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日本有兩個符號最為出名:菊、刀。菊是日本皇室的象徵,刀是日本武士道的載體。在1946年,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將一份報告集合出版成書,書名就叫《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這份報告是魯思·本尼迪克特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時受美國政府委託,為解決盟軍是否應該佔領日本以及美國應該如何管理日本的問題,根據文化類型理論、運用文化人類學方法對即將戰敗的日本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綜合報告,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分析了日本國民的性格。從此以後,菊與刀為世界人民所熟知。
可惜的是,中國的劍與玉卻只在儒家文化圈中流行,不在世界流傳,甚至國內很多人也只知道玉是中華文化的具體象徵,卻不清楚劍也是中華文化的載體。
下面我們來聊聊,劍與玉。
先來聊大家都熟知的,玉。
玉文化,大家都清楚,這是中華文化的載體,代表著起源很早。考古發掘表明,我國發現玉石和使用玉器有上萬年的歷史。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我國第一個玉器高峰時代,即東漢時袁康所說的「玉兵時代」,他在《越絕書》中說:「軒轅、神農、赫胥之時,以石為兵……;至黃帝之時,以玉為兵」。在這個時代人們使用當地所產玉石製成了大量玉器。當時有三個產玉中心:一是南方江浙一帶以良渚為文化中心;一是北方遼寧一帶以紅山文化為中心;一是西北以崑崙山和田玉為中心。
順便提一句,良渚文化或者紅山文化,距今約5000年左右,學界普遍認為是這中華文化的起點。
看圖是不是覺得這塊玉豬龍不太像玉?現在流行的「玉」一般指軟玉,和田玉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白色、通透、有光澤。但我要跟你說,玉的概念歷來並無十分嚴格的定義。在中國被稱為「玉」的礦物種類十分龐雜,一般而言,符合美觀、堅硬、溫潤等特點的礦物皆可能被稱為「玉」。這塊玉豬龍的材質叫蛇紋石種,傳統文化中認為的玉就是這樣的。
玉的定義有很多,《說文解字》裡說到:「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而我們們現在用的《新華字典》則將玉定義為細膩、光澤、略透明的石頭,這個定義更像現在的軟玉。
中國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玉呢?這個問題研究的人太多太多了,說了很多理由。我就不獻醜了,畢竟我又不是專業研究玉的,只是一個愛好者罷了。
在遠古時期,出於本能以及現實需要,人們用漂亮的貝殼做出了原始的貨幣。而到了紅山時代的部落,階級已經形成,酋長、祭師等人掌握著部落的命運,他們迫切需要一種東西能將自己的聲音傳達給上天,希望天上的神能聽到他們的禱告,也需要一種東西作為自己尊貴權威的載體,以御萬民。他們開始在部落周圍搜索,嘗試著用周圍的資源製作這件物品。鐵器?還得過約一千年左右才大規模使用。青銅?呃,還得過幾百年。木材?太容易損壞。石頭?要麼太脆,要麼太硬,顏色也不好看,而且不夠獨特。直到有一天,他們發現一種石頭,多彩、溫潤、有特殊肌理圖案的美石,雖然容易開採,但產量少,而且硬度高,製作一件物品極其費時費力,這樣才能證明我們是多麼的尊敬上天,這樣才能說明我的權威是不可憾動!這樣的石頭,簡直是為這種思想而生的!
於是他們製作許許多多的玉器,有象徵權威的禮器,有表現原始先民們思想的C型龍玉器,有裝飾用的玉器,各式各樣的玉器,眼花繚亂。
篇幅有限,我就不把禮器圖片放出來了,轉而用文字給大家普及一下禮器由哪些玉器構成吧。
玉禮器通常分為六器,按《周禮》中記載:「以蒼壁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所以一般來說六器分別是:壁、琮、圭、璋、琥、璜。雖然是《周禮》記載,但從現有的發掘來看,紅山文化時期已經有完整的一套禮器,《周禮》不過是整合而已。
以上說的只是中國崇尚玉的其中一個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中國人把玉人格化了。以玉喻人,根植於我們思想中,君子應該像玉一樣,讚美女子也一般拿玉來比喻,但什麼時候起我們才有了這種思想呢?
以玉喻人的時間不好說,萌芽肯定早就有了,不可考究,但毫無疑問,有一個人推動了這種思想的散播以及發展。他就是孔子,孔聖人,尊稱萬世師表。
孔子是誰不需要解釋,他的事跡也不需要解釋,大家都知道。那麼他是哪裡推動了以玉喻人的思潮呢?在《禮記-聘義》中記載了孔夫子說的一段話:「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玟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玟之多與?」孔子曰:「非為玟之多故賤之也、玉之寡故貴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
不要小看這段話,這段話正正式式為玉賦予了人格,極大的提升了玉的價值。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便深深烙刻在中華文化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儒家文化代表著中華文化。而它的創始人——孔子說的話,則為千千萬萬人的行為、思想制定了標準,受到影響的當然也包括玉的地位。你講儒家的四書五經,必定要提到玉,提到玉,你就要像玉一樣做一名君子。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劍與玉,是中國傳統文化內涵的代表。因為玉,代表了那個時候讀書人的標準,你要像玉一樣溫潤;像玉一樣中庸;像玉一樣溫良;像玉一樣內斂;像玉一樣具有六德,智、信、聖、仁、義、忠。反過來,也因為玉具有這些品格,所以人們也習慣佩戴玉器來表明自己,並喜愛上玉器。
概括來說,為什麼玉器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第一,玉器開採、加工困難,代表了尊敬上天,尊敬祖宗,代表了禮。
第二,玉器具有美好的品格,代表了做人的準則。
好了,玉篇就到此結束吧,下回說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