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將至,艾葉、菖蒲熱賣,粽子飄香~

2022-01-01 幸福福鼎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按照福鼎人的習俗

端午這天除了吃粽子

還習慣將艾草和菖蒲用紅線

綑紮在一起,懸掛於家門前

以求平安、吉祥、幸福

這幾天,市區各農貿市場早已「亮」出艾草、菖蒲,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6月24日一大早,中心市場附近就出現了多位賣艾草、菖蒲的攤販,空氣中瀰漫著艾草和菖蒲的濃鬱清香。

市民前來選購

艾草、粽葉

瞧,每個攤位前都圍著不少的市民,你買兩枝,我買五枝,一會兒,艾草、菖蒲就幾乎被搶購一空。在福鼎,過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喜歡在大門上插艾蒿、菖蒲「壓邪」。不少人認為,只有開始懸掛艾草、菖蒲,再喝點艾酒時,才感到端午節真的來到了——

市民

艾葉、菖蒲掛在正大門左右兩旁邊,防止蚊蟲,還可以消毒、入藥。福鼎人坐月子把幹艾草菖蒲煎水給新生兒洗澡。

市民

我挑選尾巴沒有彎折,筆直的艾草,老話說這就是劍,尚方寶劍,哈哈哈。

市民

小孩子要將雄黃酒點在額頭上保平安,雄黃酒還可以灑在房間四周角落保太平。

攤販

一年到頭,這兩種植物就風光這一兩天時間,一束1.5元一把。

據了解,依照民間習俗,將艾草倒插門楣或煮水洗澡,可以消災防病。同時,艾草可全草入藥,有溫經、去溼、散寒、止血、消炎、抗過敏等作用。端午節,福鼎家家戶戶除了有掛菖蒲和艾草驅邪的風俗,還要吃薄餅、喝雄黃酒、包粽子。說到粽子,是全國各地都不能少的端午美食。粽葉飄香,粽肉香糯,最近的福鼎就瀰漫著濃濃的粽子香,各鄉鎮、部門通過舉辦一些端午活動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氛圍。連日來,太姥山鎮、點頭鎮和福鼎市機關社保中心分別組織開展端午活動,走進養老院或轄區住所,為孤寡老人送上愛心粽,給他們帶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佳節;白琳鎮也通過分發粽子、入戶宣傳等形式宣傳「禁毒」知識,吸引了眾多群眾前來參加。

 

「幸福福鼎」編輯部

文圖:蔡麗軍、李珊珊、蔡春玲、朱乃章、黃潔瓊、福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相關焦點

  • 「艾葉」即「愛也」,艾葉飄香端午節
    艾葉斜枝短,菖蒲瘦節長。清香的艾草像我蘊藏的心事,在農曆五月的田野瀰漫開來!,顆顆粽子情長 艾草的香味混和著粽子的香味,隨著清風徐徐飄來,母親的心意包進了粽子,燻醉了艾葉。吃著粽子,聞著艾草的清香,氤氳的艾草香伴隨著外婆述說屈原的故事,悠悠艾草飄香,顆顆粽子情長,吃一口粽子滿口香,嗅著艾草的清香,享受著幸福的喜悅!
  • 端午時節艾葉飄香! 戳這裡教你如何巧用艾葉養生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時節艾葉飄香! 戳這裡教你如何巧用艾葉養生 年年端午,大家都在花樣吃粽子,今天另闢蹊徑,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另外一個習俗主角:艾葉!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民諺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因此每至端午之際,老百姓常把插艾葉作為節日重要內容之   原標題:端午時節艾葉飄香! 戳這裡教你如何巧用艾葉養生     年年端午,大家都在花樣吃粽子,今天另闢蹊徑,給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另外一個習俗主角:艾葉!
  • 粽子飄香又端午
    粽子飄香又端午作者:池陽隱士
  • 端午節門前掛艾葉菖蒲,是什麼道理?中醫這樣說
    就說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門前掛艾葉、菖蒲的習俗吧,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將近兩千年。相傳西晉蘇州太守鄧攸為官清正,深受百姓愛戴。後來西晉出現八王叛亂,戰禍不斷,蘇州失守,百姓四散逃離。由於衙役早已解散,鄧攸只得自己肩挑幼子和失去雙親的侄子,開始了逃難的徵程。逃到泗水河邊時,遇到亂兵追趕。情急之下,鄧攸將兒子丟棄路邊,帶著侄子繼續往南逃。
  • 端午三友之靈草菖蒲
    端午將至,滿街粽葉飄香,除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品嘗香甜可口的粽子,你是否知道端午節還有三個好朋友呢?古時人們將艾、菖蒲和蒜並稱為「端午三友」。比起其他兩位,菖蒲貌似稍顯陌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菖蒲[chāng pú]端午節的節氣花,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
  • 端午粽葉飄香
    端午的習俗端午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的叫法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端午傳統活動 端午節的習俗活動,除了主角粽子,還有這些重要標配:賽龍舟、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 端午三友之靈草菖蒲
    端午將至,滿街粽葉飄香,除了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品嘗香甜可口的粽子,你是否知道端午節還有三個好朋友呢?古時人們將艾、菖蒲和蒜並稱為「端午三友」。比起其他兩位,菖蒲貌似稍顯陌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它。菖蒲[chāng pú]端午節的節氣花,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
  • 端午避瘟驅毒:插艾葉、掛菖蒲、飲藥酒
    自古以來端午節便有許多節日活動,如划龍舟、食粽子等,而這些節日活動中不乏中藥的身影。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於是中草藥在這些節日活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不少地方都有插艾葉、掛菖蒲、飲藥酒等習俗,人們用它來驅病闢邪,以祈求安康。 農曆五月,艾草的長勢旺盛,古詩云:「端陽時節草萎萎,野艾茸茸淡著衣。」
  • 一元艾葉一天能賣上千束 親民小商品撬動端午大經濟
    菖蒲艾葉:一個攤位昨日賣出上千束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不少市民近來都在門楣上掛起艾葉菖蒲。記者走訪了解到,小小一束菖蒲艾葉卻也大有生意,1-2元一束在不少攤位上一天能賣出數千束。   昨日,滬上不少農貿市場、沿街路攤都齊齊擺上一摞摞菖蒲艾葉,並以紅繩纏繞成束,更添濃濃節意。
  • 端午,你只知道屈原和粽子麼?
    端午食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
  • 端午節的那些事:插艾葉或者菖蒲有哪些科學依據?
    五月五:吃粽子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由於地域和民族的區別,節日習俗也有所不同,其表現形式有: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蕩鞦韆等。而有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也是多種多樣,有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等等,但無論紀念誰,都與粽子撇不開關係。
  • 把五彩繩系手上,把艾葉菖蒲放屋內,敢問端午習俗知多少?
    而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大家第一印象肯定就是包粽子和賽龍舟了。賽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那除了這兩個以外,還有哪些習俗呢?你又知道多少呢?別急,我們配合著詩作,一起來看看!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 「粽」情夏日丨你過端午,我送艾葉、恭祝井粉們端午安康!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中國人民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便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為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端午節有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賽龍舟的習俗。
  • 端午的艾草與菖蒲
    這個時節的端午節與花花草草有諸多關聯。佩香囊、鬥百草、粽葉包糯米、懸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飲菖蒲酒、沐蘭、搗蒜都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也都是應時應季的,這裡就盤點一下我們常見的端午花花草草。菖蒲艾蒿掛門上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會把艾草掛在門楣或中堂上。
  • 掛艾葉菖蒲
    掛艾葉菖蒲是中國民間節日習俗,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 艾葉、 榴花、 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 艾葉、菖蒲能闢邪?想不到竟與它有關係!
    由此可見五月初五端午節早在屈原之前就存在而端午節又叫「浴蘭節」這裡的「蘭」可不是蘭花而是一味中藥材此外佩蘭又稱「醒頭草」用佩蘭做枕頭內枕因其芳香走散的特性可有效改善溼溫所致的鼻塞、頭痛等病症重陽節有茱萸和菊花端午節有艾葉和菖蒲
  • 艾草菖蒲和粽子
    艾草菖蒲和粽子    每逢端午節,「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家家戶戶,把艾葉和菖蒲插於門楣,年復一年重演著這項古老的端午習俗。今天的人們用菖蒲和艾蒿結紮成束掛在門廊之上,或許已不再考慮健康或闢邪的意義,更多的是難以割捨源遠流長的傳統。
  • 端午將至,粽子飄香,手把手教你5步粽子做法,鹹香軟糯,很解饞
    眼看端午佳節將至,粽子馬上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超市裡也開始擺上各種口味,不同長相、大小不一的粽子。有這樣一款粽子,始於明代,被稱作東方快餐,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國》,它就是嘉興粽子。直至清朝末期,嘉興一帶城鄉,每逢過年、過清明節、過端午節,幾乎是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不僅自己家人作為節令食品,而且還作為禮品饋贈親友,甚至成為老百姓日常食用的點心食品。最近一次又將嘉興的粽子重新推上熱潮,就是央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二集中,嘉興粽子的飄香美味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 端午的艾草與菖蒲
    這個時節的端午節與花花草草有諸多關聯。佩香囊、鬥百草、粽葉包糯米、懸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飲菖蒲酒、沐蘭、搗蒜都是端午節特有的習俗,也都是應時應季的,這裡就盤點一下我們常見的端午花花草草。迎新老師提示,端午前後的茶席,可以把這些元素融進去的哦!
  • 節日| 艾葉飄香迎端午,社區活動「粽」是情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佩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時,假日情濃粽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