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學遇上藝術,大咖帶你看「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展」

2020-12-14 瀟湘晨報

霍金書房(陳正攝影)

在月球上看地球的晝夜更替(陳正攝)

逃離黑洞(陳正攝)

盛夏的長沙,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全沉浸式宇宙科普互動體驗展在長沙博物館舉行,此次展覽一開展,便火爆了長沙,人們紛紛前去打卡。展覽將貫穿整個暑假,持續到9月20日。

這次展覽以寬闊的國際視野,嚴謹的科學態度,炫目的藝術表達,成為受到全國關注的「長沙霍金展」現象,也吸引了國內外科學家和藝術家的目光。中國行星專家、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火星叔叔」鄭永春,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教授陳松柏,國際著名藝術家、策展人詹姆士普特南,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季鐵和我們一同走進「霍金展」,在這些科學家、藝術家眼中,霍金展是什麼樣子?當科學遇上藝術,又會碰撞出怎樣的精彩?

【對話】

問題一:這場展覽為什麼這麼火爆?

霍金展在開展之初就受到了孩子們的追捧,許多成人也紛紛前去觀展。這場展覽的魅力在哪裡,為什麼這麼火爆?在科學家和藝術家眼中,從專業視角來看,這次展覽具有什麼樣的特色?

行星專家,「火星叔叔」鄭永春。(張雲峰攝)

科學家

鄭永春:用趣味的方式對孩子進行宇宙科普,在中國,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這次宇宙科普展,在長沙這麼火爆,說明湖南的科普市場潛力巨大。這次霍金展是一個破冰之旅,因為湖南之前還沒有以市場方式來運營的科普展。一個科普展,既有科普性又有藝術性和互動性,是很不容易的,這對主創人員是一個挑戰。長沙是文化之都,藝術是文化,科普也是文化,通過這次科普展,我們可以看到這麼多對宇宙感興趣的市民,霍金展是個很好的嘗試,也是個良好的開端。長沙文化產業實力很強,其實可以還考慮一下做科普產品的多元化開發。

陳松柏:中南傳媒的霍金展是體驗式的,非常直觀,讓大眾特別是少年兒童感受到了宇宙的神奇與奧妙,將高深的宇宙物理非常形象地展現給大家,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與好奇心。同時體驗式科普具有良好的互動性,能讓觀眾參與其中,一定會成為未來科普的重要方式。這次展覽的火爆證明了這一點。

著名策展人詹姆士普特南(中南會展中心供圖)

藝術家

詹姆士普特南:當大家走進這個展覽的時候就仿佛進入到了霍金先生的大腦當中,可以聽到霍金先生的聲音。在這個體驗的過程中,不同的音效融合在一起,這就是一個沉浸式的體驗過程,這對於觀展者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這次展覽的主題非常複雜,因為霍金先生的觀點是非常複雜的,但是這種呈現形式讓霍金先生的觀點和知識點變得易於理解。

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季鐵

季鐵: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展,是一個璀璨而宏大的藝術品,是一次全新的觀展體驗。這次展覽是一場全沉浸式的互動藝術體驗展,結合了視覺、聽覺、觸覺及肢體語言,可以多方位、多媒體、多角度觀展。它破除了常規的觀展模式,觀眾可走進作品,將觀眾作為展覽呈現的最後元素,以最終的在場性實現展覽的完成性。這個展覽結合了裝置藝術、雕塑、油畫、塗鴉、聲音藝術和多媒體交互語言,是由跨學科領域人員共同完成的一場視覺藝術聯合展。

此次展覽最大的藝術性,在於它不是一場單純的科普展,還通過藝術語言進行了視覺呈現,讓觀眾對科普知識產生理解,具有全新的「觀看視角」,並很好地在科學與藝術之間找到了平衡點。

問題二:該如何向孩子講述頭頂的宇宙?

對於孩子們來說,這是一場宇宙科學的啟蒙,他們將從這裡開始,走向真實深邃的宇宙。關於我們頭頂的星空,這次展覽告訴了孩子們什麼呢?在科學家看來,霍金展想要傳達的,不僅僅是關於宇宙和時間的科學知識,還有一種更為宏大的宇宙觀,孩子仰望星空的過程,也是孩子們對於人生觀、價值觀的重新思考的過程。

鄭永春:中國的教育一般都只學地理,不學天文,有限的天文知識都是地理老師教的,不知天文也就不知道天高地厚。在古代,看到星鬥才能識別方位時間,所以樹立宇宙觀的第一個意義,是時空定位。

了解宇宙還有一個獨有的功能,就是宇宙會影響人的三觀。仰望星空時,你會發現銀河系就有幾千億個太陽,幾千億個地球,地球不過是宇宙中的一個暗淡藍點,人類更是宇宙間的塵埃,這會讓人懂得謙卑,知道人生短暫,激勵人們應該懷有夢想,做點有意義的事,相信我們可以通過努力實現我們的夢想。

湖南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學院教授陳松柏

陳松柏:讓孩子了解天文學、了解宇宙,知道宇宙之浩渺、宇宙之神秘,感覺到人類、地球、太陽系乃至銀河系的渺小,可以拓寬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探索宇宙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推動力,宇宙科普,可以讓更多的孩子從小就立志去探索宇宙的奧秘。

問題三:當科學遇上藝術會有什麼樣的奇蹟?

科學與藝術如交織的雙螺旋,編織出人類的文明譜系。本次展覽,是一次科學與宇宙的完美碰撞,當科學遇上藝術,會產生什麼樣的奇蹟?聽聽科學家和藝術家都分別怎麼說。

科學家

鄭永春:科學給我們的感覺,似乎是機械的、枯燥的,其實科學也是美的。就像我們看巖洞、地縫,第一感覺會覺得很美,但是當你了解它們是如何形成的,你會發現不一樣的美,這就是科學之美。科學的美,需要藝術的想像來加持,但是這種藝術的想像,不能違背科學,科學與藝術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陳松柏:我認為藝術是表現自然界的美,科學是揭示自然的奧秘,兩者是緊密聯繫的。在學校,學科本來就應該是交叉的,讓文科生學習理科知識,理科生學文科知識。

藝術家

季鐵:此次展覽中,科學與藝術的關係可以說是非常「曖昧」的。首先從宇宙物理科學知識,從霍金先生的重要理論出發,融入了當代藝術的實驗性和觀念性,並在多媒體交互體驗和各種技術手段的輔助下,進行了全面的思考和平衡,才有了最終的展覽現場。所以,展覽最終呈現了一定的藝術高度,而不是單純的科普展。這兩者的結合,是具有縱深意義的嘗試,當我們運用科學的精神進行藝術創作的時候,會讓看似天馬行空般的藝術語言,變得合情合理,會拉近觀者與作品之間的距離感。科學與藝術的結合,會讓我們體會到許多無解或待解的問題,換一種角度去看去思考,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也許這就是跨界的魅力所在吧。

相關連結 和科學家一起去看展

「火星叔叔」鄭永春對展覽裡的「時空隧道」情有獨鍾。在時空裡自由穿梭,曾是少年的夢。置身「時空隧道」,鏡面和高速燈帶營造的不僅僅是視覺的衝擊,也酷炫到「眩暈」,讓人不知不覺就陷入到人在前行的錯覺裡,以至於解說在一旁不停地喊:「向前走啊,這不是自動前行的電梯。」

「現實的宇宙更加璀璨。」陳松柏在「黑洞」前停下腳步,一道圓形拱門成了「黑洞」的入口,絢爛的光影像陷入旋渦,被「黑洞」吞噬。「生動形象,我們讀書的時候,別說圖像,就是資料都難以找到。」 陳松柏感慨。

瀟湘晨報記者唐兵兵

相關焦點

  • 去星球樂園看「霍金與喬治的宇宙」科普展,首個以「霍金」為主題的...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將落戶嶽陽星球樂園。 還記得去年持續了兩個月的宇宙聚會嗎?「霍金與喬治的宇宙」——這個吸引了48000人觀看的科普展,讓更多人感受到好奇的力量,很多人因此對展覽藝術和宇宙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最受歡迎的時空隧道,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由四周都是鏡面和燈帶的隧道成了名副其實的「星光大道」。 今年,「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又來啦,將落戶於嶽陽星球樂園。項目由中南國際會展、天賦傳媒聯合出品。
  • 去星球樂園看「霍金與喬治的宇宙」科普展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這個吸引了48000人觀看的科普展,讓更多人感受到好奇的力量,很多人因此對展覽藝術和宇宙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最受歡迎的時空隧道,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由四周都是鏡面和燈帶的隧道成了名副其實的「星光大道」。    今年,「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又來啦,將落戶於嶽陽星球樂園。項目由中南國際會展、天賦傳媒聯合出品。
  • 開啟科普之旅,霍金女兒攜父女合著小說《喬治的宇宙》來長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6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黃能)少年喬治和安娜一起在銀河系探險,參加未來火星之旅,走向宇宙深處……這是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和他的女兒露西·霍金為孩子們撰寫的《喬治的宇宙》的故事。今日,露西·霍金和母親簡·霍金攜《喬治的宇宙》在長沙舉行媒體見面會,並與讀者交流。
  • 兩位霍金博士作客上海 講述史蒂芬·霍金的科學探索之路
    今天上午,著名作家簡·霍金博士與科普作家露西·霍金博士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與三百餘位現場觀眾分享了將科學知識轉化為科普讀物的奇妙經歷。作為已故傑出物理學家、宇宙學家史蒂芬·霍金的愛女,露西·霍金為上海的觀眾們帶來了她與父親歷時八年共同創作的兒童科普讀物《喬治的宇宙》。
  • 當科學大咖「遇上」藝術家,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新華社北京5月27日電(記者蓋博銘)科學家用公式彈奏宇宙的旋律,人文學家用心靈譜寫生命的讚歌。當科學大咖遇上藝術家,他們的對話會激起怎樣的思想火花?  26日,「中科院公眾科學日」期間,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歐陽自遠、數學家蔡天新、跨界音樂人吳彤等登上中國科學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讓科學「對話」藝術、真理「對話」想像。  「此次講壇不僅在普及知識,更在於傳播思想。」活動主持人、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介紹,講壇從思想的源頭上促進公眾參與科學的積極性。  科普活動中,真正的「主人」是青少年。
  • 霍金書房空降長沙,黑板上寫滿理論公式,難道長沙將有神秘事件發生?
    9大展項、1000平米、46臺高清投影、6000個感應互動燈組成的裝置,已經將長沙博物館特展一廳變成多媒體和裝置藝術相結合的宇宙藝術空間。置身其中,好似打開一個奇妙的宇宙世界。霍金的書房是什麼樣?大塊頭的書本、桌椅乃至書房裡的一切都在空中懸浮,難道我們來到了外太空?
  • 你還沒帶孩子去過?
    這個暑假,由霍金家族傾情推薦,中南出版傳媒集團集結中南國際會展、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倫敦藝術大學、湖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等海內外藝術設計力量聯合打造的「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全沉浸式宇宙科普互動體驗展首次在長沙展出!
  • 當印象派大師喬治· 修拉藝術點彩遇上家裝設計,讓家百看不膩!
    灰色的世界中,我們渴望自然的色彩,於是,我們在藝術中尋覓陽光。陽光是印象派的繆斯,他們紛紛走出畫室,描繪外光下的世界。然而,還有一些畫家,他們把光分析成理性的色彩,只用純色作畫。他們就是我們常說的「點彩派」。點彩畫派可以說是新印象主義的先行者,以喬治·修拉、保羅·西涅克等為代表的畫家則是點彩畫派的先驅。
  • 霍金走了,留下了哪些遺產
    霍金走了,留下了哪些遺產陽春三月,生機勃勃,然而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的生命卻走向盡頭,留給世人無數的嘆息,無論是他和病魔抗爭的一生,還是他對宇宙天空的探索,都將如流星一般,絢爛人類的天空,那麼,他給我們留下那些著作呢?
  • ...首個以「霍金」為主題的原創全沉浸式互動體驗展登陸嶽陽南湖
    「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將落戶嶽陽星球樂園。 還記得去年持續了兩個月的宇宙聚會嗎?「霍金與喬治的宇宙」——這個吸引了48000人觀看的科普展,讓更多人感受到好奇的力量,很多人因此對展覽藝術和宇宙科學產生了濃厚興趣。其中最受歡迎的時空隧道,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由四周都是鏡面和燈帶的隧道成了名副其實的「星光大道」。 今年,「霍金與喬治的宇宙」又來啦,將落戶於嶽陽星球樂園。項目由中南國際會展、天賦傳媒聯合出品。
  • 讀《十問:霍金沉思錄》看科幻經典一:上帝存在嗎?
    人們一直想要得到大問題的答案。 霍金這是《十問:霍金沉思錄》開篇第一句話,這本書也是霍金留給世界的臨別禮物,簡答了關於人類和宇宙的10大問題。這些問題,事關哲學、未來,都是大問題,非常大的問題,當前沒有答案甚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有答案,但並沒有阻礙科幻作家和科幻電影用普通人更為理解的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在《十問》中,霍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一問:「上帝存在嗎?」
  • 「當科學遇上藝術展」蘭州舉辦 引民眾多維度沉浸式參觀
    16日,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甘肅省文聯主辦,及多家甘肅省市區單位協辦,甘肅天慶博物館承辦的《當科學遇上藝術——文化+科技全沉浸式宇宙科普展》開展,此次展覽的兩大主題是科學與藝術。記者在現場了解到,科學板塊展出了多位對人類歷史進程有著深遠影響的科學偉人的十餘件罕見展品,包括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等。1月16日,參展民眾拍照留念。
  • 孩子閱讀黃金期,你選的這本書可能影響他一生
    這不,書房記聯合新童書首發聯盟就和大家推薦一套全球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極力推薦、國際科學領域大咖一致認可、大人小孩通吃、淺顯易懂的科幻巨作: 《今日美國》讚譽它是更適合年輕讀者、更簡明的《時間簡史》; 《紐約》雜誌也毫不誇張地說它是「科盲父母的及時雨」;
  • 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客串的大咖,你認出來了嗎,第二彈
    上一次跟大家說了生活大爆炸,客串的大咖,我們接著盤點一下。重量級的物理學及,霍金。在劇中飾演自己,耳朵為了可以讓霍金看到自己的論文,穿了女裝。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偶像,謝耳朵在求婚這件大事的時候,想到的都是徵求霍金的同意。我也是佩服了耳朵的腦迴路。
  • 霍金為何說中國最容易遭受外星人攻擊?他生前的六大預言個個可怕
    霍金的媽媽不喜歡帶孩子們去遊樂場,而是觀察孩子們的不同興趣,帶到不同的博物館。霍金喜歡去科學博物館參觀,熱衷於研究飛機、輪船等各種模型的設計和製作,拆了又裝,裝了又拆,甚至自己發明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模型,並以此為遊戲。 媽媽發現霍金特別喜歡看星星,常冒出一些極富想像力的問題,讓人無法解答,但媽媽總是嘗試著理解他的想法。
  • 霍金逝世:他帶我們接近宇宙,飛向群星
    霍金離開了我們,他曾帶我們接近宇宙,穿越時間。宇宙的邊界是沒有邊界,生命的盡頭是沒有盡頭。這一次,他只是飛向了群星。(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龔琬茹)附:霍金的科學遺囑  宇宙大爆炸之前有什麼?換句話說,宇宙就像我們地球表面,雖然地球表面是有限的,但因為它是圓的,你永遠不會碰到任何邊界或邊緣,也就意味著你永遠找不到它的邊界在哪裡。  霍金認為,大爆炸之前的事件根本沒有定義,因為無法衡量在那之前會發生什麼,鑑於大爆炸之前的事件沒有可觀測的結果,我們不妨把它們從理論上直接刪除,並認為時間是從宇宙大爆炸開始的。
  • 從佛學觀點看霍金與宇宙學
    古代的科學水準很難去理解這樣一個境界,不免落入迷信範疇。但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佛學中的玄妙部分在科學中卻得到了一點一滴的證實。如果不是,你就那麼自信地認為你眼裡的世界比金魚眼裡的世界更真實嗎?真實情況是:「現實」的人類總是哪個更方便就選用哪個,我們總是相信自己眼中所見,而且總是認為他者眼中的是『錯的』,是『幻覺』」究竟誰的所見所思是「幻覺」呢?
  • 霍金、愛因斯坦名句,科學大師的哲學思考
    (霍金)適用於「興趣」、「純粹」等主題。可以像寨主這麼用:有人問登山家馬默裡為什麼要登山,他說,因為山就在那裡。同樣,當霍金聽到別人問他為什麼要研究黑洞時,回答也是「因為黑洞就在那裡」。人生在世,總要有一點純粹的熱愛,來安放焦灼的自身。
  • 12年後《生活大爆炸》終結,12位大咖客串有沒有讓你驚喜連連?
    斯坦-李,漫威之父不但在自己的大電影中露臉,在這部美劇中也以漫畫大師的身份現身。據悉老爺子客串過這集美劇後意猶未盡,還表示想再來一次。可惜還沒來得及就天人永隔,這個小小的願望也成為了遺憾。為此,粉絲們還在網絡上刷起過「斯坦-李過世,謝耳朵一定非常傷心」的話題。
  • 除了《時間簡史》三部曲,霍金另一個三部曲也值得科學家們取鑑
    大部分公眾知道《霍金三部曲》,從《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到《大設計》;但只有相對少的人知道霍金主創的另一個三部曲——兒童科普三部曲。 後者似乎並未全部寫就,其首部曲《喬治開啟宇宙的秘密鑰匙》十年前先在法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