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湖南丨國際文化交流中的不可替代,湘瓷湘繡憑什麼?

2020-12-10 湖南國際頻道

湘瓷湘繡,湘情湘韻——銅官窯的湘瓷、沙坪的湘繡作為湖湘文化的特色名片,綻放在手藝人指尖,一代代傳承下來……

長沙銅官窯是世界釉下彩瓷的發源地,它的出現打破了當時青瓷白瓷兩分天下的格局,被稱為「漢文化向外擴張的裡程碑」,在世界陶瓷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湘繡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有著兩千五百多年源遠流長的歷史,點綴著人們生活,也承載著璀璨的湖湘文化。

今天18:20《世界看湖南》,看湘瓷,賞湘繡,指尖上的湖南,在匠心中盛放。

1長沙窯——「世界工廠」

古岸陶為器,高林盡一焚。

焰紅湘浦口,煙濁洞庭雲。

——李群玉《石渚》

唐代詩人李群玉用這樣的詩句描述了當年長沙窯大規模傍山建窯、柴火燒瓷的壯觀場面。

長沙窯,因其窯址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而得名,大致興起於安史之亂以後,中晚唐發展至鼎盛時期,是唐代著名的外銷瓷器窯。

鼎盛時期,長沙窯瓷器遍布亞洲各地、遠至非洲,出口29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水運,從湘江入長江,經揚州、寧波、廣州口岸,開闢了一條通往南亞到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

古代的長沙窯,以它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在中國陶瓷史和九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亞勿裡洞島海域,一家德國公司打撈出一座唐代沉船,命名為「黑石號」。這艘船上裝載著約6萬多件中國瓷器,而其中長沙窯瓷器就有逾5萬件之多。

2湘繡——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繡花花生香 繡鳥能聽聲

繡虎能奔跑 繡人能傳神

湘繡,以顏色豔麗、題材豐富聞名。二十世紀初,湘繡以其獨特的風格,在國內外獲得多項殊榮,成為飲譽世界的中國四大名繡之一。

湘繡作品的精緻在於從設計到製作每一個環節的高標準要求,比如,它全部的絲線都要求使用蠶絲線。

經過長期的演變,湘繡形成了以中國畫為基礎,融西畫技法於一體,以近百種針法和多種色階的繡線精細入微地刻畫出物象、外形、內質的特色。

作為湖南的名片之一,湘繡緊跟省委省政府「湖南文化走出去」的戰略,多次走出國門,作為中國文化代表作品在國外展示。

美國、泰國、沙特、阿曼、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們欣賞到了針尖上的湖湘之美。湘繡的雙面繡技術更是多次讓外國友人震驚,被人們稱為「魔術般的藝術。」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推進,像湘瓷、湘繡這樣的傳統藝術及其所承載的歷史文化,越來越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為中國和世界搭起兩人一座文化的橋梁。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銅官窯與湘繡就如同湖南文化進步崛起的一個縮影——湖湘文化正以一種傳承和創新的理念、一種開放包容的姿態,一步一個腳印,走向國際化的舞臺……

更多精彩,敬請鎖定今天18:20湖南國際頻道《世界看湖南》,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湘瓷湘繡,湘情湘韻,湖湘文化走出去!

收看方式:湖南國際頻道現已覆蓋全球230個國家和地區,電視用戶可調頻進行收看,網絡用戶可通過芒果TV的「直播頁面→電視臺→國際頻道」(或點擊文章末尾「閱讀原文」)進行在線收看。

湖南山水人文/湖南經濟發展/湖湘精神

全面反映湖南兩型社會建設豐碩成果

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辦

湖南國際頻道湖湘文化帶紀實性外宣窗口欄目

每周四18:20

世界看湖南,越看越好看!

監製/任帥

主編/黎晶

文案/湯雅雯 張婷婷

編輯/湯雅雯 張婷婷

視頻/盧珊珊

相關焦點

  • 湖南文化走進德國,萊茵河畔勁吹「湖湘風」
    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蔡振紅表示,湖南與德國交往歷史悠久,目前,德國已成為湖南在歐洲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同時,湖南與德國文化底蘊深厚,都凝聚著濃鬱的人文精神,為人類文化傳播和世界文明進步作出了傑出貢獻。此次湖南「文化特產」走進德國,目的是進一步促進湖南同德國的文化交流,進一步增進德國朋友對湖南的認識與了解,進一步促進雙方的友誼和合作。
  • 柔性引才看醴陵 丨湘瓷實業:邀約故宮大師,雕琢精美琺瑯瓷
    湖南醴陵作為全國百強縣,堅持「不為所有、但為所用」的柔性引才機制,堅持實效導向,回應群眾期盼,解決基層需求,創新加強基層柔性引才用才工作,著力加快建設全國最優人才生態區。2019年,醴陵市被湖南省委組織部選為全省柔性引才用才試點。試點以來,醴陵在醫衛、農業、產業、教育、文化等領域積極探索和大膽創新,湧現出一批具有常態、長效、示範意義的典型案例。
  • 走出湖南,驚豔世界!創意設計打造出不一般的長沙文化
    (瀏陽夏布與湘繡的結合,會產生怎樣的效果?這幾樣文創產品在夏布上繡湘繡,很有創意。)(圖片來源網絡)瀏陽花炮是享譽世界的品牌,近年來,隨著人們環保觀念的增強,傳統煙花消費趨冷。在瀏陽,一款新型的「無硫發射藥」,已在各大花炮企業中推廣,眾多少煙、無煙產品產品正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青睞。
  • 【央媒看湖南】湖湘文化波羅的海掀巨浪
    湘書、湘繡、湘瓷、湘畫、湘茶、湘景等「湘」味展覽,吸引了3.3萬名芬蘭民眾及僑胞參與。短短5天時間裡,強勁的「湖南熱」在「千湖之國」迅速升溫,向芬蘭民眾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集中展現了「文化湘軍」的實力和自信。   開幕式上,由二胡演奏家張音悅領銜湖南民樂團4位演奏家與芬蘭DJ,聯袂演繹中外名曲,風靡全場。中宣部副部長崔玉英現場點讚:「演出了中國精神,這就是文化自信!」
  • 「湖南文化走進德國」10月29日在德國開幕 精彩早知道
    屆時,獨具魅力的湘繡、湘瓷、湘茶、影視、湘書、文創、砂石畫、麻質畫、侗錦、苗繡、雜技、民樂、書法、圖片展等數張「湖南文化名片」,將帶領德國民眾深入領略湖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在29日下午即將舉行的「文化中國·湖南文化走進德國」開幕式上,來自湖南、德國的藝術家們將聯袂獻藝,呈現一場中德文化與藝術元素交融的高品質視聽盛宴。
  • 泰國王后派團來湖南學習湘繡
    中新社長沙九月二十八日電 (劉晶)受泰國詩麗吉王后陛下之譴,泰王室成員一行九人昨天下午飛抵湖南,開始學習湘繡技藝。  湘繡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起源於湖南民間刺繡,有兩千年以上的悠久歷史。湘繡以中國畫為基礎,構圖嚴謹,層次分明,通過豐富的色線和千變萬化的針法,使繡品栩栩如生。
  • 2017「感知中國·芬蘭行」開幕 湖南文化走進北歐
    「感知中國·芬蘭行」系列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駐芬蘭大使館共同主辦,從6月29日持續至7月3日,主題活動包括「中國當代美術作品展」、「魅力北京」主題展覽、「觸摸中國」VR互動體驗、「湖南文化走進芬蘭」系列活動等。湘繡現場展示吸引芬蘭民眾圍觀。 劉建光 攝  活動開幕式由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承辦。
  • 湘繡旗袍驚豔雪梨歌劇院
    星辰在線2月21日訊 據紅網時刻報導 「啊,中國湖南的湘繡旗袍太美了!」2月19日晚上,從2019年第六屆澳大利亞中國藝術節上傳來消息:電影《國禮》主題曲演唱者,身著湖南湘繡旗袍的中國著名歌唱家、「中澳文化交流使者」雅芬,榮獲「第六屆澳大利亞中國藝術節金獎」。
  • 《芙蓉坊密碼》:講述湖南故事之湘繡傳奇
    史詩品格:家國史、湘繡史的融合  這是一部傳記體小說,作者曾應明出身湘繡世家,除了湘繡藝術外,他對湘繡的歷史有比較深的研究,出版過這方面的著作。他把湘繡創新發展傳承的故事,用芙蓉坊繡莊的起落興衰演繹出來,更有感染力,這對弘揚湖湘文化、傳播湘繡文化也有其獨特意義。
  • 講述湖南湘繡故事 《大繡莊》劇本研討會長沙舉行
    星辰在線12月20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唐茜茜)繼今年第一部湘繡電影《國禮》正式上映之後,第一部湘繡電視劇《大繡莊》也在緊張籌備當中。12月20日上午,電視連續劇《大繡莊》劇本研討會在湖南賓館舉行,湖南省文聯和文藝評論家協會的評論家們齊聚一堂,共同為第一部湘繡電視劇的拍攝為謀劃策。
  • 湖南湘繡小鎮煥發第二春,成新晉網紅打卡地,遊客大讚浪漫好玩!
    談起湘繡,老長沙人如數家珍,這是湖南省長沙市的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更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品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具有鮮明的湘楚文化特色,發源於湖南民間的繡品,吸收蘇繡、粵繡之長,發展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 湘茶與湘瓷激情碰撞,兩大湘品「IP」要唱出什麼大戲?
    湘茶與湘瓷激情碰撞。以文旅搭臺,實現實體經濟跨地域、跨行業合作,這是湖南推動產業升級、消費升級的創新作為。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這一碰,會碰出啥樣的火花?給湖南產業發展帶來什麼新驚喜?古絲綢路上,「瓷」和「茶」作為中華文化符號,千年相伴、交相輝映,向世界傳播中國聲音。歷史深處,湘茶、湘瓷佔據重要位置。
  • 沙坪湘繡風情萬種
    王大媽說,沙坪小鎮方圓幾裡的人都是早早地來到廣場看表演。 這些將湘繡文化融入節目之中的表演不僅吸引了十裡八鄉的本地人,湘繡文化廣場滿滿當當的停車場裡,外地牌照的小車佔了三成以上。長沙市湘繡協會副秘書長王家聲說,「今天有數千人是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 沙坪人告訴記者,有十多年沒見沙坪這麼熱鬧了。
  • 網約湘遊長沙丨老街、湘繡、博物館,來開福區賞「三美」享「三福」
    玫瑰花海和道源龍貓玫瑰園,位於開福區漢回民俗文化景區的和道源五星農莊,佔地面積約30畝,分為玫瑰精緻觀賞園、婚慶草坪、花田觀賞區、花圃體驗區,種植現代玫瑰1萬餘株,主要收集有英國奧斯汀ROSE、法國玫昂國際ROSE等300餘種。五一活動活動一:致敬白衣天使。
  • 創新湖南 融入世界丨這些湖南傳統特色文化 你都知道嗎?
    劇目以高腔、亂彈為主,與民間藝術和地方語言巧妙結合,富有湖南民間地方特色,如《琵琶記》、《白兔記》、《拜月記》等。● 湘繡湘繡與蘇繡、蜀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湘繡傳統上有72種針法。湘繡擅長以絲絨線繡花,繡品絨面的花型具有真實感,曾有「繡花能生香,繡鳥能聽聲,繡虎能奔跑,繡人能傳神」的美譽!● 花鼓戲花鼓戲是全國地方戲曲中同名最多的劇種。其中雖屬「湖南花鼓戲」最為著名。湖南花鼓戲是湖南各地花鼓戲流派的總稱。
  • 湖南首個規模非遺(湘繡)傳習所落戶沙坪
    「金手指」湘繡大師現場授藝新湖南客戶端3月7日訊(通訊員 梁磊)3月6日,湖南首個規模湘繡傳習所——天利湘繡傳習所落戶沙坪湘繡博物館,來自長沙教育實踐基地的300名學生參與學習和體驗。湘繡傳習所依附於刺繡專類博物館,利用其藏品與展示資源與空間,開闢課堂與習繡場所,將遊、觀、賞、學、繡融為一體,能有效提升學員的審美水平和實操能力。 沙坪湘繡博物館館長、湖南天利湘繡股份公司董事長毛勇臻表示,傳習所單日可容納近600人學習刺繡,由博物館團隊負責指導、運營,2019年計劃向社會招收10000名學員。
  • 許又聲: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值得借鑑
    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許又聲在研討會上致辭時指出,湖南省文化底蘊深厚、文源深、文脈廣、文氣足。湖南省委、省政府將文化創意產業定位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出臺了專項發展規劃,近年來湖南文化創意產業年均增幅保持在20%左右,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超過5%,成為支柱產業。「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演藝湘軍」共同創造了「湖南文化現象」。
  • 湖湘文化波羅的海掀巨浪
    湘書、湘繡、湘瓷、湘畫、湘茶、湘景等「湘」味展覽,吸引了3.3萬名芬蘭民眾及僑胞參與。短短5天時間裡,強勁的「湖南熱」在「千湖之國」迅速升溫,向芬蘭民眾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同時也集中展現了「文化湘軍」的實力和自信。   開幕式上,由二胡演奏家張音悅領銜湖南民樂團4位演奏家與芬蘭DJ,聯袂演繹中外名曲,風靡全場。中宣部副部長崔玉英現場點讚:「演出了中國精神,這就是文化自信!」
  • 2017年度「湖南文化好新聞」揭曉 45件作品獲獎
    付敬懿 5、《講好扶貧故事 提振脫貧信心——湖南省精準扶貧藝術創作顯成效》 選送單位:中國文化報 作者:張玲 6、《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開園奠基+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打造「產城融合,智娛經濟」的中國「V谷」》 選送單位:湖南衛視 作者:王上之 7、《湖湘文化「走出去」 國際舞臺綻放魅力》 選送單位:湖南經視 作者:
  • 湖南工藝美院獲批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
    12月13日,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申報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工藝美術科普教育基地接受專家組考評,成功獲批。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校長陳鴻俊和該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管理中心、長沙基地綜合辦公室、湘繡藝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參與匯報會議。上午,考察組先後考察了湖南工藝美院長沙基地的湘繡藝術學院、湘瓷藝術學院、手工藝術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作品展示館、傳統工藝作品陳列館、研培計劃作品展示館以及劉愛雲、黃永平、林樂成、劉宗凡等工藝大師工作室等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