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與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代表——(玉篇)

2020-12-23 傑兄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兩個符號最為出名:菊、刀。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刀是日本武士道的載體。在1946年,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將一份報告集合出版成書,書名就叫《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這份報告是魯思·本尼迪克特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受美國政府委託,為解決盟軍是否應該佔領日本以及美國應該如何管理日本的問題,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對即將戰敗的日本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綜合報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分析了日本國民的性格。從此以後,菊與刀為世界人民所熟知。

雖然我很討厭日本人,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文化輸出是世界一流的

可惜的是,中國的劍與玉卻只在儒家文化圈中流行,不在世界流傳,甚至國內很多人也只知道玉是中華文化的具體象徵,卻不清楚劍也是中華文化的載體。

下面我們來聊聊,劍與玉。

先來聊大家都熟知的,玉。

玉文化,大家都清楚,這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代表著起源很早。考古發掘表明,我國發現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萬年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我國第一個玉器高峰時代,即東漢時袁康所說的「玉兵時代」,他在《越絕書》中說:「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在這個時代人們使用當地所產玉石製成了大量玉器。當時有三個產玉中心:一是南方江浙一帶以良渚為文化中心;一是北方遼寧一帶以紅山文化為中心;一是西北以崑崙山和田玉為中心。

順便提一句,良渚文化或者紅山文化,距今約5000年左右,學界普遍認為是這中華文化的起點。

紅山文化的代表——玉豬龍

看圖是不是覺得這塊玉豬龍不太像玉?現在流行的「玉」一般指軟玉,和田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白色、通透、有光澤。但我要跟你說,玉的概念歷來並無十分嚴格的定義。在中國被稱為「玉」的礦物種類十分龐雜,一般而言,符合美觀、堅硬、溫潤等特點的礦物皆可能被稱為「玉」。這塊玉豬龍的材質叫蛇紋石種,傳統文化中認為的玉就是這樣的。

玉的定義有很多,《說文解字》裡說到:「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而我們們現在用的《新華字典》則將玉定義為細膩、光澤、略透明的石頭,這個定義更像現在的軟玉。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玉呢?這個問題研究的人太多太多了,說了很多理由。我就不獻醜了,畢竟我又不是專業研究玉的,只是一個愛好者罷了。

在遠古時期,出於本能以及現實需要,人們用漂亮的貝殼做出了原始的貨幣。而到了紅山時代的部落,階級已經形成,酋長、祭師等人掌握著部落的命運,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東西能將自己的聲音傳達給上天,希望天上的神能聽到他們的禱告,也需要一種東西作為自己尊貴權威的載體,以御萬民。他們開始在部落周圍搜索,嘗試著用周圍的資源製作這件物品。鐵器?還得過約一千年左右才大規模使用。青銅?呃,還得過幾百年。木材?太容易損壞。石頭?要麼太脆,要麼太硬,顏色也不好看,而且不夠獨特。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一種石頭,多彩、溫潤、有特殊肌理圖案的美石,雖然容易開採,但產量少,而且硬度高,製作一件物品極其費時費力,這樣才能證明我們是多麼的尊敬上天,這樣才能說明我的權威是不可憾動!這樣的石頭,簡直是為這種思想而生的!

於是他們製作許許多多的玉器,有象徵權威的禮器,有表現原始先民們思想的C型龍玉器,有裝飾用的玉器,各式各樣的玉器,眼花繚亂。

C形龍
太陽神

神秘的馬蹄形玉器,中間空的,可想而知加工難度有多大

篇幅有限,我就不把禮器圖片放出來了,轉而用文字給大家普及一下禮器由哪些玉器構成吧。

玉禮器通常分為六器,按《周禮》中記載:「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所以一般來說六器分別是:壁、琮、圭、璋、琥、璜。雖然是《周禮》記載,但從現有的發掘來看,紅山文化時期已經有完整的一套禮器,《周禮》不過是整合而已。

以上說的只是中國崇尚玉的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把玉人格化了。以玉喻人,根植於我們思想中,君子應該像玉一樣,讚美女子也一般拿玉來比喻,但什麼時候起我們才有了這種思想呢?

以玉喻人的時間不好說,萌芽肯定早就有了,不可考究,但毫無疑問,有一個人推動了這種思想的散播以及發展。他就是孔子,孔聖人,尊稱萬世師表。

孔子是誰不需要解釋,他的事跡也不需要解釋,大家都知道。那麼他是哪裡推動了以玉喻人的思潮呢?在《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孔夫子說的一段話:「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不要小看這段話,這段話正正式式為玉賦予了人格,極大的提升了玉的價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便深深烙刻在中華文化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而它的創始人——孔子說的話,則為千千萬萬人的行為、思想制定了標準,受到影響的當然也包括玉的地位。你講儒家的四書五經,必定要提到玉,提到玉,你就要像玉一樣做一名君子。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劍與玉,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代表。因為玉,代表了那個時候讀書人的標準,你要像玉一樣溫潤;像玉一樣中庸;像玉一樣溫良;像玉一樣內斂;像玉一樣具有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反過來,也因為玉具有這些品格,所以人們也習慣佩戴玉器來表明自己,並喜愛上玉器。

概括來說,為什麼玉器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第一,玉器開採、加工困難,代表了尊敬上天,尊敬祖宗,代表了禮。

第二,玉器具有美好的品格,代表了做人的準則。

君子如玉

好了,玉篇就到此結束吧,下回說劍篇。

相關焦點

  • 劍與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代表——(玉篇)
    雖然我很討厭日本人,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文化輸出是世界一流的可惜的是,中國的劍與玉卻只在儒家文化圈中流行,不在世界流傳,甚至國內很多人也只知道玉是中華文化的具體象徵,卻不清楚劍也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下面我們來聊聊,劍與玉。先來聊大家都熟知的,玉。玉文化,大家都清楚,這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代表著起源很早。考古發掘表明,我國發現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萬年的歷史。
  • 劍與玉——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代表——(劍篇)
    昨天我們聊了聊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代表——玉的起源以及它為什麼成為君子的象徵乃至中華文化的符號之一。今天我們來聊聊另一個中國傳統文化內涵代表——劍。劍,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兇險異常,生而為殺,被譽為為百兵之王。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劍:劍文化是盤點所有的文化中唯一的」武器「,現在的我們可不要忘記,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尚武的民族,開疆擴土,保家衛國。琴心劍膽,傲氣凌人,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樣子。
  • 什麼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20種代表傳統文化的載體
    能體現中華文化的載體實在太多,我們今天主要就說說有哪些載體。琴棋書畫,囊括了中國的文化記憶,也可以說代表一個的文化素質。劍:劍文化是盤點所有的文化中唯一的」武器「,現在的我們可不要忘記,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尚武的民族,開疆擴土,保家衛國。琴心劍膽,傲氣凌人,這才是我們該有的樣子。
  • 中國傳統文化中關於「劍」的文化與意義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劍被賦予了神聖的文化,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自古以來,劍被渲染的出神入化。歷史上,史書對劍的著墨,遠勝其他兵器,劍成了一種文化現象。
  • 上元本《玉篇》考索
    上元本《玉篇》考索 2019年07月04日 17:29 來源:《古漢語研究》 作者:呂浩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玉篇;上元本;佚文
  •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什麼呢?從龍、玉、書法文化中一探究竟
    導語:中國傳統文化,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了解,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可謂其博大精深。並且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直被傳承下來。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深入了解和學習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並不斷發揚下去。在學習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把握傳統文化的精髓,然後才能更好去學習。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就需要去了解最能體現傳統文化精髓的文化符號,那就是龍文化、玉文化、書法文化。
  • 「玉禮中國——五帝時代玉器及其文化傳統」學術研討會綜述
    三代玉器研究比較集中於重要遺址、墓葬研究和出土玉禮器及佩飾器物研究。重要遺址和墓葬用玉討論方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趙海濤研究員在《玉禮器與二里頭王朝的誕生》報告中指出,二里頭文化玉禮器目前僅發現於都城性二里頭遺址、第一等級的貴族墓葬裡。
  • 玉文化在對外輸出時,為何遭遇推廣難?玉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在距今八千多年的時間長河裡,華夏文明留下了讓人深刻的玉文化體系。2000年,是中國玉文化研究的繁華期,在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先生的倡議下,中國玉文化研究有了很大的發展,在商業層面也取得了舉足輕重的進步。
  • 遠去的年輪|淺析中國玉文化的內涵及其演變、發展歷程。
    玉是社會文明的象徵,並形成了一種特定的玉文化,它是怎麼發展而來的呢?其內涵又是什麼呢?在中國古代,玉文化的演變和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表現出不同的文化內涵。第一階段,在「審美國度」裡以玉作為美的價值而存在的階段。
  •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二)
    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中國傳統建築派系的分類(一)五、京派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 北京四合院所以有名,還因為它雖為居住建築,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 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四合院的營建是極講究風水的,從擇地、定位到確定每幢建築的具體尺度,都要按風水理論來進行。風水學說,實際是中國古代的建築環境學,是中國傳統人居建築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風水理論,千百年來一直指導著中國古代的營造活動。
  • 新國風·攻玉篇 | Mazda CX-8新國風文化體驗季•攻玉篇即將開啟
    Mazda CX-8「新國風文化體驗季·攻玉篇」將移師西安,驅馳駿馬,追慕雅集,繼續探尋經典文化場景,演繹格調擁車生活。長恨營營忘本真,雅集可以洗心塵。從東晉時期的「蘭亭雅集」,到北宋年間的「西園雅集」,再到元代的「玉山雅集」,雅集是古時士大夫、文人聚會的格調生活方式和場景。時光流轉,在車馬喧囂的當下,依然有這樣一群人,對雅集、格調的生活方式心嚮往之。
  • 春秋講壇 | 鄭麗媛主講《禮樂人生,成就君子風範——<孔子家語•問玉>篇講讀》
    孔子研究院科研人員及院外高校師生、傳統文化愛好者30餘人參加了講座,孔子研究院副研究員、山東省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魏衍華博士主持講座。鄭麗媛以孔廟「詩禮堂」的起源、內涵切入,從玉的特徵和玉教的內容、六經之教與玉教、天地之德與玉教以及聖人之教與玉教等四個方面,對《孔子家語•問玉篇》進行了細緻的解讀。
  • 從玉璇璣到慈禧的翡翠西瓜:淺析中國玉器藝術的發展及其內涵流變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起源於原始社會的中國玉器,歷經朝代更迭,代代相傳。其發展經歷了祭祀祈福的階段、權利富貴象徵的階段,最後走進千家萬戶。中國是世界上的產玉大國,因玉代表著美麗、富足和永恆,歷來被國人所喜愛。中國人對玉的喜愛與崇拜,促成了玉器藝術在中國的早熟與巨大成就。在中國悠久的文化藝術史上,玉器藝術一直是一個奇葩,閃耀著奪目的光彩。
  • 龐永輝:「瓷釉如玉,玉比五德」彰顯中國傳統文化
    在談及如何看待定瓷的魅力時,龐永輝表示,瓷釉如玉、玉比五德,彰顯中國傳統文化。從視覺上來說,它更接近於玉,不像普通的白瓷特別的直白,它更典雅、含蓄、內斂,這就是玉文化的特點——玉比五德,仁義禮智信,玉給人的視覺感受正如人的德行,彰顯了玉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定瓷的釉色不變,而其造型和功能是可以隨著時代的需求而變化的。(完)
  • 中國古代最具代表的十大傳統樂器,其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
    在中國古代,聲音是一種絕美的享受,而彈奏聲音,成為了古人探索發現的樂趣,繼而發明了各種樂器。下面介紹最具代表的中國古典十大樂器。1、鼓鼓的出現比較早,大約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古代,鼓被尊奉為通天的,主要是作為祭祀的器具,鼓作為樂器是從周代開始,鼓的文化內涵博大而精深。
  • 《劍王朝》用「俠仁大義」講述中國故事 以傳統文化書寫武俠精神
    活動現場,戴瑩表示:《劍王朝》的核心價值觀是俠仁大義,也是這部劇的魅力和意義所在,未來愛奇藝將繼續深耕優質內容,持續為用戶帶來豐富的視聽體驗。《劍王朝》改編自網絡作家無罪的同名小說,愛奇藝與金牌電影團隊和眾多人氣演員合作,在延續原著熱血與跌宕起伏劇情基礎上融入傳統武俠世界觀,打造了一個兼具傳統武俠審美和文化氣息的東方俠義江湖。
  • 「玉豬龍」的特徵與文化內涵及其形制的演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史前文化專業委員會會長。       長期從事中國考古學研究。研究專長:中國史前考古、中國早期玉器及玉文化、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旁及中國考古學史、中國考古學通論。1998年開始為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授課。     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百餘篇。
  • 什麼是中國玉文化
    玉文化以「文化」為名稱,必然與文化有著一定的相關性,因此在理解玉文化的含義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文化」的含義。從文化的層次上來看,可以這樣理解玉文化的含義:它是一種亞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體系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是隨著人們用玉歷史的發展,玉器在一定的民族文化傳統中逐步形成的具有鮮明特徵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規章制度、行為準則、文化環境等,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總和,它具有很強的繼承性、時代性、層次性。
  • 玉文化
    一、玉的審美探析 1、《說文解字》玉文化審美探析起始 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因為其堅硬的質地,清晰細密的紋理,溫潤的光澤,而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又因為其稀有,得之不易,而更加珍貴;加之封建社會的統治者、文人墨客對其文化內涵的賦予,使其作為中華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作為中國人權力的象徵、身份的標誌和財富的體現而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