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微信公眾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ID:cascwx)12月29日消息,12月29日16時,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二丁火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將首顆鴻雁星座試驗星「重慶號」和6顆雲海二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宇航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雲海二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主要用於大氣環境要素探測、空間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科學實驗等領域。雲海二號衛星由6顆相同衛星組成,其中前三顆被送入高度520公裡的圓軌道,另外三顆被送入高度1095公裡的圓軌道。
本次任務搭載發射一顆微小衛星——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重慶號」。該顆衛星同樣由深圳航天東方紅海特衛星有限公司研製。鴻雁星座首顆試驗星將在軌開展L和Ka頻段通信頻率資源可用性和數據轉發關鍵技術驗證,為鴻雁星座全球低軌通信系統的建設奠定基礎。
此次任務中,遠徵三號上面級成功完成首飛。該上面級是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一種新型空間運輸工具,具備20次以上的自主快速軌道機動部署能力,主要用於異軌多星部署任務,可將多個衛星分別直接送入預定空間位置,另外在快速靈活進入空間、空間機動和空間利用等方面均可發揮重要作用。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是常溫液體運載火箭。火箭順利將上面級和衛星組合體準確送入預定高度。本次飛行任務距該型火箭上次發射僅22天,至此,長二丁順利完成全年8次宇航發射任務。
本次發射是由航天科技集團抓總研製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297次發射,也是該系列火箭今年的第37次發射,遠超我國以往的年度發射次數。
1970年,長徵火箭首飛,宣告這個曾經輝煌而又歷經磨難的民族,有了進入空間的能力。近半個世紀以來,在幾代航天人艱苦卓絕的努力下,我國發展出體系龐大、運載能力適應性廣的長徵火箭家族,開拓出應對超高密度發射的能力,支撐起國家空間基礎設施的建設任務,牽引著我國科技工業的發展,給我國百姓生活帶來了顯著的科技紅利。
37次,不僅是量的變化,更是國家航天工業實力、宇航任務執行力與國家整體科技實力在新時代的質變。這份驕傲與榮光,屬於每一名航天人,屬於每一名為航天事業作出貢獻的中國人。
讓我們一起回顧今年這37次的「長徵騰飛」,攜今天的榮耀,迎接新一年希望的曙光。