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宇航發射圓滿收官,長徵火箭37次發射全勝戰績創造歷史!

2020-12-21 觀察者網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12月29日消息,12月29日16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二丁火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首顆鴻雁星座試驗星「重慶號」和6顆雲海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宇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雲海二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大氣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科學實驗等領域。雲海二號衛星由6顆相同衛星組成,其中前三顆被送入高度520公裡的圓軌道,另外三顆被送入高度1095公裡的圓軌道。

本次任務搭載發射一顆微小衛星——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重慶號」。該顆衛星同樣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將在軌開展L和Ka頻段通信頻率資源可用性和數據轉發關鍵技術驗證,為鴻雁星座全球低軌通信系統的建設奠定基礎。

此次任務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完成首飛。該上面級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一種新型空間運輸工具,具備20次以上的自主快速軌道機動部署能力,主要用於異軌多星部署任務,可將多個衛星分別直接送入預定空間位置,另外在快速靈活進入空間、空間機動和空間利用等方面均可發揮重要作用。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是常溫液體運載火箭。火箭順利將上面級和衛星組合體準確送入預定高度。本次飛行任務距該型火箭上次發射僅22天,至此,長二丁順利完成全年8次宇航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是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7次發射,也是該系列火箭今年的第37次發射,遠超我國以往的年度發射次數。

1970年,長徵火箭首飛,宣告這個曾經輝煌而又歷經磨難的民族,有了進入空間的能力。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幾代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下,我國發展出體系龐大、運載能力適應性廣的長徵火箭家族,開拓出應對超高密度發射的能力,支撐起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建設任務,牽引著我國科技工業的發展,給我國百姓生活帶來了顯著的科技紅利。

37次,不僅是量的變化,更是國家航天工業實力、宇航任務執行力與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在新時代的質變。這份驕傲與榮光,屬於每一名航天人,屬於每一名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人。

讓我們一起回顧今年這37次的「長徵騰飛」,攜今天的榮耀,迎接新一年希望的曙光。



相關焦點

  • 第九所用37年完成了100次發射 見證火箭的發射歷史
    ▲長徵火箭第300次發射 (圖源:人民網) 人生能有幾個100次?自1970年首飛至今,長徵火箭不但實現了從無到有,還不斷刷新著發射次數記錄,甚至突破每一個100次的用時越來越短。 人生能有幾個100次?長徵火箭的人生真的有不只一個100次。 2007年6月1日0時08分,長徵三號甲火箭將鑫諾三號通信衛星送入太空。中國實現運載火箭100次發射,用時37年,每年平均發射約2.7次。
  • 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宇航發射計劃35次
    原標題:重磅發布|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宇航發射計劃35次,長五、嫦四、北鬥備受矚目1月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18年型號工作會議。會議透露,2018年,航天科技集團將實施以長徵五號發射、嫦娥四號探月和北鬥衛星組網為代表的35次宇航發射任務,發射次數創歷史新高。
  • 航天科技集團2020宇航發射有望40+,三型火箭首飛
    1月2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召開2020年型號工作會議。中國航天報記者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0年宇航發射繼續開啟「超級模式」,有望首次達到「40+」,將實現北鬥導航、探月三期等重大工程收官,完成火星探測等重大任務發射,完成長徵五號B、長徵七號甲、長徵八號三型運載火箭首飛,完成亞太6D衛星、集團公司衛星網際網路融合試驗星等商業衛星的發射,並將實施多型飛彈武器飛行試驗任務。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作者 郭超凱 11月24日,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駱雲飛 攝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此次發射,是長徵五號火箭首次發射嫦娥探測器,也是長徵系列火箭第六次護送「嫦娥」。
  • 昨天長徵5號B火箭成功發射,那為什麼前2次發射會失利呢?
    2020年5月5日18:00,長徵5號B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衝擊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送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就取得圓滿成功。而這次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的成功發射對於我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一方面是長徵5號B運載火箭的首飛成功,將為我國在2022年前後建造完成空間站,並最終登上月球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保障。
  • 長徵七號火箭可靠性那麼高,為什麼在第三次發射就失敗了?
    第一次發射失敗發生在2020年3月16日,3月16日21時34分中國長徵7A中型運載火箭搭載著試驗六號衛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剛開始一切都很正常,甚至已經完成了一二級火箭分離,二級火箭順利點火的步驟,可是就在二級火箭點火後不久,火箭就發生爆炸,採用新技術的試驗六號衛星未能順利進入預定軌道,最終宣告這次火箭發射失敗。
  • 長徵八號成功發射的三天後,振華小學的孩子們也發射了自己的火箭……
    長徵八號(代號:CZ-8) 2020年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首次飛行試驗,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取得圓滿成功 長徵八號是一款性價比高、安全性能優良的運載火箭,瞄準了商業發射市場,能有效滿足未來中高軌商業發射市場的需求,成為中國商用火箭的主力軍之一,提供更具國際競爭力的商業衛星發射服務。 (來源:百度百科)
  • 長三乙改五火箭圓滿首飛,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12月6日11時58分,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長徵三號乙改進五型運載火箭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首次發射太陽同步軌道衛星。
  • 長徵五號火箭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
    我們希望這次任務的成功,能夠為整個「繞、落、回」的規劃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驗證發射軌道 已做好嫦娥五號發射準備長徵五號作為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中的佼佼者,從研製之初就採用了大量新的技術,承擔了大量試驗性工作。
  • 曬曬長徵火箭家族的「十三五」成績單
    「十三五」迎來收官,過去五年中國航天取得多項重大成就,連續兩年發射次數居世界第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抓總研製的多型長徵火箭成績斐然,創造中國火箭發射新速度、新高度、新精度,發射場地從陸地擴展到海洋……「十三五」期間,長徵火箭家族新一代運載火箭集體亮相,逐漸擔綱重任。
  • 2018北鬥衛星發射收官之戰即將打響 全球組網加速進行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將於2018年11月19日01:49-02:26利用長徵三號乙/遠徵一號上面級(CZ-3B/YZ-1)運載火箭擇機發射北鬥三號全球組網衛星(第四十二、四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 這是今年我國將要實施的第33次航天發射任務。
  • 官宣 這枚火箭將發射「神舟十二號」飛船
    下半年,該廠將繼續承擔重大發射任務,並為明年的宇航發射做準備。  面對下半年嚴峻的任務形勢,該廠嚴格落實各項質量要求,做好精細化管理,為實現全年宇航任務的圓滿收官全力以赴。   配圖展示了火箭總裝車間,圖片說明為:「執行神舟十二號飛船任務的長二F火箭總裝現場。」
  • 長徵五號火箭成功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
    一箭穿雲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抓總研製,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級,運載能力位居世界現役火箭前列,足以將目前人類研製的最重無人探測器之一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這是該型火箭的第二次應用性飛行任務。它此前的一位「乘客」是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 長徵十一號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GECAM衛星
    12月10日4時14分,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以「一箭雙星」的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簡稱GECAM)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點火升空此次發射的GECAM衛星由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抓總研製,由2顆微小衛星組成,是「多波段、多信使」天文學時代重要的高能望遠鏡。長十一火箭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研製,截至目前共計完成9次陸地發射任務和2次海上發射任務,創造了十一連勝的佳績。
  • 長徵5號今年將至少發射三次:中國人的足跡越來越深入太空
    文/行走斯圖卡長徵5號用一次完美發射,為中國航天2019年的發射計劃完美收官,全年航天發射次數達到34次之多,幾乎佔全球發射的三分之一,而2020年,中國航天發射次數有望超過40次,中國的航天腳步將進一步深入太空,那麼今天有哪些發射計劃值得我們期待
  • 發射「嫦五」的「胖五」來自這個神秘的火箭家族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託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並精確入軌,創造了中國航天的新高度、新速度和新精度。  未來,長徵五號還會承擔中國載人空間站各艙段等更多發射任務。
  • 航天六院發動機助力長徵六號遙三火箭發射
    11月6日11時19分,長徵六號遙三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一箭13星,主星為阿根廷公司研製的衛星,是該型運載火箭首次承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任務。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生產的5種17臺發動機以及地面抽真空系統,在此次發射任務中表現卓越,推舉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航天科技集團公開「超級2020」宇航任務計劃
    中國日報1月17日北京電(記者 趙磊)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19年,在102箭、492個太空飛行器的世界航天發射版圖中,中國航天以全年發射運載火箭34次的成績再次佔據榜首。而2020年,這一數字將有望突破40次,達到歷史新高。長徵五號遙三火箭12月27日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航天科技|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首次成功發射固體運載火箭
    2020年5月30日0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採取「一箭雙星」方式,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H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任務獲得圓滿成功。為圓滿完成此次任務,該中心黨委緊前開展發射條件建設,制定專項計劃、指定專人負責,組織開展廠房大門、龍門吊、橋梁道路等條件改造,快速形成了固體火箭發射能力。為培養中心工程師能力素質,派出人員赴酒泉、太原等地參與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快舟一號甲運載火箭等固體火箭發射任務10餘次,近兩百餘人次。
  • 中國要在海上發射火箭!地點或在赤道附近的海域
    前幾天,央視報導據航天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透露,我國將在2018年迎來36次超高密度航宇發射重任,承擔這一重任的就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這無疑將進一步推進我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