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1月22日電(記者錢錚)在東京東南部,瀕臨東京灣的臨海地區聚集了一批專門從事廢棄物循環再利用的企業,擔負著從廢棄物中回收資源的重任。新華社記者日前來到這裡,對東京臨海再生能源公司進行了採訪,目睹了「變廢為寶」的全過程。
記者先隨公司超級生態工廠建設所所長石渡一成來到垃圾起重機操作室。從窗戶望出去,垃圾堆放坑中堆放著如小山包一樣的建築廢棄物。一名工作人員在操作室內操縱起重機將廢棄物抓放到進料鬥中。
石渡一成介紹說,廢塑料類及建築類垃圾等被投入進料鬥後,在氣化爐中被加熱到550到630攝氏度。不可燃的物質被排出,其中的鐵和鋁等可用磁選機和鋁篩選機分選回收。可燃物進入旋轉爐再被加熱到1300攝氏度左右,在此過程中產生的爐渣粉碎後可充當建築材料。兩次加熱生成的大量高溫氣體進入鍋爐,使注入鍋爐的水變成水蒸氣,推動汽輪機發電。此後水蒸氣經復水器還原成水,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在發電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經降溫塔、過濾式集塵器、洗煙設備和催化劑反應塔處理後,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氯化氫、二惡英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的排放量不到法定標準的一半。
在一旁的中央操作室內,記者看到五六名工作人員通過電腦掌握著各種處理設備的運轉情況。石渡一成指著牆上十幾個大小不一的液晶屏說,整個生產區域安裝了100多臺攝像機,不間斷地跟蹤拍攝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
據介紹,東京臨海再生能源公司每天可處理廢塑料類及建築類廢棄物550噸、醫療廢棄物100噸,從中獲取的鐵、銅和鋁等金屬可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垃圾處理過程中產生的熱能,其發電功率可達2.3萬千瓦。電能除了供工廠內部消耗外,剩餘部分提供給電力公司。
長期以來,東京排放的廢棄物主要在鄰近的千葉、埼玉和栃木等縣填埋處理,但近年來這些填埋場面臨著飽和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東京於2002年啟動了旨在解決廢棄物處理問題、培育新興環境產業的項目。首批公開招標的8家企業於2004年至2006年間全部投產,這些企業分別側重處理不同門類的廢棄物。例如,高俊興業公司主要處理混合建築垃圾,日本環境安全事業公司則通過化學處理使印刷線路板無害化,Retem公司從事含鐵複合材料和辦公自動化設備的處理,而生物能源公司則主要使用有機垃圾發電。
東京都環境局廢棄物對策部副參事下鳥英雄告訴新華社記者,這些企業分工合作,力爭使廢棄物再生產業從回收廢棄物的「靜脈產業」轉變成提供資源的「動脈產業」。
(責任編輯: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