶典(San Jose Fiesta)」,每年都吸引大量國際及當地遊客參加。長達一周的慶祝活動,包括各式宗教典禮、豐富佳餚及舞蹈等,一連串的美食及娛樂活動於十月舉行,遊客們也可以感受到當地居民熱情好客的淳樸本質。
每年五月舉行的「馬裡亞納風情節」,為接下來的旅遊月揭開了序幕,這是一個集舞蹈、音樂及北馬裡亞納群島傳統技藝及文化的節日。
北馬裡亞納群島歷史及文化博物館設於塞班島上的前日本醫院原址,館內展品展現了群島四千年來的歷史文化,包括查莫洛及卡若蘭人使用的各式器物,以及西班牙、德國、日本、二次大戰及美國聯邦時期的展品。
來源:網絡。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不代表本號立場,並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各位閱讀者交流參考之目的。
本號所轉載內容沒有任何商業宣傳目的,僅供交流,如有侵權請聯繫本號,本號將會立刻刪除!給您帶來的不便,盡請諒解!
本號尊重原創。文字圖片素材,版權屬於原作者。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繫上,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