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君,是南京客運段的一名列車員,她的老公毛蔚是南京客運段的一名列車長。他們都是90後,這是他們在鐵路的第五個春運,也是他們新婚後的第一個春運。大年三十,他們相隔兩地,毛蔚在贛州,田慧君在蕪湖。聽說揚子晚報在南京南站候車室做了一個「幸福小康照相館」,正好18號他們的列車會在南京有一個短暫的停靠,他們就來到南京南站幸福小康照相館,揚子晚報的攝影記者提前給他們拍一張過年合影。揚子晚報記者也用短片為他們紀錄了團聚的溫馨時刻。
攝像 張笑疾 張添翼 製作 楊澤華 揚子晚報記者 徐媛園
春運期間小兩口幾乎碰不上面
田慧君和他的丈夫毛蔚,都是南京客運段的客運員。田慧君跑的線路是從南京到上海虹橋,再到安徽,然後折返。春運的時候還要再加班。毛蔚的線路,是從南京到江西。早上五點多起床,到了駐地已經晚上12點以後。工作的時候要上交手機,無急事無法聯繫。而到了駐地後為了讓對方多睡一會,他們也不會主動跟對方聯繫。所以春運期間,他們經常十天半月幾乎「音訊全無」。有時候列車會同時在南京南站停一會兒。但這樣的機會非常稀少。
「牽掛是肯定有的,他忙起來經常忘記吃飯,所以他腸胃很不好,我一有空就想提醒他按時吃飯,真的很擔心他。」田慧君告訴記者,列車員上了列車,基本就沒了自己的時間,「一上車,就不聽地有各種事情找來,有的要補票,有的坐過站了要開證明,有的行李太沉需要幫忙,有的屬於特殊旅客,需要照顧……」各種事情接踵而來,忙起來,根本顧不上看事件。「尤其是春運期間,旅客多,需要處理的的事情也多,不能按時吃飯,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兩人剛認識的時候,毛蔚擔當的列車,經過田慧君的老家泰州,田慧君就會提前給他做點小米粥,帶給他暖暖胃。後來改了線路,兩人碰面的機會少了,田慧君就會提前準備好麵包、三明治、可以衝著喝的米粥等等,給毛蔚裝到箱子裡。得知妻子的擔心,毛蔚會心地笑了:「其實我最擔心的,也是她不按時吃飯。」所以,每次見面,毛蔚都會給田慧君帶點好吃的。
幸福小康照相館「一分鐘團聚」很暖心
故鄉,是最美的畫卷。無論是柴扉前大紅的福字,還是紅泥火爐邊土製美酒,或是那側掛著的喜慶的對聯,火紅的燈籠,以及那嫋嫋的炊煙,柔美的雲霞,都是帶有一種令人眷戀的小康味,鄉土情。這個春運,揚子晚報聯合鐵路南京站、南京江寧區,在南京南站候車大廳,以紅福、燈籠、對聯、高鐵、火車等為元素,搭建了一座「幸福小康照相館」。不少鐵路人也在館內紛紛「打卡」。22日,二人的列車在南京站有一個小時的短暫停靠,記者便在幸福小康照相館內,為二人合影留念。
「你要記得吃飯。」「你也是,你今年三十在江西,記得提前給爸媽發個拜年簡訊。」「媽說年三十咱倆回不去,問啥時候能回,她好提前買菜」……一句句家長裡短說不盡,揚子晚報資深攝影記者張笑疾也為他們留下了團聚的影像。「我工作四年了,說真的,第一年年三十不在家的時候真的不太習慣,會哭。但第二年就好了,真的,我們最大的任務就是把旅客平安運送到家。每天看著旅客平平安安地回家,我們心裡說真的,挺欣慰的。」田慧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